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待在船上,军卒们觉得自己都快要锈掉了,如今终于有了下河游泳的机会,军卒们很是高兴。
河水两岸,除了庄稼便是村庄,毫无美感可言。
灼热的日头下,远处的物事冒出腾腾的雾气,便是河水中都带着灼热之意。
偶尔遇到三两个洗刷衣物的小媳‘妇’大姑娘,他们看到船队的第一时间便逃开了。
徐州百姓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船只,泗水、淮水也从未有过大船经过。
如今,数十艘大船满载军士,顺流而下,自然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
李贤没有控制消息的意图,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青州大军渡河南下这消息,怎么也控制不住,只要有心人稍一打探,糜氏船队便不是秘密。
与其藏着掖着,倒不如堂堂正正,告谕四方:我来了!
李贤不是狂妄,他是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张扬的资本。
过于低调又如何?曹‘操’、袁绍、袁术还是会举兵入侵。
与其为人小觑,成为人人糟践的倒霉鬼,还不如展示拳头力量,告诉天下人,李贤不是好惹的。
无论是谁,一旦触怒李贤,势必要承受相应的怒火。
十日之后,孙策接到快马禀报,说李贤大军已经到达广陵。
孙策大喜,他没想到李贤竟然不按套路出牌,走的却是水路!
如果一切顺利,水路肯定要比陆路快速很多。
眼下,孙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蔡瑁统领万余大军已在百里开外,用不了几天便会抵达九江。
袁术丢了几处地盘,连带着军卒也折损了不少,然而,在孙策眼中,袁术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起李贤这股新兴势力,九江袁术宛若日薄西山,不过,在他的最后一丝热量迸发之前,谁也不敢将袁术视之无物。
如果袁术与刘表联手,孙策束手无策,只能奋力死战。
然而,如果青州军可以及时抵达的话,孙策只要谨守城‘门’,肯定可以守到李贤兵马相助的那一天。
宽阔的江面上,蔡瑁迎风而立,他望着前方,不无遗憾地说道:“甘宁的锦帆贼失踪了?”
蔡中侯在一旁,语调低缓:“侄儿已经搜了二十多天,依旧一无所获”。
蔡瑁勃然大怒:“废物,老子留你何用?”
说罢,蔡瑁‘抽’刀在手,大有将蔡中就地斩杀之意。
蔡中‘腿’脚发软,身子瑟瑟发抖,不过,即便这样,他还是梗着脖子说道:“叔父,若想找到甘宁,须得再下一番力气”。
蔡瑁啐了一口,道:“狗屁力气,这都到了什么时候,就算发现甘宁,只怕也鞭长莫及了”
“叔父”
“住口,这里只有水军统领,明白吗?折冲校尉”
蔡中连连颌首:“侄儿明白,绝不给叔父添‘乱’”。
“哼,知道便好,适才你说要想找到甘宁,须得下苦功,这是什么意思?”
蔡中不敢啰嗦,急忙说道:“下官多方查探,终于发现了甘宁的蛛丝马迹”reads;。
蔡瑁一惊而起:“你说什么?找到甘宁了?”
“下官不敢确定,不过却又迹象表明甘宁已经到了九江郡”
“江陵水军怎么找的人?锦帆贼难道有翅膀?不然怎么跑的这么快”
“下官琢磨,甘宁之所以逃的这么快,一定是有人居中策应,否则的话,区区锦帆贼绝无可能活着离开荆州”
“这么说来,荆州有甘宁的‘奸’细?”
“甘宁根基颇浅,肯定没有只手遮天的本事,背后一定有幕后黑手”
蔡瑁眸中寒光闪烁:“给我查,一定要查出来是谁搞的鬼,是蒯氏?还是黄氏?”
蔡中迟疑一番,嘴里道:“如何真是他们,只怕事情就难办了”。
“哼,甘宁一把火焚掉了襄阳城数年积蓄的军粮,我如果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那岂不是让人小觑?”
“使君与孙策素有仇怨,这一次南下九江,正好可以借助孙策杀‘鸡’儆猴,让那些不开眼的‘混’账看看,我蔡氏也不是好惹的”
蔡瑁皱起眉头:“我听说孙策这几年在江东颇有长进,这一次遇到了,切莫大意了”。
蔡中嗤之以鼻:“一个过河拆桥的小人罢了,如果不是九江空虚,袁术又怎么会败在他手中,再者,咱们水军江水,难逢敌手,区区孙策何足道哉?”
