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蜀汉方面,这次作战失利后,李严诬陷诸葛亮,诸葛亮也终于下定决心清算李严,在确凿的证据下,李严被贬为庶民,就此从历史舞台上退出。
【影响】
曹魏方面因为曹真的病重,转而以司马懿率领西线部队对抗诸葛亮,自此开始了司马懿和诸葛亮,曹魏和蜀汉两大军事统帅争锋相对的时代,这也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正式交锋,一年之前的那一次司马懿尚不是曹军最高主帅,也因为雨季最终无果退兵。
而曹真不久后去世,即退出了历史上的舞台,司马懿借助对抗诸葛亮之际,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在军中的根基也更加牢固。
诸葛亮这次北伐,不仅展现出了木牛这一类新鲜的运输工具,还第一次采取拉外援的对策,在此前诸葛亮几度出兵,都是自身一路北伐,并未寻求盟友帮助,可以看出来,此时诸葛亮已经明白虽然在自己领导下,蜀汉数次北伐也颇有功绩,但单凭一国一州之力还是很难对于曹魏造成实质的威胁,所以诸葛亮无可奈何之下开始找人帮忙了。
而这一次也是曹魏和蜀汉双方主帅第一次正面交锋,所以《晋书》中的记载虽然是司马懿大获全胜,但实际上应该是司马懿输了,他略吃小亏,然而这也导致了后来司马懿对于诸葛亮忌惮非常。因为司马懿没有自信在正面作战中击败诸葛亮,所以他后来采取了拖延对策,死活就不和诸葛亮正面对决,就这样诸葛亮最终被司马懿给熬死了。
从曹睿的这次军事调动之中,也可以看出曹魏集团对蜀汉的重视。曹休死后,曹真基本上就是曹魏最高统帅了,曹真死后,以司马懿官职最高,这两个人都亲自领兵对抗诸葛亮,也可以说曹魏已经将蜀汉作为了第一威胁,第一目标。
然而得到曹魏的重视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也意味着诸葛亮的机会更少了。
第036章 司马懿打压张郃()
历史上张郃之所以亲自带兵追击诸葛亮,和司马懿有着密切的关系,《魏略》中对此有着直接的记载。从张郃的生平上来看,作为当时曹魏有数大将之一的张郃也应该不会如此草率的去追实力未损的蜀汉大军。
而且从资料中来看司马懿和张郃相处好像也并不是太好,司马懿也有动机对付张郃。
关于张郃在木门谷追击诸葛亮战死之事,在魏国方面材料记载的是张郃因为大腿中箭而丧命,蜀国材料中则直接记载张郃战场中流矢丧命,所以张郃追击诸葛亮不成被并且反杀应该是确凿无疑的。
然而从诸葛亮几次北伐的过程当中,是很难想像张郃主动请兵追击诸葛亮的。首先在这几次交锋之中,张郃的表现是相当不错,他在军事击败了马谡,迫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在谋略方面,他也曾经准确预计到了诸葛亮兵粮不足的,甚至直接对明帝曹睿说出:“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结果第二次北伐完全如张郃所料,他率兵尚未赶到,诸葛亮就已经从陈仓退兵。
做为当时曹魏核心将领之一,张郃绝对可以说善谋善战,并且王双的前车之鉴也并不远,张郃作为一个比较稳妥的将领,感觉并不会轻率的去追击诸葛亮,更不要说蜀军当时明显实力未损,诸葛亮本身也是一个万全之人。
《魏略》中记载张郃之所以去追击诸葛亮,完全是因为司马懿的要求。
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魏略》
历史上张郃和司马懿之间的交往从记载来看并不是很多,张郃早前帮助司马懿讨伐过吴军,不过在司马懿担任西线统帅之后,从记载来看二者之间关系并不算好。
《汉晋春秋》里有记载,郃欲分兵驻雍、郿,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
这一点在《晋书》里面同样有着类似的记录,可以看出当时张郃建议司马懿留部分部队在雍、郿两县,以防万一,这个基本就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建议。然而司马懿直接拒绝了,还以英布击败楚国三军的例子作为反驳。
但张郃劝谏的事情和当年楚国三路讨伐英布是一回事吗?首先当年楚国兵败是因为分兵三路讨伐进攻英布,企图互为支援,结果其中一路被英布击溃,另外两路不战而逃。这和张郃建议留兵完全不是一回事的,张郃是劝司马懿留兵驻防,不是要求司马懿分兵进攻。
