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三国志-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政。灭吴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于是杜预连续三次上书请求伐吴,司马炎终于同意,灭吴之战于是开始。

    【六路大军来袭】

    历史上司马炎采用羊祜生前拟制的计划,发兵二十万,分六路进攻吴国:1。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自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进军;。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州治在今安徽寿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县方向),出横江渡口进军;。建威将军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许昌东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进军;4。平南将军胡奋自荆州向夏口(今武汉市武昌)方向进军;5。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江陵(今属湖北)方向进军,尔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直抵京广;6。龙骧将军王,广武将军、巴东(郡治在今四川奉节)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趋建业。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率中军驻襄阳,节度诸军;中书令张华为度支尚书,总筹粮运。

    总体而言就是全线压进,将吴军各个击破,力图一举攻入建业。双方最终的交战过程则是吴军节节败退,完全没有一战之力。

    孙皓先是让丞相张悌统率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兵三万,渡江迎战,以阻止晋军渡江。沈莹认为应集中兵力于采石,等待晋军前来决战,不应该冒险渡江,而张悌则认为吴国早已经大势已去,不冒险一战再无机会,于是率兵渡江,正遇王浑部将城阳都尉张乔率七千兵马赶到,张悌军随即将张乔军包围,张乔兵微势弱,便闭寨请降。副军师诸葛靓认为,张乔是以假投降行缓兵之计,拖延时日,等待后援,我应急速进兵予以歼灭。但张悌却主张放过他们,因为强敌在前,不可因小敌而出战。遭遇晋军主力部队后,吴军先是屡战不胜,后又被伪降的张乔军夹击,全军溃败而逃。诸葛靓见大势已去,收集败兵数百逃回江南。张悌不肯逃走,与沈莹、孙震力战而死,吴军三万多人,被斩近八千人,余皆逃散。

    扬州别驾何恽认为应该乘胜追击,一举杀入建业,但主帅王浑认为应该按照命令等待王军的到达。

    当时琅邪王司马所率的一路大军,自正月出兵以来,迅速进至涂中后,令琅邪相刘弘率兵进抵长江,与建业隔江相峙,以牵制吴军;同时派长史王恒率诸军渡过长江,直攻建业。王恒军进展顺利,一一击破吴沿江守军,歼灭吴军五六万人,俘获吴督蔡机。而王率水陆大军自成(g)都沿江而下,过瞿塘峡、巫峡,进至秭归附近。王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破吴丹阳,擒吴丹阳监盛纪。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由于此前羊祜擒获吴国间谍,得知上述情况,王就做了几十个大木筏,每个也有方百余步大,筏上扎成草人,被甲执杖,令善水士兵乘筏先行,铁锥刺到筏上都被筏带去。又做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锁,就点起火炬,将铁锁熔化烧断,于是战船通行无阻。二月初三,攻克西陵,俘获吴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初五,攻克荆门、夷道二城,俘获监军陆晏。初八,攻克乐乡,俘获水军督陆景。平西将军施洪等投降。十八日,晋武帝下诏进王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

    王从蜀出兵,兵不血刃,无坚不摧,夏口、武昌的吴军,无敢支吾抗拒者。于是挥师顺流而下,直抵吴都附近的三山,孙皓派遣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万人抵御王,张象望见晋军旗帜而投降。

    原先吴主派往交趾征讨郭马的将军陶,行至武昌时,听到晋军大举进攻的消息,便停止去交趾,返回了建业。孙皓就立即召见他,问他水军的情况,回答道:”蜀国的船都很小。现在给我二万兵,乘坐大船战斗,也足够了。“于是就汇集大众,授陶浚假节钺,明日出发,结果当天夜里所有人已经全部逃走了。

    【孙皓投降】

    王浑、王和司马等各路大军已逼近吴国京师建业长江的北岸,孙皓已经将要落败,就写信给舅舅何植,又给群臣留下书信,承认错误,已经没有了战意。于是吴国的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宴等交出印信符节,前往王浑军前投降。

    吴主孙皓见自己内部已分崩离析,便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策,分别派遣使者送信给王浑、王、司马,请求降服,企图挑唆三人互相争功,引起晋军内部分裂。使者先把印玺送给司马。王此时正挥军直进,三月十五日行至三山时,王浑派使者命其暂停进军,王不理,借口风太大,无法停船为由,扯起风帆直冲建业。

    孙皓听从胡冲的建议,仿效刘禅的做法: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两手反绑),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率领太子孙瑾等二十一人来到王营门。孙皓决定投降后,为了让晋军顺利接收各地,广发劝降书信给臣僚。王接受孙皓的投降,亲解其缚,接受宝璧,焚烧棺榇。并派人将孙皓一家送到晋都洛阳,孙吴至此灭亡。

    ps:最近加班,大家久等了。

第085章 昏暴的孙皓() 
在汉末三国历史上孙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昏君和暴君,而且还是一位非常迷信之人,个人对于吴国基本没有任何贡献。历史上孙皓留给人们的只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个是迷信,第二个是昏晕,最深刻的则是残暴。

