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三国-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本在斐家,下一代的家主之位是没有什么竞争悬念的,而现在一个年轻的斐潜横空出世,虽然现在算是还没有取得什么很高的职位,但是在其背后所站得的人物实在是潜在的资源太不好估量了,搞不好原先稳妥的家主就要从手中滑落……

    这种情形怎么能让斐敏不紧张?

    自己经营斐家这么多年,还不是为了将来能将斐家这份家业传承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而如今斐潜虽然没有表示出什么竞争之意,但是谁又能确保斐潜在将来不会生出这种心思?况且,明明斐潜在荆襄可以舒舒服服的,如今却辞官不做跑来河洛,究竟是想干什么?

    斐敏虽然脸上的笑容不变,但是目光却炯炯的盯着斐潜,似乎要穿透斐潜的表面,去挖掘出其内心的真正想法出来……

第二一五章 失败的会晤() 
斐潜于是便将之前的理由又重新搬出来说了一遍。

    斐敏一边听一边点头,口中也称赞道:“子渊贤侄有此心,真乃善莫大焉!”心中却在想着,果真是因为如此原因?

    到了斐敏这个年龄,见过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太多,若是说斐潜怀着什么阴谋诡计前来,说不定斐敏就相信了,但是如今听说是高举了师徒之义的大旗而来,相信不相信的另说,倒是心里面先行打了十个八个的问号。

    斐敏依旧是笑着,不紧不慢的说道:“不知贤侄今后有何打算?”

    不管是什么理由,反正现在已经是既成事实了,追究根本的原因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反倒是斐潜下一步的动作才是斐敏关心的重中之重,并且还可以从斐潜的行动中,再推测斐潜之前的哪些行为的真实原因。

    斐潜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今局面扑簌迷离,潜亦不知应于何处落脚,不知叔父可有良策以教?”

    斐敏呵呵一笑,说道:“虽略有乱,但乱必不久,旋即可解矣。”

    看起来自己这个家主还这么有信心?斐潜不由得心中咯噔了一下,难道是因为居住在此地太久,未能有比较高的视觉角度的原因?

    斐潜于是说道:“潜自南而来,路经酸枣,曾遇刘兖州、孔豫州、张陈留、桥东郡、张广陵、鲍济北等人……”

    “哦?”斐敏的身躯不由得往前倾斜了一些,目光紧紧的盯着斐潜,说道:“竟有此事?贤侄不妨细说一二。”

    斐敏虽然表面上没有太多的表示,但是内心中却因为斐潜的这一句话开始翻江倒海起来——看起来,斐潜这个家伙,必原先想象当中的还要更加的麻烦啊!这些都是一方大员,论起官职来甚至比自己的这个谏议大夫的级别都要高,若是斐潜和这些人不要说多,只要有一两个有些交情,就是相当棘手的一件事情……

    斐潜略略挑选了几件事情说了一下,尤其是刘岱携众前来然后又被拆台,众人盟誓又相互推卸的情况等等,大略讲了一二。

    斐潜原本是想借这个事情,将关东士族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情况讲出来,让斐敏知道实际现在的局面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完美的时候,却没想到斐敏竟然击掌而叹道:“可惜!可惜!贤侄当时怎能谦让,理应义不容辞才是!”

    斐敏实在有些痛心!

    斐家错过了一个多好的扬名立万的机会啊!

    替袁家上台盟誓,简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别的不说,肯定能入了袁家的眼帘,从此之后有了袁家的照拂,还不是事事顺利?

    这斐潜,怎么当时竟然把这样一个上好的机会给让出去了呢?

    至于斐潜个人的安危,这个么……

    但个人的安危又怎能和家族的兴荣相比?

    别说董卓目前尚且不可能执政多久,就算董卓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继续执政下去,斐潜因此事而被捕入狱又或是被判死刑,但是也可以获得一身的清名啊!

    真是愚钝的支家子弟啊!

    儒家的经书都读到哪里去了啊!

    斐敏面容恳切的对着斐潜说道:“夫子曾言,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富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今天下大义在侧,焉能避祸而舍义也?子渊,此事汝略失之矣!”

    斐敏的意思自然是说君子是要以义为先,尤其是又强调了勇字,言下之意就是斐潜既没有做到义,也没有做到勇……

    而且斐敏后面的话就多少有些指责的意味了,是告诉斐潜不能光追求富贵,而失去了道义,纵然有祸也应该迎头而上,而不是避让一旁……

    更何况这还不一定是祸事!

    说道最后,斐敏都有些带上点恨铁不成钢的口吻,惋惜之色溢于言表。

    斐潜竟然无言以对,只能是唯唯称是。

    还能再说什么?

