长安城中,原本未央宫宫内的禁军已经全部换成了西凉兵卒,每日嘻嘻哈哈的站在宫墻之上,连个正形都没有了,斜斜的靠在宫墻之上,什么王朝的威严自然是提都不用提。
因为长乐宫与未央宫分列于长安城安门大街东西两边,故而又分别称为东宫和西宫,其中未央宫因为是汉代皇室最早的宫殿群落,因此汉代尚西为尊。
未央宫内的干路有三条,两条平行的东西向干路贯通宫城,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干路纵贯其间,而两条东西向干路将未央宫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宫的正中,其它重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前殿北侧为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更北处建有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前殿西侧建有中央官署、少府等皇室官署;前殿西南侧为皇宫池苑区,建有沧池、渐台等。
未央宫宫内原本有殿堂四十余屋,但是在王莽时期损毁了大半,后来历经光武帝,汉顺帝,汉恒帝等等多位皇帝不断修缮,基本上算是恢复得七七八八,在宫殿当中,还有六座小山和多处水池,朱画雕栋的大小门户近百,与长乐宫之间又建有阁道相通,不过现在已经是同样关闭了。
宫殿之内,原本王允等人三槐治所已经关闭,禁中就剩下护卫皇帝的一波兵卒还留着,其余的便都换成了西凉兵。
这些西凉兵毫无敬畏之心,进了宫殿就跟贼耗子进了粮草窝一样,就连原本在朱门上装饰的一些金银门环,也统统被撬走了……
而皇宫之内的宫女,则更是到了见西凉兵如同遇到了瘟疫一般,除了那几个躲在刘协居住的宣德殿内的,其余不得不外出行走干活的,基本上都是躲着人在走,更有甚者用锅底灰将自己涂抹得乌七八黑的,穿着更是破烂肮脏,以此来避免西凉兵的侵犯。
这些情形,贾诩都宛如未见,径直信步走到了未央宫的偏殿之前,让兵卒打开的宣德大殿的殿门。
此间大殿,便是汉帝刘协栖居之所。
“陛下!光禄大夫贾求见!”
殿门之外的卫兵大声的禀报着,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用,因为现在汉帝刘协并不能决定自己到底见还是不见……
“臣拜见陛下。”贾诩晃晃悠悠的上前,拜了一拜。
刘协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缓缓的说道:“平身。”
刘协的声音平静,透着这个年龄所没有的那种沉稳。
贾诩站了起来,然后拱拱手说道:“……扬武将军、扬烈将军保陛下有功,特请进封扬武将军为车骑将军,扬烈将军为后将军……请陛下恩准……”
车骑将军,佩金印着紫绶,仅仅是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而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位比三公,可以说是汉代武职当中顶峰了。
李傕想要这个将军称号,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更重要的是他想和关东士族那些人至少有一个平起平坐的位置,当然,一下子爬上大将军或者是骠骑将军还是略有一些太过于夸张了一些,因此干脆就求一个和袁绍一样的车骑将军。
“……”刘协终究是少年,虽然经历不少事务,性子比一般的少年来的要沉着,但是还是被贾诩这一句话给勾起了隐藏深处的怒火,绷着脸,瞪着贾诩,一言不发。
贾诩也不急,静静的看着刘协。
刘协忍着愤怒说道:“李、郭二人何功之有?囚帝王,戮百官,乱京都,亦为功耶?”
