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业有所不知,经过这一番动乱,朔方各部胡族实力大减,暂无威胁。”
“即便有人叛乱,还有长绪、玄盛在,量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眼下机会难得,若不抓住,将来恐再无机会。”
宋繇明白卫朔此话深意暗指刘勃勃,确如卫朔所言,眼下的确是掌控朔方的最佳时机。
整个铁弗部经北魏、河西再三杀戮后,核心力量所剩无几,唯一一个有望接掌者刘勃勃又过于年幼,正好有利于河西整顿朔方。
待再过几年,即便刘勃勃长大成人,也别想再恢复原有部落统治。
“体业,你尽快挑些精干吏员前往朔方,帮助伯渊处理政务。”
“诺!属下明白。”
“另外,朔方之战虽然取得大胜,但河西军同样损失惨重。”
“考虑到暂时不会再有大战,朔打算让厢军中受伤者以及年龄超过四十者全部退役,然后再从府兵中挑选合适者补充进来。”
“同时考虑到地盘扩大了,面对的敌人又多了,朔打算将厢军扩充到四万八千人,其中骑步各八厢。”
“加上朔方,如今河西治下人口已超过两百万,足以支撑将职业士卒扩编到近五万人。”
第159章 成公兴归来()
刚过完新年,离开了近一年之久的成公兴,又一次回到河西。
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不但带回来个志同道合的年轻弟子,还给河西送来一人才。
这个才二十六岁的年轻道士,名叫寇谦之,是成公兴新收的徒弟。
另一人正是寇谦之同胞兄长寇赞,原是前秦县令,前秦崩溃时,他弃官归家。
正当他决定接受后秦征召时,成公兴到来,打乱他原本计划,不得已与兄弟一起来到河西。
寇谦之虽然从小生长在一个官宦家庭,但他却无心于做官,只一心一意倾心道教。
上谷寇家原本就是宗教世家,哪怕寇谦之家已迁居冯翊多年,家中仍旧奉五斗米教。
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从家中仅有的道器、道书中研习道术,期望有朝一日能获得仙道灵效。
可惜历经数年,因缺乏名师指点,其道术仍未有明显提高。
直到有一天成公兴到来,以渊博的道家知识、精深的算学折服了寇谦之,当即拜其为师。
寇谦之受道不久,成公兴就对他说:“你若想道术有成,须随为师前往河西修行。”
只要能学成道术,哪怕是上刀山寇谦之也不怕,因此他欣然同意。
不料,他刚一提出前往河西,却遭到家人一致反对。
眼下兵荒马乱,家人不放心寇谦之一人在外面游学。
后来寇谦之只好将成公兴请来,谁知成公兴不但说服了寇家人同意他前往河西,还将兄长寇赞也带上。
就这样三人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姑臧。
站在姑臧城下,三人心思各异,其中成公兴自然是踌躇满志,打算大干一场,借助河西一统道门。
而寇谦之不但对河西充满好奇,更是对愿意支持道教发展的大都护充满好奇。
三人之中,恐寇赞心情相对复杂些。
说实话一开始他并不愿来河西,哪怕成公兴将卫朔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无,他也不太愿意。
他始终认为河西太过偏僻,非成就大事之根基所在。
不料,朔方一战让寇赞彻底改变了态度,同样对成公兴口中那位英明神武似魏武的卫大都护充满好奇。
成公兴带着徒弟、寇赞兴冲冲来到都护府,正要抬步往里走,谁知迎头撞见侍卫头领康龙。
他故意挡在路中间,出言调侃道:“咳咳,这不是康大侍卫吗?你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干嘛去啊?”
正埋头赶路的康龙,冷不防被人叫住,不由被吓了一跳,猛地退后一步。
他面带愠色地抬头一瞧,正好看到成公兴在笑吟吟立在对面。
登时脸上露出喜色,大手一拍脑门,他兴奋叫道:“呀,这不是道长吗?你咋回来了?”
“怎么?贫道不能回来吗?”
“嗨,我不是那个意思!前几日主公还叨咕您呢,说什么要让胡虏改信道教,反正在下也听不明白。”
成公兴心中一动,忙问:“大都护在吗?”
