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前文谈过满宠军事评价为“a…”,这里正式修改为“b”。
第011章 谋略重臣蒋济()
蒋济是曹魏核心谋士之一,曹魏重臣。他和司马懿、满宠、王凌等人一样也是曹魏的四代元老大臣,官至太尉,但在帮助司马懿铲除了曹爽后,蒋济很快就病逝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县人。曾任九江郡计吏、扬州别驾。他是曹操后期的主要谋士之一,并且后来也经常为曹丕和曹睿出谋划策。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赤壁兵败,孙权趁机攻打合肥,曹操只派了将军张喜率领少数士卒去解围。蒋济得知后,却秘密假装告诉刺史得到了张喜的信,说步兵骑兵四万人已经到达雩娄,派遣主簿迎接张喜。城中得知消息后士气大振,孙权知道后则直接退兵,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次年,曹操想迁徙淮南一带的百姓,蒋济劝谏曹操不听,结果百姓们都惊慌逃向吴国,曹操因此对于蒋济另眼相看,后来有人诬告蒋济,曹操丝毫没有没有理会。后曹操任命蒋济为丞相主簿兼西曹属,与时任丞相主簿兼东曹属的司马懿共为丞相府的属官。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声势甚大,曹操甚至因此准备迁都,蒋济和司马懿知道后力劝曹操不要迁都,认为可以利用孙权对付关羽,后来孙权果然背盟,袭取荆州,樊城之围也就此解除。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曹丕继任魏王,蒋济任相国长史。同年曹丕称帝,蒋济出任东中郎将。蒋济请求留于朝中,上表《万机论》,曹丕称善,改任蒋济为散骑常侍。
当时征南将军夏侯尚作为皇室近亲,深得魏文帝曹丕信任,曹丕曾下诏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慧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夏侯尚得到诏命有生杀予夺之权,十分得意,就把诏书给蒋济看。后来蒋济入宫觐见,曹丕问:“卿所见天下的风俗教化如何?”蒋济答:“没有什么好的风俗,只是听到亡国之语罢了。”曹丕听了很生气,问蒋济原因。蒋济说:“‘作威作福’是《尚书》中明确告诫身为臣子不应该做的,‘天子无戏言’,古时的天子下诏都十分谨慎,希望陛下明察!”于是曹丕怒意全消,急忙遣人到夏侯尚那里取回之前的诏书。
黄初三年(222),曹丕分兵三路大举伐吴,曹仁当时作为大司马,率领大军讨伐濡须口,蒋济跟随,先期进展比较顺利,后来曹仁准备派兵深入攻打孙吴士卒家属所在的沙州岛,蒋济认为风险太高,劝曹仁不要轻易出兵,但曹仁不听,后来果然惨败。
黄初六年(225),曹丕最后一次南下伐吴,当时蒋济认为水道会有阻塞,不利行军,更作《三州论》劝谏。但曹丕不听,最终战船数千都因河道结冰而停滞不能前进,有人劝谏干脆让这些在当地屯田算了,蒋济认为不妥,曹丕将事情全权委托给了蒋济,蒋济利用湖水冲刷,将船只导入淮河之中。
黄初七年(226),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蒋济被赐爵关内侯。次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休领兵出发接应,蒋济建议不要出兵;但曹休还是继续前进,后来果然被陆逊伏击惨败,事后,蒋济被升迁为中护军。
曹睿执政期间,蒋济就曾经上疏说过中书省近臣的弊端,曹睿虽然因此下诏嘉奖蒋济,迁他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却没有作出改变,曹睿临死时,长期职掌中枢机密的刘放和孙资就找机会攻奸曹睿原本钦定的辅佐大臣之首、大将军曹宇,并且推荐曹爽和司马懿辅政,为日后魏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太和六年(232),曹睿第一次派兵讨伐辽东,蒋济等人劝阻,曹睿不听,事后果然半途停止。据《司马彪战略》记载:太和六年,明帝遣平州刺史田豫乘海渡,幽州刺史王雄陆道,并攻辽东。蒋济谏曰:“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制,是驱使为贼。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考,不乏职贡。议者先之,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傥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帝不听,豫行竟无成而还。
