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大唐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漫漫大唐路-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郎来了……”李渊见到李元吉进来,抬起手来向他招手,“来朕身边坐。”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李渊和窦皇后一共四个儿子,老三李玄霸早夭,李元吉年纪最小,老李一向宠着这个老四,尤其是在窦皇后病逝之后,更是对他加倍的宠爱。

    相比温文尔雅的李建成和少年老成的李二,李元吉从小就被戴上了顽劣的帽子。教导过他的老师没有一个没在老李面前高过他的状。在地方上为官,李元吉经常不顾老百姓死活去人家田地里随意践踏狩猎,搞得当地官员和百姓苦不堪言。

    但是这些告状的信到了老李眼前,他都是重重的拿起,又轻轻的放下,往往做个样子,去一封信斥责一番,或者罚点实封,没有更进一步的处罚了。老李始终觉得,比起以后要继承皇位的太子以及大权在握的李二,李元吉就是最弱势的那个,养不教父之过,他对李元吉种种恶习大都归咎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没有教导好儿子,才使老四如此顽劣,心中对儿子有不少的歉疚。

    “哎……”李元吉一边答应着一边从侍女手里接过沁湿的毛巾擦着满头的大汗。

    元吉在李渊身边坐下,李二心头一阵落寞,曾几何时,他是父亲最一个,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二人的关系却更像是君臣,很少有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了。

    王小麦偷偷打量着帮李元吉擦汗的李渊,相比李二,李渊是一个更具有人情味的皇帝。大概是因为他年少的时候就父母双亡,缺乏亲情呵护,之后又常年在外为官,一家人聚少离多,如今已经到了满鬓白霜的年纪,心中对亲情充满了渴望吧。

    从他对待裴寂的态度就出,老李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作为一个皇帝,虽然有时候不免的有些徇私,但是总体上,他还是向天下展示了一副难能可贵的率真的面孔,作为一个外来人,迅赢得了关中百姓的拥戴,也使得唐王朝真正在这里扎下了根。

    对比这些开国皇帝,王小麦现,老李大概是其中处事最宽容的一个了。汉高祖和明太祖都是以杀功臣出名,赵匡胤是没杀,来了一出杯酒释兵权,就连后世的太祖……相比这些人,李渊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和裴寂共享,就连其他的文臣武将,也都是不吝惜封赏。

    “又去狩猎了?”老李有些嗔怒的元吉,“大热的天,中了暑可不好。”

    李元吉闻言低着头一言不,任由父亲在耳边絮叨了半天,老李见状不忍苛责,只好就此作罢。

    “此次叫你进宫……”絮叨了半天,老李终于想起了正事,但是边的小儿子,却始终不忍心说出来,心道这铸钱坊裴寂和老二不给也就罢了,但是老四平日里花销就大,若是短缺了,可就苦了他了。

    李二见老爹吭哧了半天也没有把目的说出来,急的满头大汗,不住的朝老爹使眼色。

    李渊却熟若无睹,又絮絮叨叨的和李元吉说了半天话,倒是把旁边的李二和王小麦二人晾在了一旁。

    王小麦翻了个白眼,这老李也太能装了,人都叫来了,这是要搞哪一出?旁边一脸不耐的李二,王小麦咳嗽了一声,朝老李拱了拱手:“陛下,行铜钱一事非同小可,陛下此次答应收回秦王齐王裴公的铸钱坊,实乃万民之福。”怕旁边的李元吉听不清楚,王小麦特意放慢了语,又重重的把“齐王”两个字咬的很清楚。

    李渊闻言一阵尴尬,刚才王小麦一番理论过后,李二明确表示愿意放弃铸钱坊,他当时就出言,决意收回成命,但是李元吉一进来,却又后悔了,正琢磨着怎么把这件事拖过去,却被王小麦一言道破,这人好不识抬举。

    “什么?”李元吉闻言大惊失色,不敢相信的爹,“父亲,他说的是真的?”

    李渊无奈的子,硬着头皮点了点头:“此事的确考虑不周,经过你二哥和王特进提醒才觉……”老李的声音越来越小,也不知道李元吉听没听清楚。

    李元吉闻言恨恨的二一眼,心道好毒的计策,老二竟然这么狠,这完全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怪不得裴寂脸色这么难千贯到手的收益就这么没了,换成是谁也不会好受。

    李二悄悄的对着王小麦竖了个大拇指,这话他不适合说,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若是落在外人耳中就扣上了一顶欺压亲弟无视亲情的帽子,但是从王小麦嘴里说出来就不一样。他是个外臣,本来就有劝谏的权利,算的上是名正言顺。;**;:1

第五十一章 毕昇的结局() 
第二天就是大朝会,秦王主动放弃铸钱作坊的事传遍了朝野,百官站在太极殿中,交头接耳的讨论这件事,都在说秦王此举是在造福社稷。..为官之道就在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损失的又不是他们的钱。俗话说花花轿子人抬人,李二在主动交出兵权之后,又做了一次大公无私之举,文臣们对他的态度大为改观,很多之前还对秦王抱有疑虑的人都觉得自己想多了。

