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到处是忙碌地人群,十几座高大机械如小山一般矗立周围。
为了维持现场秩序,在工地东边有一座简易军营,当中驻有一千府兵。
由于建筑工地上人流量极大,许多百姓纷纷在周边支起摊子,做起了生意。
对此,卫朔表示只要不影响工程建设,不得强行驱赶百姓。
而一些世家大族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在长安新城刚刚规划完成,他们就纷纷抢滩进驻。
短短半月不到,原本龙首原以南大片不毛之地已经身价倍增,且还是有价无市。
大家都不是傻子,都清楚一旦长安新城建成,将很快成为关中新的中心。
卫朔带着人转了大半天,感觉有些口干舌燥,便转身进了一家酒肆。
众人上了二楼,在靠窗处坐下。
崔宏让小儿上了一壶酒,又随口点了几样精致小菜。
他给卫朔先倒了满满一杯酒,这才开口问道:“主公这一路走来,精神不太好,是不是有些疲惫了?”
“从开春以来,主公未有一丝闲暇。”
“先是亲率大军入关,而后又是安置流民,主持关中振兴计划等等,几乎每件事都是主公亲身参与。”
“不过,等过些日子,宋长史与浩儿他们过来,主公就能轻松下来。”
卫朔默默地点点头,道,“玄伯公所言甚是,只是……”
崔宏盯着卫朔看了一眼,摇头道:“看来主公不是累了,而是真的有心事,莫非在心忧邺城局势?”
“是啊!虽说有镇恶、仲德、道济他们坐镇,但朔心中始终放心不下。”
“据斥候来报,魏王拓跋珪为与河西争夺邺城,共派出步骑六万余人。”
“其中光骑兵就多达五万人,而镇恶手上才两万余骑兵。”
“主公无需过于担忧,我军兵力虽然整体逊色于魏军,但有邯郸挡住北边魏军,剩下邺城方面,敌我双方兵力几乎相当。”
“这一战我军起码有七成胜算……”
崔宏话音刚落,却听康龙从远处狂奔而来,边跑边喊。
“大都护,邺城大捷,邺城大捷……”
第510章 大战余波(上)()
p
随着各项政策推行,关中渐渐恢复了生机。
长安街头报童在肆意奔走,能独立赚钱让他们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一丝喜悦。
匆忙的人们脸上也同样洋溢着笑容,拿到到手田契后,所有人都对明天充满希望。
侍卫康龙一路跌跌撞撞,径直闯入二楼,来到了大都护卫朔与崔宏面前。
他不顾满脸的汗水,扬起手上捷报大声道:“主公,邺城大捷,邺城大捷啊!”
“什么?”
卫朔欣喜地接过电报,一字一句的看完后竟然扑通一声坐回了椅子上,将对面崔宏着实吓了一跳。
过了好一会,。卫朔才大吼了一声好,并长长出了一口气。
此次邺城之争乃朔方大战后,河西与魏国第二次正面交锋。
大战规模远远超出上次,敌我总兵力已超过十万。
而最终又以河西全面获胜、痛歼魏军结束,不仅让河西上下士气大振。
“好,好,。好!”卫朔扬了扬眉毛,一连迭声叫了几声好。
“镇恶真乃是吾之韩信也!。”
邺城这一战对魏与河西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之前河西虽然连连获胜,但消灭的都是实力弱小的邦国。
但这次全歼数万魏军,让河西上下士气高涨,对魏国最后一点忌惮之心一扫而空。
也让投靠河西的诸势力,对河西未来蓝图为之一变。
如果说在此战之前,大部分人投靠河西,还仅仅在于河西有望割据一方自立。
那么经此一战,所有人内心全变得炙热起来,野心已变而成鲸吞天下之志!
随着邺城之战分出胜负,短时间内魏军无力南下,而河西也暂时无力东出。
此时卫朔望着远处怔怔出神,思考着接下来河西要走的路。
沉默好大一会儿,卫朔才开口问崔宏道:“依玄伯之见,接下来河西该何去何从?”
