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仅靠江东一地,顿时让河西上下捉襟见肘起来。

    卫朔当即召集宋繇、崔浩、张湛、赵柔等人,商议筹粮之策。

    “大都护,上个月又有近三万流民涌入并州,眼下入晋流民总数已超过十一万之多。”

    “突然增加了近四分之一人口,给并州带来巨大生存压力。”

    “张刺史已多次向都护府求援,请求调拨粮草入晋。”

    “目前,河西储备粮数量已下降到警戒线以下,若再不设法补充,恐将被流民潮彻底耗光。”

    “即便又从江东紧急购入一批粮食,相对数万流民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

    “万一再有其他突发事故爆发,河西恐将无力应付。”

    如今,随着与后燕达成默契,西迁流民数量骤然增加许多。

    十几万流民需要安置,忙坏了地方与都护府上下所有人。

    而最让众人揪心者,莫过于粮草将有短缺之忧。

    卫朔也是颇感头疼,流民入晋固然增加了人口,却也给河西带来巨大的物资供给压力。

    十几万流民几无产出,每天光是消耗的粮食便是个天文数字。

    卫朔手指轻轻敲着案几,沉思了一会儿问:“算上所有储备粮能支持下去么?”

    “支持倒是支持得了。”

    宋繇眉头一皱道:“只是这样一来,至少在今年秋收前,河西将经不起任何动荡。”

    “即便外界有任何风吹草动,也只能干看着而无能为力。”

    “既如此……那就先全力安置流民,至于外界形势变化……”

    最后卫朔一锤定音道:“唔……只要不影响河西核心利益,可暂时置之不理。”

    “安置流民不能光盯着粮食,还得想法给他们找事做,不然容易生乱。”

    “大都护所言甚是,为安置十几万流民,都护府已紧急调拨三十万贯赈灾资金。”

    “专门用以筹建各种作坊,以增加并州做工机会,争取让大部分流民有事做。”

    “嗯,很好,做得不错。”

    ……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流民入晋一事尚未完全解决,又传来一个让河西上下几乎崩溃的消息。

    从去年冬开始,河西陇右一带天气十分干冷,降雪量比往年足足少一半以上。

    反常天气引起河西上下高度重视,果不其然,开春后都护府便接到秦凉二州急报。

    地方官府称,由于气候干燥,几个月后,在春夏之际,秦凉二州在将极有可能爆发严重的旱灾、蝗灾。

    左长史宋繇接到急报后不敢怠慢,他一边派下属官吏前去核查,一边将急报呈送给大都护。

    卫朔获悉后也极为震惊,他深知蝗灾、旱灾在古代造成的危害性,不亚于一场战乱。

    每一次蝗灾爆发,往往伴随着流民遍地,饿殍横野,对庶民百姓而言,几乎是灭顶之灾。

    他边浏览都护府呈上来的急报,大脑边快速转动,思索解决问题方案。

    秦州刺史郭文还在急报中称,自去年入冬以来,整个秦州没有降下一场大雪。

    开春以来,境内几个郡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

    郭文又再三提醒都护府,由于冬天下雪较少,导致虫卵大量躲过严寒。

    不出意外,到今年八月份左右,秦州必将遭遇大规模蝗灾。

    哪怕是现代,蝗灾依然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更何况条件匮乏的古代?!

    蝗灾不好治理,即便是现代,也需要长时间农业治理。

    并对当地水土实施改造,使当地气候生改变,才能彻底终结蝗虫成灾。

    除此以外,像什么养家禽扑食蝗虫、药物喷洒等,都是临时措施,治标不治本。

    想到这儿,卫朔不禁眉头紧皱,家禽还好说,可上哪儿找杀虫农药?

    ……

    “大家议一议,看此事怎么解决。”

    “主公,以在下之见,不管是大量涌入的流民,还是即将爆发灾害,解决之关键在于粮食。”

    “只要有充足粮食,不管是抗旱救灾,还是赈济灾民,河西上下当会游刃有余。”

    听到崔浩将粮食放在重中之重,众人无不点头附和。

    卫朔细细一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历史上天灾之所以危害严重,主要还是赈灾滞后,致使天灾演变成人祸。

    “伯渊所言甚是,鉴于储备粮已尽数调往并州,眼下须尽快从外面购入粮食,用以预防天灾。”

    “波斯、江东一向是河西粮食输入地,然波斯陷入战乱,粮食流出不多。”

    “而去年为了收复并州、平叛西域,河西已从江东购入大量粮食。”

    “在今年入秋之前,江东市面上恐也无多余粮食。”

    “河北?关中?塞外?还有哪个地方能满足河西所需?”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默然,难不成河西真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正当大家都束手无策时,却见刘穆之上前一步,朗声道:“咳咳,在下有一个办法,不知是否可行?”

