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孔融被黄巾管亥所围,情势紧急。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于是立即发兵解围。当时袁绍、曹操势力逐渐强大,而孔融知道二人终究是要篡夺汉室的,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其幕僚左承祖劝孔融要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怒而及其杀害。孔融自负于才气秉性,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因为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所以没有成功。
孔融在任六年后,被刘备上表推荐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战士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晚上城陷,才逃奔太行山以东,妻儿都被袁谭所掳。
同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每逢朝会访问召对之时,孔融常引证定议,而当时大多公卿大夫都不过挂名而已。
第003章 孔融之死()
孔融作为三国历史上的大儒之一,一心为国,因此和专权的曹操极为不对付,最终被曹操所杀害。
【参议朝政】
之前,太傅马日磾奉命出使山东,到了淮南时,多次有求于袁术,袁术于是轻视侮辱他,夺走他的符节,又不准他离开,还要强迫他任军师。马日磾忧愤自己至极,于是呕血而死。
后来朝廷多次就肉刑之事进行讨论,钟繇等人支持恢复肉刑,孔融则坚决反对,肉刑之议最终不了了之。
当时,荆州牧刘表和曹操关系恶化,开始不向朝廷进贡,做了不少逾越法度不安本分的事情,并且还郊祀天地,礼仪拟指君主。朝廷下诏把他的行为宣示天下,孔融上疏认为应当隐瞒郊祀这件事,来维护朝廷的脸面。
建安五年(200年),南阳王刘冯、东海王刘祗相继逝世,献帝哀痛他们早逝,想为他们规定四时祭祀,为此先询问孔融意见。孔融回答说:“陛下仁厚,感慨变化而增加思念,哀悼二王的魂灵发布哀怜的诏章,考查审度从前的典章制度,订正礼制。臣看前代梁怀王、临江愍王、齐哀王、临淮怀王都死而无后代,同胞兄弟,就是景帝、武帝、昭帝、明帝四帝,没有听说前朝为他们修祭祀。如果是临时的,就不要列入传纪。臣不懂事,认为他们都在幼小的年龄死去,陛下哀痛,以成人礼加以谥号,这应遵照您的意思办理,祭祀结束,以后就不要再行。至于一年一期祭祀,不合礼意,又违背了先帝既定的法制,这是不合适的。”
【孔融之死】
孔融作为大汉的死忠分子,极为看不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与其矛盾不断恶化,最终被其所杀。
先期孔融和祢衡关系非常好,甚至将其推荐给曹操,但祢衡自认为有才,看不起曹操,并且还将其狠狠羞辱了一顿,曹操最终将其流放到荆州,祢衡最后被黄祖所杀。
在官渡之战时,孔融等人认为曹操不敌袁绍,被荀彧所驳斥。
后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还继承了曹家人妻控的传统,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
当时孔融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曹操怀疑他所谈论的越来越广,更加害怕他。然而,因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忌他正确的议论,怕阻抗自己的大业。山阳人郗虑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曹操又写信故意挑拨二人,孔融也回信相对。
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少府孔融,从前在北海,看见王室不安宁,招集徒众,图谋不轨,说:‘我大圣之后,被宋所灭。有天下的,何必一定是卯金刀。’后来与孙权的使者说话,诽谤朝廷。又孔融位在九卿,不遵守朝廷的礼仪,不戴帻微行,唐突宫掖。又以前与没有出仕的祢衡无所检点地乱说什么‘父亲与儿子,有什么亲?论其本意,实为而已。儿子与母亲,又是怎么回事呢?譬如寄物缶瓦中,出来就分离了’。不久,与祢衡更相标榜,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回答说:‘颜回再生。’大逆不道,应当予以重诛。”朝廷遂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据《世说新语》记载,孔融被逮捕时,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惶恐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差役也到了。
在《后汉书》则记载孔融是一子一女,儿子九岁,女儿七岁,其女儿在死前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颈就刑,颜色不变,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
之前,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曾劝诫孔融性格太过刚直。等到孔融被害时,许昌没有人敢为其收尸,脂习前往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曹操听说大怒,准备收捕脂习杀害,后来逢赦免才被释放出来。
【文学成就】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⒘蹊辶晃难Ъ蚁嗵岵⒙郏形敖ò财咦印薄K档馈翱兹谔迤呙睿泄苏撸蝗徊荒艹致郏聿皇ご牵劣谠右猿跋贰<捌渌疲铮ㄑ镄郏啵ò喙蹋┵币病!
