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办?再去买!

    春耕在即,不能再拖了,就在李贤一筹莫展,准备向糜氏或者胡家堡求援的时候,县丞找到了他。

    寒暄一番过后,县丞单刀直入,嘴里道:“我听说县尉四处求购牲畜,恰好,我有一个表亲就做这牛马买卖,如果县尉愿意,我可以为你引荐一番”。

    真是想睡觉来了枕头,李贤越来越好奇了,到底什么事情值得县丞三番两次的示好。

    “那感情好,不知道他能提供多少牲畜?”

    县丞笑道:“耕牛难找,如果是驽马的话,三五十头应该不在话下”。

    这已经是难得的大手笔了,要知道李贤派人忙碌了大半个月的功夫,也不过买了二手多头牲畜。

    都说蛇有蛇路,鼠有鼠道,看来,专业的事情还得让专业的人去做。

    “那就有劳县丞了,等到春耕完毕,我一定登门拜谢”

    县丞干笑了一番,忽而低声说道:“实不相瞒,在下有一事相求”。

    来了,肉戏终于来了,李贤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县丞开口,当下颇有些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倘若县丞再不口,李贤心中的那只好奇猫估计马上就要忍不住跳了出来。

    “喔?什么事县丞尽管说,只要我李贤做得到,绝无二话”

    县丞深深地吁了口气,他环顾四周,确定并没有第三个在场之后才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哎,家门不幸呀”。

    李贤心头疑惑,“呀,咋还跟家门不幸扯上了?”当然,这句话可不能说出口,李贤知道此时的自己只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就可以了。

    好在县丞没有卖关子,他沉吟一番过后,便说道:“家有不孝子,年方十六,整日里舞刀弄枪,我让他读书养性,他倒好,赶跑了五个教书先生,我让他从军,这夯货却说乱臣当道,天子被小人蒙蔽,哎,我实在被他恼的没法子了,便把他锁在后院,命人严加看管,哪曾想,这小贼竟然打昏了看守,偷跑了出去”。

    李贤心道,这县丞的儿子倒是个妙人儿,有机会倒要好好结识一番。

    当下,又听县丞说道:“为兄痴长贤弟几岁,喊你一声维中不为过吧?”

    李贤知道县丞这是在套近乎了,他笑道:“不为过,兄长喊我什么都可以”。

    县丞又松了口气,道:“既然是自家人,我也就不再隐瞒了,其实我家那不孝子上山做了山大王”。

    “啥?”李贤险些咬掉舌头,明明是个官二代,偏偏却要做个山贼,这县丞公子的品位有够独特。

    县丞颇为尴尬,可还是应道:“刚开始我只知道那小子出外闯荡,并不知道他已经上山为寇,后来我派一心腹家人四处打听,才知道这混账东西就在二百里外的二龙山上,也不知道他使了什么伎俩,竟然还做了头目,真是有辱家风呀”。

    李贤大概明白了县丞的意思,“兄长的意思是让我救他出来?”

    县丞大喜,李贤还真是个妙人儿,明明是去绑人,到了他嘴里,自家儿子却好像是被贼人抢了去,这就算传扬出去,他人也顶多会说他家儿子技不如人,而绝不会说县丞家出了个贼子。

    还真是找对了人!

    想到这里,县丞连连颌首,嘴里道:“没错,为兄一直怕那不孝子闯出大祸,可却分身乏术,只能拜托贤弟了”。

    小事一桩而已,李贤拍着胸脯说道:“兄长放心,月旬之内我把人给你全须全尾的带回来”。

    “啊,多谢的话为兄不说了,日后你我兄弟且慢慢相处!”

    “兄弟之间哪用客气!”

    二人又矫情了一番,县丞留下一卷画像,一封书信,然而便告辞离去。

第119章 徐庶的另一个考验() 
县丞走后,李贤自顾自地展开布帛,只见画上的人物栩栩如生,颇为俊俏。

    “难不成这县丞家的公子当了小白脸?”李贤恶意地揣测了一番,然后在心里琢磨着南下二龙山的人选。

    县丞的意思很明显,这件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果贸然委托给他人,万一消息走漏,到时候非但不能结好县丞,反而有很大的可能与其结怨,那就是吃力不讨好了。

    毕竟,县丞虽然只是个基层官吏,可在整个夷安城却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这名声大过天的年月,一旦传出县丞之子落草为寇的消息,只怕惹得无数人耻笑,而县丞碍于风评,也肯定得退位让贤。

    县丞若是退下了,整个家族也就算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干系到家族兴衰的大事。

    李贤到来之前,县丞一直在物色人选,若是南下二龙山的人实力不精,到时候掳人不成反被山贼擒下,那可就成了笑话。

    如果是正大光明的公事又罢了,县丞大可以张贴告示,重金悬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算折损几个人也与他无关。

