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三国-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汉时期,诗词尚未有较大展,在这个时期,人们更欣赏的是字华美的长赋,而诗词在此时才刚刚冒出一点苗苗出来,许多流传后世的汉代诗词其实偏向于歌,严格来讲是乐府歌辞的某种演化。

    在汉代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各地的风、雅、颂,随后汉代诗歌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人徒诗即“古诗”这么一个过程,至于四言五言七言等等各种格式,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汉武帝时期,刘彻不但在武力上驱逐了匈奴奠定了大汉的威名,在学上除了设立太学之外也正式建立乐府官署,由精通音乐的李延年充任协律都尉,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同时大规模地搜集民歌配乐演唱。乐府官署的设置,使汉代民歌得以大量保存,并得以展成为诗词的雏形。

    就像后世流传下来的刘邦的《大风歌》,其实就是刘邦用楚歌的格式所写的……

    随后诗这种化载体慢慢展,一直到了东汉才慢慢出现了些四言、五言诗,汉代著名的班固就是五言诗的创者。

    因此斐潜当时情绪激动之下瞎拼凑出来的诗词,却在这时难免带给蔡琰一种独特的新鲜感,原来诗词还可以这样……

    不过为何这个韵脚如此奇怪?有这种变韵的么?

第五十二章 长亭送别() 
汉代早期的诗大都有个“兮”字,后世是解释这个字没有什么特定含义,用于语气助词,但在汉代,这个兮是代表从歌辞转变过来的一种形式,是可以吟唱的,只可惜到了后世,竟没有任何具体记载是用什么调什么节拍来唱。

    中华农耕明经历过太多磨难,许多东西就这样断送在历史长河中……

    所以蔡琰觉得斐潜的诗很新奇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兮”字,这就让她无法判断出时要用楚韵还是用越韵,亦或者是周韵?

    怎么配都觉得不是很合拍,这让自诩为对音乐还比较在行的她有些苦恼——这个师弟,也不在旁边注明一下,这要叫人怎么猜?

    不过这两句话的意思,蔡琰还是明白的,整体来说立意虽然不错,但是——

    哼哼,说我是枯木还是说我是沉舟啊?

    黄河大半还是清澈的好么?

    浑浊的应该是泾水才是!

    这个师弟,应该再多看些书才是,找个时间跟父亲说说,这学问要是传出去要丢蔡家的人啊……

    来列一个斐潜师弟需要学习的书籍清单吧——

    《楚辞》要加上,嗯,《乐府》也要加上,韵都不对,还有若是不喜欢用兮字,那么至少班固班孟坚的作品也要熟悉一下吧……《白虎通义》加上,《两都赋》也写的挺好的,虽然是赋,算了,也加上去吧,对了还有《汉书》……

    还有这斐潜师弟的书法也有些问题,有形而无神,还要再练练……

    再让我好好想想给他找什么临帖比较好……

    斐潜还在庆幸所蔡邕这两天心结还没解开,也没什么心思给他布置什么作业的时候,就收到了蔡琰师姐代师所布置的长长一大串的必须要读的书单和必须要临摹的碑贴……

    这长长一大串啊,看得斐潜眼都晕了。

    蔡琰蔡昭姬我没得罪你啊!

    如果斐潜知道他随意写的诗词会给他带回那么多作业,估计当时打死他也不会手欠的写那两句。

    不过唯一可以庆幸的是,这些作业可以慢慢做,不急于一时,否则斐潜真的跳泾水的心都有了。

    那天在吕布家喝酒习武,在回来之前,幸亏吕布和张辽两人当场帮他用吕布秘制的药膏消除了一大部分肌肉酸痛,否则第二天别说走路,下床可能难,甚至可能连自己吃饭都成问题。

    毕竟斐潜原本的身体比较瘦弱,也还没有锻炼过。

    至于当时悲催的涂抹药膏的场景,斐潜选择性的决定忘却它。

    虽然斐潜明白,吕布肯拿出这种据说是他用草原上的头狼的油脂加上草药熬制的药膏来帮他消除身体上的肌肉酸痛,说明吕布对斐潜确实青睐有加,但是问题是——吕布这家伙也不打个商量先……

    再不然至少找几个侍女来也行啊……

    斐潜还是有些腹诽。

    其实斐潜也不想想,那么浓厚的药膏要吃透到肌肉里面,没有一把子力气怎么成,况且这种治疗一定要一气呵成,否则治疗到半途断掉,身体肌肉反倒会更痛苦。

    如果不是吕布看斐潜顺眼,又对脾气,还帮他找到新的趁手兵器,才不会费那事,当年吕布自己练武的时候可都是一点点自己苦挨过来的……

    不过习武之事要先放放,现在斐潜要赶去城东外,赶在师父蔡邕之前先去准备准备。

    刘洪师父要赶赴山阳郡上任了。

    虽说两个老头子之前已经单对单的喝过了践行酒,但是等刘洪正式要走的时候,蔡邕还是要来送一送,当然斐潜这个做弟子的就更是要来了,否则这个就是极其失礼的事情了。

    洛阳城外大约十来里地,沿着官道都修建有一些小亭子。这些亭子除了可以作为歇脚之地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送别的场所。

