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还有其他要求?他又该作何回应?
一时之间,刘穆之头如斗大,完全理不清丝毫头绪。
原以为只是简单地购买粮食、建个加工作坊,没想到刚入京城就遇到了棘手事。
“今日将先生请来,一来是想了解一下河西情况;二来也是想请大都护出兵,协助朝廷收复河北。”
刘穆之简单整理一下思路,斟酌片刻道:“世子殿下,此次穆之奉大都护之命进京,专为购买粮食。”
“眼下河西正有十几年流民嗷嗷待哺,河西恐无力助朝廷北伐。”
见刘穆之拒绝出兵相助,让司马元显十分不满。
河西是推动朝廷北伐的关键,他如何愿意让对方置身事外?
他将心中不满压了压,面色阴沉道:“道和先生,目前是朝廷收复河北之唯一机会。”
“眼下慕容垂垂垂老矣,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另外,魏燕蠢蠢欲动,用不了多久后燕大军将会北上伐魏。”
“届时河北空虚,朝廷联合河西,携手突袭河北,定能一举收复失地,将胡虏逐出中原腹地。”
“相反,若是错失眼前机会,恐将再无机会收复河北。”
“哎呀,世子此言差矣!”
“只要朝廷下定决心北伐,何时都能收复河北,也不必急于一时。”
“哼,本世子何尝不知这些?然而朝廷不是什么时候都会推动北伐。”
“而且孤还听说,北魏拓跋珪雄才大略,其人素有大志。”
“万一河北落入其手上,再给予他时日,河北必定被他经营妥当。”
“朝廷日后再想收复失地,恐比现在要难上百倍、千倍。”
司马元显这一番话,让刘穆之陷入沉思,觉得不无道理。
河西想坐山观虎斗,却不知结局有可能不是两败俱伤,而是养虎为患。
假若顺势推动朝廷北伐,给北魏再找一个对手,是不是更保险一些?
想了许久,刘穆之才理清了思绪,对河北局势又有了新想法。
同时,也让他不禁对眼前这个年轻世子,产生几丝钦佩之情。
假若天子也有这般见识,恐怕司马家江山也不会走到今日这地步。
不管会稽王府背后到底有什么谋算,起码有一点司马元显说对了——北魏据有河北将对河西产生巨大威胁。
只是司马元显北伐可信吗?历数朝廷北伐,可是连大名鼎鼎的桓温、祖逖都失败了。
正是看透了朝廷上下多是碌碌之辈,刘穆之不敢冒然掺和到朝廷北伐中。
“敢问世子,相王打算派谁统兵北伐?”
“父王有意让谯王担任主将,再以鹰扬将军刘裕为前锋,先生以为如何?”
刘穆之满脸讶异,对司马道子不因私废公,重用刘裕感到吃惊。
他哪里晓得,眼前一切都是司马元显与其心腹谋划的。
司马元显深知,想让北伐成功,必须派精兵强将才行。
另外,刘裕不仅是无敌猛将,又是北伐坚定派,还是天子心腹。
重用刘裕不仅有助于北伐,还能分化、拉拢、打击天子一派。
当下刘穆之暗暗沉思,眼下外部形势大好,再有刘裕、司马尚之压阵,朝廷北伐还真有可能成功。
如此一来,朝廷介入河北,将有力牵制北魏,无疑将大大减轻河西身上压力。
“世子,河西可以出兵,但只能作为牵制力量。”
“另外,粮草也得由朝廷提供。”
“好,没问题!”
从会稽王府归来,刘穆之迅速给大都护写信,将朝廷意欲北伐一事详细告之。
第399章 南下三吴()
p
太元二十年春,原本如一潭死水般的江东,竟变得喧闹起来。
也不知怎的,一向得过且过的会稽王忽然高调起来,大肆鼓吹北伐。
司马道子上书自请北伐,引得朝野内外一片哗然。
原本众人以为司马道子喝酒喝糊涂了胡言乱语,殊料隔天他竟又上书请求北伐,且还拿出了具体方略。
如此一来,朝野上下再不敢等闲视之。
不过,让众人感到疑惑的是,一向以昏庸闻名的会稽王,怎么一下子想起了北伐?
原本天子便十分忌惮会稽王势大,如今又担心其北伐成功。
到时会稽王的功劳、势力、影响岂不更大?谁还能控制得了?