贾诩点点头,说道:“岂能无功……未行霍、王之事,即为功也……”
刘协瞪着贾诩,手指在袍袖之内紧紧的抓在一起,关节都有些发白。
“……善!卿可拟旨……”最终,刘协还是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垂下了眼睑说道。因为他知道,这种事情他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利,贾诩来找他更像是走一个形式而已。
“陛下圣明,臣告退。”贾诩点点头,拱拱手,拜了一拜,便要走。
“……观卿亦为饱读经书之人,为何……”刘协忽然看着贾诩,开口说道。
贾诩停下脚步,说道:“臣之经书……呵呵,与陛下所读之书不同也……”旋即也没有更多的解释,再次拱拱手,就往外走。
贾诩走了几步,快到大殿门口的时候忽然停下了脚步,说道:“……或有一事,陛下必定喜之……”
刘协面无表情的看着贾诩,也不询问。
“……”贾诩看了看刘协一眼,然后微微笑了笑,说道,“……弘农杨文先,上郡斐子渊两人于平阳誓师,言欲清君侧,救陛下于水火也……”
刘协闻言,喜色顿时爬上了脸庞,但是很快又强行抑制住,然后依旧默然不言,因为他根本不清楚贾诩为何要将这个事情告诉他。
贾诩却根本没有再停留,便径直走出了大殿。
大殿门轰然一声又重新关上了,留下刘协默默的坐在宝座之上,就像是神庙里面供奉的一座小小雕像……
第九零七章 乱长安(二)()
三辅之地,在雍县附近,马腾和韩遂的营地扎得非常的广。
骑兵营地和步兵营地最大的不一样,就是骑兵营地为了更好的集结和出发,并不会全部聚集在一起,而是根据需要留出交通要道之后,分散扎营,再加上马腾和韩遂下面又有很多的羌人,因此也就根据各自羌人的统属不同,分出了大大小小的营地。
这一日的清晨,随着朝阳的升起,整个营盘顿时热闹起来,刷洗战马的,烹煮食物的,叮叮当当修补一些器物的,繁杂的声音伴随着烹煮食物散发出来的白雾气,此起彼伏的在整个巨大营地之间的响起。
在营地当中,走来走去忙活这的,大多都是羌人。这些羌人绑着发辫,穿着皮袍,虽然是在野外扎营,但是各个表现得就像是自己熟悉的住所一样,慢悠悠的做着事情,时不时笑谈几句,高兴起来甚至还唱了起来
虽然羌人之患,一直是汉朝的巨大伤疤,但是在西凉,羌人和汉人杂居,已经是一种常态。
似乎是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将整个西北区域全部纳入大汉版图,羌人就和汉人开始了相爱相杀,如果不是朝廷大臣的强烈反对,汉武帝甚至准备开发后世的新疆地区
而这一地区就是西边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刘彻的开拓将羌人的活动空间减少了,羌人为了放牧去争斗汉人耕作的土地,不管是大军,还是郡吏都难以禁止这样相互争夺的行为,因此羌人就开始反抗了,甚至在这一个过程当中,羌人似乎出现了一点大部落联盟的倾向,但是这种倾向最终流产了。
随着匈奴的败落,羌人也最终也没有形成任何的强大的联盟,只有强大的部落
然而毕竟是游牧民族,能打能跑是最大的特征,而且羌人也比匈奴人更加的接受汉家的文化,因此在长达几百年间,羌人也多次成为汉人的助力或者阻力,尤其是在光武帝刘秀时期就更加的明显,羌人和汉人杂居,也附庸地方豪强为刘秀征战,但是又对于刘秀的统一形成了阻碍。
羌族确实面临活不下去的情况下而造反,作为游牧民族,让整个民族放弃自己的老本行也跟着汉人学种田,即便羌人愿意改行也不能够迅速见效,为了更好的生存,羌族部落往往选择依附当地土豪,作为豪强的雇佣军团,以发挥羌族的能打能跑的天赋。
大大小小羌族部落的头领太多,没有统一的意志,所以一直没有形成国度或是大联盟,但是同样的,汉人击破或降服一个部落不意味着降服所有羌人部落,因此也不能够像对付匈奴一样去寻找他们所谓王庭进行决战。
羌族不喜欢汉朝的官吏的残酷且高压的统治,但是同时许多部落又已经离不开与汉人一同生活的状态,因此羌人对待汉人的态度也非常的复杂。
经常是羌人部落的头领造反了,可是却不知道造反之后要干嘛?
羌人的脑袋里面根本没有什么皇权的概念,也没有什么为了建设美好的新生活等等的理念,所以往往都是为了反叛而反叛,跟着大流走,同时也会去依附凉州那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这些人毕竟有见识,而且对待手下的羌人也不错,尽管羌人不满意中央,对当地人的大豪右倒是很信服,比如董卓,比如马腾,比如韩遂
谁有钱粮就听谁的,谁能给更多的好处就给谁卖命。
说起来这样雇佣兵性质的却是也不错,但是对于马腾和韩遂来说就有一些头疼了。
这几天,手下附庸的羌人就跟过年过节走亲戚一样,一波波的人冒了出来,带着酒肉,带着金银珠宝,跑到自己手下羌人小统领处,大刺刺的叫着熟悉的人的名字,然后便聚在一起喝酒吃肉,欢歌跳舞
军纪?
咳咳,那个玩意,在董卓旗下或许还有李儒打造一番,在马腾和韩遂这里,则他们两个更像是比较大一些的部落统领,有管辖的权利,但是又没有完全的统治,羌人的部队还是属于各自小羌人头领的,所以要打仗的时候听从进退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样吃喝拉撒比较细微的事情,马腾和韩遂就管不着了。
马腾和韩遂的营地并不远,而且这两个人的关系么,说起来也时好时坏,当然隔阂多少有一点,但是西凉么,哪家不是这样?
