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仅仅因为不愿交出土地,他们就把各地世家斩尽杀绝。”
“不是我们不愿意等下去,而是现实逼得我们不能再等下去。”
王谧摇摇头道:“老夫并不太清楚中原发生了什么,但我想其中必有什么误会。”
“老夫与雍王也有几分交情,若尔等真觉委屈,不如且先告诉老夫。”
“等下老夫还要北上洛阳,届时再由老夫亲自转呈雍王。”
嘭!夏侯翎将酒盏狠狠顿在案几上,心中十分不满,王谧明显是在偏袒雍王。
他将心中怒火又压了压,继续道:“哼!但凡雍王给我等世家一点儿活路,我们也不会执意跟河西作对。”
“实在是雍王欺人太甚,我等不得不奋起反抗,不然将死无葬身之地。”
“既然朝廷要仰仗河西北伐南燕,那我等也不指望司徒出面啦。”
“接下来我们会自己向雍王讨还公道,那些中原世家子弟不能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去。”
“雍王必须给个说法,如若不然……哼!”
王谧叹了口气道:“老夫理解诸位心情,但万事都有商量,何必一定要打打杀杀?”
夏侯翎终于被王谧态度激怒了,他愤而起身,手指着王谧怒道:“原以为司徒奉旨北上,将秉公处理中原纠纷。”
“不成想竟一味偏袒雍王,莫非真以为我中原世家好欺负么?”
王谧默然半晌,才又道:“老夫何尝有偏袒之意?不过是想化解双方矛盾罢了。”
“够了!”
“王司徒不必再劝!老夫只有一句话,中原必须停止推行均田制,雍王必须给中原世家道歉并作出赔偿。”
“除此之外,我等中原世家不会接受任何妥协。”
“若太尉不愿支持中原世家,那以后你我双方便桥归桥、路归路,再没有任何关系。”
王谧脸色大变,他嘴唇动了动,最终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
……
当天宴席过后,汝阴城内还算风平浪静,让王谧不由放下心来。
可惜平静日子只过了一天,翌日清晨,形势风云突变。
早上起来,王谧正在驿馆中用餐,忽听见外面传来阵阵喧闹声。
他刚想派人出去查看,却见一护卫从外面急急闯入。
王谧面色微变,大声喝问道:“快说!发生了什么事?”
“大人不好啦,外面街上忽然出现百十名世家子弟,正向驿馆而来。”
当啷一声!王谧手中筷子跌落盘中,嘴中喃喃自语道:“终于还是来了……”
王谧再也无心用餐,急忙起身向驿馆门外走去。
此时驿馆门口已站满了侍卫,正面色紧张地向远处张望。
王谧顺着侍卫们目光望去,不由失态地发出一阵急促的吸气声。
却见百十名世家子弟正向驿馆涌来,街上响起了无数细碎的脚步声。
他们口中高呼着口号,显得群情激奋,声势十分惊人。
百十名世家子弟一路游行,很快来到了驿馆们前。
顿时各种口号声,一个接一个涌入王谧耳中,让他感到心惊肉跳。
“抵制均田制、释奴令。”
“坚决反对河西新政!”
“请求朝廷收回中原管辖权。”
看到这一幕,王谧面色大变,目中厉色一闪而过。
被世家子弟堵住门口,固然让王谧颜面大失。
但他更担心今天这一幕传出去后,自己怕是要被推向风口浪尖。
而原本王谧只想低调行事,可偏偏有人不想让他如愿。
百十人游行,看起来有些像闹剧,但王谧却不敢等闲视之。
因为王谧知道,中原世家的反击已悄然拉开了帷幕,连他也不由被卷入其中。
其他人听着震天口号声,顿时傻了眼,有些莫名所以地看着王谧问道:“司……司徒大人……这……这些人想干什么?”