即便会稽王出身皇室,司马曜恐怕也会寝食难安。
于是乎,天子暗中指使一众党羽在朝堂上大肆攻讦会稽王,反对北伐。
王珣、徐邈等朝臣说什么的都有。
其中王珣口若悬河地引经据典,将桓温、庾亮等北伐失败例子拿出来,作为反对北伐依据。
不过,这一次天子显然低估了司马道子决心。
不!准确来说,低估了司马元显决心。
眼看司马道子将被朝野上下吐沫星子淹死,天子正要一鼓作气重击会稽王时。
司马道子给反对派们来了一记重击,他把刘裕、河西抬出来做挡箭牌。
通过刘裕介绍,朝野上下对河北局势有了清晰认知。
让反对派所谓的胡虏强大、不可力敌的论据成了笑话,王珣、徐邈再不敢叫嚣。
在描述中,河北就是一块肥肉,张口就能吃到。
为了保证肥肉不咯到牙齿,司马道子还提出联合河西一同出兵。
如此一来,朝野上下风气大变,各个群情激昂,
别看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北伐,那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好处。
如今晓得此次北伐不仅没什么风险,反倒又可能获得巨大成功。
于是,一些反对者为了从中牟利,纷纷改弦易辙,投入到支持行列当中。
面对滔滔大势,天子司马曜哪怕再不情愿,也不敢驳斥众人。
北伐被通过后,气愤难平的天子派人私下里调查,发现河西竟与会稽王有勾连。
当即天子勃然大怒,将刘穆之召来问话。
刘穆之见到天子后,立马摆出一副受害人模样,暗示自己是受了会稽王逼迫,才不得不答应出兵配合。
天子转念一想,才想起河西境内将有天灾爆发,这才恍然大悟。
河西没跟会稽王搅和在一起,让天子放下心来,转而向刘穆之询问河北情况。
后燕将与北魏开战,不是什么机密,北方各势力几乎人尽皆知。
接下来,刘穆之便将魏燕两国纷争一五一十告之天子。
司马曜听完后若有所思,他之所以反对北伐,是不想让司马道子立功。
只是如今看来,北伐已不可阻挡,既如此他为何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再说,他一向自诩为中兴明君,今见北方有便宜可占,不由也对北伐来了兴趣。
翌日朝议,天子司马曜罕见地对司马道子提议表示了支持,震惊了朝野上下。
这是主相之争爆发以来,司马曜与司马道子首次达成一致意见。
如一次来,朝野上下对北伐一事再无异议,唯一一点争论便是谁来任北伐主将。
不过,这事跟刘穆之没啥关系。
等事情告一段落,他终于能离开建康,启程前往三吴购粮。
……
三吴,一般合指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是江东最繁荣之地。
时下虽是初春,但是人走在野外依然感到冷风刺骨。
马车上,刘穆之靠着窗户,任凭寒风吹拂着长发。
“休之啊,你可了解三吴之地?”
“三吴?”司马休之眉头一皱,低头陷入沉思。
“三吴乃江东世家汇聚之所,像江东二豪(义兴周氏、吴兴沈氏),吴郡四姓(顾陆朱张),会稽四姓(虞魏孔谢)等世家,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吴,势力之强连朝廷也奈何不得他们。”
“当年沈充附逆王敦,若不是他自己倒霉,被吴儒诓骗害死,说不定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即便如此,吴家也没受什么惩罚,他儿子长大后替父报仇,亲手灭了吴家。”
“再说义兴周氏,周玘、周勰父子也先后密谋叛乱,结果事泄后屁事没有。”
“而朝廷之所以不敢重惩沈、周,正是忌惮两家族望。”
“义兴周氏及吴兴沈氏,号称二豪,甚至有‘江东之豪,莫强周、沈’之说。”
“不过,由于周氏、沈氏多次涉入了政治风波,与朝廷关系不睦,逐渐被吴郡四姓超过。”
“右司马若想达成大都护心愿,必先取得当地豪强谅解,不然……”
司马休之揉揉被风吹得有些冰冷的脸颊,继续道:“除此之外,天师道又是一股强大势力。”
“不仅普通百姓信奉天师道,一些世家子弟也是孙泰信徒,如会稽内史王凝之。”
“另外,天师道手中有许多海船,右司马若想得到海鱼,还得依靠天师道渔民。”
听了司马休之介绍,刘穆之不仅有些头疼。
三吴局势之复杂,完全超乎他想象。
“以休之之见,我们应该先去拜访谁?”
