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帝孙和】
孙和(4年-5),字子孝,孙权第三子,母王夫人。太子孙登去世后被立为太子,不过后来在被鲁王孙霸和全公主诬陷后失势,赤乌十三年(50),孙和的太子之位被废黜,改封南阳王。建兴二年(5),因有传言诸葛恪要迎立孙和为帝,被孙峻赐死。孙和之子孙皓即位后,追谥父孙和为文皇帝,尊母何氏为太后。
【鲁王孙霸】
孙霸(—50),字子威,孙权第四子,娶大司农刘基之女为妻。孙和被选为太子时,受封为鲁王,不服孙权立孙和为太子,与孙和之间产生继位的问题,孙霸纠集党羽陷害太子及其支持者,导致大批人才受到迫害,史称“两宫之争”。赤乌十三年(50),孙霸被孙权降罪赐死。
【章安侯孙奋】
孙奋(-70),字子扬(一说作子阳),吴大帝孙权第五子,母仲姬,其妻袁氏为袁术孙女。孙权在去世之前,以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历史上武昌曾经是孙吴的第一个首都,早年还是太子居住之地,所以孙奋对于皇位也越加有窥视之意。后来诸葛恪准备将孙奋转迁到豫章郡,遭到孙奋拒绝,但在诸葛恪的强势要求下,孙奋最终答应了,
建兴二年(5),诸葛恪遭武卫将军孙峻诛杀,孙奋到下游住在芜湖,企图到建业观察事态变化。傅相谢慈等人劝谏孙奋,孙奋却杀死谢慈等人。孙奋因此获罪废为平民,流放到章安县。太平三年(58),已经亲政的孙亮下诏,复封孙奋为章安侯。经过这些事情之后,孙奋应该对于皇位的心思也淡了,此后就没有什么关于他不规的记载了,然而倒霉的时候躺着都能中枪。
建衡二年(70),孙奋的侄子吴末帝孙皓的左夫人王氏去世。孙皓悲伤思念过度,朝朝对着灵柩哭泣,一连数月不出门,于是民间有人传言孙皓已死,并谣传孙奋与上虞侯孙奉必有一人会成为皇帝。孙奋母亲仲姬的坟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张俊猜测此事或许为真,于是前往扫祭坟茔。孙皓听说此事后,将张俊车裂并夷灭三族,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诛死,取消他的封爵。孙策之孙上虞侯孙奉也未能逃过一劫。
【景皇帝孙休】
孙休(564),字子烈,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西元58至64年在位。
相对孙权其他几个儿子来说,孙休在继位之前闹腾的最少了,只是当年诸葛恪将孙休迁往丹阳郡后,太守李衡多次借故侵扰孙休,孙休上奏书请求迁往他郡,于是下诏迁至会稽,孙休本人都没有什么抱怨。
孙休继位之前,曾经梦见自己乘龙上天,回头看不到龙尾,醒后颇为惊奇。孙废掉孙亮之后,在典军施正的提议下以孙休为帝,孙休称帝后很快就在张布等人的帮助下铲除了孙,他拨乱反正,重新恢复的孙吴的安宁和稳定,可惜的是在掌权后期将将大权交给了濮阳兴和张布,在蜀汉灭亡后不久去世。
历史上孙休为了不给百姓们添麻烦,方便世人,让百姓不易因犯讳而产生罪责,而用冷僻字给自己的四个儿子起名字和字号,可惜的是在他死后大臣们另立了年长的孙皓为帝,孙皓上台后杀掉了孙休年长的两个儿子,皇位就此旁落他人之手。
【吴废帝孙亮】
孙亮(4-60),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西元5-58年在位。母潘皇后,他是孙权最小的儿子(七子)。
赤乌十三年(50),太子孙和被废,孙权于是立孙亮为太子,以全尚的女儿为太子妃。神凤元年(5)孙权也去世,太子孙亮继位为帝,大赦全国,改元建兴。
孙亮十岁就当上了皇帝,过于年幼,所以朝廷大权先后落入到了诸葛恪、孙峻以及孙等权臣手里。太平二年(57),年仅十五岁的孙亮亲政,和孙之间的矛盾激化,次年孙亮联合全尚等人准备除去孙,然而事不机密,为孙所察觉,于是被废为会稽王。
永安三年(60年),孙亮的封地会稽传出谣言,说孙亮将返回建业复辟;而孙亮的侍从亦声称孙亮在祭祀时口出恶言。经审判后,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且将他遣送回封地,孙亮后丧命于途中。历史上一说孙亮是自杀,一说是被毒死。
【四女】
历史上孙权和步皇后有二女,长女孙鲁班,字大虎,小女孙鲁育,字小虎。孙鲁班初嫁周瑜长子周循,后再嫁成为右大司马全琮之妻,故称为全公主,弟弟兼从孙女婿为吴帝孙亮。。孙鲁育下嫁左将军朱据,自此又被称作“朱公主”,育有一女朱皇后,赤乌十三年(50年)朱据去世后,改嫁车骑将军刘纂,她也是吴景帝孙休的姐姐兼岳母。
