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就在白波军大乱河东之际!
三县之地,再加一个北屈营地……
现在的王邑对于斐潜的态度其实非常的微妙和复杂,毕竟有两个县城是原属于王邑河东郡的,还有一个徐晃也是王邑率先招募的,现在全部到了斐潜的手中,说是完全没有芥蒂,那怎么可能?
然而,却恨不太起来。
或者说,不怎么敢恨了。
这一次平定白波,王邑有功,然而也有失地失兵之过,所以折中了一下,给了些金银嘉许,但是封官进爵就没有了。
这还是在王邑不敢说割让了两个县城租借给斐潜的情况下……
之前王邑还多少有一些想法,但是现在……
王邑微微的磨了磨牙。
现在看起来,斐潜已经有一些和王邑他自己平起平坐的权势了。
三县之地啊,这样的一个地域差不多就是小半个郡啦,而且北地县城和县城之间的距离比较的大,如果单纯是按照占地大小来算的话,从北屈到永安,从蒲子到平阳,这样勾勒出的区域,都差不多有原来的五原郡或是云中郡的一半了!
最关键的是,朝廷居然进斐潜为假护匈中郎将!
这才是一个年方二十的青年!
汉代,中郎将有很多,什么东西南北中郎将,典军中郎将又或是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还有像什么其他的中郎将,举不胜举。
或许论清贵来,护匈中郎将并不算什么名勋之职,但是要论及实权,护匈中郎将就几乎是一个缩小简化版的三公类别的将军……
关键的一点就是,斐潜刚好是在北地胡人的区域,虽然有多了一个“假”字,但是依照现在的局势,变假为真估计也用不了太长的时间了。
按照汉朝的惯例,封的官职有的是实领,有的是遥授,比如后来诸葛领武乡侯,而武乡却是在魏国手中,诸葛是没有权利去那个地方享受什么特权的,所以只是一个虚衔。
但是斐潜则不同,虽说目前是假护匈中郎将,然而身处于匈奴胡地,就意味着斐潜有权利像三公类别的将军一样开府建衙!
一个能够开府建衙的中郎将!
那可是就算拿高一个级别的,比如像什么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等等的杂号将军都不会换的护匈中郎将!
或许朝廷当中还以为现在的斐潜,只是恰逢其时,实际上并没有控制多少兵卒,因此为了有更好的名义来控制南匈奴,便给了斐潜这样的一个名号。
但是王邑心里清楚,现在的斐潜不仅仅有手下的那些兵马,若是在加上与其关系似乎还算可以的南匈奴,再加上西河郡守崔钧……
简直就是横生出来的庞然大物啊!
因此,不能为敌,便只能想办法做朋友了。
况且若是自己跟斐潜结成联盟,那么就意味着河东、平阳、西河三地连成一体……
想到此处,王邑也不禁微微点了点头,就连徐晃被斐潜抢走的小小怨气也消失殆尽了,若是真的能够如此,三家郡守联起手来,别说什么不成气候的白波余孽了,就连卫氏那样的地头蛇也肯定不敢再轻举妄动!
要维持关系不是光靠嘴巴上说说,没有一些实际的东西谁会有关系?
借着这一次斐潜升职的借口,准备些贺礼,好好的稳固一下相互的联系,但是要送什么也是个问题——
兵甲当然是最好不过,但是王邑自己都缺少,白波之战后也要补充郡兵,哪里会有多余的兵刃铠甲……
粮草也是同理,至于钱财么……
说实在话,谁要是真要毫不掩饰的当着面送王邑这个玩意,就算天王老子也照样翻脸!这不是摆明是讥讽见钱眼开么!
王邑转脸看见身旁的美婢,忽然想道,斐潜如今正是年少,气血正盛,是不是可以找一两个美女服侍左右?
嗯……
一般的女子还是不好……
对了,似乎有那么一人。
不过那个还需段时间,还是先送些其他物品先做贺礼吧!
王邑寻思已定,便挥挥手将两个美婢赶走,却唤来了王象。
王象虽然姓王,但是并不是和王邑同族。王象,字羲伯,年少孤贫,为人牧羊而读书不辍,富有清名,因此王邑也就征辟了王象作为河东郡掾。
王邑前一段时间在襄陵抵御白波,在安邑这里已经是积攒了不少的事务,而且作为郡守依照汉律无重大事件也不方便离开治所,所以只能是让王象代替自己前去祝贺了……
(ps:其实每一章作者菌都有看章节说留言……再强调一下,本书三观端正……)
第四七四章 开库建衙()
斐潜摩挲着新到手的护匈中郎将的官印,似乎还有一些恍恍惚惚,虽然沉甸甸在手中真实的存在,但是内心当中似乎还有一些不太敢相信。
这就升职了?