    且不说斐敏是家主,就但说他还是自己的长辈,而长辈有些看法,说一些意见和教导,难道还能顶回去?

    若斐潜真的这样做了,虽然不至于犯下什么大逆不道的罪名,但是这个名声么,难免会有多了一个狂妄无礼的后缀……

    汉代非常注重孝道,甚至有一些在后代看起来似乎是不可理喻的事情,而在如今汉代,却是自然不过,并且还会被世人所称颂。其最关键原因是朝廷官员的选拔制度就是举孝廉,孝字当先,孝道是朝廷大力宣扬的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廉甚至还在孝之后。

    汉恒帝时期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有一个遵从孝道的人叫做赵咨,某一日遇到强盗来家里抢劫,赵咨为了不打扰惊吓到生病的八十老母,不但主动请盗贼吃饭,并且表示,除了给老娘留下一点衣服和口粮之外,其他的妻子儿女钱财物品,盗贼随便挑,爱拿什么就拿什么,自己绝不阻拦……

    如此一来,搞得强盗们都差点神经失常,强盗头子当即感叹说这样的孝子自己怎么能够下的去手呢?

    于是强盗便什么都没有拿便离去了,而赵咨却觉得让贼人空手而回实在是过意不去,便取了钱财去追赶强盗……

    先不管这件事情是真是假,但是在汉代却被很多人所称赞和传颂,可见对于孝道一事人们有多么的看重。

    因此先不论今日斐敏所说的那些话语,到底是有没有道理,若是斐潜胆敢顶撞和反驳,那么不孝的这个称号斐潜一定是逃不的了……

    所以,斐潜也是只能恭恭敬敬的表示虚心接受斐敏的教诲,承认错误……

    但是和斐敏谈话,谈到了现在这样的情况,显然是已经无法继续和斐敏去沟通什么事情了,斐潜最终也是只能找了个借口,向斐敏告退。

    站在斐家府邸之外,斐潜不由得微微的叹息一声,虽然自己和斐家原本就联系不是很密切,但是如今急需力量的时候却得不到家族的支持……

    虽然说起来或许是还能找到一些机会和斐敏再次的沟通,但是也或许时过境迁……

    为之奈何!

    就这样罢!

第二一六章 重返蔡府() 
斐潜站在蔡邕府前,竟然一时间有些迟疑起来。

    什么是近乡情怯,斐潜在此刻居然心中有了些体会。在斐敏那边被碰了一鼻子的灰,不仅没能和斐敏谈及到什么深入的话题,还无端的被教训了一顿。

    虽然斐潜有几次的试探,但是也只是察觉到斐敏现在对于整个大局是偏于乐观,在政治倾向上偏向于袁氏,对于自己个人方面是针对擅自迎娶应该是有一些不满,另外其他的方面么,暂时没有太多的情报,所以也不好下什么结论……

    没能得到斐敏的什么支持,斐潜其实不太在意,毕竟和斐家主家之间本身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情,加上后世而来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概念也没有汉代人那么的强烈,因此在离开斐敏府邸的时候,斐潜甚至隐隐的有一种放松的感觉。

    假设若是斐敏给予了支持,加入整个的计划当中,那么就算现在暂时目标一致,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假设到将来的意见发生分歧了,那么自己要不要考虑在某些程度上进行妥协?

    但是去找家主这样一个动作却是必不可少,因为整个的汉代都是生活在这样的规则之下,在没有绝对的实力的情况下,贸然去挑战这样的社会规则,肯定会被碰得粉身碎骨。

    家族之中可以政见不合,甚至可以分别效忠不同的人员,相互之间打死打活,但是一旦对方失败了,却大都又可以坐下来喝酒聊天,失败者坦然承认失败,成功者也会给予失败的人对应的尊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在汉代还是有一些留存。

    所以斐潜只需要去找过家主,谈过了当今的形势与状况,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告知世人,说因为政见不合所以没有斐家的支持,而其他的人不仅不会因此小看斐潜,而且还会对于斐敏的选择给予批判。

    当然,这是在斐潜成功的前提下,若是斐潜失败了,那么自然是一切休提。

    但是对于蔡邕,斐潜却不能像对待斐敏那么的无所谓……

    在经历了荆襄之行后,斐潜对于现在的汉代整个士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陈留蔡氏虽然目前人丁不兴,但是名气却十分的旺盛,家族的渊源也是异常的久远。

    蔡邕是陈留圉人,是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明,受封于蔡其后嗣遂以蔡为姓。至汉代,蔡氏已发展成为一个忠孝素著的名门望族。自西汉高祖时,蔡邕的十四世祖蔡寅,就因赫赫战功而被封肥如侯。