在二宫之争时,全公主支持鲁王孙霸,朱公主支持太子孙和,姐妹因此彻底决裂。后来孙峻和全公主私通,在孙仪谋反时,全公主诬陷了自己的妹妹孙鲁育,导致朱公主受到牵连被杀。孙鲁班则一度权倾一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甚至左右了吴国政局。
太平三年(58),孙亮私下与孙鲁班、全尚以及刘丞等人准备除去孙,事情泄露,全公主因此被迁徙至豫章郡。
另外据记载,孙权至少还有二女,其中一位嫁给了刘纂,另一位嫁给了滕胤。
第075章 全氏的兴衰()
在历史上全家也是江东的一个名门,它由全柔而起,因为全公主孙鲁班而极盛一时,最终在孙时期参与政变被彻底打压,因此没落。顶点 S.C更新最快
历史上全家主要人物包括了全柔、全琮、全尚以及全怿等人。
【发家阶段】
全家早先和孙家类似,虽然都是出身于吴郡,但还不算是当地的大族。全柔可以说是全家的一代家主,他在汉灵帝时期被察举孝廉,补任尚书郎右丞。董卓作乱时,全柔弃官归家,州府征召他为别驾从事,皇帝诏令就地授予他会稽郡东部都尉。孙策进军吴地后,全柔率先带领部队归附,孙策上表授任他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后,又以全柔为长史,转任桂阳太守。
全柔的儿子就是孙吴日后的右大司马全琮,全柔曾使全琮运谷米数千斛到吴郡,有所交易。但全琮到后,散用谷米,救济贫民,空船而还。全柔闻此大怒,全琮顿首道:“我认为鬻米之事既非紧急,而士大夫正有倒悬危累之难,因此我便以米振赡,而不及先行启报父亲。”全柔转而觉得他非同常人。
其时中原地区士子躲避战乱前往南方,依靠附从全琮生活的有几百人,全琮倾尽家资周济供给他们,与他们共享有无,于是声名远播。后来孙权任命他为奋威校尉,授与兵卒数千人,让他征讨山越。全琮借机公开招募,得精兵一万多人,出军驻扎牛渚,渐升为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19),刘备的将领关羽围攻樊城、襄阳,全琮上疏陈述可以攻打关羽的计策,当时孙权已经与吕蒙暗地商议袭击关羽,担心事情泄露,故此将全琮的上表置至一边不予答复。及至生擒关羽,孙权在公安置酒设宴,他回头对全琮说:“您以前陈述这一计策,我虽说没有答复,但今天的胜利,也有您的一份功劳。”于是封全琮阳华亭侯。
黄武元年,魏国大举水军出兵洞口,全琮将魏军将军尹卢斩首。因此孙权升全琮为绥南将军,晋封钱塘侯。黄武四年(5),全琮假节兼任九江太守。后来全琮又随陆逊在石亭击败曹休,担任东安郡太守,安抚山越,招诱贼寇,很得孙权欣赏。
【辉煌时期】
黄龙元年(9),孙权称帝,全琮迁升为卫将军、右护军、徐州牧,并且娶孙权之女公主孙鲁班,这也是全家走向辉煌的开始。
赤乌三年(40),全琮为大都督,与魏将将王战于芍陂,形势不利,当时顾谭弟顾承与张休奋力攻击,遏止住魏师,全琮的两个儿子全绪、全端则领兵追击,事后朝廷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于是张休、顾承并为杂号将军,而全绪、全端等人只为偏裨而已。全琮、全寄父子很是不服气,全家和顾家以及张氏就此不和。
赤乌四年(41),吴太子孙登去世。次年孙权以三子孙和为太子,四子孙霸为鲁王,二宫之争爆发。当时全公主孙鲁班与孙和不和,支持鲁王孙霸,全琮也成为了鲁王党中的核心人物之一,还默许自己的儿子全寄直接帮助鲁王,陆逊因为此事曾经向全琮提出劝谏,全琮不听,二者闹翻。后全家利用芍陂之事打压顾家等人,并且成功。
赤乌八年(45),陆续气愤而死。次年,孙权升任全琮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当时全琮基本已经位极人臣。全琮被孙权亲近重用后,他的家族子弟一道受宠显贵。全琮所受赏赐累计千金,然而他还是谦虚地接待士人,脸上从无骄矜之色。
赤乌十二年(49),全琮去世,其子全怿继承其爵位。全家开始慢慢进入全尚时代,全尚则是全琮的侄子,全尚时期,全家进入巅峰期。
次年,二宫之争结束,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处死,全琮的次子全寄因为帮助鲁王也被处死,但全家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当时孙权年岁已高,对于幼子的孙亮特别疼爱,孙鲁班于是也巴结孙亮,并且力主全家女嫁给孙亮。孙亮成为太子后就娶了全家全尚的女儿为太子妃。
建兴元年(5)孙亮继位,全氏一族当时有五人被封爵,全尚被任命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接替滕胤任太常卫将军,加封永平侯,总领朝政。