    可偏偏这事情又不宜张扬,只能悄悄地关注,低调地考验。

    从家奴告知详情到现在,事情已经拖了两个多月,县丞的额头都多出了几根白发,然而,此事事关重大,若是所托非人,县丞下半辈子的前程可就毁了。

    急是急不得的,只能等,等候合适的人选。

    就在县丞已快绝望的时候,李贤出现了,年近弱冠的少年击杀张饶,击溃管亥,全歼黄巾余孽,战功辉煌,这简直是天赐救星呀。

    自打李贤出现在夷安城下,县丞就打着一个主意,交好他!拉拢他!让他出手!

    在县丞看来,李贤就是南下二龙山的最佳人选,倘若连他都不可以,那整个北海国就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于是,这才有了县丞三番两次主动交好的事情。

    客厅之内,李贤依旧没有作出决定,县丞委托的这个任务实在是太过特殊,无论是周仓还是胡庸、赵亮,似乎都不是最佳人选。

    事情已经应诺下来,再去反悔肯定是来不及的。

    一筹莫展之际,徐庶叩门而入。

    李贤大喜过望:“我真是昏了脑袋,这事情可以瞒着别人,却不能瞒着元直你呀,来来来,快快坐下,我这里有一桩趣事说与你听”。

    “喔?”徐庶盘膝坐下。

    李贤口若悬河,将县丞的话复述了一遍。

    徐庶听罢之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道:“真是个妙人儿”。

    年少时以行侠仗义为己任的徐庶并不认为县丞之子有多么罪大恶极,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个少年误入歧途罢了。

    李贤也没觉得这事儿有多么不可饶恕,一个十多岁的少年而已,只要没杀过人,那就还有救。

    倘若县丞之子真的罪大恶极,李贤可以把他救出来,自然也可以杀了他!

    “元直以为如何?”

    徐庶略一沉吟,嘴里道:“县丞的意思应该是让你亲自出马,这样的话,他才放心”。

    李贤恍然大悟,适才他把麾下的将领想了个遍,可就是没想到自己身上去,不过现在徐庶这么一提醒,好像那县丞还真是这么个意思。

    二龙山在二百里开外,单是行程就要耗费四五日的功夫,若是再在山中耽搁几天,说不定就得十天的时间。

    为了一个县丞之子,值得李贤这么大费周章吗?

    万一这是县丞与县令故意使出的迷魂计,就是要调虎离山呢?

    李贤初来夷安,根基未稳,正是百事待兴的时候,倘若在这时候抽身离开,很容易被人钻空子。

    “元直以为我究竟该不该去?”

    “去与不去,首先要确定县丞的诚意!”

    李贤深以为然,“正是此理,如果县丞设计诳我,我定要他好看,可如果县丞所言非虚呢?”

    “那就去闯一闯”

    “喔?为什么呢?”在李贤想来,徐庶本应该劝他不要莽撞才对。

    徐庶笑道:“我有一至交好友家住莒县,此人勇力无双,维中若是南下,正好可以先去莒县探望”。

    李贤大喜过望,徐庶这是在为他找帮手呀,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跟徐庶做朋友的家伙岂是碌碌之辈?

    想到这里,李贤迫不及待地问道:“不知他尊姓大名?”

    “姓徐,字文向,单名一个盛字”

    李贤下意识地沉吟一番,嘴里道:“徐盛徐文向?”

    徐庶微微颌首,道:“不错,正是徐文向”。

    后世里,徐盛可是东吴时期的一员大将,此人官至庐江太守,位居芜湖侯,多次以少胜多,就连曹丕都没能在他手上讨得便宜。

    若论统兵作战能力,徐盛绝对要比周仓强上数筹

    这等英才可不能放过了,李贤颇有些迫不及待,道:“可有书信?”

    徐庶从怀中变戏法一般摸出一封信笺,只听他笑道:“这封信我早已经提前写好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感情人家早有准备,李贤接过书信,笑道:“知我者,徐元直也!”

    说罢,两人相顾大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自始至终,徐庶都没有提起徐盛的爱好,李贤也没有多问。

    聪明人之间自有一股默契,徐庶愿意把徐盛推荐给李贤,至于成与不成,那就完全看李贤的本事了。

    倘若李贤真的能够说服徐盛,那自然是一段佳话,即便是不成,李贤也怪不得徐庶。

    其实,换句话说,这未尝不是一次考验!

    诸葛亮为了考验刘备,逼得刘皇叔三顾茅庐,徐庶怎么着也是个人物,他岂会简简单单的臣服一个不及弱冠的少年?

