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瑜后军快船发出凄厉的示警声。

    敌在何方?

    周瑜惊回首,这时候,后方快船疾冲而来,“报,大都督,后方出现大股敌船,数量在五十开外!”

    “可曾探清敌将名姓?”

    “最大的斗舰上有一个蔡字,看模样,应该是蔡姓军将”

    周瑜铁青着脸,嘴里道:“李维中真是好重的心机,世人都以为徐州只有一支水军,没想到,蔡中这里还有一支!”

    韩当脸色沉重,“都督如何得知敌将名姓?”

    “蔡姓为荆州大姓,近年来,投奔李贤的诸人当中,熟知水军的将领除了蔡中之外,再无他人”

    “蔡中可是蔡瑁族弟?”

    “不错,蔡氏精于水战,此番来之不善呀!”

    韩当盯着后军,视野的尽头一排大船已经出现,瞧对方顺风而行的模样,怕也是卯足了劲,“都督,如何行事?”

    “还能如何,战吧!”

    上游河道多是熊熊燃烧的火船,即便穿过火船,也要对上虎视眈眈的青州水军。'>;>;>;棉_。_。花_。_。糖_。_。小_。_。說_。_。網'

    与其狼狈逃窜,倒不如停下船,与蔡中一决生死。

    没有甘宁的滋扰,江东水军在数量上大占优势。

    相对而言,青州军虽然有风势之便,可是从场面看,倒是江东军胜算更大。

    近了,更近了。

    拥有投石机的青州水军在射程上更远,他们隔着老远便发起了进攻。

    “噗噗噗”,巨石劲射入水,溅起大片水花。

    大船也就罢了,三层多高的船只即便落入巨石,也可以仰仗层层的船舱将巨力卸掉,可是,小船就没有这种资本了。

    在水面上,一旦小船身中落石,最大的可能便是入水沉没。

    甘宁有十艘楼船,每艘船上都有一架投石器。

    江东军硬挨了一阵,好不容易等到对方进入射程,此时,韩当一声令下,命令各船自由射击。

    到了这时候,军械的优良程度便彻底显现出来。

    江东军人数虽多,可是,在与青州军的对射中却完全落入下风。

    出人意料的是,蔡中的兵马牢牢掌控了局面。

    韩当又惊又怒,“青州军的战力怎么会这么强?”

    周瑜观察仔细,道:”青州军军械精良,他们的弩箭可以连发四五支,威力太大了”。

    韩当皱起眉头,“事到如今,只能接舷硬战了”。

    周瑜没有吭声,似是默认了韩当的说法。

    中远程对决,青州军完全占据上风,与其久拖不决,倒不如放进来近战!

    韩当相信,接舷战,江东军一定可以转败为胜。

    蔡中立在船头,大声怒吼,“兄弟们,干得漂亮,接下来,只要我们击溃周瑜,便是不世大功,富贵荣华,应有尽有!”

    “杀,杀,杀!”

    军卒们士气大增。

    从场面上看,江东水军足足是蔡中水军的两倍,然而,卯足了劲头的蔡中战船却像一只饿虎一般,凶狠地扑了过来。

    惨烈的接舷战爆发了。

    自古以来,海战中最惨烈的战事便是接舷战。

    “砰砰砰”,间或有船只的撞击声传来,

    双方军卒大声怒喝,厮杀作一处。

    一时之间,竟是拼了个旗鼓相当。

    北岸,甘宁已经彻底灭杀了程普的埋伏兵马,他打马而立,眺望河中。

    敌我双方的旗帜已经完全混杂在一处,青州军船只虽少,却装备精良,一旦让他们缠上,江东军苦不堪言。

    不过,受制于军卒的数量,青州军始终难以控制局面。

    甘宁心急如焚,“来人呐,速速上船,传我命令,清理河道,夹击周瑜!”

    不多时,几艘小船来到河边,将甘宁接到船上。

    由于甘宁果断牺牲的缘故,广陵水军只损失了三艘大船,十艘小船,人员损失不过百余人。

    相对而言,这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可是,甘宁依旧觉得耻辱无比,“儿郎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日,好不容易有了立功受赏的机会,我们却被逼到这个地步,你们看,蔡中正与周瑜搏杀,此时再不出击,更待何时?”

    军卒们急得“嗷嗷”叫,“出击,出击!杀敌,杀敌!”

    甘宁很是欣慰,无论如何,军卒士气不坠,这便是他最大的依仗。

    火船燃烧的只剩下龙骨,只要稍稍清理,蒙冲便可以过河,不过,若想楼船通过,须得耗费好大的力气。

    甘宁无奈,只得让水鬼再次入水。

    时间过的极快,每时每刻都有人伤重毙命。

    江东军也好,蔡中的青州军也罢,双方军卒全都杀红了眼。

    蔡中的兵马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哪会轻易放过?

