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流域地层含盐碱较多,水味苦咸,故又称苦水河。”
李暠问举目向对岸看了一会儿问:“没弈干,从这儿到金城还有多远?”
“大概还有不到两百里路程。”
“两百里,也就是说再有十日行程,大军就将抵达金城?”
“没错,不过从这里渡河向西将进入西秦核心区域,沿途盘查将会更加严格,或许要多花费些时日。”
“多花费一两日不打紧,关键是不能被敌人察觉。”
“属下明白。”
……
金城内,丞相出连乞都早早就起来了,昨天夜里接到乞伏益州传来的紧急公文,要他运万石军粮到狄道大营。
出连乞都不敢怠慢,所以一大早他就过来安排运粮事宜。
原本在战前,金城粮仓内储存有十多万石粮食,可随着大战开启,这点儿粮食渐渐满足不了大战所需。
为了筹集粮草,西秦已向周边部落、治下民众多次征粮,但仍然感到力有不逮。
“丞相大人,今天还派人去外面征集粮食吗?”
“最近因为征粮,各地百姓、周边胡人没少与军士发生冲突,若再这么下去,我担心会出乱子。”
“哎!我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如今战事紧张,国内又没有余粮食,不从周边搜刮,难道让前线将士饿肚子不成?”
闻言左仆射边芮怔了半天,不知该说什么好。
最终他只得忧心忡忡道:“可……可万一激起周边部落叛乱,我大秦危矣!”
“唉,这是没办法的事,暂时也只能先这样,不然用不着民众叛乱,前线将士恐怕先崩溃了。”
“如今西秦到了最危难关头,为弥补粮食、士卒不足,大王不但下令向周边部落征粮,还命各首领携青壮参战。”
“昨日接大王传信,说再过几日多兰部首领没弈干将抵达金城,要我等做好接待。”
“什么?!这……这不是饮鸩止渴吗?”
“征粮一事已狠狠得罪了周边部落,怎还敢抽调其青壮?”
“万一啊有不轨之人煽动,恐让西秦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更别说多兰部乃西秦东北向屏障,假若没弈干南下,谁来防备朔方驻军?”
……
金城二十里外,一支打着多兰部落旗号的队伍,赶着数千头牛羊马匹迤逦而来,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长龙。
整支队伍从高平川出发,向西渡过祖厉河,直插金城。
由于有没弈干上下打点、掩护,使得李暠顺利通过沿途关卡。
十几日后,大军顺利抵达金城。
作为原金城郡治所,金城城墙还算高大,南北长约一百六十丈,东西宽八十丈,高约十丈左右。
没弈干按李暠吩咐,打马来到城下,冲着城头上守军喊了起来。
“城上守军听着,某乃多兰部首领没弈干,奉命押送粮草至此,赶紧打开城门。”
只一盏茶功夫,就见城门大开,丞相出连乞都亲自出来迎接。
随着前线战事吃紧,金城渐渐成为物资中转中心。
每天都有无数粮草、战马、士卒从各地往城内集中,然后经统计、分配后,再运往前线各处。
丞相出连乞都每天除了接收物资外,就是招待押运物资的各部首领,并做好安抚工作。
刚刚他接到城门守将禀报,说多兰部首领没弈干押送粮草,抵达金城。
须知没弈干、越质诘归、彭奚念是西秦三大附属部落,三部分别镇守西、南、东三地。
特别是没弈干所属的多兰部,看护着西秦东北向大门,负责抵御来自朔方的威胁。
眼下西秦危在旦夕,这些附属部落显得更加重要。
更别说此次没弈干还进献了万余青壮和大量牛羊牲畜,因此出连乞都一点儿都不敢怠慢。
躲在人群中的李暠,看着队伍一点点靠近城门,心中紧张地要死,生怕被敌人察觉。
在交验了印信之后,没弈干只跟出连乞都简单交流了几句,城门官就放下了吊桥,将他们放了进来。
李暠不知,他能如此顺利进城,一方面得益于多兰部协助,另一方面也跟目前西秦国内缺少粮食、士卒有关。
出连乞都一看到数千青壮和大批牛羊牲畜,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只一心想快点将青壮牲畜收拢起来,所以才会如此的疏忽大意。
万余将士跟在牛羊牲畜后面鱼贯而入,正当李暠将要入城时,敌人才发现不对劲。
“咦?没弈干首领,你们部落怎么这么多青壮?而且人都怎么全是生面孔?”