    众人闻言,一脸惊喜地看向刘穆之,连卫朔也不例外。

    “诸位当知,在下生长在江南。”

    “而京口又位于江海交汇之所,故在下常常看见当地百姓迫于生计下海捕鱼。”

    “只不过海鱼腥味儿很重,除了一般庶民百姓吃外,大部分权贵世家只吃河鱼。”

    “而大海又那么广袤,里面的鱼类一定比江河中丰富得多。”

    “只要大都护恳花大价钱购买,臣相信沿海百姓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捕捞到足够多海鱼。”

    “有了鱼肉下餐,必将节省大量粮食。”

    “除此之外,江东市面上的确没了多余粮食,但臣以为江东世家手中肯定还有不少存粮。”

    “臣愿亲赴江南,向三吴世家购买粮食。”

    “有此两条,足以让河西渡过难关。”

    然而,正当众人为刘穆之建议欢欣鼓舞时,却被崔浩又泼了一盆冷水。

    “右司马之议非常有建设性,然其中却有一个难题,该如何将收海鱼运回河西?”

    “须知鱼类不好保存,活着还好说,一旦死了,用不了几天将会变臭。”

    “而河西与江东相距千里,一来一回大半月,等海鱼运抵姑臧恐怕早不能吃了。”

    “啊?这,这……”

    崔浩此言一出,登时让在场众人失落不已。

    唯卫朔不知想到了什么,嘴角隐隐带着笑意。

    不得不说,刘穆之提醒了卫朔,让他意识到自己忽略海洋——这个不亚于陆地的巨大宝库。

    其他人或许不清楚,难道卫朔还不清楚海洋中食物有多丰富吗?

    “哈哈哈,道和提议极好,终于解了朔心头之忧。”卫朔意气风发道。

    “海鱼的确不好长途运输,但我们可以将海鱼制成罐头,如此一来便可解决贮藏问题。”

    “罐头?”众人一头雾水,完全不解其意。

    “不错,除了加工成罐头,还可以晒成鱼干,都可以延长鱼类储存时间。”

    “我们可以先派人前往会稽等东南沿海一带,在当地建立罐头加工作坊。”

    “而后再大量收购海鱼,最后加工成罐头,运回河西。”

    “另外,让各商队加大外购粮食力度,尽可能买到一切粮食。”

    说到最后,卫朔忽然语气莫名道:“这下慕容垂总该放心大胆地进攻北魏了吧。”

    “体业,你去跟陶潜打声招呼,让他把天灾将爆发的信息刊登出来。”

第391章 燕国机会() 
p

    河西即将爆发天灾,让周边诸势力压力顿减。

    不管是后秦、后燕,还是北魏,在朝堂上,明显比往常更活跃一些。

    当卫朔得知外界反应,不由失笑不已。

    “诸位且说,以目前而论,河西算不算是威名远扬?”

    “算,怎么不算?主公难得不知,一听河西将爆发蝗灾,有不少人都松了口气。”

    “恐怕拓跋珪总算能睡个安稳觉,再不用担心河套驻军兵临盛乐。”

    “至于后秦,更不用整日里战战兢兢,仿佛过了今天没明天似的。”

    “罢了,罢了,原来河西竟如此讨人嫌。”

    “今年我等且作壁上观,闲观外界风云,诸位以为如何?”

    “哈哈哈,主公所言甚是。”

    “既如此,主公不妨将计就计,以天灾为由,暂收敛锋芒。”

    “好让后燕放开手脚,与北魏大干一场。”

    “哈哈哈……”

    ……

    确如河西上下预料,获悉河西将爆发天灾,后燕太子一下子变得蠢蠢欲动。

    趁着慕容垂难得现身朝堂,慕容宝当即提议今夏征讨北魏。

    对此慕容垂不置可否,只吩咐交予众人议论。

    很快后燕朝野分成两派,其中散骑常侍高湖激烈反对出兵拓跋魏。

    他言辞恳切地劝谏慕容垂,“魏主雄才大略,魏国更是兵马强盛。”

    “而我大燕至今尚未从几场大败阴影中走出。”

    “若轻启战端,则战事凶险,有倾覆之忧,还请陛下深思、慎行。”

    “况且,太行山以西,尚有河西虎视。”

    “万一讨魏战事不利,难保河西不会落井下石。”

    高湖所言不无道理,引起不少朝臣赞同。

    眼看讨魏方略将被搁置,却见慕容宝不慌不忙站了出来。

    “高大人,您何必长他人志气,徒灭自己威风。”

    “当初若非父皇被南征大战羁绊,幽州岂会被拓跋珪那个小儿占去?”