    【迷信鬼神】

    首先是孙皓的迷信,这点从年号、迁都等事情上就一目了然的看出来,历史上孙皓有八个年号,基本上都和祥瑞挂钩。

    孙皓的第一个年号是元兴,元有第一的意思,兴指兴旺发达,这个年号很正常;第二个年号是甘霖,缘由是传说蒋陵有甘露降下;第三个年号是宝鼎,起因是他得到了一口大鼎;第四年号是建衡,这个年号缘由是当年孙皓册立儿子孙瑾为太子,分封诸王,庆祝喜事,也是属于正常的;第五个年号是凤凰,因为西苑传说有凤凰栖息;第六个年号是天册,据说有人挖到银条,上面刻着年月等字样;第七个年号是天玺,传言临平湖边挖出一个石匣,里面装有小石头,上面刻着“皇帝”字样;第八个年号是天纪,传言当时有人在吴兴阳羡山上发现有颗石头,上面有字,翻译出来的意思是孙皓将一统天下。

    除了第一个元兴和第四年号是建衡之外,基本都和孙皓迷信祥瑞有关。

    另外当年孙皓迁都武昌,亲自领兵北伐,也都和迷信有关。迁都武昌是因为当时有人说荆州有天子气,亲征是因为有传言表示吴天子当上。

    可以说孙皓是非常迷信的,常凭借运历、望气、筮卜、谶语之类的原因来决定如迁都、用兵、皇后废立等重大事件,并因此一直坚信自己将统一天下。

    【昏晕无度】

    第二个则是孙皓的昏晕,这在很多方面也是很明显的,孙皓先后亲信何定、张、岑等奸邪小人,又放纵后宫,大兴建筑,宦官也开始干预朝政。

    何定是孙皓时期最出名的小人了,这位老兄在历史上被陆凯直接骂过,被陆抗上书指责过,还曾经逼反孙秀,后来奸秽的事情被发现,认罪被诛,还被孙皓改名为何布;张也常进谗言,特别受到孙皓的宠爱,被迁升为司直中郎将,封侯。后来他的极恶罪行被揭发,认罪被诛;岑时任尚书,以险谀贵幸,致位九卿之列。晋军杀来后,百官要求岑背锅以死谢罪,孙皓想阻止,岑已经被杀了。

    孙皓时期,他的后宫人数是比较庞大的,陆凯就因此劝谏过。当时孙皓派遣宦官走遍了州郡,挑先将吏家中的女子;只要是二千石大臣家里的女儿,每年都要申报姓名年龄,到了十五六岁就要进行考察、检选,没有被选中的才可以出嫁。后宫女子已有上千人,孙皓却仍然不断地挑选新人入宫。孙皓还曾经大建昭明宫。

    司市中郎将陈声因为秉公执法得罪了孙皓的爱妃,结果被斩,《三国志陆抗传》中曾经记载过:“何定弄权,阉官预政”,说明当时吴国内宦官势力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孙皓在掌权后期,还多次分封诸王。历史上据说他可以考据的子女目前就有三十四位。建衡元年(69),孙皓册立儿子孙瑾为太子,又封了淮阳王、东平王;凤凰二年(7)孙皓改封淮阳王为鲁王,东平王为齐王,又封陈留王、章陵王等九王,共计十一王,每位王授兵士三千;天纪二年(78)孙皓册立成纪王、宣威王等十一位王,每位王授予兵卒三千;天纪二年(78),孙皓册立成纪王、宣威王等十一位王,每位王授予兵卒三千。

    孙皓还多次大赦全国,根据《三国志》里的统计,孙皓在位十七年,大赦天下十五次,几乎是一年一次了,其理由主要是祥瑞,封王。而就算是三国历代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四十多年),被认为是最昏晕的刘禅,也不过大赦全国十三次,其中十二次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

    【残暴不仁】

    然而,这些都比不了孙皓的残暴,孙皓继位后不仅诛杀了辅佐他继位的濮阳兴、张布,还弄死了前任皇帝孙休的两个年长的儿子,逼杀景皇后朱氏。

    当时作为孙皓的臣子,可完全是一个高危的职业。先从丞相说起,濮阳兴、陆凯、万以及张悌四位,没有一位有好下场,濮阳兴一手将孙皓送到皇位之上,事后就被孙皓诛杀;陆凯因为陆家根基深厚,孙皓勉强忍耐,等到陆抗死后他立刻就将陆凯的家人流放;万有着从龙之功,后来也被孙皓逼着喝毒酒,最终抑郁而死;张悌是孙吴最后一位丞相,最终战死沙场。