“依属下浅见,主公目前有三策可行。”
“上策是乘着邺城大胜之威,主公亲率大军南征河南。”
“如今天师道叛乱,江东皆无暇顾及河南中原。”
“若能起大军南征,至少可尽得司州、豫州之地,如此则主公将成为天下最大诸侯。”
“此策不妥,”卫朔摇了摇头。
“我若大举南侵,必与江东交恶。”
“然如今北地尚有心腹之患魏国,暂时不宜与晋决裂。”
崔宏微微颔首,说实话他这个‘上策’不过是试探一下卫朔,想看看对方有无被邺城胜利冲昏头脑。
而试探的结果,让他颇感欣慰,大都护一如既往地冷静,也认清了河西真正敌人是谁。
眼下南征看似机会难得,实则会让河西在政治上全面陷入被动,变成举世皆敌。
河西虽强,但还没法做到与全天下为敌。
“请玄伯公述说中策吧!”卫朔断然道。
“诺!”崔宏点了点头。
“中策是暂时放弃向中原扩张,转而向西南谋划蜀地。”
“近几年来,因各种缘故导致蜀地局势不稳。”
“而今随着江东爆发天师道叛乱,蜀地局势愈发紧张不安,隐隐有脱离晋室自立之意。”
“主公兼有先帝之婿、晋室之藩的名义,一旦蜀地自乱,可名正言顺地拥兵入蜀。”
“嗯,此策甚合我意。”卫朔抚掌赞道。
赞叹过后,他又心怀顾虑地问:“不过,若蜀地一直不乱,我等岂不要空耗精力?”
“哈哈哈,主公务忧,臣料定蜀地大乱就在眼前。”
“何也?”
“南郡公!”
“桓玄?”卫朔若有所思,隐隐有些明了崔宏深意。
“只要我们设法从背后推南郡公一把,桓玄定会忍不住起兵作乱。”
“荆州一乱,益州又岂能独善其身?到时河西机会就来了。”
“嗯,玄伯所言极是。”卫朔微微点了点头。
隆安元年七月,河西大胜六万魏军,取得了邺城之战胜利。
除了于栗磾等寥寥数人逃脱外,自叔孙建以下近三万余人战败被俘。
捷报传回长安,长安乃至整个关中都沸腾了。
邺城大捷的最大意义,不是接收了燕国六郡之地,扩大了地盘,增加了人口。
而是让更多人相信胡无百年运这条谶语,对各地胡虏产生极大震慑力。
冀州信都,魏王临时行在。
拓跋珪端坐上首,眼睛闭着,好似睡着了一样。
但仔细观察,外人会发现,魏王面容一直抽搐不已,显然内心不像表面那么平静。
这一次魏军惨败邺城,给魏国带来的危害远甚于当年朔方之败。
之前魏国成功吞灭后燕、东燕,士气正旺,大有鲸吞中原、席卷天下之势。
殊料,今日却在邺城挨了当头一棒,对民心、士气造成十分不利影响。
更让拓跋珪头疼的是,那条造成魏国上下思想混乱的谶语,不仅没有消失不见,反倒随着邺城惨败愈演愈烈。
许谦、安同、张兖等魏国重臣也是面色凝重,静立在大堂两边。
在大堂中央跪着一人,赫然是大将于栗磾,他正滔滔不绝地向众人介绍邺城大战细节。
“原本,叔孙将军打算死守邺城,等待拓跋烈将军出兵支援本将。”
“可是邯郸守军十分顽强,竟牢牢将拓跋珪将军挡在邯郸以北,无法南下邺城。”
“不得已,叔孙将军只好亲自出城助战。”
“殊料,慕容和长史李辩狼子野心,其趁叔孙将军出城助战之际,竟袭杀了慕容和投靠了河西。”
“如此一来,我军等于完全断了退路,在河西骑兵冲杀下几乎全军覆没。”
“末将自知罪孽深重,愿以死谢罪。”
等于栗磾讲完,众人目光纷纷落在了张兖身上。
在经历了邺城一战后,众人也明白过来,讲运筹帷幄,在场众人谁也不如张兖。
此前,也是张兖力主避免过早与河西开战,甚至还因此得罪了魏王。
眼下局势恶化,正好证明了右长史张兖目光长远。
但张兖心里十分清楚,他这个时候开口等于往魏王伤口上撒盐,因此他始终保持沉默。
在一片静默当中,拓跋珪突然发问道:“张卿对此有何看法?”