    斐潜坐着雇佣的马车提前赶到的时候,左右看看没看到蔡邕,才算是松了口气,幸好没迟到,要是迟到可就是太失礼了。

    斐潜招呼着马车夫帮忙把买好的酒肉先找个视线好一些的,相比较干净一点的亭子摆好,这才束手静静的站在道左,等待蔡邕和刘洪的到来。

    不一会儿功夫,就看见一辆很朴实的马车走到了面前,蔡邕从车厢里面走了出来。看见斐潜在亭子里面准备的酒水,蔡邕点了点头,也没有说什么,和斐潜一样就静静的站在路边等着。

    如果不是熟悉的人,有谁会知道一个朝廷的侍中,一个大学家,就像一个普通士一样,在道旁吃着尘土等侯友人呢?

    不多时,远远的就看见一列由三辆马车,还有十来个护卫组成车队缓缓而来,在最前面的一辆马车上高高悬挂着太守的节杖。

    刘洪来了。

    不是刘洪要显摆,而是朝廷规矩,官员凡属于公务出行的,必须悬挂节杖表示身份,违者以失礼论处。像蔡邕、斐潜这样是送友人,是个人私事,可以便服随意,但是刘洪属于走马上任,就是属于公务出行了,因此不仅有节杖,还有朝廷委派的护卫随行。

    车队到了眼前,刘洪从马车上下来,和蔡邕手把手走进了亭子里。

    刘洪车队护卫对于送别这种事情已经是经历过不知多少,也不用招呼,便自行将车马在道路一旁找了个空地停好等待。

    不过这些护卫没想到的是,斐潜不但有准备蔡邕送别刘洪酒水,连这些护卫的份斐潜也预先预备好了,此时带着雇佣来的马车夫给护卫一个个的端上,让这些护卫颇有些意外之喜,连声道谢。

    刘洪看见斐潜的举动,指着对蔡邕说道:“看看,此子心思真颇为细腻。”

    “子渊确实为人亲和,待人接物心细有度。”蔡邕倒也同意,不过今天不是来夸奖斐潜的,而是来送你的,“元卓,相聚时短,竟又要离分,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两个老头年龄都大了啊。

    如果说年轻还好,毕竟来日方长,可是现在两个人都已是白之人,是否还有相见之日真的谁也不好说。

    斐潜将护卫安顿好了之后,连忙回到亭子内,就看见蔡邕和刘洪这两个老人手牵着手,泪眼望着泪眼……

第五十三章 元卓的舞伯喈的琴() 
在古代做官好像没有退休这个说法,要么就是有什么理由辞官,要么就是一直干到实在是干不动了为止。

    比如说刘洪,按照道理讲年纪也有一把了,但是朝廷才不管说体恤一下,而是照样派到山阳郡去,虽说是权掌一方土地的太守,但毕竟年龄大了,这一路从洛阳要到兖州的山阳郡的奔波就是个受罪的事情。

    况且兖州黄巾之乱也是颇为厉害的地区,刘洪此去不仅要安抚民生恢复生产,更要和转职成为山匪路霸的黄巾残余部队斗智斗勇,甚至还要组建军队清剿,所以说其实要担当这个职位并不容易。

    刘洪是东汉鲁王刘兴的后裔,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在推恩令之下,已经几乎稀薄的只是让他在走入官途的时候能够顺利一点,其他的作用真是微乎其微。

    刘洪自幼便极为喜好数学,但是他的算数才能和官职的增长却是在蔡邕的举荐下才得以重用。

    先是编撰《七曜术》,后成书《八元术》,还和蔡邕一起补续了《汉书·律历记》,可以说他和蔡邕的友谊就是在一本本的书卷的探讨和智慧的碰撞中产生的。

    人生最欣慰的莫过有一个懂你而且还能跟你有共同语言能聊到一起的知己吧?

    斐潜理解这两个老人之间的感情,便到一旁默默的为两位老人倒了两爵酒,然后双手捧好一一放到两位老人面前。

    刘洪率先回过神来,端起酒爵,向蔡邕敬酒:“来来,伯喈,莫做小儿女姿态,且饮了这一爵!”

    蔡邕应邀举起酒爵,两人一饮而尽。

    刘洪转过头对着斐潜说道:“子渊,汝算术颇有所长,但仍需戒骄戒躁,潜心专研方好,切莫懒惰懈怠了。”

    斐潜连忙在一旁拱手应下。

    刘洪又说道:“汝师蔡侍中年事已高,汝需不时定省,服侍左右,以尽弟子之礼。”

    “唯!”斐潜再次拱手行礼答应道。

    刘洪再次看了看斐潜,有些语重心长的说道:“汝待人温和是好,但择友需慎,听说前日汝和吕布吕奉先饮酒去了?”

