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在张辽面前,太史慈不好直言疑惑,否则的话,多半会引起张辽的猜忌,让他误以为自己站在臧霸那一边。

    有道是旁观者清,太史慈未曾遭遇水灾,思路不受情感影响,他又问道:“这么说来,沿途间,你们没有遇到一个开阳军卒?”

    张辽微微颌首,“不错”。

    陷阵营只剩下一群残兵,如何敢滞留陈留?

    在张辽想来,臧霸已经有了异心,再不离开,只是羊入虎口。

    太史慈没有再问,只是说道:“曹丕真是好狠的心,一场大水,受灾者何止十万之众!文远、伯平,不瞒你们,大将军已经下令,让我们即可归返”。

    “陈留呢?”

    兖州受灾眼中,大将军的意思是赈灾为先。

    “可是,曹丕放水,陈留同样遭了水灾,此时攻城,必可事半功倍呀”

    “曹丕颠倒黑白,不是说我们才是决堤之人吗?如果我们现在攻城,岂不是坐实了谣言?”

    张辽只觉得憋屈至极。

    高顺微微颌首,道:“都尉说的没错,百姓是无辜的,赈灾最要紧,而且,陈留城外俱是淤泥,不利大军进拨”。

    张辽看了高顺一眼,深深地叹了口气,“张辽谨遵大将军之令”。

    骂骂咧咧的胡庸听到李贤的军令之后也不敢放肆,表示唯太史慈马首是瞻。

第726章 闻讯() 
三万大军无功而返,太史慈也好,胡庸也罢,心中都有些不爽。

    可是,不爽又能怎样?

    并州军、陷阵营近乎全军覆没,臧霸的开阳军又立场不定,这时候盲目攻城显然太过危险。

    徐州军实力过硬,完全没有必要急于求成,只要稳扎稳打,曹操绝不是对手,而且,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摸不清状况之前,大军先行退却,确实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大队人马循着来路返程,所有人都懒洋洋的,提不起劲头。

    剿灭袁氏余孽之后,背矛军、先锋军一直没有用武之地,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谁曾想,竟被曹丕的一场大水冲没了!

    此番回城,再度开拨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战功!没有厮杀就没有战功。

    相较于以往,李贤治下,军卒的月俸虽然及时,却比不得战功的赏赐,大家伙儿平日里买卖训练,为的还不是战场上多杀几个贼人,立功受赏吗?

    眼下,完全没了机会,军卒们多有不爽。

    军卒不爽,军将亦然。

    胡庸心乱如麻,他心急火燎地从冀州而来,本想刷刷战绩,捞捞功勋,谁曾想,却连一颗人头都没捞到,这是流年不利吗?

    相对于胡庸,太史慈就显得镇定多了,冀州无战事,而兖州曹操是李贤的心腹之患,只要兖州有敌,便一定离不开先锋军。

    太史慈有信心,陈留城,早晚是他的囊中之物。

    这一日,大军已经行了两个时辰,忽而,巡弋的游骑来报:都尉,后头遇到了开阳军的兵马。

    太史慈精神一振,“他们在哪里?臧霸呢?”

    “都尉稍等,我这便将他引来”

    “快去,快去”

    听说有了开阳军的消息,张辽、高顺、胡庸全都围涌而来。

    游骑去而复还,很快便带来一名风尘仆仆的骑卒。

    “小人见过诸位将军”

    “免礼,臧霸如何了?开阳军现在何处?”

    “将军,臧霸已经降了曹丕,尹礼尹将军统领两千人马正在五里开外”

    众人面面相觑,臧霸真的降了!

    太史慈收敛思绪,又道:“臧霸手中还有多少兵马?”

    “两千人左右”

    也就是说,开阳军足足有四千多人逃得性命,这数量可是并州军、陷阵营的数倍呀!

    太史慈顾不得感慨,道:“曹军有没有追来?”

    游骑摇了摇头,“尹将军曾言,陈留城满目疮痍,曹丕自顾不暇”。

    “好,你且下去休息一番,待会儿有你的赏”

    “不敢”

    游骑离去之后,太史慈环顾左右,道:“臧霸真的降了,你们都有什么想法?”

    胡庸摩拳擦掌,“我想冲入陈留,扭断曹丕、臧霸的脖子!”

    张辽倒是分析起来,“臧霸该死,不过,我听说尹礼向来推崇大将军,以我之见,这个尹礼可以信任”。

    太史慈微微颌首,“伯平,你觉得呢?”