    江东军呢,周瑜、韩当俱在船上,由不得军卒偷懒。

    这时候,战局彻底僵持住了,不过,总体而言,却是船只较多的江东军实力更强。

    青州军不过是凭借一股悍勇之气罢了,一旦时间过久,数量劣势的他们难以取得更大的战果。

    如此以来,甘宁的船队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若是甘宁能够及时来援,前后夹击之下,江东军必然大败,反之,若是甘宁受困于火船,那么,时间越久,蔡中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河岸上,李贤稳坐钓鱼台。

    李典颇为不解:“大将军难道一点也不担心河上的战事吗?”

    李贤微微一笑,道:“我已然筹谋全局,接下来便看甘宁、蔡中的了”

第779章 大获全胜() 
清理河道是个麻烦事,受损严重的战船一触即溃,如果不小心,很有可能搭上性命。(

    幸好,水面以上可供燃烧的部分已经燃烧殆尽,否则的话,单是处理火船这一难题便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如今,甘宁身先士卒,水性最好,力气最大的水手尽数下水,他们齐心合力,努力清初杂物。

    一炷香的功夫过去,蒙冲已经可以通过了,可是,巨大的战船依旧无法通过。

    对面,厮杀正酣,甘宁再也无法忍耐,“传令下去,蒙冲冲击,与江东军近战!”

    “喏!”

    没有战船,意味着蒙冲缺少中远程兵力的掩护,一旦江东军聚集全力狙击,极有可能损失惨重。

    不过,如今的江东军要集中大半的精力来对付蔡中,这便给了甘宁可趁之机。

    当第一艘蒙冲顺流而下的时候,韩当便有所察觉,“戒备,上游敌军来袭,弓手准备!”

    “射!”

    顺风抛射,江东军的射程远超百步。

    “嗡嗡嗡”,一时之间,箭如雨下。

    蒙冲船体狭长,外表蒙有生牛皮,箭矢落到牛皮上,难得寸进。

    军卒躲在船厢内,安全性极佳。

    船只的两厢开凿了窗口,前后左右各有弩窗、矛穴。

    一旦近战,军卒便可以从弩窗射出弩箭,从矛穴刺出长矛。

    狭长的船体很难被流矢击中,他们在水手的操控下,机动性极强。

    在汉代,蒙冲一直是冲突敌船的主力。

    甘宁没有待在楼船上,他与蒙冲一道冲向了敌舰。'——'

    接舷战,更考验军卒的勇武。

    狭路相逢勇者胜,险恶的交战环境对军卒的战机要求极高。

    一直以来,江东军都以水军冠绝天下。

    然而,当甘宁的水军冲到近前,与江东军厮杀作一处的时候,韩当才猛然发现,一山还有一山高。

    周瑜咬牙切齿,“锦帆贼果然名不虚传”。‘

    甘宁可是在水上混饭吃的,近战搏杀那是拿手好戏,如今,一展身手,当即让人大开眼界。

    之前,江东军对付蔡中一路人马尚且吃力,如今,甘宁破开水道,夹击而来,江东军便有些慌乱了。

    甘宁的船队越来越多,不断有蒙冲加入战团,而江东军的船只却越打越少。

    韩当已经有些慌乱了,“大都督,情况不妙呀”。

    周瑜板着脸,道:“事已至此,唯有死战”。

    韩当一脸羞愧,重重颌首。

    周瑜说的没错,江东军已经陷入重围,唯有死战方有一线生机,若是一心逃窜,反倒有可能全军尽墨。

    只是,好端端的一场战事怎么变成这副模样?

    刚开始,周瑜的火船计大功告成,韩当还觉得颇为解气,可是,半个时辰的功夫不到,战局便逆转了。

    大起大落之下,江东军卒都有些难以接受。

    不过,事已至此,军卒无力抉择,只能鏖战到底。

    这一战,从午时一直占到夕阳西下。

    当甘宁的楼船加入战团的时候,战事终于结束了。

    是役,青州军以自身伤亡三千人的代价,全歼江东水军,俘虏战船二十艘,蒙冲五十艘,另有小船近百艘,若不是危急关头敌将韩当、周瑜换乘小船逃离,说不定甘宁还能博得一个阵斩大将的战果。

    江面上,俱是战船的残骸,双方军卒的残肢断臂。

    虽然获胜,不过,却也是一场惨胜,若非甘宁及时破开水道,仅凭蔡中一人,无论如何也难以获胜,

    当然了,如果不是蔡中的船队及时出现,江东军紧追不舍之下,说不定广陵水军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报,大将军,我军大获全胜,敌军仅周瑜、韩当逃窜,余者皆降”

    李贤露出一丝喜色,道:“善,蔡中、甘宁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李典、陈到俱是眉开眼笑,“恭喜大将军,自此以后,我青州水军独霸天下矣!”