    斐潜一惊,您老人家消息真灵通,“是弟子偶然遇见,有感吕布吕奉先镇边安民多年,况且——”

    斐潜偷偷瞄了瞄两个老头的脸色,现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便继续说道:“弟子有感天下纷乱,但奈何武艺稀松,故而向吕布吕奉先请教些招式以自保……”——总得给自己找一个正当理由不是?

    刘洪听完和蔡邕相互看了一眼,点了点头,似乎认可了斐潜的理由。

    蔡邕说道:“君子有六艺,子渊如此一说,学些武艺招式倒也无妨,只是沙场之式多有损害,汝需谨慎。”

    汉代的读书人与后世那种风吹了就倒的酸儒真的是天差地别,最大的一点区别就在这个“六艺”上。后世为了更好的控制知识分子,偷偷的把君子六艺从礼、乐、射、御、书、数换成了《易》、《书》、《诗》、《礼》、《乐》、《春秋》——毕竟一个书呆子比武双全的人更好控制。

    在《周礼保氏》中记载就写的很清楚:“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射和驭就和武力值相关,并不是像后世全部都是各种书本。

    在汉代,有很多读书人遵循古君子六艺,全面展,著名的投笔从戎的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斐潜说他武力值偏低,希望跟吕布请教些东西增长一点武力值的时候,刘洪和蔡邕才会觉得没什么奇怪的地方,还提醒斐潜说,吕布那套东西偏向于沙场搏杀,过于刚猛可能会伤害身体,要斐潜注意。

    该嘱咐的已经嘱咐了,有疑问的也得到了解答,刘洪觉得就这样吧,若是日后有缘,还有相见的机会,若是……

    刘洪自顾自的倒了一爵酒喝了,又给蔡邕倒了一爵,说道:“元卓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听到伯喈抚琴。伯喈可愿为元卓再抚一曲?”

    蔡邕点点头,声音有些沙哑:“善!子渊且取吾琴来。”

    啊?该不会是叫我回城取琴吧?不对,蔡老头子肯定有带!果不其然,斐潜到蔡邕所来马车处,在车厢里就现了一具古香古色的琴。

    待斐潜小心翼翼的将古琴抱了过来,刘洪伸着脖子看了看,对着蔡邕笑道:“吾以此琴赠汝,汝以此琴别吾,一啄一饮,自有天定……”

    待斐潜将古琴摆好,焚上香炉,蔡邕才平心静气,安坐于琴后,双手缓缓放在琴上。

    四周的一切仿佛就在这一刻安静了下来,斐潜好似就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只见到蔡邕的手指在琴弦上忽然如蝴蝶一般纷飞起来,连绵不绝的音符迎面而来——

    斐潜只觉得自己如同忽然身在深山之中,身边清风拂过,引的松叶阵阵涛声,一弯清泉从一侧流过,顺着山势一路蜿蜒而下,按道理说应该是心旷神怡才是,可是不知为何就是有些心酸……

    脚下是一条弯弯的山路,沿着山势盘旋,而在那山路的尽头,似乎有一个身影在不断前行,越走越远……

    斐潜忽然想把那个身影挽留住,但是想追却追不上,想喊却喊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身影一步一步渐渐远离直至消失不见……

    天空中仿佛有一群大雁飞来,出阵阵的呦鸣之声,于是只好把这满腔的离别伤感化作了深深的思念和切切的祝福……

    刘洪闭目聆听,听到此处,便站了起来,也没有和蔡邕再说什么,双手将长袖往两侧一甩,竟然跳起舞来,摇摇摆摆,动作大开大合,有一种说不出的古朴之感,伴随着蔡邕的琴音一边跳一边往亭子外走,口中高歌:

    “绿绮抚清声兮,慷慨奏余哀。

    长歌将远行兮,念念喻中怀。

    俯观泾渭流兮,仰视浮云回。

    良友远离别兮,且去莫徘徊……”

    蔡邕紧闭的双目两行浊泪滚滚而下,也是张口相和:

    “秋寒九月初兮,晨林踏严霜。

    俛仰内伤心兮,独涕泪两行。

    黄鹄展翅飞兮,竟在天一方。

    山高水相远兮,自此思念长……”

    在琴声和歌声中,刘洪登上马车,一行人马顺着官道,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视野之中……

第五十四章 曹操的盘算() 
等到斐潜跟着蔡邕往回走的时候,蔡邕仍然一副伤心不舍的样子。

    进了城,蔡邕也没心思和斐潜多聊什么,于是两个人便分开了,各自回家。

    斐潜走到半路上的忽然现前面街角的地方有个身影挺像曹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