“回大人,虽然世家、天师道势力强大,但属下不赞同先去拜访他们。”
“不然,会让两大势力以为河西有求于他们,他们很有可能会狮子大开口。”
“大人可先去拜访吴郡太守袁山松,此人乃尚书郎袁乔孙,出身陈郡袁氏,祖上数代为高官。”
“袁太守一不是本地世家豪强,二也不是天师道信徒,势力相对弱小,也容易被我们说服。”
“然后再由袁太守去疏通吴郡世家,先拿下吴郡,站稳脚跟再谈其他。”
“嗯,言之有理。”
刘穆之微微颔首,在心底暗暗叨念了一下袁山松这个名字。
拿定主意之后,刘穆之当即下令转道南下吴郡,前往沪渎垒(今上海市闵行地区)拜访吴郡太守袁山松。
走在路上时,刘穆之又向司马休之打听了一下袁山松喜好,得知袁山松少有才名,博学能文,善音乐。
众人一路纵马飞驰,翌日午后顺利到达沪渎垒,刘穆之命人拿着大都护拜帖进了壁垒。
……
刘穆之南下三吴引起不少人关注,其中会稽内史王凝之也在打听河西人行踪。
王凝之乃书圣王羲之次子,中书令王献之哥哥,王神爱的二伯父。
他并非是一个才华高妙的人,也不是魏晋风流的代表者。
哪怕与其他弟兄相比,也只能算是平庸者,考其一生,更是迂腐无比。
历史上,孙恩作乱,率军攻打会稽。
作为会稽太守王凝之不仅不组织军队守城,居然还死活不相信跟他一样信仰五斗米教的孙恩会谋反!
直到叛军兵临城下,他才不得不相信。
然而更让人哭笑不得是,王凝之踏星步斗,拜神起乩,说是要请下鬼兵帮助守城。
结果城池被攻破,害得一家老小与他一同遇难。
王凝之最为有名的一件事,恐怕是娶了才女谢道韫为妻子。
而谢道韫在面对虎狼叛军时,比她丈夫王凝之强多了。
她一介妇人手持利刃而前,凛然面对杀人魔王孙恩。
孙恩也不由得为之心折,竟不敢伤她。
而当孙恩要杀她的外孙刘涛时,谢道韫亢声而辩:“事在王门,何关他族?”
“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
说话掷地有声,叛军为其所慑,最终王家只有谢道韫与外孙两人幸免。
此时在会稽郡山阴县城内,太守王凝之正在王府后院摆弄道器,研究道法。
魏晋时期,随着玄学兴盛,道教也跟着发展起来,除了一些道教世家,还有不少豪门权贵子弟崇奉道教。
若丈夫只是与天师道往来密切,谢道韫估计也顶多发发牢骚。
但眼下丈夫竟要替天师道出头,找河西人麻烦,这就不能不引起她警觉。
谢道韫并非一般女子,可以说是才高八斗,她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气味儿。
刘穆之南下三吴不过是为了购买粮食,与天师道有何干系?
孙泰为何吩咐丈夫寻河西人麻烦?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
看着像傻子一样被人利用的丈夫,谢道韫不由面露苦涩。
再怎么说她也不过是妇道人家,不好直接干涉丈夫决定。
想到这儿,谢道韫强按内心不快,貌似无意地问:“王郎,听说前几日你专门给会稽大族去信,不准他们卖粮食给河西,这是为何?”
王凝之不紧不慢的转回头,淡淡道:“为夫自有打算,令姜,你一妇道人家,这事就不要过问了。”
“你……”
谢道韫恨地差点儿咬断银牙,暗道:“我不管行吗?!再不管,你被人卖了还得帮人家数钱。”
“那大都护威震北地,又是皇室女婿,背后有天子撑腰,你不过一小小太守,干嘛非得跟人家河西过不去?”
“再说人家只想购买一些粮食,又没得罪咱王家,您何必跟人家作对?”
“哼!怎么没得罪王家?要不是那个大都护卫朔,神爱早成太子妃了,我王家也跟着飞黄腾达啦。”
看着一脸忿忿不平的丈夫,谢道韫这才恍然。
怪不得孙泰书信一来,丈夫便屁颠屁颠地遵从照办,原来里面还有这一出。
第400章 穆之来信()
p
当刘穆之与吴郡太守袁山松协商合作事宜时,其书信已以八百里加急方式送达姑臧。
卫朔打开书信一瞧,立即被里面内容给震惊了。
从内心深处来讲,他自然是希望北魏大败,最好是慕容垂成功擒杀拓跋珪。
不过,据参军司推演,此次魏燕大战,后燕很有可能将再次遭受重创。
好在众幕僚一致认为,后燕虽将大败,却还不至于一战灭国,顶多在战略上转攻为守。
只要后燕不亡,北魏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将势力深入河北,有利于河西从中渔利。
可眼下司马元显忽然要推动北伐,还打算拉河西上战车,无疑彻底扰乱河西原有谋算。
原本后燕应付一个北魏已颇感吃力,连慕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