闻言,张兖抬起头,犹豫片刻后,轻声道:“我军兵败邺城,虽有损大王声威,但也并非全无利处。”
“起码让大魏上下对河西实力有了更清晰认识,也会促使我等奋发图强。”
“一时之败不算什么,只要大魏吸取教训、卧薪尝胆,将来自有机会一雪前耻。”
“眼下当务之急需尽快向青州派出使者,以结盟南燕,共抗河西。”
“而后当安抚国内人心,以免引发不必要动乱。”
“等稳住内外形势后,臣建议大王先集中力量攻灭北燕。”
“而臣主张出兵辽东,一来是为解除大魏背后威胁;二来是因为北燕弱小,正可拿来立威。”
拓跋珪微微颔首,心中突然有一种时不待我的感受。
眼下卫朔步步为营,已经占据了沙瓜凉朔并雍秦司七个半州。
虽然多是荒凉偏远州郡,但仅从面积上看,已远远超过了魏国。
而随着未来河西实力越来越强,将来允许魏国犯错的机会也越来越小。
而这一次他冒然选择南下邺城,完全是出于政治考量。
但既然邺城争夺失败,拓跋珪也不是不能接受。
正如张兖所言,此事有利有弊。
且先不提坏的一面,起码让魏国激进派头脑清醒了一些。
不过邺城之战,魏国损失惨重。
看来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魏国需要稳一下阵脚啦。
另外,在拓跋珪看来,张兖提出先征讨辽东、稳定后方也不失为一条妙计。
第511章 大战余波(下)()
p
在邺城之战落下帷幕时,青州之争也渐渐分出胜负。
当初慕容德率军向东南进发,进攻兖州北部地区,沿途各郡县纷纷投降,一直等挺进到齐郡才遇到抵抗。
齐郡太守乃辟闾浑,其父亲曾是段龛幕僚,在慕容恪讨伐段龛时被杀。
当慕容德派遣使者前来招降时,齐郡太守辟闾浑为报私仇不愿投降。
于是,慕容德命令慕容钟率领两万步骑,前去进攻齐郡,而他自己率军进攻琅邪郡。
此时,南朝大晋正遭遇天师道叛乱,根本本无暇顾及青州局势。
结果在燕军兵锋之下,青州各地纷纷归顺慕容德的。
慕容德在挺进到鲁南、补充兵员之后,转兵北上,进攻莒城,守将任安弃城而逃。
与此同时,慕容钟向青州发出檄文,敦促辟闾浑及其下属郡县军民投降。
齐郡太守辟闾浑听说慕容德亲自前来讨伐,十分担心,遂下令将青州各地八千多户居民强行迁到广固,以加强城防。
但随着司马崔诞、平原太守张豁投降南燕,使得辟闾浑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就在辟闾浑携带妻子儿女弃城南下,准备逃奔大晋时,被慕容德派骑兵追上斩杀。
杀掉辟闾浑之后,整个青州再也没了反抗势力,至此慕容德成功割据青州。
恰在此时,魏国使臣抵达广固,提出魏燕联合共抗河西,慕容德稍加思索后同意与魏结盟。
随后他在广固登基称帝,称帝后,慕容德进封慕容钟为司徒,慕舆拔为司空,韩卓为尚书左仆射。
并封妻子段季妃为皇后;立侄儿慕容超为太子。
江陵乃荆州治所,蟠居长江上游,水陆通达,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城池。
桓家几代人曾据此城苦心经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擒杀了殷仲堪、杨佺期两人后,桓玄立即将大本营设在了江陵。
由于被皇室压制多年,桓玄对司马皇族充满怨恨之意。
结果当他掌握荆州大权后,便一门心思想要推翻晋室江山。
近来,他一直在养精蓄锐、厉兵秣马,为所谓的“桓氏大业”呕尽心血。
当天师道叛乱、刘牢之战死消息传到江陵,桓玄兴奋异常。
他私下里曾毫无顾忌地对心腹宣称,晋室江山气数已尽。
为了进一步谋取私利,桓玄还假惺惺上书朝廷,请求出兵平叛。
不过,司马道子洞悉桓玄野心,不仅拒绝了其‘好意’,还下旨申斥了他一番。
自从掌控荆州以来,桓玄志得意满,处处被人奉承,已很久没被外人当众掉面子。
今朝廷公然颁发圣旨对他大张挞伐,让桓玄恼羞成怒。
一想到圣旨上那些刺眼的文字语言,桓玄心中怒气就腾腾地往上窜。
他狠狠地把诏书摔到地上,嘴中嘟嘟囔囔地骂道:“朝廷上下昏蔽,奸臣当道。”
“本公好心好意想助朝廷平定叛逆,不领情罢了,竟还冷嘲热讽起来。”
心情郁闷的桓玄出了府邸,登上高高的城墙,极目向远处眺望。
但见长江水犹如万马奔腾,发出澎湃的巨大轰鸣,滚滚东逝,锐不可挡。
望着面前壮美秀丽的江河美景,桓玄渐渐冷静下来。
“眼下起事条件不成熟,本公还得再等等。”
“建康禁军人数虽多,但多是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唯一可虑者,还是北府精锐。”
“骁将刘牢之虽已战殁,但刘裕又是一位能征惯战的悍将。”
“在没把握击败刘裕之前,荆州暂时还不能轻举妄动。”
待将心中怒火强行压制下来,桓玄拾级而下,头也不回地向府中走去。
走到途中,正好遇到长史卞范之循迹找来。
作为桓玄首席谋士,卞范之善于察言观色,眼看桓玄面色不忿,顿时明了。
“明公声威,远近传播,天下又有谁堪做明公对手?”
“司马道子平庸无能,不过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