曹睿掌权后期,颇为昏晕,蒋济等人纷纷劝谏,曹睿也只是略有收敛。当时曹魏外战频繁,内修宫室,百姓抱怨的甚多,且粮食连年歉收。蒋济于是上疏:“陛下应该光大基业,还没到高枕无忧之时。现在虽然有十二州,但百姓的数量,也就是汉朝时的一个州郡而已。现今吴、蜀未除,士兵在边疆,且耕且战,积怨多年。今应停止空耗民力,让他们不必那么疲惫。想要成为大有作为的君主,必体恤下边的百姓。勾践鼓励妇女多生胎儿以备国用,燕昭王体恤百姓的疾病才得以复仇,所以能以弱燕让强齐臣服,羸弱的越国最终灭到强大的吴国。今二敌不灭,他们却总来侵略我们,若不陛下不能除去吴、蜀,日后定会受到后人所指责。不过以陛下的雄略,放下其他的事,专心讨贼,臣以为这必不是什么难事。”
又说:“沉浸于房事,对陛下的身体有害,那些还没有册封身份的宫女还是都分给大臣吧。”曹叡降诏:“若不是护军,我听不到这么好的意见。”
据《汉晋春秋》记载:景初二年(238),曹叡命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征讨辽东,公孙渊听说魏军来袭,又对孙权称臣,求兵救援。曹叡问蒋济:“孙权会出兵救辽东么?”蒋济说:“孙权知道此战他得不到什么好处,且深入救援是他力所不及的,只是在表面上进行援助则无济于事。就算孙权的子侄在危急时刻,他都犹然不动,更何况是往日给过他耻辱的异域之人了!现在他往外声张此事,乃其诡计。杳渚之间,距离公孙渊还远,若前方大军相持,不能迅速解决,以孙权程度不深的谋略,或许会以轻兵掩袭也说不定。”
第012章 平阿蒋子通()
蒋济和刘晔一样都是三曹时期主要的谋士,虽然他们二者不少意见都没有被采纳,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无能。毫无疑问,蒋济也是那个时代里的顶级谋士之一。
蒋济在曹操、曹丕以及曹睿时代都有着很出色的表现,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蒋济的建议被采纳的概率并不是很高,否则的话曹魏的发展可能就是另一番面貌了。
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时,曹操因为赤壁的惨败无法派出太多援兵,蒋济得知后不仅没有慌张,反而利用了此事,夸大援兵的规模,报给城内,误导孙权,孙权看到曹魏援兵已至,遂退兵。这也是蒋济第一次使用谋略退敌。之后蒋济在迁徙百姓上的看法更令曹操刮目相看,因此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关羽攻打襄樊时,蒋济和司马懿还成功劝阻了曹操迁都。
在文帝曹丕时期,蒋济先是指出了文帝曹丕过于信任夏侯尚,给其任意杀生之权诏令的不妥,后在曹丕南下讨伐孙权时,也都多有表现,先是成功预料到了曹仁贸然发兵攻打沙州岛的失利,并提出过劝谏,后算到了曹丕南下战船可能会被水道阻碍,后来还解决这个问题。
在明帝曹睿时期,蒋济在石亭之战前已经劝谏曹休不要轻易出兵,后来还上疏说过中书省近臣的弊端,因此得到了明帝曹睿的嘉奖,不过曹睿没有因为蒋济的上疏而对中书省以及孙资、刘放等人的职位做出改变,后来曹魏灭亡都和此有联系。
蒋济在曹睿第一次讨伐辽东时持有反对意见,这次讨伐果真最后无果而终。曹睿第三次派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时,曾经也像蒋济咨询过孙权会不会出兵,蒋济就认为孙权出兵可能性不大,最多在前线僵持之时可能派出轻兵掩袭,事后果然如其所料。曹睿后期昏晕时,蒋济和司马懿等人一样都进行过劝谏,当然最多只是略有成效。
从三曹时期的事例就可以看出来蒋济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顶级谋士之一。
在曹芳时期,蒋济也有着很关键的表现,他帮助司马懿打到了企图谋逆的曹爽,但也因此导致了司马懿的做大,后来蒋济因为没能完成对曹爽的承诺,内疚去世。
曹爽上台后逐渐专权乱政,后期甚至幽禁当朝太后,蒋济曾经上疏劝说过无果而终,于是他联合司马懿密谋准备打到已经准备谋逆的曹爽。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和蒋济等人一起发动高平陵政变,推翻了曹爽的统治,当时大司农桓范出城投奔曹爽,司马懿有所忌惮,蒋济就认为曹爽必然不会用恒范之计,一语中的。
蒋济因功被晋爵封为都乡侯,封邑七百户。之后蒋济上疏说:“臣下愧被上司宠任,而曹爽竟敢包藏祸心,这是臣下的失职。太傅发扬独断的计谋,陛下明了臣下的忠信节操,使罪人遭到惩罚,这是社稷国家的福分。封赏宠信庆贺,必定要施加给有功的人。现在论谋划,臣下不能先知;论作战,士兵也不是臣下所统率;在上,有失制驭的责任;在下,又受到蒙蔽。臣下供职于官府,一言一行都为民众所注视,实在担心冒领封赏的欺诈行为从我这里产生,推辞谦让的风气从这里废弃。”蒋济坚持辞让,而曹芳不许可。蒋济于当年去世,谥号为景侯。蒋济的儿子蒋秀继承。蒋秀死后,则蒋秀的儿子蒋凯继承爵位。咸熙年间,开设五等爵位制度,因为蒋济对前一朝功勋卓著,改封蒋凯为下蔡子。
据《世语》记载:初,济随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济书与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爽遂诛灭。济病其言之失信,发病卒。