想干什么?!王谧眼睛微眯,目光缓缓地从那些一个个亢奋的世家子弟脸上滑过,似乎想要寻找到一些什么。
第602章 舆论中伤()
p
五月,朝廷忽然下旨以司徒王谧为御史北上,以巡察中原诸郡。
消息传出,中原世家顿时欢呼雀跃。
世家子弟摩拳擦掌,希冀借太尉之手,迫使雍王让步,只可惜他们打错了主意。
桓玄派出老好人王谧北上,即表明他不愿得罪雍王,进而影响北伐大业。
只不过世家告状闹得太大,桓玄不得不做出些姿态,以抚慰中原世家。
毕竟,他跟雍王不同,是以世家为根基,不敢得罪世家过甚。
然而中原世家并不知晓其中内情,自以为将有‘朝廷御史’撑腰,不由士气大振。
殊不知,王谧十分精明,轻易摸透了桓玄心思。
他为人圆滑,心中早打好了主意,绝不掺和世家与雍王纷争,争取不得罪任何一方。
故其一路北上,凡遇到世家子弟拦路哭诉,他只管好言好语安慰,却不给出任何承诺。
王谧此举惹得中原世家十分不满,他们遂抛开对方借机对河西发动了舆论攻击。
这些世家名士仗着文采风流,在各种场合引经据典大肆诋毁各项河西政策。
什么释奴令乃害民、苦民之法,什么编户齐民、擅改祖制将引发暴乱,还直斥均田制为千古第一暴政,
若不了解实际内情,光听所谓世家名士‘控诉’,估计人人都会以为均田制真是暴政。
好像只要推行开来,将会引来什么天大祸患似的。
然而事实上,正是得益于推行均田制,河西才扫灭了一个又一个胡虏势力。
而世家名士为了一己之私,全然不顾这些既成事实,反而把魏晋旧制吹上了天。
比如什么世家免税乃天经地义,什么占田法乃民之善政,什么九品中正制乃国之根本。
他们之所以睁眼说瞎话,无非想继续维持门阀政治、维护世家特权罢了
加上有人暗中煽动舆论,很快有一股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骤然席卷了中原各地。
……
洛阳,太极殿内,崔浩、高湖等人正向卫朔汇报均田制推行情况。
近来,河西上下一边忙着铲除流民帅,一边深入推行均田制。
在滔滔大势之下,除了少数流民帅负隅顽抗外,大部分人不得不拆掉坞堡、解散部曲。
“启禀殿下,如今各地坞堡正陆陆续续被拆除,流民帅也大都解甲归田。”
“洛阳周边包括司南、兖西、豫北等郡县,都开始有条不紊地推行均田制。”
“好!诸位爱卿辛苦啦,等日后中原大势底定,孤再一并封赏。”
“谢殿下。”
历朝历代中原都是产粮大户,其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巨大,甚至比关中还要大,
而中原之所以潜力大,与当地土地肥沃平坦有莫大关联。
只要顺利将均田制推行下去,让中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必将大大提升河西实力。
因此,为了确保均田制顺利推行,除了派崔浩、高湖等重臣坐镇地方之外。
卫朔又调派七厢铁骑巡视地方以威慑宵小,并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连日来,在河西不断宣传下,中原庶民百姓早对各项政策有了全面了解。
他们不光知道均田制具体为何物,更知道河西早已废除了各种杂税。
除了世家大族依然不甘失去身上特权外,绝大部分庶民百姓都天天盼着分田到户呢。
听了众人汇报,卫朔满意地点点头,他刚想让侍卫奉上茶水,却见康龙飞奔闯入。
“禀殿下,豫南汝阴郡急报!”说着康龙双手奉上急报。
“快呈上来。”
卫朔接过,觉得沉甸甸的,他小心地撕开封口,将急报抽了出来。
急报上不仅详细记录了王谧与中原世家会面过程,还有中原世家发动舆论攻击细节。
看了中原世家言论,气得卫朔脸都黑了,将那份急报狠狠地甩在了地上。
众人从未见雍王发这么大火,纷纷噤若寒蝉,立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
只有崔浩仗着资历最老,默默地将那份急报捡起来,打开后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
“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这些个世家名士趁王谧奉旨巡察中原之际,竟一个个上蹿下跳。”
“他们大肆污蔑、诋毁河西各项政策,真是可恶至极!”
“康龙!你即刻点起侍卫精骑,马上将那些四处造谣的世家名士抓起来。”
“殿下且慢。”
“怎么?伯渊是要为那些世家名士讲情吗?”
可见当下卫朔真是气糊涂了,有些屁话不经大脑直接脱口而出。
但崔浩非常理解雍王急躁心情,倒也没有放在心上。
他只是心平气和道:“若殿下派兵抓捕那些世家名士,无疑正中了他们算计。”
嗯?!卫朔心中一动,怒火也随之消失地无影无踪。
他挥挥手将康龙打发走,目光灼灼地盯着崔浩问:“愿闻伯渊高见!”
见雍王终于恢复冷静,崔浩也不禁松了口气。
别看他表面看起来镇定自若,其实内心也紧张极了。
刚才雍王明显已怒火中烧,而君王一怒,往往血流漂杵!