虽然是“假”的,但是印绶节杖等物一应俱全。
跟所谓的行某事不一样,假不是真假的假,而是代理,也就是只要在朝廷另外任命一个正职的护匈中郎将之前,斐潜他所有的职权范围,等级以及相关俸禄等等,都是与正牌的护匈中郎将一样。
印绶节杖啊……
汉代之时根据秩级不同,官职所对应的官印的质地、纽式均不尽相同。
第一等的自然是皇帝在用的,日常使用的有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 6种,称“乘舆六玺”。还有一枚就是勾画出山东士族贪婪嘴脸的“传国玉玺”。皇后的也是属于这第一等级的,也称“玺”,都是以白玉为质,螭虎为纽。
第二等级的,各刘姓王爷手中的那个,也称之为玉玺,但是其实是金质,龟为纽。
第三等级的,是太子,丞相,列侯,大将军印。均金质、龟纽。列侯印称“印”,余均称“章”。
第四等级的,秩级中二千石、中二千石印。均银质,龟纽,称“章”。郡守以及刺史、州牧多属于此等级别。
第五等级的,千石以下至二百石官印,均铜质,鼻纽, 4字,称“印”,印文或省“印”字。
最后一等,便是二百石以下小官印。均铜质,鼻纽,半通。
按汉百官印边长为汉制一寸,称通官印。半通为通官印之半,因称半通印,也就是小官印。
斐潜看着手里这个银质印章,有些感慨。
原先斐潜的官印就是“左署中郎”,而“行上郡守事”只是代行,也就是作为“左署中郎”职级去干上郡守的政务,,只有绶节而无正印,跟后世那种挂着总公司的某个办公室督导,下到了分公司视察或是指导工作,然后被人称为某某老总一样,其实大家都明白不是真的老总级别,只是一个敬称而已。
至于护匈中郎将别部司马倒是印绶齐全,那个和“左署中郎”之印的等级是一样的,属于铜质鼻纽,而且连字号都不能写全,只写了“护匈司马”四字……
而现在于手中的,则是“护匈中郎章”。
整个印章四四方方,在平常摸不到的一些细微的地方,生长了一些黑黑的银锈,给这方印章增加了不少岁月的沧桑感,印文但是阴刻的,笔势方折,字体方正,很有一些刀锋之意,龟纽所雕刻的龟体,形态逼真,龟背隆起,有六角重环为饰,龟腿较短,龟颈前伸,头微突,似乎就在时刻准备向前爬行一般。
这就是我的印了?
斐潜心里想着,从今天开始就算是一方诸侯了?
这就等于是可以开府建衙了啊,郡守的府衙和护匈中郎将的府衙,这下子老子就有两套人马系统了……
其实郡守的府衙和护匈中郎将的府衙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严格讲起来,郡守的府衙是固定模式,而护匈中郎将是随身模式。
比如河东郡治所在安邑,所以河东郡郡守府衙自然也就是在安邑,所有河东郡的大小事务,相关法律法令,全部都是汇总到安邑,然后再由安邑发出到河东的各个县城,再由县城辐射到乡间。
而作为郡守,除了像白波军来犯这样的特殊情况之外,一般一年的时间只有两次可以离开治所出行的自由,一个就是查春耕,一个就是查秋收,因为农耕是国之重任,不得不仔细盘查,而其他的时间,则是必须待在治所之内的。
如果斐潜收复了上郡,那么就等于是要在上郡之处选择一个县城作为治所,然后斐潜下属这些属于郡守系列的,也就自然只能待在各自的岗位之上,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擅动。
然而护匈中郎将就不一样了,并没有固定的治所,也就是意味着只要中军大帐搭建在哪里,哪里就算是护匈中郎将的行政中心了。
这种方便性的差异自然是极大的。
高兴自然是高兴,然而据来宣旨的天使所言,这一次能够得以进假护匈中郎将还是董卓乾坤独断,根本就没有经过皇帝以及三公商议,直接就给尚书台下的令。
这样一来,似乎自己和董卓之间的关系……
铿锵的甲片轻轻的敲击之声传了过来,一名亲卫上前拱手道:“崔、贾、卫三位从事,以及马军候四人应召前来。”
斐潜点点头,将官印端端正正的摆放到了桌案一角,然后吩咐让这四个人进来。
斐潜看着从外而进的四个人,忽然有一些异样的感觉……
崔厚是司隶人士,堂兄是西河郡守崔钧,在这一段时间虽然没有直接上阵,但是作为经商和贸易这一块,包括崔家的掌柜和伙计,算起来其实出力还是比较的大,而且按照现在的情形来看,平阳城内也是急需各种物资,崔厚的责任和重要性也是比较大……