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
《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辑本,通行本有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据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83载孔融有《春秋杂议难》五卷,集十卷,又有其文及奏疏。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
《古文苑》载有孔融《杂诗》2首,但《文选》李善注引屡作李陵诗,真伪莫定。而其诗亦近无名氏古诗一类,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系入《李陵录别诗》。
【求仁得仁】
孔融本人在文学上的成就不用说,在政治上他也不差,但孔融的确不是一个明主,更不是一个有野心的诸侯,而是一个明显的大汉官员,一个明显的士大夫,其军事能力可以说是比较糟糕的。
而孔融之死,则是求仁得仁的结果,孔融本人也是典型卫道士,守旧派的最明显例子。后世关于孔融和曹操不对付的记载较多,人们也了解的大多是这一方面,但实际上孔融反对的不仅仅是曹操,而是宦官集团、董卓、袁绍以及曹操这些汉末的全部大势力(孔融死前,孙刘还没崛起,所以这几个势力就是汉末的最强势力了)。
孔融反对的是那些大野心家,是那些大汉的蛀虫和毁灭者,纵观孔融一生,他从没和这些“恶势力”妥协,一直在守护着大汉的道义,在宦官祸乱朝政时他对抗宦官,在董卓废立君王时,他和董卓做对,在袁绍做大时,他拒绝依附野心勃勃的袁绍,最后轮到曹,孔融也依然从未改变,他为朝廷尽心尽力,积极参与朝政,但对于朝廷的实际控制者曹操却是经常找其麻烦。
孔融这样做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他很明白曹操已经尾大不掉了,这样下去国将不国,但是自己又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限制曹操,所以就只能做一些小动作,孔融未必不知道和曹操做对的结局,但当时真的已经没人可以对抗曹,所以他只能自己站出来了。
为此,他把那些强者得罪的都很惨,宦官不喜欢他,董卓讨厌他,曹操要杀他,但他却从没有改变。孔融的确在曹魏内部慢慢成为了隐患,曹操除去他也谈不上什么错误,但孔融这份真心,这份坚持,却令人十分敬佩。
但大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孔融最终还是死了,成为了那个王朝的殉葬品。
ps:感谢书友菜园上的菜菜的打赏
第004章 南稳扬州()
赤壁之战后,孙权趁机北上夺取合肥,虽然被击退,但后来曹操为了稳定扬州,亲自南下,讨伐消灭了盘踞在当地的陈兰、梅成,后留张辽等人驻守合肥。
【南下扬州】
安十四年三月,曹公进军到了谯县,制造快船,操习水军。七月间,曹军从涡水进入淮河,经过淝水,在合肥住下。八月二十四日,曹公下令说:“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官兵都有死亡,有时还遇到瘟疫,不能再回家乡,夫妻难以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愿意看到的么?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特此命令:凡是死的士兵家中没有产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政府不得停止供应食粮,官吏必须慰问救济他们,这才合我意。
张辽意欲登山进兵,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这正是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上天山,踏过险峻,成功讨取陈兰、梅成,都是荡寇将军(张辽)的功劳。”于是增其邑,假节。
在刘馥死后,曹操让温恢外任扬州刺史。赴任前,曹操对其说:“我非常希望能把你留在我的身边协助理事,可是丞相府的事务实在不及治理扬州的事务来得重要。《尚书》曾说:‘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既然如此,我又岂能不让蒋济为你担任扬州治中(别驾)一职呢?”
蒋济以前担任过扬州别驾,当时担任丹杨太守,于是曹操便让蒋济再次到扬州任职别驾,辅助温恢。另一方面,曹操又遣人向镇守扬州附近地界的张辽、乐进等人告谕:“扬州刺史(指温恢)是一个通晓军事的人,你们凡事都要与他共同进行商议。”
曹操为了防范孙权攻击,打算将淮南的民众内迁,便问蒋济:“昔日我于袁绍对峙于官渡,迁徙燕、白马的百姓,大家都没有逃跑,敌军也未敢掳掠。现在,我想迁徙淮南百姓,你觉得怎么样?”蒋济不同意徙民,说道:“当时我弱敌强,不迁徙必失。自从击败袁绍,北达柳城,南对江、汉,荆州臣服,威震天下,人民别无他志。但百姓怀念旧土,不乐于迁徙,若闻此事必惧怕不安。”
曹操不听,仍然决定强制迁移江淮民众,结果江淮十余万百姓因为受惊吓逃到东吴境内。曹操乃因蒋济对徙民的见解而对其才能甚为欣赏,后来蒋济被使臣传到邺城,曹操见到蒋济后大笑自嘲道:“本来想让百姓们避难,结果反倒把他们全都赶跑了。”
后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还,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余人马屯守于合肥。这年又在扬州设置郡县长官,开垦芍陂屯田。十二月,回返。
之后曹操在长江下游方向任命温恢、蒋济等人管理政务,而以张辽与乐进、李典等管理军务,以对抗孙权。
【铜雀台】
建安十三年(208),朝廷废除了三公,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六月,曹公被任命为丞相。
建安十五年春天,曹操为了招揽人才,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无不靠贤人君子帮助共治天下!君主得到贤才,足不出巷,这难道是侥幸碰上的吗?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不去寻访罢了。如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正需要贤才的时候。孔子说:‘孟公绰作赵、魏两家的家臣之长,是多多有余的,却不能作滕、薛二小国的大夫。’假如一定要廉洁之士才能任用,那齐桓公怎能称霸天下呢?难道现在天下就真没有像吕尚那样富有才华却穿着破衣服在渭水边垂钓的人吗?又有没有像陈平那样被诬与嫂子私通,接受贿赂却还没有遇到识才的人吗?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
这年冬天,曹操建铜雀台。
现今,因为《三国演义》和一些名诗名句(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影响,不少人都将铜雀台和美人直接联系再一起,但实际上曹操建铜雀台的本意并不是如此。
据说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不过我个人认为曹操在此时建铜雀台是令有深意。首先如果是曹操想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的话,在消灭袁氏兄弟之后就可以开始了,没必要等到建安十五年,曹操此时得到祥瑞,建台,感觉并不是要夸耀自己,而是维稳。
这个时候,曹操集团南下已经彻底宣告失败,赤壁之战和江陵之战都已失利而告终,孙权甚至敢主动出击进攻合肥,尽管失败了,对于曹操内部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