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叩模蛞话烟熳忧雷吡耍懿倏薅济坏胤娇奕ァ
所以和讨伐徐州之时不一样,曹操已经没必要冒这种风险了,完全可以派出一大将率领部分军队镇守北方,总体应该以稳妥为上,所以说郭嘉提议北上讨伐乌恒而不顾内部的空虚是有些激进的。
曹操在讨伐乌恒之时,虽然讨论了很多,但实际上一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也导致后来曹操损失惨重,在一路上就损失了不少兵力,连郭嘉和张绣都丢了性命。
那就是当时曹操没有对北方的地理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直接一点就是曹操和其麾下都缺乏出塞的经验。曹操和其麾下将领们南征北讨,可以说经历过很多的地方,但他们基本上都没出塞作战过,曹操之前一次北上也是平定了赵犊、霍奴的叛乱,乌恒人不低自己出塞的。
而曹操和其麾下的谋士、将领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把乌恒人当成了普通的诸侯对待,潜意识的认为塞外的地理环境和其他地方差不多,所以当曹操真的到了塞外之外非常不适应当地的环境,曹军在和乌恒人决战的时候损失不算大,大部分的损失都是因为不适应环境造成的。
所以北伐真正的困难不在于乌恒人的强大,而在于曹操集团对塞外的环境没有意识。而后来曹军积累大量出塞的经验,就很少发生这样的损失了,曹操的儿子曹彰后来就行骁骑将军征讨乌桓,大获成功,甚至还降服了辽东鲜卑轲比能,就基本没有曹操的这些问题了。
现在不少人认为曹操北伐乌恒的首功应该是郭嘉的,郭嘉本人不仅力主曹操北伐,还在易县的时候建议曹操轻装急进,力求出其不意将乌恒和袁氏兄弟一举消灭。
前面已经谈了郭嘉力主北伐并不算一个太好的建议,而后郭嘉建议曹军轻装急进和后来能出其不意进攻乌恒的关系也不大,而且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次建议出发虽然是好的,但实际上效果也不算好。
当曹操率军到达无终的时候,乌恒人已经派重兵堵住了曹操的去路,也就是说曹操的行动最终还是为乌恒人所探知,并且没能成功,郭嘉轻装急进的策略算是失败了,另一方面因为郭嘉在易县让曹操把不少辎重给留了下来,所以曹操的补给也出了问题,可能导致还没开打,曹操就杀死几千匹战马作为军粮。
真正为曹操解决了难题的人还是田畴,曹操等人对于北境不熟悉,但田畴熟悉啊!田畴于是为曹操献上了以退为进之策,成功的麻痹了乌恒人,而后田畴作为向导带着曹操的大军绕路到了乌恒人的后方,敌军没能及时察觉曹操的动向,虽然曹军离他们二百余里还是发现了,并且做了一定的准备,但乌恒人仓促集结的部队整容不整,给了曹操破绽,曹操以张辽为先锋遂大获全胜。
所以真的让曹操大军成功攻其不备,捉住蹋顿的人是田畴,并不是郭嘉。
当然除了田畴、郭嘉等人,张辽、曹纯等将领也是发挥出色,曹操作为主帅更不要提了。
历史上曹操的这一次北伐是比较成功的,这一战沉重的打击了乌恒人的势力,稳固了自己在北方的统治,此后乌恒再也不敢肆无忌惮的入侵掠夺,幽州的形势也大为好转。
同时这一次军事行动也是比较冒险的,曹操将后方的安危寄托在刘表个人的想法之上这一个很危险的行为,虽然刘表最终如郭嘉所料,阻止了刘备,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而另一方面,曹操北伐时由于对于地理环境的忽视所以也是损失颇大,其后曹操认为这次北伐不能作为常规之法也考虑了这方面的原因。
在三国时代里外族的威胁有限,虽然中原混战年年,但对外战绩是非常辉煌的,不管是北方的匈奴、乌恒,还是南方的蛮族、越族,都是被打的不要不要的,而袁尚、袁熙兄弟的能力也比较一般。