蔡瑁统领的水军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水上力量,他们有大小战船二百余艘,军士六千人。
李贤的海船没有什么战斗力,只能当作运兵船来食用,如果遇到荆州水师,十有**会遭殃。
不过,荆州水军虽强,可他们的粮秣补给却是一个大问题。
庐江、九江部分地区已经落入孙策手中,除了袁术之外,没有人会向蔡瑁提供粮秣补给reads;。
从襄阳到九江,行程数百里,这是荆州水军进行的第一次远距离兵力投送。
之前,蔡瑁只负责清剿荆州境内的匪寇,对其余州郡内的水寇置之不理。
长途跋涉,须得早早筹备粮秣。
想到这里,蔡瑁吩咐起来:“速速使人通禀袁术,便说我等粮草告竭,让其准备军粮,否则的话,一旦误了战绩,逃了孙策,谁也担待不起”。
“喏!”
与此同时,孙策正在召集麾下军将议事。
“荆州水军日行五十里,已经抵达九江,诸位以为何时是动手良机?”
黄盖摩拳擦掌:“蔡瑁贪功冒进,压根没有把我们放在眼中,这一次,如果不好好教训他,他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使君,别等了,现在就动手吧!”
程普看着舆图,嘴里道:“鱼儿已经上钩,主公定下‘诱’敌深入之计已然成功,接下来便是如何收网了”。
韩当深以为然:“收网一事事关重大,我听说青州刺史李贤正往九江而来,不如等他一等?”
黄盖皱起眉头:“咱们连李贤到了哪里都不知道,怎么等?再等下去,战机稍纵即逝呀”。
“李贤麾下兵强马壮,有他相助,可以事半功倍!”
“李贤真有如此本领?”
“青州甲胄之坚利你已经见识过了,如果李贤麾下有万余铁甲军,你认为战力如何?”
黄盖吸了口冷气,青州甲胄的坚硬程度他已经见识过了,百步之内,弓箭难以穿透。
两军对阵,盔甲‘精’良的那一方,意味着胜算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孙策帐下都是能够上阵厮杀的军将,他们自然知道甲胄的重要‘性’。
听着麾下军将争持不下,孙策吁了口气,向周瑜问道:“公瑾,你有何高见?”
适才,黄盖等人说话的时候,周瑜一直安静不言。
如今,孙策出言相问,周瑜自然不好再沉默下去,“主公,江东虽是猛虎,却也不能同时与两只豺狼相斗,蔡瑁虽然轻敌,可麾下水军实力强大,除非水军上岸,否则的话,我们拿什么与其对阵?”
江东军没有多少战船,星星点点的船只莫说与蔡瑁对阵了,如何运送兵卒都是个问题。
周瑜考虑问题向来全面,他一言既出,就连求战之心最为迫切的黄盖都闭上了嘴巴。
是呀,荆州水军在水上,江东军总不能泅渡过河与其厮杀吧?
一时之间,大帐内气氛尴尬。
周瑜不以为意,依旧自顾自地说道:“我等取了庐江,攻占九江,与袁术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倘若主公因荆州水军一事分神,袁术一定不会放弃反戈一击的机会,袁术虽弱,可他帐下刘备却不容小觑”。
“刘备不是有徐州军将缠着吗?”
“刘备‘奸’诈,他若是金蝉脱壳,谁能拦得住?”
袁术、刘备、蔡瑁三方势力都有可能对江东军造成威胁。
周瑜这么一分析,黄盖等人再也不像之前那般盲目乐观了。
是呀,江东军连胜十余阵,可那都是没有遇到硬仗的情况,更没有遭遇这么多的对手。
现在,三万名敌军虎视眈眈,江东军该如何应对?
如果孙策手中有两万兵马,他一定不会瞻前顾后,只会则其一方灭杀之,然而,江东军只有万余人马,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孙策不得不考虑己方人马的战损伤亡问题。
江东军虽然悍不畏死,不过,若是伤亡过大,总归会影响军心士气。
须臾,孙策目视周瑜,嘴里道:“公瑾既然考虑如此周全,那么一定是有了万全之策,还不快快说来!”
周瑜笑道:“万全之策说不上,应敌之策却有几条”。
“喔?”
“其一,速与徐州军将李典、于禁联络,提醒他们务必小心荆州水军”
孙策微微颌首。
周瑜又道:“其二,调派军马偷袭袁术粮道,只要毁了袁术的粮秣,蔡瑁远道而来,没有粮秣补给一定撑不了多久”。
孙策眼前一亮:“还有呢?”
“其三,找到李贤,这时候,只有李贤的青州军才有一战定乾坤的能力”
孙策缓缓颌首:“偷袭粮道一事事关重大,公瑾认为谁可担此重任?”