    敢打敢拼,身先士卒,这只能说明李贤是个将才。

    知人善用,求贤如渴,这才是真正的统帅之才!

    李贤明白徐庶的意思,所以此番为了徐盛,他决定亲自去一趟二龙山。

    将手中的各项事宜一一分派了下去,李贤又跟县令庄文知会了一声,说要去拜会一名老友。

    庄文自然喜闻乐见,他巴不得李贤路上出什么意外,最好暴尸荒外,一去不复还。

第120章 莒县城内初相会() 
南下二龙山,李贤打算轻车简从,只带一百名护卫,后来还是在众人的劝说下,才把护卫的数目增加到了三百人。

    这三百人当中有两百人是胡庸的背矛士,剩下的一百人都是各营中精挑细选出的军卒。

    能够入选的护卫,忠心绝佳,而且都有一定的骑术功底。

    李贤南征北战,从黄巾手中抢到了不少战马,一直当作宝贝,此番终于派上了用场。

    筹备了这些时日,春耕终于开始了,李贤带着三百马队离开夷安城的时候,乡民们都在忙着翻地,播种。

    放眼望去,幽黄色的土地上,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

    算上李贤买来的两百亩官田,宁家堡乡民要耕种一千亩土地,如果没有兵卒相助,仅靠堡内的千余青壮肯定会误了农时。

    临行之前,李贤早已经吩咐下去,除却轮值夷安城的人马之外,其余军卒须得下地干活。

    这就是所谓的屯田了。

    对此,徐庶大为赞同,只要规划得当,别说一千亩,就是两千亩也完全可以耕种完毕。

    “咕咕咕”不知疲倦的水车昼夜不息地翻水入渠,曾经的八百亩旱田都成了上好的良田。

    在县丞的大力配合下,辎重营又购买到了六十头牲畜,算上李贤之前购买到的五十头,宁家堡等于有了一百一十头可以耕地的牲畜。

    一千亩地,划分到每头牲畜身上,也不过九亩的样子。

    有水、有牲畜、有种子,虽然耽搁了冬小麦的种植,但这轮春播显然准备的格外充分,宁家堡的乡民驱赶着牲畜,哼着歌谣,欢快地翻种着,他们似乎已经预见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

    夷安城内,县令庄文勃然大怒,他已经听说了县丞与李贤交好的事情。

    只是没想到李贤竟然把城外的两百亩荒地完全开垦了出来,竟然还被他搞出了巨大的水车。

    原本庄文已经打定主意,不让城内的豪族出借牲畜,让李贤丢人现眼,哪知道县丞竟然为李贤牵线搭桥,帮他买了几十头耕牛。

    这该死的李贤究竟给县丞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能把他拉拢过去!

    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一个恐惧的念头不容抑制地涌上心头,庄文不禁想到:若是县丞与县尉联手,这夷安城,还是他庄文的吗?

    从夷安城出发,李贤快马奔驰了三日,终于来到琅邪境内。

    琅邪隶属徐州郡,后世里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就是琅邪人。

    徐盛所在的莒县是琅邪国内的第一大城,长途奔袭了这么久,李贤麾下早已经是人困马乏,即便找不到徐盛,他也决定休整一番,再去二龙山。

    虽说是休整,可三百名军卒堂而皇之地入城肯定不合事宜,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谁知道你是来干什么的?

    要知道,三百名精锐是完全可以夺取城门的,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要多加防备。

    从夷安南下期间,李贤这伙骑军早已经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若不是李贤拿出关防印信,早就被琅邪官军围剿了。

    当然,能否围剿成功又是另外一回事。

    此时,在莒县城外,为了显示并无恶意,李贤只带了八名护卫入城。

    饶是如此,城门口的卫卒还是如临大敌,“来者何人?”

    胡庸前行一步,他摸出印信,笑道:“这是我家李县尉,此番是前来探访好友的”。

    听说是县尉,卫卒松了口气,笑道:“喔?原来是李县尉,嗯?夷安,李贤,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另外一名小校一巴掌拍在了卫卒的脑袋上,骂道:“你个混账东西,夷安李贤还能是谁?自然是阵斩张饶,逼退管亥,尽歼黄巾余孽的李贤李维中了”。

    “啊?可是李贤李三郎?”

    “啪”,小校又是一巴掌过去,嘴里骂道:“他娘的,三郎也是你叫的?”

    说罢,小校长揖到地,道:“卑下见过李县尉,李县尉剿灭黄巾之恩德,功在千秋,我等可是仰慕的很呀”。

    李贤搀起小校,笑道:“兄弟客气了,官军拿贼,天经地义,哪能谈什么恩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