所以总体来说乌恒和袁尚兄弟联手对于曹操的威胁也是比较有限,就算曹操不讨伐在北方也翻不了天。但对于幽州的破坏可能就比较大了。曹操如果在后方稳定的情况下出兵远征是可以的,毕竟北伐利大于弊,不仅可以打消乌恒等游牧民族的气焰,还可以扫除袁氏的后患,但在还有刘备直接威胁许昌的情况下出兵就有些冒险了。
;
第081章 国士田畴()
田畴虽然后世名声一般,甚至还在臧洪之下,但他才是那个时代毫无疑问的“国之大士”。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人。喜好读书,善于击剑。后在二十二岁之时被众人推举给幽州牧刘虞出使长安,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田畴却以天子尚未安定为由拒绝征召,后幽州内乱,田畴急忙赶回,未至,公孙瓒已经将刘虞杀死。田畴因为为刘虞扫墓得罪了公孙瓒,被其抓捕,但田畴不卑不亢,面对强势的公孙瓒正直不屈,反而占据了道义,公孙瓒因此将其监禁,后在他人的营救下被释放。
田畴离去后,扫地盟誓为刘虞复仇,在深山中隐居,袁绍和袁尚多次征召其,均未去。
后曹操平定北方,准备讨伐乌恒,田畴也因为乌丸残杀当地士大夫而忿恨,遂助曹操出仕,在曹操北伐遇到困境之时为曹操开辟了新的道路,出其不意的打到了乌恒的大本营,最终得以大胜乌恒。回到关内,曹操论功行赏,封田畴为亭侯,封邑五百户。田畴自己认为当初为了主君死难,率领众人逃遁,报仇的志向还没有实现,反而靠它获取利禄,这不是自己本来的意思,坚持推让。曹操知道他心意至诚,没有勉强他。
辽东斩了袁尚的首级送来后,曹操下令:“三军有谁敢为袁尚而哭的,斩首。”田畴因为曾被袁尚所征召,就前往吊唁祭奠。曹操感其诚没有追究。
北方平定后,田畴率领他的家属及族人三百多户全部到邺县居住。曹操赐给田畴车马粮谷丝帛,他又都分送给了族人和旧友。在田畴随从曹操征讨荆州回来后,曹操追念他的功劳很大,后悔上次听从了田畴的辞让,就说:“这是成全了你一个人的志向,而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啊。”于是就又用上次的爵位赐封田畴。田畴上疏陈述自己的诚意,以死来发誓。曹操这次没有听从,想把他招来授官,再三再四,田畴终究没有接受。
当时有司弹劾田畴偏狭固执,有违正道,只知固守小节,应该罢免官职,施加刑罚。曹操尊重田畴的行事,犹豫不决了好长时间,终于把此事交给世子曹丕与大臣们广泛讨论。曹丕认为田畴和过去楚国令尹子文辞让俸禄、申包胥逃避封赏是相同的,应该不要勉强他,而成全他的志节。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也认为可以听从他自己的意愿,曹操还想给田畴封侯。
因田畴平素与夏侯惇友善,曹操对夏侯惇说:“你且去用你们的情谊劝喻他,一切都从你嘴里说出,不要告诉他是我的意思。”夏侯惇到田畴那里住宿,就像曹操所说的那样去做。田畴揣测到了他的意旨,有关受封的事什么话也不再说。夏侯惇临离去时抚摸着田畴的后背说:“田君,主上的心意这么诚恳周到,你连这都不能顾及吗?”
田畴回答说:“这话说得太过分了!田畴,不过是个背负信义逃窜的人,蒙受恩惠得以全活,实在是太幸运了。怎可以卖卢龙要塞来换取利禄赏赐呢?即使整个国家独加恩宠给我田畴,田畴难道就不问心有愧吗?将军素来是知道田畴的,还要这样做,如果一定不得已的话,我希望就在这里自刎,献出我的生命。”话没说完,就痛哭流涕。
夏侯惇把这情形都报告了曹操。曹操喟然叹息,知道不可以勉强了,这才给了田畴一个议郎的闲职。田畴在四十六岁的时候死去,其子亦早死。曹丕受禅让即位后,敬重田畴的德行信义,赐给田畴的侄孙子田续爵位为关内侯,作为对田畴后代的尊奉。
田畴在历史上先后刘虞和曹操效力过,并且多次拜官不受,为人低调,后世并不出名,但他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里响当当的一名国士,忠义两全!