加上这一次两人是联手到了这里,所以当下这两个人相处得还是不错的。
“文约,这要怎么办?”马腾挠了挠头皮,很是烦恼。
因为羌人这样的特性,所以当李郭等人,不仅派了天子使节过来,甚至派了一大堆的羌人前来的时候,马腾和韩遂部队的锐气一下子就被按下去了。
按照那些羌人的说法,大家都是朋友,都是西凉人,有钱粮大家分,有金银财宝大家拿,何必打来打去枉送性命?
不用豁出命去拼杀,就有钱财酒肉,那么还会有那个傻子会大义凛然的断然拒绝,非要见个血才好?
因此马腾和韩遂手下的这些羌人部署,就完全没有了多少作战的欲望,至少是没有像之前那样强烈的欲望,只等着怎么分钱粮分财物了
韩遂也头疼,想了许久,忽然吧砸了一下嘴,说道:“寿成,上次说封你什么官来着?”
“我好像是征西将军”马腾抓起桌案之上的天子诏书看了看,说道,“你是镇西将军?”
韩遂点点头,然后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道:“我听说李稚然那个小子给自己封的是车骑将军!”
“真有此事?!”马腾瞪大了眼睛。
韩遂说道:“这还有假?”
马腾顿时拍案而起,并指而骂道:“李稚然这个竖子!把我我们当成什么了?!不教训教训这小子,都不知道我们的厉害!来人啊!吹号,聚将!”
牛角号声响起,大小羌人头人纷纷从各自的营地跑了出来,往马腾和韩遂这里汇集。
第九零八章 乱长安(三)()
千余骑兵,各个披了半身的札甲,面面高高飘扬的旌旗在这些骑兵头上猎猎作响,一杆三色战旗在前方引导着,直直的指向了南方,指向了长安的方向。
这是斐潜带到上郡而来的骑兵,其中多半已经经历了两次大战,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虽然知道这一行必然面临这不少的战斗,或许未必能够再全须全尾的回来,但是他们依旧士气高昂。
只因为,斐潜与他们同行,走在了队伍的前方!
自从马匹这种生物加入了战争当中,逐渐演变成为了战争军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铸就了骑兵这样的兵种,成为了来去如风的重要打击力量。
骑兵相比较步兵来说,来的更加的勇猛,并不是因为骑兵天生就是豪杰好汉,只不过是战马一旦冲刺起来,就不可能立刻回头,甚至就连转弯都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身后的骑兵,因此骑兵结阵冲锋的时候,并不像步兵战阵中的步卒,随时随地都可能双脚一扭,卖着菊花就跑……
做一个怂人,永远比做一个勇士更加简单。
逃跑么,这个大概不用教,谁都会,但是迎着困难和危险而上,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叫嚣着让别人上,倒是简单,但是自己要上的时候往往是掂量再三。
在这广袤的并北之地上,千骑簇拥在一处,驰骋出道道尘烟,高耸入云。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不管前方究竟是什么敌人,只是朝前纵横驰突,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汉骑军!
这一次斐潜带来的,便是以并州老卒等为主,掺杂了一半的胡骑。这些胡人就不说了,就连并州骑兵也都是马背上的能手,在行进的途中甚至能玩出花样来,有的人一脚盘着,一脚踩着马镫,半侧身和旁边的战友谈笑着,有的则是用布包裹了些干草放在马鞍之后,略有些斜斜的靠着,时不时还扯出点干草,不光自己叼了一根,还往前塞到了自己战马的嘴里……
纵然是明明知道前方即将迎来和数倍于自己的西凉的战斗,但是这些兵卒却都没有什么紧张的神色,一路驰骋也一路谈论着:
“孙老三,你说说,长安是个啥样子?有咋们的平阳城好看不?有人说长安城都是贼青贼青的大石头砌的墙,上面还要用米汤和糖水沾着的!你说这要是真的,那一下雨不就成糊糊了么?长安城的人要是饿了上去还能啃两口?”
“做你的大梦去!还啃两口,你当你的牙是铁打的不成?还米汤糖水呢,你怎么不说大面糊糊啊?不过长安城那是京都!满城都是富贵人家,吃的穿的肯定都是好的,说不得顿顿还有肉!谁跟你似的,饿的时候眼睛发绿,见谁都想啃两口……”
“这么说来长安真是好地方,怎么恁得就给西凉贼抢了去!要是那个时候有我们在,西凉贼兵怎么可能攻得下京都!你说这回要是跟着中郎救下了长安,怎么也得再加赏些银钱了吧,凑活一下是不是可以在长安城寻个京都的婆娘,多少也能知道热被窝到底是啥味道!”
“嘿我说,京都婆娘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