建兴二年(5),诸葛恪被诛后孙峻专政,全家的势力就此达到了顶峰。当时皇帝孙亮的妻子是全尚的女儿,全尚的妻子是孙峻的姐姐,全公主孙鲁班还和孙峻私通,因为这些关系的存在,当时的全家如鱼得水,是东吴自建国以来外戚中最为兴旺的。
【没落】
全家的没落则是从孙峻去世开始,当时全家有两大靠山,一是皇帝孙亮,二是权臣孙峻,然而太平元年(56)孙峻死后,他的继承者孙和孙亮不和,二者矛盾越拉越明显,全家处于其中被迫站位,他们选择帮助孙亮对付孙,结果孙亮失败,全家受到牵连几乎被除名,孙鲁班也因此被流放。
太平二年(57),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因反对司马氏专权,在寿春起义,孙吴派全端(全琮从子)、全怿(全琮之子)等人带兵支援进入寿春城中协防。后来全琮长子全绪的两个儿子全、全仪携祖母奔降于魏,司马昭听从钟会的建议派遣全仪等人的家人去给全怿报信,说吴主因为全怿等不能拿下寿春而暴怒,想要尽杀他的家人,所以逃到北方,结果全怿等人闻讯,内心恐惧不安,开城投降。魏以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全氏投降的其他人也都至少是列侯,而在建业的全琮一脉则基本被孙杀尽。
太平三年(58),孙亮和全公主、全尚等人密谋除去孙,可惜消息泄露,为孙所知,于是孙先下手为强,全尚等人纷纷被抓,孙亮最终也被孙废为会稽王,全尚的儿子全纪据说是负愧自杀,全公主被迁徙至豫章郡,全尚则被流放至零陵郡。全家就此衰落。
历史上全家自全柔投靠孙策开始发家,于全琮娶孙鲁班后几乎成为了名门,但全家也因此不得不介入了皇室内部斗争,并且后来参与的程度越拉越深,虽然一度因此几乎兴旺非常,但由盛转衰也是一夕之间。
第076章 孙皓继位()
孙皓是吴国的末代皇帝,孙休死后,因为其子过于年幼,所以群臣改立年长的孙皓为帝,然而孙皓本人却是非常残暴,他在上台后不久就本性毕露,先是杀死了掌权的濮阳兴和张布,后又将先帝孙休的两个年龄较大的儿子一并杀死。
【孙皓继位】
孙皓,字元宗,他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又名彭祖,生母为何姬。孙峻掌权后逼迫孙和自杀,孙和的正妃张妃也跟随殉情自杀。当时孙皓的母亲何姬却说:“如果都死了,谁来养遗孤呢?”于是孙皓和他的三个异母弟一起被何姬抚养大。'
永安元年(58),孙休即位,封他的侄子孙为乌程侯,并且聘娶滕牧的女儿滕芳兰为正妃。在前往封地途中,一个叫住在西湖的叫景养的人给孙皓看相后说他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孙皓心里很高兴但是不敢向外人泄露。
永安七年(64),吴景帝孙休去世,群臣尊孙休的朱皇后为太后。虽然孙休有儿子,但当时蜀汉刚灭亡,再加上交发生叛乱,东吴国内大为震惊,早先又有曹芳和孙亮之事,所以朝廷内部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
左典军万以前担当乌程令的时候,与孙皓关系很好,称赞孙皓聪慧有才断事明智,可与长沙桓王孙策相比,又加之他好学,遵守法度,故多次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进言,希望他们拥立孙皓。濮阳兴、张布听从了万的意见,劝说孙休的妃子太后朱氏,想由孙皓来继承皇位。朱太后说:“我乃寡妇之人,哪里考虑到社稷大事,只要不使吴国灭亡,宗庙祭祀有依靠就行。”
于是群臣迎接孙皓立他为皇帝,其时孙皓二十三岁。孙皓即位后,大赦天下,改元元兴。他任命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加侍中,对诸位大臣班赏。
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明主。
【原形毕露】
然而孙皓成为皇帝后没有多久就开始原形毕露,他先是贬太后朱氏为景皇后,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尊奉母亲何氏为太后。后又封孙休的太子为豫章王,二儿子为汝南王,三儿子为梁王,四儿子为陈王,以否认孙休后人的继承权,册立自己的妻子滕氏为皇后。
孙皓既已得志,粗暴骄横,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官员都感到失望。濮阳兴、张布心内也感到十分后悔。万将这事向孙皓进谗,孙皓借机收捕濮阳兴、张布,将他们流放到广州,又派人在半路上追杀他们,并夷灭他们的三族。除掉,张布之后,好色的孙皓张布又把他的女儿封为美人。孙皓还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