在守门将领出言询问时,出连乞都细细一瞧,也发现了异样。
多兰部落青壮不但人数比预计多出很多,且那些青壮看起来都很强壮。
特别是眼前这位,眉眼间一股英气勃然而发,一看就不是凡人。
“哈哈哈,丞相有所不知,在下接到大王命令,知道前线缺粮缺兵力,特地挑选了部落精锐前来。”
听了没弈干解释,出连乞都将信将疑,他绝不相信没弈干会这么好心。
正当他犹豫着要不要将没弈干扣下时,却见那个英气勃勃的男子忽然抽出马刀,一刀劈向出连乞都咽喉。
事出突然,出连乞都甚至连惨叫都没发出,就被李暠一刀枭首。
噗通一声,西秦丞相出连乞都就这么一头栽倒在地。
与此同时,已经进入城中的河西军纷纷拿出兵器,向守城兵士冲去。
猝不及防的守军如同被割韭菜一般,纷纷倒地,转眼间斩杀大半。
轻松搞定城门的守军之后,李暠立即率军向王宫方向杀去,打算一举擒杀乞伏乾归。
此刻金城内响起了震天喊杀声,大部分人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像个没头苍蝇一般乱闯。
而乞伏乾归得知城门破了,登时吓得面如土色,也顾不上收拾,只带了数百心腹打开西门向狄道逃去。
第211章 末路西秦()
公元392年,七月,在王买德全取天水郡不久,另一河西大将李暠奔袭千里,又一举袭占金城。
当日,双方混战,西秦守军溃散无数,被俘三万六千人,缴获战马六万多匹。
由于李暠袭击太过突然,以至于西秦文武重臣几乎被一网成擒,只有乞伏乾归单骑逃脱。
占据金城后,李暠严明军纪,以收揽当地民心,随后又率军向西南收复了整个金城郡。
虽乞伏乾归侥幸逃脱,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迄今存世七年之久的西秦即将走到尽头。
按说乞伏乾归绝非亡国之君,他这个人还挺有本事。
乞伏乾归继位以来,先后击败没奕干、视罴、越质诘归,收降了陇西诸多部落,让西秦这个小国一度威震大西北。
只不过西秦敌人太强大了,东面是苻登和姚兴,西面刚开始是吕光,后来又变成卫朔。
这几个对手没一个是好对付的,以至于长期以来,西秦只能龟缩于今榆中周边地区,而无所作为。
哪怕乞伏乾归使劲折腾,也无法让西秦疆域扩大多少。
更没有实现向东占领陇山、向西控制黄河天险,这两大战略目标。
与周边势力相比,特别与河西相比,西秦始终处于劣势。
最好的一次机会出现在去年斩杀杨定时,不料中途杀出个姜乳,让西秦错失天水郡。
姜乳袭占上邽,也让乞伏乾归失去了冷静。
最终导致西秦主力大军深陷上邽战事,却忘了身边还河西这头吃人的猛虎。
甚至乞伏乾归在夜深人静时幻想,假若不是深陷上邽,他一定会阻止南凉攻打后凉。
如此当不会引来河西军南下,也就不会落到今日这般惨境。
其实说白来,乞伏乾归南下攻打上邽跟秃发利鹿孤执意覆灭后凉心思一样,全被卫朔表面功夫给骗了。
公元390年冬,河西击败北魏占据朔方以后,一直没有大作为。
大都护卫朔更是将注意力全放在了恢复朔方经济,整顿秩序上。
去年全年,除了在上郡小战一场外,河西上下全在整顿吏治,抚恤贫民,选拔贤才,精简法令等内政上,将河西治理的蒸蒸日上。
可惜乞伏乾归却不知,忙着内部修明的河西,并未放弃寻找下一个猎物。
当时卫朔选择与北魏和解,就说明他已有意南下,只是缺少时机罢了。
后来岭南大乱,后凉内讧引得南凉发兵,让河西看到了全取河湟,甚至陇右的机会。
果然,接下来局势发展正如河西上下所料,三路大军进展顺利,先后进占河湟谷地、天水郡、略阳郡、金城郡,将西秦残余势力压缩在小小的陇西郡境内。
……
“禀大都护,李暠部已成功拿下祁家渡口,大军主力正沿洮水东岸南下,其前锋已进抵陇西郡境内,正从北边向狄道逼近。”
“东边王买德部业已策反越质诘归,拿下了中陶、襄武、平襄等地,距离狄道只有不到一百五十里,随时有可能兵临城下。”
“征讨都督王买德传檄陇右各郡县,声称凡附逆胡虏者灭族,此令一出各陇右世家豪强迫其杀名,纷纷献地投降。”
当沮渠蒙逊念完军报,卫朔冷哼一声,不由感叹道:“原本朔担心买德杀戮过重,会适得其反,没想到豪强各个外强中干,不但没有选择顽抗,反倒加快了其投诚脚步。”
“主公,陇右豪强纷纷投诚,不止是因王买德凶威赫赫,还因李暠惊天一击。”
“须知金城一失,西秦政权肯定要完蛋,而那些豪强又不是傻子,深知此刻跟河西对抗绝无好下场。”
“再加上没弈干、越质诘归等胡族渠帅相继投降,剩下汉族豪强孤掌难鸣,只得尽快投降过来。”
“嗯,还真是这个理。”
卫朔砸吧了一下,觉得崔宏所言不无道理,陇右豪强争相投降,的确与目前大好形势分不开。
“诸位,眼下西秦残余兵力分割成东西两块,分别聚集在枹罕、狄道两城。”
“而河西军已从三个方向逼向敌军,用不了多久就能将敌人彻底消灭。”
“主公,您费尽心机招降了秃发兄弟,为何从没想过招降乞伏乾归呢?”