当初被幽州牧刘虞所用,派田畴去长安觐见献帝,因此被朝廷封为骑都尉,同行的鲜于银接受了官职,而田畴却以天子处于困境为由拒不接受官职,后来甚至三公府同时征召,田畴都没有接受。其心怀天子,不拘小利可见一般。
而后刘虞讨伐公孙瓒兵败身死,田畴为刘虞守节,发誓为其复仇,后公孙瓒被袁绍消灭,田畴对于自己未能帮助君主复仇有着相当的愧疚。曹操北伐乌恒之时,田畴居功甚伟,却因为没能帮助刘虞复仇,而心怀内疚,拒不受功。
在袁尚死后,曹操下令不许吊唁祭奠,而田畴虽然没有为袁尚父子效命,但因为曾经被袁氏所征召,所以遂往之,可以看出来田畴是个感恩之人,有节有义。
但田畴却不是一个因为固守小节而没有大义之人,在田畴出仕辅助曹操之前,袁尚、袁熙兄弟已经投靠了乌恒,甚至准备借助乌恒之力重新夺回北方四州,这一点田畴是很清楚的,他也很感激袁氏的恩情,但这并不代表他会袖手旁观。
当时的幽州经常遭受乌恒、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不止是平民百姓受苦,就连士大夫也经常被乌恒贼人所杀害,情况不是很乐观,在这种局势下孰轻孰重田畴分的是很清楚的,他没有因为袁氏的一点小恩情就不顾幽州的大义,而是赫然决定出仕帮助曹操讨伐乌恒,并且在北伐中取得了关键性的作用。
毕竟田畴就没有为袁绍、袁尚父子效力过,他为袁尚吊唁祭奠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袁尚麾下那么多的部下,除了牵招,也没记载其他人为袁尚设坛祭奠。
历史上田畴为旧主守节拒绝封侯,对别人滴水之恩不忘怀,面对国家大义更是毫不犹豫,相比为了旧主而完全不顾现任君主利益的臧洪,田畴才是真正的国之大士。
所谓“国士”,有仁有节有义,面对大义不拘小节才当之无愧。
;
第082章 安定北方()
曹操消灭袁氏之后,北方归其所有,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安定北地,在此期间郭嘉提议多用北方名士,收拢人心,曹操用之,后派梁习为并州刺史稳定了并州的局势,涿郡王松也在刘放归顺曹操,张燕更是率领十万部下归顺曹操,文姬归汉的事情也发生在这段时间内,北方从此成为了曹操的后花园,邺城也成为了曹操新的大本营。
梁习字子虞,陈郡木石县人。以前担任郡国的主簿。曹操作司空时,征召他为漳县长,后又调任乘氏县、海西县、下邳县令,他在任职期间,善于治理地方,赢得了很大的名声。后因此入朝担任西曹令史,升为属官。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从高干手中收复了并州,梁习以别部司马的官职兼任并州刺史。而在高干作乱骚扰之后,南匈奴部落并州界内飞扬跋扈、仗势欺人,并州的官吏百姓纷纷反叛逃亡,加入到匈奴部落。州中的豪强聚积壮丁,也不时地骚扰迫害人民,各种势力互相煽动挑衅,往往相持不下。
梁习到任以后,采用诱导、说明、招抚的策略,对于那些豪强大户都很礼貌地召请,并稍稍加以推荐,让他们到幕府中去任职。豪强大户都得到安置以后,紧接着发动壮丁前去参军,又借着大军出征的机会,分别去请求让他们充当勇士。作吏的和当兵的都离去以后,梁习又让他们的家属作适当的迁移,前后送往邺县的共有好几万人。对那些不执行命令的,梁习派兵前去讨伐,杀死了一千多人,上万人投降归顺。
据《魏略》记载当时的鲜卑部落首领育延,常为并州边境的所匪患,有一次育延率其部落五千余骑进入并州境内,使人面见梁习,希望双方能够在边境互市交易。梁习认为如果不听从其言,则会招来其怨恨;若听任其到州内交易,又恐鲜卑骑兵会掠夺百姓。
于是梁习一方面承诺跟育延在一座空城中交易,另一方面敕令各郡县做好防务工作,然后自己与州治中等官吏率领军队前往交易。市易还没有完成,负责市易的官吏就将一个胡人抓了起来。育延大惊,命令鲜卑骑兵搭箭弯弓,将梁习等人围困数重,当场的吏民一时惶怖不知所措。梁习于是缓缓地呼叫负责市易的官吏,问其先前为何要抓胡人,官吏禀报该胡人强行侵犯百姓。梁习于是呼唤育延出来谈判,育延到后,梁习当场责骂道:“你们胡人自己先犯法,官吏却不曾侵犯你们,你怎么敢命令骑兵来恐吓我方?”之后竟将他当场斩杀,其余胡人都被吓破胆而不敢乱动。梁习此举大大威慑那些北方少数游牧民族。
除了鲜卑以外,南匈奴的单于恭恭敬敬地服从了梁习,各部落的酋长也俯首听命,部民都听从梁习的驱使,同入籍的百姓一样。边境从此得到安定,百姓都分布在田里耕作,梁习不断鼓励农民发展农桑,命令都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州里的儒生、名士经过梁习的推荐,都得到了朝廷的任用,其中包括常林、杨俊、王象、荀纬和王凌等人。
曹操对梁习予以嘉奖,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并实授他刺史的官品,让他正式管理并州。州中的父老也称颂梁习的事迹,认为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刺史能赶得上梁习。
此后,并州的形势大为好转。
自从公孙瓒杀死幽州牧刘虞之后,幽州就一直比较动荡,后来幽州渔阳人王松趁机占据了涿郡,并以此为自己的据点。曹操占领了冀州后有席卷天下之势,王松的部下刘放就劝其归顺曹操,他说到:“过去董卓倒行逆施,英雄同时起事,拥兵自立,擅自发号施令,只有曹公能够拯救危乱的局面,拥戴辅佐天子,尊奉朝廷的辞旨讨伐罪逆,所向披靡。就说袁绍、袁术那么强大,守,守不住淮南,战,在官渡大败;曹公乘胜前进,势如席卷,必将扫清河北地区,威权与刑罚已经结合,事情的大势就显现出来了。快些到达的总会得福,落后臣服的先就要灭亡,这是等不到整天奔走趋赴就会到来的时运。过去黥布放弃为王的尊贵地位,执剑归依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