“在,在,正跟宋长史议事呢。您自个儿进去吧,在下还有事要办。”
“行,行,你忙去吧。”
旁边寇赞盯着康龙身影,啧啧称奇道:“好一条彪形大汉。”
“嘿嘿,这位原本只是龟兹王账下一力士,只因比武输给大都护,才被大都护所得。”
“不料,在大都护调教下,竟成了战场上成冲锋陷阵的好手,如今他的大名早已威震大西北。”
“由此可见,大都护卫朔不但爱才、惜才,还有识人用人之能,并且提拔人才不拘一格。”
“再说崔浩,满打满算投到大都护帐下也就才一年,而今已高居刺史之位。”
“可以说,在河西你无需担心自己才华被埋没,只要有本事,早晚会被大都护重用。”
……
卫朔正跟宋繇议事,忽接侍卫禀报,说成公兴归来,不由心中大喜。
新年刚过,河西上下将精力全放在整顿朔方上,不管是设州立郡,还是将诸胡打散混编,全为了彻底掌控朔方。
唯一让卫朔感到遗憾者,就是宗教改革迟迟没有进展。
佛教近在眼前却不甘为他所用,道教倒有意合作,偏偏成公兴一去不回。
若不能顺利推出宗教,必将大大影响了胡族归化。
在他计划中,将以名利腐蚀胡虏上层,以文化、宗教控制普通牧民,如此数十年一过,再不虞有永嘉之祸。
等他政事安排妥当后,卫朔才急忙让人将成公兴请进来。
“哎呀,不好意思,让道长久等了。”一上来,卫朔就向成公兴表示歉意。
“无妨,无妨,大都护公务繁忙,贫道不敢耽误正事。”成公兴对此却毫不在意。
“今日道长红光满面而来,想必为改革一事做好了完全准备。”
“哈哈哈,大都护果真聪慧,一猜即中。”
“这一次贫道从关中带回来一徒弟,此人出身道教世家,对道家各种典籍十分熟悉。”
“由他从旁协助,贫道对改革一事多了几分信心。”
“能得道长看重,想来不是一般才俊,不知其人现在何处?不如请来让朔一观如何?”
“这人名叫寇谦之,乃关中冯翊人士,祖籍上谷,家族世代信奉五斗米教。”
成公兴话音刚落,只见一位年轻道士,在侍卫引领下,进入房间。
卫朔举目望去,发现来人果真气度不凡,可能是长期修道缘故,周身上下洋溢着一股出尘之气。
“贫道寇谦之,拜见大都护。”寇谦之向卫朔打了个稽首。
“道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卫朔上下打量了一番寇谦之,又扭头对成公兴赞道:“嗯,此子果然不凡,成道长你眼光不错。”
听了卫朔赞叹,成公兴十分高兴。
他这个徒弟在修道上十分有天赋,未来成就肯定会超过他。
接下来卫朔详细向成公兴、寇谦之师徒解释了为何要改革道教,同时还向两人描述了一番未来道教盛景。
成公兴、寇谦之俩听后,无不为卫朔化尽天下胡虏为夏民之宏愿而咋舌,同时也感到正有一副沉甸甸重担,将压在两人肩上。
“未来能不能消弭各族间纷争,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可就全靠两位道长,希望二位不要让朔失望。”
“大都护,你……你这……”成公兴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苦笑不已。
“你们只管放心大胆去做,一切自有朔为你们撑腰。”卫朔继续鼓励道。
“罢了,罢了,为了复兴道教,贫道拼了。”
见正事谈完,成公兴这才得空向卫朔举荐寇赞。
卫朔一听又来了位人才,不禁埋怨道:“道长,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怎能让人才白白等候那么长时间?”
“万一传出去,外界该说朔怠慢人才,未来还会有谁愿意来投河西?”
听了这话,成公兴还未说什么,反倒是旁边寇谦之眼前一亮,觉得卫朔果然如师父所言一般,十分爱惜、重视人才,如此也不枉兄长千里来投奔。
待寇赞进来,光是那一份沉稳气度,足以引起卫朔重视。
接下来两人一番交谈,卫朔愈加欣赏寇赞,对方不愧是出身官宦世家,才学、能力皆是不凡。
“奉国,原本你刚来河西,应该先让你休息一下再安排事情。可眼下朔州新得,正是用人之际,崔刺史更是几度向都护府要人,不得已朔只得让你辛苦奔赴朔州。”
“主公此言差矣,赞既入河西,自当为主公分忧,何来辛苦之说?”