周瑜环顾四周,但凡被他目光触及之人全都咧嘴一笑,他们试图获得这个美差。
半晌之后,周瑜方才说道:“程普程将军、韩当韩将军可以担此重任”。
话音未落,程普、韩当便抱拳请缨:“我等愿为主公死战”。
“好,既然二位愿意,那便依公瑾所言,由你二人统领两千兵马偷袭袁术粮道,若有可能,焚烧其粮仓”
“喏!”
“务必多加小心”
“末将明白”
一万兵马去了两千,还剩下八千人,这么点人手,又要分出一部分看守粮秣,孙策再一次觉得自己需要扩军了。
只是,江东富庶,男丁压根没有从军的意愿,这一点着实让孙策伤透了脑筋。
越是生活安稳的地方,百姓越活的安逸,日有所食,寝有所屋,这样的生活何其快活?谁还想再去厮杀?
第391章 乱战()
c_t;募兵制是李贤的创举,所向披靡的青州军证明了这种征兵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棉花糖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募兵制出现以前,军卒服兵役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厮杀,只为了谋求那一份军功,然而,一旦军卒受伤亦或者是不幸战死,他们的家庭便会遭遇巨大的打击。
后顾之忧让军卒畏首畏尾,不敢竭力厮杀,不过,李贤帐下军卒却没有这种忧虑。
只要用心杀敌,无论军士是否伤残折损,李贤都会照顾其家人,让他们心无旁顾。
毫不客气地说,放眼整个大汉朝,除了青州以及徐州之外,其余各地诸侯都面临军士良莠不齐,战时兵无战心的难题
李贤让军卒成为一种终身职业,改变了寓兵于农、亦兵亦农的习俗。
在李贤的大力倡导下,军卒在青州、徐州地位极高,人人向往,这一切都是募兵制的功劳。
不过,募兵制虽好,但却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撑。
倘若李贤手中钱粮告竭,青州军能否堪用?这也是一个疑问。
徐庶、陈宫等人都曾向李贤提醒过这一点,对此,李贤自然心知肚明。
人心难测,军卒习惯了月月有俸禄,战后有封赏的日子,若是断了钱粮,他们自然会生出惫赖的心思。
好在李贤颇有生财之道,麾下更是有一支专‘门’走南闯北的商队为其赚钱,否则的话,青州、徐州早就负担不起六七万大军的军费了。
钱粮不缺,青州军的战力便不成问题。
李贤的成功固然羡煞旁人,然而,他的成功却是不可复制的。
除了李贤之外,谁肯自掏腰包为军卒发放俸禄?谁会大力提升军士的社会地位?
普天之下,只有一个惯会生财的李贤,其他人怎么也学不出来。
兴平二年八月,距离李贤兵出下邳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九江郡内烽烟滚滚,战事不休。
孙策麾下大将程普、韩当成功焚烧了袁术囤积在成德的万石粮秣,然而,袁术底蕴丰厚,在合‘肥’等地依旧有不少钱粮。
蔡瑁最终与袁术合兵一处,共击孙策。
原本凭借周瑜之谋、孙策之勇,江东军尚能免力维持不败,然而,等到刘备摆脱追兵,横空出世的时候,江东军再也支持不住了。
一场大败之后,江东军只剩下七千兵马,孙策的处境岌岌可危。
危急关头,周瑜向孙策献计:“主公,危急关头,必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否则的话,江东危矣”。
孙策不解:“公瑾有话直说便是,我该怎么破釜沉舟?”
周瑜在舆图上虚划了一圈,嘴里道:“初平三年以来,主公在江东攻城拔寨,坐拥城池数十座,然而,麾下兵马却始终未能有大幅增加,如果没有外敌滋扰,这些城池自然是主公平步青云的根基,不过,眼下来看,城池已经成了大军的累赘,主公须得早做决断呀”。
孙策瞪大了眼睛,不容置信地吼道:“你让我放弃数年来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城池?”
周瑜毫不畏惧,依旧斩钉截铁地回应:“不错,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江东军兵马不多,岂能因为保地守城的缘故分散兵力?主公需要记得,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
孙策深吁一口气,周瑜的最后十六字着实发人深省。
须臾,孙策向周瑜行了一揖,情真意切地感慨道:“公瑾一语惊醒梦中人,城池丢了,只要人马在,依旧还可以夺回来,可如果连兵马都没了,空有城池又有什么用?徒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主公有了决断?”
“不错,我要放弃城池,集中所有兵力,与袁术决一死战”
周瑜很是钦佩,拥有之后再果断放弃,这需要莫大的‘胸’襟,孙策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决断,着实令人赞叹。'棉花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