    高顺意兴阑珊,“臧霸究竟怎么了,尹礼应该知道,都尉,我觉得咱们应该见见尹礼”。

    “嗯,我也正有此意,既然如此,咱们便侯在此处,等候尹礼”

    “好”,众人毫无异议。

    一刻钟之后,太史慈见到了形容枯槁的尹礼。

    “都尉!”尹礼没想到张辽、高顺等人都在此处,稍一愣神之后各自行礼。

    “免礼吧,都是自家人马,尹礼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尹礼环顾左右,显得迟疑不定。

    “来人呐,守在三十步开外,没有我的军令,不可往前一步,违令者,斩!”

    “喏!”

    得了太史慈的吩咐,尹礼方才低声说道:“末将忍辱复生,只是为了传递消息”。

    “喔?什么消息?”

    “臧霸臧都尉并不是真的降了曹丕”

    张辽大怒:“放屁,如果臧霸没有投降,为何不见他的踪影?”

    “都尉,臧将军是在将功赎罪呀”

    张辽正要辩驳,却被太史慈阻止住,“臧霸在赎罪?”

    “不错,曹丕意图栽赃陷害,将决堤放水的罪名栽到大将军身上,又构陷臧将军,臧将军不愿曹丕阴谋得逞,所以要博一把”

    “这么说来,臧霸是假降?”

    “正是如此”

    太史慈闭口不言,胡庸倒是来了句,“尹礼,你空口无凭,要我们如何信你?”

    尹礼竟无言以对。

    是呀,要想让人信服,总得拿出充足的证据才对吧。

    可偏偏尹礼拿不出证据。

    之前,为了封锁消息,臧霸假降的消息只有四个人知道。

    开阳军四千多人都以为臧霸真的降了曹丕!

    太史慈倒是不急不躁,“尹将军能够引军归来,说明开阳军还是可信的,至于臧霸嘛,时间自有定论”。

    此言一出,众人也就不再纠结。

    太史慈说的很有道理,无论臧霸真降还是假降,时间一久,他自然要露出蛛丝马迹,到时候,徐州军再见机行事。

    如果是敌人,一刀砍了就是,如果真是友军,日后见了臧霸,说不得要竖起拇指,大叫一声“好汉!”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骂名的。

    此番,如果臧霸真的忍辱负重,绝对是真正的好汉子。

    汇合了尹礼的残兵败将,徐州军并没有着急离去,他们摸清曹军的虚实之后,果断派出人手搜救溃卒。

    大水来的突然,说不定还有侥幸未死者。

    这一路收敛,张辽终于不是光杆将军了,他麾下也聚集了五百多人马,至于陷阵营,终于有了九百多人。

    人数虽然依旧不多,不过,比起之前兴单影离的模样,已经是好多了。

    连番折损,并州军元气大伤,一年之内难上战场,就算补充了新卒,没有几个月的训练也形成不了战力。

    想到这里,张辽就恨的咬牙,并州军可是跟着他七八年的老卒,是吕温侯留给他的老兄弟!

    本以为大家可以继续并肩作战,谁曾想,一场大谁毁了一切!

    该死的曹丕,该死的曹操,张辽暗自祈祷,只希望曹操不要这么快战败,一定要坚持到并州军卷土重来之时,否则的话,张辽难消心头之恨。

第727章 开科取士() 
章武二年,曹丕用一场大水破解了必死之局,两万名徐州精锐葬身鱼腹,而曹军自己的伤亡却可以忽略不计。      。      。

    如果单从军事层面上讲,这是一场大胜。

    可是,如果全盘考虑决堤的影响,曹操是赢是输还在模棱两可之间。

    一场大水,十多万百姓流离失所,即便曹丕栽赃陷害,将罪名推到了李贤身上,可是,天下人不是傻子,谁的嫌疑最大,一目了然。

    消息传出,曹操成了众矢之的。

    下邳,多名御使联袂上奏,请求征伐曹操,为国除此大害。

    若非天子出面安抚,说不定大臣们更为激进。

    兖州,受灾百姓踊跃参军,府衙门前俱是义愤填膺的青壮。

    毒杀先帝、决堤淹民,还有什么事情是曹操不敢做的?

    江东,孙权闻听兖州之事颇为感慨,“曹孟德自此多事矣!”

    周瑜深以为然,“曹丕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期内陈留无忧,可是,曹操尽失民心,只怕撑不了多久了”。

    谁能够想到曹操也会有今天?