“臣愿即刻前往朔方,协助刺史大人。”
“好,奉国不愧是国士大才,待日后功成归来,朔再为你接风洗尘。”
第160章 争相遣使()
朔方之战,让河西这个原本蜗居西北一隅之地的偏远势力,赫然出现在全天下人面前。
直到这一刻,无数人才愕然发现,河西已成长为庞然大物。
对于这一点,西北诸势力感触最深。
新年刚过,不但河西老朋友吐谷浑派来了使者,连西秦、南凉、后凉等敌对势力亦遣使恭贺河西朔方大捷。
除此之外,后秦姚苌、前秦苻登也不远千里遣使至姑臧。
而且由于苻登与姚苌相持不下,雄霸一方的卫朔自然成了双方争夺拉拢的对象。
先是苻登遣使,封卫朔为大将军、大单于、西凉王,还欲下嫁东平公主为妻。
姚苌也不甘示弱,同样封卫朔为凉州牧、左单于、武威郡王。
……
取得朔方大捷,卫朔整个人始终沉浸在兴奋之中,望着天空,都觉得格外的湛蓝。
这日清晨,陪着妻妾吃完早饭,卫朔哼着小曲,向都护府走去,身边以众侍卫不由抿嘴笑了笑。
天气不错,不但没有风,阳光也很灿烂。
当他迈步走进都护府时,以宋繇为首的都护府各属官早已等候多时,众人行礼后,开始向卫朔汇报政事。
“主公,开春以来,都护府总共向朔方派遣精干吏员一百二十名,暂时满足了需求。”
“嗯,很好,诸位干得漂亮!”
卫朔夸赞过大家后,再次强调道:“诸位,朔再提醒一下大家,今后数年河西重点在于稳定朔方,务必加大对朔方支持力度,争取将其变成河西牢固地盘。”
“属下等谨遵大都护吩咐。”宋繇、张湛、宗敞等躬身应是。
“大都护,近日来从各地来了数股使团,具体该如何处置,还请大都护示下。”
“具体有哪方使团?”
“回大都护,除去吐谷浑、西域属国这些原河西附属势力外,南凉、后凉、西秦等敌对势力都派出使团前来,甚至连八竿子打不着的前秦、后秦也遣使来朝。”
“嚯,没想到河西一下子变得这么受欢迎。”卫朔不由自嘲道。
“哈哈哈,全赖主公英明,河西才能短短数年间,崛起为一方霸主。”
“欸,诸位过誉了,朔哪有尔等夸地那么厉害?河西能有今日,离不开尔等襄助。”
见众人又开始互相吹捧,宋繇无奈苦笑道:“主公、诸位,我说大家能不能别再互相夸来夸去了?议如何接待众使团,需尽快拿出个章程。”
卫朔尴尬地摸摸鼻子,忙道:“体业说得对,政事要紧,政事要紧。”
宗敞起身分析道:“其余使节且不论,单说后秦、前秦,此次两国争相遣使,无非是想拉拢河西为其所用。”
“接受哪一方好意,只看谁给的帽子高没用,须看与谁结盟对河西最有利。”
“嗯,言之有理。”
“不错,不错,正该如此。”
宗敞的言论赢得众人一致赞同,卫朔亦微微颔首,他看向宗敞问:“愿闻德广高见。”
“当下苻姚相争,苻登明显处于下风。”
“万一要是他败亡了,姚苌必将全取关中,后秦再无牵挂,不管是对朔州还是凉州,都将产生大大威胁。”
“相反,若与前秦结盟,就能牢牢牵制住姚苌,使其不能全力与河西争锋。”
“德广之意是赞同与后秦结盟?”
“正是!臣建议与苻登结盟,不光为了牵制后秦,也是为了日后主公入主关中考虑。”
“哦?没想到还有更深层次缘故?请德广直言,朔愿洗耳恭听。”
这下卫朔来了更大兴趣,连宋繇、张湛、史暠、赵柔、阚骃等人亦支起耳朵细听。
“主公有所不知,前秦天王苻坚仁厚爱人,支持名相王猛治理关中长达十数年,期间受二人恩惠者,不知凡几,至今关中百姓仍念念不忘两人。”
“前期苻姚相争时,为何苻登会连连取胜?其中固然有苻登骁勇善战之故,但臣却认为苻坚余荫也起到不小作用。”
“只是苻登此人长于战术对垒,却失之于战略规划,等将苻坚余荫消耗殆尽后,势头这才渐渐弱了下去。”
“今日主公纳前秦公主为妾,明日东入关中时,必定会让关中百姓减少抵触心理。”
“什么?纳公主为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本卫朔还挺高兴呢,谁知听着听着才发觉不对劲儿,竟冒出个公主来。
“额?主公难道还不知道么?苻登为了拉拢河西,不但敕封您为西凉王,还特地将其妹前秦东平公主嫁给主公。”
“封不封王我倒不在乎,只是这和亲不太妥当吧?”
“有何不妥当!假若主公不答应和亲,恐怕苻登也不会相信河西有诚意结盟。”
“额……”卫朔一下子哑口无言,他登时明白这又是一桩政治联姻。
……
与河西结盟,是苻登为消灭后秦做出的又一次努力。
说起苻登,卫朔并不陌生,因为被后人称为完美的失败,成为悲剧英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