当年楚国分兵三路导致惨败是因为三路都是作为进攻部队,其中一路败了,另外两路实力差不多,丧失了打败英布的信心,遂也都放弃逃往。而张郃劝司马懿留兵,说的不好听就是以防万一,防止其他意外情况,这些是留下的驻防部队,是后备部队,所以张郃的劝谏只是一个稳妥的建议,谈不上对错,不过司马懿的拒绝和反驳就显得有点生硬了。
不止于此,《汉晋春秋》还有一段关于司马懿和张郃之间的记载——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故寻亮。
这段记载根据诸葛亮北伐时期的记载,也有着比较高的可信度,毕竟诸葛亮几次退兵基本都和粮草补给不足有关,而当时诸葛亮已经在去年秋冬季为了防御曹魏大军的来袭,以及魏延等人北伐的需要,消耗了不少的军粮,所以在本年春季的这一次出击,诸葛亮的补给不可能充足。所以司马懿此时分兵威胁诸葛亮,有着很大把握逼迫诸葛亮退兵的,然而司马懿再次拒绝了张郃的提议。
再结合《魏略》里司马懿强迫张郃出兵追击诸葛亮的记载,可以很明显看出他在打压张郃。
历史上司马懿打压张郃也有着很充足的理由。首先要说一下,在正史上司马懿此时在西部的根基并不深,司马懿在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都没有出场,蜀魏第四次交锋时也只是打了一个酱油,此前也多是作为荆州、豫州的主帅,直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才成为了主角之一。
而张郃在曹魏西线的历史就相当长了,从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出兵讨伐关中诸侯时起,张郃就基本上在雍、凉以及汉中一带活动,先是主要作为夏侯渊的副手,后作为主要作为曹真的副手,也就是说当时张郃虽然也是司马懿的副手,但他在西部的资历是司马懿没法比的,毕竟人家张郃已经在西部待了二十年211…231),而司马懿230秋…231春)才来不到一年。
所以作为刚刚上任正职的司马懿天然的就被资历深厚的副职张郃所隐隐威胁。相比之下夏侯渊和曹真都是曹氏亲族,并且同样在西部资历很深,张郃对于他们的威胁就不大了。
另外曹氏亲族将领当时已经基本凋零,所有将领之中地位开始以司马懿为首,在外姓将领之中更是如此,当时张郃还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中的仅存之人,在曹魏军中声望和资历是非常高的,对于曹丕时期才开始担任军职,在曹睿时期才领兵一方的司马懿还是有很大威胁的。
所以说虽然当时明帝曹睿还活着,司马懿未必有什么反叛的心思,但从扩张自身势力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也有打压张郃的必要。
但这些都并不意味着司马懿对于张郃有着杀心,打压张郃和陷害杀死张郃已经是两个概念了,历史上应该是司马懿对于自己的副手征西车骑将军张郃进行过打压,并且最终导致张郃在木门中箭丧命。
从这方面来说,张郃之死是司马懿间接导致的,但未必是借刀杀人。有可能是司马懿战场上输了不服气,所以强行派张郃追击企图挽回面子,也有可能司马懿就是故意借助蜀军的力量想让张郃吃个亏,没想到张郃直接丢了性命,后一种可能更大就是了。
;
第037章 三代副手张儁乂()
张郃是原是韩馥、袁绍麾下将领,在官渡之战时投靠曹操,是曹操麾下有名的五子良将之一,在曹魏西线先后辅佐夏侯渊、曹真以及司马懿,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因为追击蜀军而被伏击丧命。
张郃,字儁乂,河间啵恕S诨平碇业氖焙颍φ魅胛椋院サ木韭砩矸莶斡胝蜓古崖摇:コ鋈眉街莺螅Яτ谠堋T诠ゴ蚬镨妒绷⑾虏簧僬焦Γㄎ欣山
袁绍大举南伐,发动官渡之战时,张郃和高览因为郭图等人的诬告,最终选择背叛袁绍,投靠曹操,导致了袁绍军的进一步溃败。早先曹操袭击乌巢,张郃劝袁绍早发大军救援,而郭图却劝袁绍趁机直接攻击曹操大营,袁绍因为二人的争执。只派了少量部队就援淳于琼,而让张郃带领大军进攻曹营,结果曹营没能攻破,乌巢就已经丢失。
郭图将计谋失败后,诬陷张郃失败后出言不逊,张郃等将领惧怕被追究,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感到高兴,亲自迎接并称“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此后担任著偏将军、封都亭侯。
之后张郃随曹操东征西讨,他先是被曹操任命为偏将军,授予部队,随其北上讨伐袁氏。曹操攻打邺城时,张郃就有参与,还跟随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谭,他单独率军包围了雍奴,击溃了袁军。随同曹操征讨柳城的时候,张郃和张辽担任先锋,张郃因为屡立战功升任平狄将军。张郃还领兵征讨东莱郡,讨伐管承,还和张辽等人一起讨伐陈兰、梅成等人,大获全胜。张郃跟随曹操到渭南,击溃了马超、韩遂等,又包围了安定,杨秋投降。