贾衢算是到了河东主动来投的士子,年轻,有冲劲,而且算得上是一个多面手,如今也算是比较用心在经营,跟自己也比较谈得来,如果再经历多一些,政事和军事上面的经验更加的丰富一些,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卫留么,也是河东人,但是却是卫氏之人,可用,但是目前也不可大用,因为其卫氏的印记太过于深刻,在没有妨碍到卫氏的利益的时候,多半也会尽心尽力,但是同样也会和卫氏有所相互通气,这个事情,肯定是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
马越,马延的嗣子,上郡人,是一个可以培养的将领,武勇方面还算是可以,但是就是有些不够聪慧,临机变动什么的可能略有不足,换句话说,如果将来没有进步的话,那么也就只适合做一个将,而没有办法做一个帅了……
四个人,却代表了四个不同的层面,代表着四个不同的利益。
斐潜不由得在心里苦笑起来,难道这就是每一个开府建衙的人所必须经历的么……
第四七五章 职责()
在后世斐潜之所以一直在办公室里面从一个职场小萌新混成了百毒不侵的老油条,除了比较懒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隐蔽一些的因素,就是职场之内的勾心斗角,实在是让斐潜实在是感觉无爱,所以一直都是将自己摆放在吃瓜群众的位置上。
今天看看这个女人和领导小蜜撕比,明天看看那个小子在一边挖坑,很是欢乐,也是平常的例行消遣……
但是没有想到,现在自己却在汉代面临着这个问题。
现在才四个人,然后呢?
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而这些人里面将会带来的是各种亲属关系,各种门生关系,各种地域关系,各种联姻关系等等……
这些都要怎么破?
或者是采取一下前车之鉴,参考一下那些枭雄们是怎样做的?
刘大耳的笼心之术?
曹阿瞒的御人之术?
孙碧眼的平衡之术?
似乎都不错,只是斐潜不知道到底那个适合自己会比较的好。
四个人进的堂来,先是齐齐向着斐潜一拱手见礼,才分列两边就坐。
崔厚坐了文官第一的位置,然后是贾衢,最后是卫留。
黄成被斐潜才安排去巡查周边和营地去了,所以马越也就没人争,坐在了武官第一的位置上。
汉代就是通讯实在不方便,否则开一个网络视频会议多简单……
斐潜收拢了不靠谱的发散思维,缓缓的说道:“今蒙圣恩,忝恭此位,自当兢兢,庶竭驽钝,攮除凶患,保卫家国,望各位尽展智力,诛逆讨贼,收复旧地,立不朽之功勋,建当世之伟业也!”
先确定一个目标吧。
这个是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先做的一件事情。
斐潜当然不可能说为了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准备,况且在现在这种局面之下,至少现在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说,也绝对不能讲!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哦,前脚刚刚获得了汉室的封赏,然后一转屁股就开始说汉室将乱?
存心想要作死也不是这样的作死方法啊!
当真自己的手下的人都是一群乱臣贼子,听了之后个个振奋不已啊?
当真自己的这些下属们都是抱着一颗祸国殃民的心然后从五湖四海自动自觉的汇集到了一起的啊?
开什么玩笑!
汉室的威望要在不断的内战当中被消耗,被减弱之后,才有人敢慢慢的试探慢慢的往前更进一步,否则那个脑积水大于脑容量的袁公路就是最好的榜样。
堂内四人一齐起身,向着斐潜下拜,异口同声的说道:“谨遵中郎之令,定当尽心尽责,不敢有怠!”
嗯?
这么整齐?
得,这是预先都练过的啊!
斐潜顿时感觉到怎么跟在后世好像啊,满满的都是套路……
好吧,暂且不论这个。
团队的大目标说完之后,便是个人的目标,其实也就是明确各人的职责。
暂时不准备大肆分封,还不到那个时候……
斐潜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适合于刘曹孙三种方式当中的哪一种,因此干脆就按照自己在后世的模式来进行了。
首先是马越。
“子度。”
马越起身拱手肃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