这可不是说着玩儿,历史上有太多人死于君王怒火中,其中不乏忠臣义士。
只不过他追随雍王时日较多,知道雍王秉性仁厚,不会贸贸然屠戮臣下。
更何况此事事关重大,崔浩才不得不站出来阻止雍王胡来。
“今殿下手提十万劲旅,虎步中原,天下莫可相抗!”
“然老子有云:‘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
“若是殿下只知一味用强,仰仗武力横行无忌,早晚必吃大亏。”
“犹如当前形势,眼下那些世家名士只是说了一些难听的话,又发表了一些不好言论。”
“与之前那些举兵造反的世家相比,他们罪行轻得多。”
“若殿下不分青红皂白,将众人拘拿一空,必然引起天下舆论汹汹。”
“中原世家也会借机将殿下描述为千古暴君,从而引发天下舆论同情。”
“再者,中原世家与河西之间这场纷争涉及方方面面。”
“它不像驱除胡虏那样简单,因为驱除胡虏乃大义所在,只需凭实力碾压过去即可。”
“但镇抚中原不同,这是两种不同政治理念在交锋,谁都不比谁更有道德。”
“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
“只不过河西势大,才一直死死压制住了中原世家。”
“如今中原世家发动了舆论反击,不管他们怎么‘胡说八道’,起码没有动刀动枪。”
“若殿下盛怒之下下令拘押各个世家名士,先不说影响若何,您首先违犯了河西律法!”
崔浩此言一出,高湖眼珠子顿时瞪圆了,一眨不眨地盯着崔浩,不明所以。
只有卫朔悚然一惊,暗暗出了一身冷汗。
他细细一思量,顿觉崔浩所言不无道理。
十年来,卫朔一贯坚持‘言论自由’‘不以言获罪’,让河西内政治氛围相对宽松。
这才有了各地报馆敢于揭露世间不平事,人人敢于指出官府施政得失。
豫南、兖东两地虽然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但名义上却归属河西管辖,而那些世家名士自然也成了卫朔治下‘臣民’。
若今天他不分青红皂白将他们索拿一空,明日势必有不利谣言传遍天下。
破坏某个规则很简单,只需一次就够!可要守护一个规则却要付出百倍辛苦坚持下去。
说言重一些,卫朔差点儿毁了自己的十年心血。
“世家此举用心十分险恶,殿下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嗯,言之有理!”卫朔微微颔首。
“那以伯渊之见,孤该当如何应对呢?”
“嘿嘿,简单!大王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以舆论对舆论?”
“然也!”
舆论,什么是舆论?《辞海》解释是“众多的言论”。
卢梭在著名的《社会契约论》中曾说:“全世界一切民族中,决定人民爱憎取舍的绝不是天性而是舆论”。
可见百姓受舆论影响巨大,尤其在现代社会,舆论导向更是重中之重。
卫朔来自现代,自然更清楚舆论斗争有多重要。
舆论斗争是干什么呢?就是争取主动权、话语权和影响力。
并且舆论斗争并非现代才有,而是自古就有之,只不过现代更复杂而已。
不客气的说,舆论斗争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603章 舆论之争()
p
出乎大部分人预料,可又在一些人预料之中,王谧北上之行并不十分顺利。
他不仅没能缓和世家与雍王矛盾,反而使中原局势变得愈发动荡不安。
有了王谧这个‘御史’在,中原世家子弟胆子似乎大了许多,联手掀起了滔天舆论浪潮。
他们以遵用祖宗旧制为旗号,大肆诋毁河西新政,并将均田制归为‘乱政’、‘暴政’。
世家名士们不顾事实真相,造谣生事,甚至连雍王本人都被冠上了‘暴虐’之名。
他们声泪俱下地大声疾呼,要求雍王听从‘民意’,立即罢黜新政,以向中原‘万民’谢罪。
这波舆论攻势来势汹汹,大有不将河西新政摧毁绝不罢休之势。
面对中原世家无端诋毁,河西上下愤怒万分。
“诸位,如今外界舆论汹汹,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已悄然打响。”
“这些世家名士在中原各地颇有名望,其言论在庶民百姓中有着不小影响力。”
“而眼下正值推行均田制的关键之际,如若不能赢得这场舆论之争,恐将使之前全部心血付之东流。”
闻言,崔浩、高湖、鲁宗之等人面色凝重地点点头。
他们深知雍王所言绝非杞人忧天,如今外界舆论汹汹确已影响到中原稳定。
这一次发动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