“额?!”
面对崔宏疑问,卫朔竟一时哑口无言,他总不能告诉部下,历史上乞伏乾归父子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有机会就想着复国,所以他才会在潜意识里要将其斩草除根。
好在他脑筋转得够快,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
“我也很想招降乞伏乾归,但平定天下、剿灭胡虏不能一味怀柔,该立威还得立威。”
“今河西已招降了卢水胡、秃发鲜卑两大胡族势力,实不宜再招降比二者更强大的乞伏鲜卑。”
“原来如此,主公深谋远虑,臣不及也!”
“可……可若是敌人主动来降怎么办?”
“那……那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
……
在卫朔忙着对西秦发动最后一击时,匹马逃到狄道的乞伏乾归也正在跟兄弟乞伏益州商讨西秦出路。
由于局势日渐崩溃,向河西投降已不再是禁忌话题,相反若能争取到合适条件,西秦上下并不排斥投降。
“王兄可曾想过向河西投降?”
乞伏乾归怔了一下,言不由衷道:“想过,怎么没想过!?当初南凉灭亡时,寡人就想过向河西投降。”
“可河西规矩大,咱真要降了人家,恐怕将来再也没机会复起。”
若非河西规矩大,恐怕乞伏乾归早投降了,他之所以还在坚持,不过是不甘心拱手让出乞伏氏基业。
他这点跟秃发兄弟不同,南凉立国毕竟时间不长,秃发利鹿孤、秃发傉檀不会像他有这么深的执念。
“兄弟,你觉得河西愿意让咱们保持部落独立性吗?”
这才是乞伏乾归最大担心所在,他绝不愿乞伏氏像秃发鲜卑、卢水胡那样被打算混编。
因为那样一来他将永远失去部落支持,再也不会有复国希望。
“如果河西答应不拆散部落,寡人也不反对投降!”
乞伏益州忍不住提醒道:“王兄,您这条件恐怕大都护不会答应。”
这时,乞伏乾归忽然站起来,来回走了几步,语气激动地说:“兄弟,我知道你担心顽抗下去会死无葬身之地,但你要清楚,若就这么投降河西,整个部落将会被河西整编,你我除了在姑臧混吃等死外,将再无所作为。”
“难道你愿意后半辈子在河西做个废人吗?”
“可……可若不投降的话,我们还有其他出路吗?”
“有,当然有!”
此时乞伏乾归双眼放光道:“首先有一点兄弟说对了,咱们的确不宜再顽抗下去,是应该找个机会向河西投诚。”
“只不过,这投诚人选却不是为兄,而是兄弟你。”
“我?”乞伏益州不解其意地问:“什么意思?”
“原本这个王位就不是我的,只因当初乞伏公府年幼,才被众人推举为王。”
“孤继位以来,不敢辜负父兄期望,时时刻刻以平定天下、光大乞伏氏为己任,可因为德行不够,竟遭此惨败。”
“如今部众已经四散,难以与河西抗衡,我准备向南去投靠仇池王杨盛。”
“而兄弟你则去河西投降,以保全妻子儿女。”
乞伏益州见兄长说得如此可怜,忍不住悲从中来,遂指天发誓道:“臣弟愿意与大王一起生死相从。”
“你这是何苦?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不灭亡的国家,兴盛与衰败,这都是天命啊。”
“假如上天不灭亡我西秦,或许以后还能中兴!”
“兄弟珍重,今后重振西秦的重任就交给你了。为兄将往他国乞食,以度残年。”
第212章 南奔仇池()
别看乞伏乾归说得那么可怜兮兮,其实他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或者说他并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在他看来,河西与后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尤其在河西击败北魏占据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