    “此次只要由父皇亲自统兵,拓跋珪又有何足道哉?”

    “至于河西……”

    “孤听说,目前卫朔正为涌入的十几万流民发愁,短时间根本无力干涉外界。”

    “大燕正该趁此良机,先发兵灭掉北魏,再与河西形成东西对峙之势。”

    闻言,高湖大摇其头,对太子慕容宝一席话不敢芶同。

    他去过河西,对河西实力有更清晰的认识,不认为区区流民能束缚住河西手脚。

    不过,看太子今日表现,似乎对讨魏一事志在必得。

    他若是继续不识好歹反对下去,恐怕不会有好果子吃。

    高湖并不怕死,却不会主动作死。

    他沉吟一下,说话语气放缓许多。

    “表面看上去,似乎河西已被流民羁绊住。”

    “然众所周知,大都护卫朔向来喜欢冒险。”

    “想当年,其刚斩杀吕光、夺得凉州,便敢出兵与北魏争夺朔方,并战而胜之。”

    “由此可见,河西远非表面看上去那么弱,我们绝不能小觑河西。”

    不得不说,这一次高湖真得高看河西了。

    若没有蝗灾之忧,或许卫朔还真有可能趁着魏燕大战之机,为河西牟取利益。

    而眼下河西上下正全力忙着抗旱救灾,哪有功夫理会魏燕冲突?!

    不过,高湖此言一出,却让现场许多人陷入沉思。

    他们细细一思量,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这么多年来河西一直在打仗,不仅未见任何衰落迹象,反倒越打越强。

    与此同时,中山尹苻谟也认同高湖意见,反对出征北魏。

    “高大人所言不无道理,那个卫朔行事一向让人捉摸不定,小小流民应该还不至于让河西无暇他顾。”

    “哈哈哈,苻大人、高大人,小小流民的确无法牵制河西全部精力,不过嘛……”

    说到这儿,慕容宝故意卖了个关子。

    这一次为了说动朝野上下支持北征拓跋,他可是下了很大功夫。

    前后与心腹幕僚商议十数次,从国内环境、外部形势等,尤其把河西方面研究了个透彻。

    不得不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经一番研究,慕容宝还真发现河西软肋所在——即将爆发的天灾。

    他得意地转身面向慕容垂,拱手道:“回父皇,近来儿臣仔细研究了一下河西政策变化。”

    “结果,儿臣发现河西正大量求购粮食。”

    “当然了,有人会说河西正安抚流民,求购粮食不足为奇。”

    “一开始儿臣也是这么认为,可不久前儿臣发现,原来河西购买粮食是为了应对蝗灾。”

    “什么?!蝗灾?这……这怎么可能?”

    听到这儿,高湖暗中瞥了慕容垂一眼,却发现他面无表情,不知在想些什么。

    慕容垂沉稳地点点头,示意道:“请太子详细讲明情况。”

    “诺!据河西报纸上讲,从去年冬天开始,河西已连续数月没有下雪、下雨。”

    “有不少河西名士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出,今年河西很有可能将爆发大规模蝗灾、旱灾。”

    “也正因为这样,河西才耗费巨资从各地求购粮食。”

    “尔等且说,在天灾、流民等影响下,河西还有精力干涉大燕北征大计吗?”

    对燕国君臣而言,河西报纸并非稀罕物,众人即使没见过,多少也听说过。

    没想到太子竟从中发现了如此重要情报,让众人一时对慕容宝刮目相看。

    被周围众人奉承,让慕容宝不禁有点儿得意洋洋。

    接下来,他愈发得意地卖弄起来。

    “卫朔又一向标榜以民为本,沽名钓誉,便是征调民夫也要给钱。”

    “假若我大燕趁河西天灾爆发时出兵北魏,那卫朔十有八九不会弃灾民于不顾。”

    “不然,一旦传扬开来,他苦心经营的爱民名声将全毁了。”

    “太子说得极是,卫朔的确以爱护百姓而出名。”

    “他既能为了流民不惜派兵侵扰河北,想将来定然不敢弃灾民而插手魏燕战事。”

    听了慕容宝一番高论,后燕大臣们纷纷赞同其建议。

    而慕容隆等宗室将领也因与慕容宝交好,全都出言附和。

    “诚如太子所言,河西将有天灾爆发。”

    “至少今年夏天,其定然无力东顾,届时将是我大燕出兵讨伐北魏之绝佳时机。”

    “河西、北魏皆穷兵黩武,好战连伐,不以仁义治国,自当有天遣报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