    孙权很是同情,“曹操也是被李贤逼的没办法了,偌大的兖州只剩下陈留一地,这让他情何以堪?李维中倒是好手段,曹操决堤,他去赈灾救民,虽然并州军损兵折将,可是,他却收获了民心,公瑾,是时候让韩当退兵了”。

    周瑜有些犹豫,“五万大军兴师动众,却一无所获,使君,只怕人言可畏呀”。

    孙权不屑一顾,“怕什么,随便找几个囚犯,就说抓到了刺客的同犯,若是外人问起,便说曹操才是主谋”。

    周瑜眼睛一亮,赞道:“使君此计大妙”。

    江东军北伐徐州,打的就是为孙策报仇的旗号。

    眼下,若是传出曹操才是主谋的消息,就算韩当退军也算不了什么了。

    近年来,李贤势力增长的极快,又有天子的名号,若是江东军与之为敌,很容易引火烧身。

    之前,兖州的战事尚未结束,所以李贤未曾将战略中心转移。

    如今,兖州水灾,短期内再无战事,若是江东军依旧不知进退,李贤很有可能大举进犯!

    于禁、李典已经足够难缠了,若是再来一部兵马,江东军只怕敌之不过。

    别忘了,甘宁的水军纵横东海无敌手,孙权还没有做好与李贤彻底翻脸的准备。

    “公瑾,传令吧,让大军择机归返”

    “喏!”

    下邳,大将军府,每一日,各地的情报都会汇集到这里。

    江东军退军的消息很快便传到李贤耳中,李贤毫不意外。

    孙权刚刚吞并交州,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只要他不是傻子,便不会在这时候李贤他彻底闹翻。

    只是,江东军就此退去,会不会太便宜他们了?

    李贤正琢磨着要不要给孙权一个教训,耳畔忽然传来一声通禀:“报,大将军,吕夫人求见”。

    “喔?请她进来吧”

    “喏!”

    吕夫人也就是貂蝉,自从避祸下邳之后,她一直深居简出,极少在郡府中出现。

    今日前来,却神情惶然,好似出了什么大事。

    “大将军,妾身这厢有礼了”

    “夫人免礼,来人呐,看座”

    貂蝉一路疾行,额头已经出了细汗,她顾不得擦拭,只是急切地问道:“大将军,我听说高伯平、张文远出了事,他们怎么样了?”

    李贤默念了一句非礼勿视,嘴里道:“夫人宽心,两位将军平安无事,只是军卒折损严重,短期内怕是无法再战了”。

    貂蝉长长地吁了口气,道:“大将军,如今高伯平、张文远已经是朝廷大将,我一个妇道人家本不该多嘴,可是,若非他们,我与琦儿早已经横尸荒野,如今关心则乱,还望大将军勿怪”。

    李贤报之以善意的微笑:“夫人不必如此,此乃人之常情”。

    貂蝉犹豫一番,又道:“高伯平、张文远俱是沙场悍将,我听说,此番曹丕决堤放水才打败了他们。只是,河水改道,民不聊生,妾身听说大将军在兖州赈济流民,妾身也想尽一番绵薄之力,不知可否?”

    “当然可以,只是,不知道夫人打算如何行事?”

    “妾身手中还有一些银钱,就用他们来买些粮秣,赠与百姓吧”

    李贤微微颌首,“夫人善心,我代兖州百姓在此谢过了”。

    貂蝉红着脸,道:“实不相瞒,这些财物多半是取自兖州,如今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李贤愣了片刻,方才恍然。

    感情这些财物都是吕布在兖州得来的呀……

    章武二年,各地无战事。

    连年征战,连年讨伐,如今好不容易暂息兵戈,李贤决定施行一项谋划已久的政策。

    开科取士!

    无论在何时何地,人才的都是最重要的。

    李贤若想结束乱世,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前几年,招贤馆的设立虽然招揽了大批人才,可是,李贤扩张的太快,招贤馆征召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各地的需求。

    如今,冀州、幽州、兖州、荆州尽入囊中,这本是天大的好事,不过,却带来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官员!

    征服一个地方,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换上自己的官员,推行自己的政策。

    可是,由于人才的匮乏,李贤不得不暂缓官员更替一事。

    连地方官员都不能彻底信赖,这样的城池即便打下来又能如何?

    地方豪族俱是墙头草,李贤实力强大,他们便投靠李贤,若是曹操大军来攻,说不定他们又会改换门庭。

    若想牢牢控制地方,必须掌握地方权力:财权、军权、政事权。

    一直以来,李贤知道自己的短板所在,只是没有机会补救。

    如今,好不容易空闲下来,李贤决定做成这一件大事!

    公开取士,统一招募士子官员。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为了对抗关陇门阀,想出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此举一出,门阀大为震动。

    自古以来,官员俱由地方豪强担任,开科取士,无异于釜底抽薪,直接挖断了豪强垄断地方的根基。

    相对于孝廉制度,开科取士让寒门士子看到了鱼跃龙门的机会,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其实李贤才不管他进步不进步,只要实用就好。

    毫无疑问,科举制在实行了一千多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