    蔡邕的六世祖,蔡勋好黄老,汉平帝时为郿令。王莽初年之时,被授以厌戎连率一职,蔡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后来刘秀打败了王莽,便下令嘉奖蔡勋。

    蔡邕的祖父蔡携,字叔业,顺帝时曾以司空高第迁新蔡长。

    蔡邕的父亲蔡棱,品行清白,字伯直,被命谥曰贞定公。

    蔡邕的母亲袁氏,也出身于阀阅之族,乃司徒袁滂之妹。

    他的叔父蔡质,字子文,灵帝时曾任尚书一职。

    但是就是这样的蔡氏一族,却因为这代人的人丁不旺,导致在蔡邕这杆大旗惨遭折断之后,整体一蹶不振……

    并且这一次斐潜在酸枣,也算是第一次见识到了陈留蔡氏招牌的好用之处,虽然陈留太守张邈和豫州刺史孔伷并不认识斐潜,但是道出了蔡邕蔡大家的名号之后,竟然就可以像认识已久的人一样相互之间立刻亲切起来,要不是斐潜在推选关东士族联盟盟主的时候违背了那些人的意愿,导致最后面有些关系冷淡下来,否则与其保持一个相当良好的联系真心不是太难的事情。

    但是,斐潜对于蔡邕的情感,却不是为了利用蔡邕的名声又或是家世,而是真切的感受到了蔡邕对于自己的一番殷切的栽培之意。

    在洛阳之时就不说了,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对自己也是倾囊所授,没有因为自己只是一个斐家旁支而有任何的偏见。

    而且在明知道可能会有风险的情况下,还周全的考虑到了斐潜在荆襄的安排,用自己积累下来的人脉和名望去替斐潜铺开道路。

    蔡邕虽然不是斐潜的家人,做的事情却不比家人少了多少,可以说,若是没有蔡邕蔡伯喈的厚爱,斐潜绝对没有今天的成就……

    所以斐潜这一次前来洛阳,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挽救蔡邕的命运!

    虽然斐潜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难度非常的大,主要的难度不是在见面,而是要能扭转蔡邕的思想观念,否则就算是斐潜将蔡老头子敲晕绑走,也是没有任何作用……

    这种事情,在蔡邕年轻的时候就发生过

    延熹二年,在这一年,蔡邕才二十七岁,他善于鼓琴的名气,为当时得势的宦官徐璜、左悺等人所得知,遂召蔡邕入京鼓琴献艺。

    事实上,以蔡邕的名气才华和家声师承,他入仕是迟早的事情,但他没有料到是以技艺觐见,并不是他深为自负的经史等学问。

    迫于陈留太守的督促,蔡邕极不情愿地行至偃师,离京都洛阳已经只有几十里路,蔡邕实在拖延不下去,便只身去淋雨,终是找到了借口称病辞归。

    在蔡邕选择里,他宁肯隐居乡里,在家闲居,也不愿意应“五侯”之辟,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志向……

    蔡邕师傅在董卓死后的那一声叹息,又何尝不是他恩怨分明,无视权贵的表现?

    就是这样一个宁在直中取,不再曲中求的一生正直,以清流文人约束标榜自身的蔡邕,斐潜真是不知道自己此次能不能完成自己的目标……

    蔡府的门房正懒洋洋的晒着太阳,正有一下没一下的打着瞌睡,忽然警觉府门面前站了几个人一直没走,不由得不耐的拿眼瞪将过去,正待开口喝骂,却立刻变成了一幅笑脸,忙不迭的跑将出来,向斐潜行了一个大礼,“斐郎君,许久未见,一向可好?”

    “师傅可在?”

    “在的!在的!待小人前去禀报……”

    斐潜点点头,心中想道,不管怎样最后,自己也要尽最大的努力!

第二一七章 哭师之说() 
斐潜到了蔡府的书房,看到略显清隽的蔡邕笑呵呵的看着自己,不由得眼框湿润起来,上前大礼参拜,向蔡邕师傅请安。

    蔡邕微笑着捻了捻胡须,伸手示意斐潜站起来,上下打量了一下,说道:“子渊此番身健气盈,神韵内敛,应是所获不菲矣。”

    “师恩山重,潜实难报于万一。”

    蔡邕摆了摆手,说道:“可是刘荆州遣汝至京耶?”

    “非也……吾已辞官矣……”斐潜回答道,“此次前来,非刘荆州之令,乃吾之愿尔……”

    蔡邕没有先问斐潜的所谓意愿,而是说道:“刘荆州此人莫非……可有何故,汝且说来,无需顾虑。”

    斐潜也就将他担任荆州别驾的前前后后,和蔡邕详细的说了,并且说道:“刘荆州姿貌伟健,恩威并重,御下有方,奈何以为西伯可规……”

    西伯说的是周文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