建安十六年211),张郃随曹操讨伐关中、凉州一带的韩遂、马超等诸侯,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西线军事生涯。次年,曹操以以夏侯渊行护军将军职,都督朱灵、路招等驻长安,张郃也留在了西部,实际上成为了夏侯渊的副手。张郃后随夏侯渊再次击败了马超的部队,平定了宋建统治的地区,巩固了曹魏在雍凉一带的统治地位。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西征张鲁,抵达陈仓,准备从武都郡进入氐族部落;氐族人挡住道路,曹操派夏侯渊和张郃统帅大军讨伐梁兴和氐族首领窦茂所部。不久从散关入汉中,派张郃率五千步兵在前开道,一直到阳平。张鲁投降,曹操回军,留张郃与夏侯渊、徐晃等守汉中,以拒刘备,平定巴郡。之后张郃领兵南下骚扰巴郡,在宕渠被蜀地巴西郡太守张飞击败,退回汉中,升迁荡寇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218),张飞、马超失败后,刘备亲自讨伐汉中,当时他屯驻阳平关,张郃屯扎广石。刘备把一万多精兵分成十部,夜里迅速发动攻击。张郃率领亲兵拼死搏战,刘备未能攻破广石。然而夏侯渊为了救援张郃,被蜀军黄忠所袭杀,张郃退回阳平关。
当时,因为刚刚丧失了元帅,魏军上下都很害怕,全军惊慌失措,司马郭淮便推张郃为主帅。张郃出面调度部队排列阵势,众将都服从张郃的命令,军心这才安定下来。曹操当时在长安,也派使臣送给张郃节钺认可张郃的地位。曹操亲自讨伐汉中不利后,令张郃屯兵于陈仓。
曹丕即位后,任命张郃为左将军,晋封都乡侯爵位。等到曹丕作了皇帝,又晋封他为啵睢O纶钫培A与曹真一起征伐安定一带的卢水胡人和东部羌人,这也是曹真和张郃在西线的第一次合作。又召张郃与曹真到许昌宫朝拜,派张郃南下同夏侯尚进攻江夏。张郃独率几路军渡过长江,夺取了百里洲上的屯坞。
魏明帝曹睿即位,派张郃到南方屯军荆州,与司马懿一起进攻孙权部下将领刘阿等人,追到祁口,两军交战,大破刘阿。
诸葛亮发动北伐后,明帝曹睿以曹真坐镇西线,让张郃等人辅助他,当时张郃已经在曹真麾下领兵多时。张郃先是在街亭击败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兵,后预料到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缺乏粮草攻不下陈仓会自动退兵,因此被曹睿任命为征西车骑将军。曹真讨伐汉中时,张郃亦率兵出击,但无功而返。
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和当时曹魏的主帅司马懿矛盾颇多,诸葛亮退兵后,张郃被迫率兵追击,中伏而死。
历史上张郃虽然先后辅助夏侯渊、曹真以及司马懿三位西线统帅,但自己却从来都没能坐镇一方。
张郃用兵机变无双,懂得战术变化,擅於安营布阵,根据地形布置战略战术,没有他预料不到的情况,从诸葛亮起的蜀国大将都非常忌惮他。张郃虽然是武将,却喜欢同儒士交往,曾经推荐同乡卑湛,说他通晓经学,品德高尚,曹叡下诏说:“从前祭遵当将军的时候,奏请设置五经大夫,即便在军营中,也和儒士进行唱诗、投壶的游戏。现在将军您统军在外,在内还注意维护朝廷的礼仪。朕非常赞赏将军的美意,准许提拔卑湛为博士。”
明帝曹叡非常痛惜张郃的死,甚至临朝而叹道:“蜀地还没有平定张郃却死了,该怎么办呢!”朝廷赐他壮侯的谥号,他的儿子张雄嗣爵。张郃前后征伐建立战功,明帝分给他食邑,封他四个儿子列侯,赐他的小儿子关内侯的爵位。
张郃是五子良将之中最后死去之人,其个人的战绩要比乐进和于禁好一些,但比不了张辽和徐晃。在军事方面他是相当敏锐的,官渡之战中及时劝谏袁绍发大军救援淳于琼,讨伐诸葛亮时早先预料到其军粮不足,然而和其他外姓将领一样,张郃独自领兵次数很少,讨伐巴郡的那一次还被张飞所击败,个人最为出名的一战就是在街亭击败马谡了,这一战虽然马谡算不上什么强敌,但意义重大。
总体而言,张郃还不算顶级将领,但已经是少有的一流大将了。
姓名:张郃
属性:统率B+)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战功卓越
武力B)军中宿将,个人武力不会太低
谋略B?)从军作战中提出过很多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