    五官中郎将徐绍因为说了几句晋国的好话,就被孙皓追杀;散骑常侍王蕃不能承颜顺指,于是孙皓不悦,将其处死,让左右亲随抛掷王蕃的首级,像虎狼那样争抢啃咬,使其首级啐裂;历史上丁奉是吴国的四代老臣,先后服侍孙权、孙亮、孙休以及孙皓,然而在他去世后,孙皓依然因为丁奉与万当年商议撤兵的计划,彻底追究他上次出兵无功而返的责任,杀害了丁奉的儿子丁温,把他的家属流放到临川;后来孙皓又逼死了多位忠诚耿直的大臣,包括楼玄、贺邵、韦曜等多人,那些如何定、陈声、张之类的奸邪小人也基本没有什么好下场。可以说在孙皓时期,不管你是好人坏人,基本都难逃一劫。

    当初,有说法称孙皓最恨别人看自己,所以有人看孙皓,会被定罪。孙皓还命人将水流引入宫中,如果对后宫哪一个姬妾看不顺眼,马上杀掉,扔进水中。据说孙皓杀人的方式或为剥人面皮的,或为挖人眼睛等等。

    孙皓每次大宴群臣,座客至少得饮酒七升,虽然不完全喝进嘴里,也都要斟上并亮盏说干。当时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担心他不胜酒力出洋相,便暗中赐给他茶来代替酒,这也就是后世“以茶代酒”的由来。然而韦曜为人却是耿直磊落,他可以在酒宴上暗地里玩些“偷梁换柱”、“暗渡陈仓”的把戏,但一旦事关国事,由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于是当他在奉命记录关于孙皓之父南阳王孙和的事迹时,因不愿意将孙和列入帝纪,触怒了孙皓,最终还是送了命。

第086章 拥有气运之人() 
历史上孙皓在继位之后,就开始了迷信、昏晕、残暴的掌权生涯,在如此不稳定的管理下一直持续了整整十七年(64…70),不得不说孙皓在当时是有大气运加身的。顶点 S.C更新最快

    【拥有气运之人】

    历史上孙皓是如此的操蛋,他昏晕、迷信、残暴,然而为什么他还能好好的做了十七年的皇帝呢?我个人分析了很久,认为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他运气够好!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原谅我想不出其他的理由了。

    从孙皓的表现来看,他一直以来变化都不大,除了上台之初装模作样了几天,很快就原形毕露了,忘恩负义的处死了濮阳兴和张布,后来还准备毒死万,这点和这些老兄的失察也有着很大关系。

    首先是孙皓的上台,实际上和他父亲孙和也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年孙和在二宫之争中实际上是一个很悲剧的角色,后来还被孙峻逼迫自杀,所以同情他的大臣很多,孙休死后,孙皓能继位,这就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孙皓的残暴可能也和这点有关,孙皓作为孙和的长子,可能认为孙吴本来就是他家的,所以觉的所有人都欠他的,又在之前家里失势的时候可能得低头下气,所以反弹的非常厉害。

    孙皓继位之初,蜀汉已经灭亡了,很快司马昭也去世了,司马昭的继承者司马炎在掌权之后,第一目标并不是孙吴,而是准备改朝换代,所以吴国得以偏安一方。晋代魏后,司马家还需要一些时间消化,也就没多管吴国。

    孙皓反而以为这是一个机会,遂大举伐晋,损兵折将最后只是勉强收回了交趾等地。当时孙皓能收回交趾,一方面是因为得到了熟悉当地环境的陶璜帮助,另一方面是因为晋交州刺史霍弋恰好去世了,在交州的晋军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援。

    平定交州两年后步阑作乱,背叛孙吴,投靠了晋朝,当时司马炎派羊祜、杨肇等人率兵支援。以正常的情况来说,这一战羊祜、杨肇以及步阑表现都没有什么大的失误,步阑固守坚城,羊祜、杨肇率领重军支援,而孙皓掌权已久,孙吴国内不安,军心不稳,实际上晋军才应该胜利的,之后再进一步的话就可以灭亡孙吴了。

    然而羊祜、步阑等人悲剧的遇到了陆抗,大好局面被陆抗硬生生的翻盘了,就连最后吴将朱乔、都督俞赞的临阵倒戈都被陆抗所逆转,然后晋军就被打的怀疑人生了,导演,这剧本不对啊!

    在交趾之战以及西陵之战晋军先后失利后,就算当时他们明明知道孙皓惨败不仁,但晋朝上下已经丧失了一举灭吴的信心。事后羊祜还深刻的反省认识到: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