    李贤微微颌首,道:“传我军令,大犒三军,还有,吩咐甘宁、蔡中,让他二人多多搜寻江面,水中军卒,不分敌我,一概救出,不得有误”。

    “喏!”

    此役过后,水军定然损失惨重,若能从降卒当中吸收一部分,这对于水军战力的恢复极为重要。

    这一战,当甘宁与蔡中合力夹击的时候,李贤便知道,战事的结束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接下来,青州军是要渡河南下的,不然的话,李贤无法向手下交待。

    只是,先攻庐江还是先攻会稽?

    李贤有些犹疑不定。

    孙权毕竟是孙尚香的兄长,虽说此番开战,错在孙权,可是,骨肉之情不可分割,孙尚香会不会伤心欲绝?

    此时,一名军卒策马狂奔而来,“大将军,下邳来信”。

    李贤皱起眉头,展开信件。

    信是孙尚香写的,她已经起身前往江东,试图说服孙权休战。

    写这封信的时候,周瑜还没有发动这次进攻,那时,江东军磨刀霍霍,倒也是个威胁。

    只是,谁也没想到,一日的功夫,李贤便大获全胜,全歼江东水军。

    孙尚香的出发点是好的,她还在信中说,无论双方谁胜谁败,她都不会责怪,只是恳求李贤,若是青州军兵临城下,无论如何也要给孙权一条活路。

    李贤松了口气,他当然不会逼死孙权。

    孙氏三代,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如果他逼死孙权,势必会影响江东的安宁。

    历史上,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充分说明,非暴力也是可以解除纷争的。

    当然了,如果孙权一心权势,李贤也为他准备了大展拳脚的地方:东瀛之地!

    至于曹丕,李贤与曹氏的仇怨已经到了不可化解的地步,就算他不想杀曹丕,曹丕也不可能化干戈为玉帛。

    这样的威胁,当然还是尽早除去的好。

    想到这里,李贤手书一封军令,通过信鸽传给了太史慈,信中只有寥寥几个字:长安已下,洛阳何日归?

    太史慈接到军令之后额头生汗,曹操败亡之后,曹丕的残余势力蜷缩在洛阳、许昌一带。

    臧霸夺下长安之后往西扩张,将大片关西之地纳入囊中,这时候,曹丕、曹彰兄弟放下了偏见,共同对敌,倒是颇为棘手。

    原本太史慈打算等到神机营的火药充足之后再行攻城的,可是,看模样,李贤已经等不及了

第780章 插曲() 
许昌属豫州,北临新郑、西依伏牛山,东临兖州,南靠堰城。

    洛阳失守之后,曹氏在关中的势力分崩离析,曹丕无奈,只得困守许昌。

    作为曹氏在豫州的统治中心,许昌城高池深,百姓众多。

    章武三年秋,太史慈亲率大军抵达许昌城下。

    曹丕、曹彰严阵以待。

    连番恶战,曹军兵力已经不足万人,危急关头,为了阻挡青州军的兵锋,曹丕强行征调男丁参战。

    城中年满十六以上的男子,无一例外,尽数征召。

    大军抵达,太史慈并没有仓促进攻,他亲自来到许昌城下,嘴里道:“某乃东莱太史慈,曹丕何在?”

    须臾,曹丕阴冷的声音便传了过来,“我在这里,你待如何?”

    太史慈叹了口气,道:“时至今日,曹公子难道还不明白吗?曹氏大势已去,再做顽抗又有何意义?”

    曹丕冷冷一笑:“如此说来,我应该开城乞降,献上城池?”

    太史慈沉默半晌,道:“我可以向公子保证,开城之后,绝不伤害一人,一切任由天子处置”。

    “天子?乳臭未干的小儿罢了,如今朝廷大权俱由李贤把持,这一点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太史慈,你还是省电力气吧,莫要啰嗦了,许昌我是万万不会交给你的,你想夺城,尽管来攻!”

    “曹丕,你这又是何苦呢?”

    曹丕放声大笑,“我这是何苦?若非李贤咄咄逼人,我曹氏怎会沦落到今日地步?如今,你兵临城下,却问我何苦如此?太史慈,你是傻了吗?”

    太史慈当即明白,曹丕是铁了心要顽抗到底了,他拍马回营,再不多言。

    第一日,先锋军并没有贸然攻城。

    许昌可是座坚城,若是毫无准备便盲目攻城,除了枉送性命之外,再无其他用处。

    城头,曹丕面沉似水,毫无疑问,像太史慈这般敌将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一种:睿智,冷静,不为感情左右。

    如今,太史慈筹备的越久,青州军接下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