另有《干宝晋纪》记载:蒋济以曹真之勋力,不宜绝祀,故以熙为后。济又病其言之失信于爽,发病卒。
历史上蒋济和司马懿相反支持对曹真轻罚,这个问题表面上是因为蒋济曾经对于曹真有过承诺,但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政治问题,表明了蒋济和司马懿的不同立场。毕竟在当时曹爽不仅仅是一个大将军,他还代表了整个曹氏宗族,如果对于曹爽重罚,那么整个曹氏都可以说难逃一劫,如果对于曹爽轻轻发落,那么曹氏其他人受到的打击也会减小,所以蒋济要保曹爽,这不单单是一个承诺而已。
但对于司马懿来说,这却是一个趁机打压曹氏亲族,扩张自己势力的大好机会,而且曹爽本身破绽也多,结果就是蒋济最后无可奈何,只能坐视曹爽等人被灭三族,最后补偿性的以曹熙作为曹真后代,延续香火。
蒋济因为高平陵等事情在后世普遍评价不高,然而实际上蒋济该做的都做了,他劝过曹爽,阻止过曹爽谋逆,也试图保过曹爽,蒋济本人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地位,但有些事情,哪怕就是以蒋济的地位和能力也是阻止不了的,毕竟蒋济不是辅政大臣,天生就比曹爽和司马懿等人矮一头,他能做的基本都做了。
一句话,蒋济都已经内疚去世了,真心不能在怪他了,毕竟曹爽是自己要作死,司马懿得势后蒋济也拦不住了。
姓名:蒋济
属性:谋略(a…)蒋济在谋略方面表现也是很优秀的,只不过被采纳的建议不多
统率()蒋济也曾经随曹仁南下讨伐过孙权,直接参与过军事
政治(b)作为曹魏四代老臣之一,蒋济的政治能力不容忽视
总评(a…)蒋济的能力是毫无疑问的,只可惜晚年未能保住曹魏江山
别名(称号):蒋子通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谋士、政治家
家庭出身:未知
官职:太尉
封爵:昌陵亭侯→都乡侯
谥号:景侯
生卒:……242
出生地:楚国平阿
主要社会关系:儿子(蒋秀)孙子(蒋凯)
主要经历:
年追随曹操,先在合肥用计逼退孙权,后劝阻曹操迁都
年曹丕麾下大臣,随曹仁出兵,解决了船只被冻结之事
年曹睿重臣,提醒过曹睿中书省问题,讨伐公孙渊时多有表现
年帮助司马懿打到曹爽,因为未能完成承诺不久去世
总结:蒋济是曹魏四代元老之一,能力优秀,晚年有些遗憾。
ps:前文已经修改,加入了蒋济谋略顶级评价。
第013章 那些先刘后曹的臣子们()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先前是追随刘备后来反而投靠了曹魏,这其中后世以徐庶最为出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包括了陈群、黄权、田豫等人在内。
在正史上,明显陈群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徐庶反而是四人中最不显眼的一个,只能说徐庶命好,被《三国演义》吹了出来。
黄权原来是刘璋麾下,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刘璋失败后,归顺刘备,被封为偏将军,后劝谏刘备攻取汉中,被拜为护军,率领诸将到巴中,没想到张鲁已经降曹。后来刘备能占据汉中,黄权也有很大的功劳。
刘备称帝后出兵讨伐孙吴,黄权劝谏刘备先派自己作为试探,作为皇帝不要轻易出击,没有被刘备采纳,之后黄权因此被迫降魏。
黄权降魏后,蜀汉有关部门依照法规,上报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却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
魏文帝曹丕问黄权:“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汉,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曹丕认为黄权很真诚,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从蜀国投降的人中有人说,刘备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家人。黄权知道其言不真实,于是对曹丕说:“我与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表明了我的本志。疑惑还未解,请等待之后的答案。”没有立即发丧,后来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断的一样。
刘备死后,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曹丕察觉到黄权有器量,想故意吓吓他,于是派人召见他。黄权还在路上,前来催促的使者一个接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