    百官的话传到了站在前面的裴寂耳朵里,鼻子都快气歪了,昨天欢天喜地的进宫,还以为皇帝又有什么好玩意儿要和他一起享受,没想到得到却是这么个消息。自从老李当上皇帝之后,这还是以第一次。咬着牙二以及他身后的王小麦,裴寂心头一阵怒火升腾。

    依照惯例三省奏告完毕之后,便又商议天策府的官职人选,这又是一项面子工程,毕竟老李早已经答应了李二允许他自置官署,朝会上所进行的不过是加盖上玉玺而已。

    宣布完天策府的事,李二却依然没有退回队伍,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奏章,双手捧到头顶:“儿臣还有一事启奏。”

    老李朝旁边的太监点点头,太监一溜小跑从李二手里接过奏章,双手捧到皇帝面前。老李翻开奏章一行楷书出现在眼前“关于在天策府内设置专利监事宜……”上面详细列举了专利制度所带来的好处,李渊吟了半天,这上面的道理说的很明白,讲的是很有道理。但是工匠自古以来就是低贱的行业,专门成立一个职能机构保护他们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而且还是在的大朝会上讨论这个问题。

    皇帝示意太监把奏章递给裴寂,裴寂又依次传递给六部的长官,不一会儿,几乎的官员都这份有些奇怪的奏告。

    “陛下,”裴寂出列开口道,“士农工商,工匠乃数下流,登不得大雅之堂,臣以为,此事没有商讨的必要。”很多时候,政治这东西就是没有道理可讲,尤其是对于政敌而言,你的就是我反对的,管你有没有道理,这就是所谓的反对而反对了。不过裴寂是个老狐狸,他并没有纠结奏章所写的是对是错,一旦陷入争论,就给了敌人可趁之机,直接把这个可能扼杀在摇篮里会更好。

    裴寂的话老李也觉得有道理,他赞同的点点头:“此事的确不宜大动干戈,那就容后再议。”

    “哼……”裴寂冷哼了一声,有意无意的拿眼角的余光二,既然你小子不识抬举,搅黄老子的好事,那你也别想得逞。

    李建成皱着眉头思考着刚才奏章的,从内心里讲,他觉得奏章说的非常有道理,工匠干的虽然是不入流的差事,但是其性却没人敢反对。但是这件事是李二提出来的,他不得不深思其中的原因,老二这是在干什么,身为大唐亲王,有必要讨好那些无权无势的底层工匠吗?

    “陛下!”李二再次朝老爹行了一礼,用的却是君臣之间的称呼,“现在风靡长安的活字印刷之术便是一个叫毕昇的工匠所为,此人生前籍籍无名,如此创举,却遭埋没,若不是王特进无意中得知这项技艺,恐怕我大唐便与这活字印刷术无缘了。天下间,还不知道有多少像毕昇这般手艺的工匠,我们高坐庙堂,享受民脂民膏,却从来没有去过问过他们的死活,害的此等技艺险些失传。现在活字印刷术传遍天下,不知会造福多少文人士子,这怎么会是一件小事?”

    活字印刷术很多官员都听说了,是最近长安刚兴起了一项技术,灵活的组合排版大大缩短了印刷所耗费的钱财和时间,成为惊艳一时的新工艺。只是这毕昇的名字众人都是第一次听说,想不到这项工艺的明者竟然是一名落魄的工匠。

    王小麦低着头掩饰着脸上的异样,想不到李二竟然当众把自己当初对他说过的话搬了出来,不过这却是是一个说服性很高的例子。说其他的工艺这些官员可能不懂,但是活字印刷术关系到书本的印刷度,在场的人都有所了解。对比之前的雕版印刷,尽管活字还有许多的缺点,但这无疑是一项造福天下的工艺革新。

    李渊也听说过这活字印刷术,从皇帝的角度出,他对这件事的认识更深一层,印刷成本的下降就意味着教育成本的下降,教育成本的下降就意味着人才的增加,长此以往,就不用世家大族的脸色了,的确是一项重大的工艺创举。

    “这毕昇可有亲人在世?”李渊开口问道。

    “这……”李二愣了一下,他倒是没想到老爹会开口问这件事,“……此事王特进应该清楚。”

    李二话音一落,百官的目光就落在了一阵低着头装鸵鸟的王小麦身上,心道这齐州郡公竟然还和一个工匠有交集,真是奇怪。

    “额……”王小麦硬着头皮出列对老李行了一礼,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圆过这个谎去,故意拖慢了语说道,“说起这毕昇,话可就长了,那还是在大业十年……哦……不……大业十一年的时候……”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个无儿无女,苦心钻研印刷技艺的工匠形象缓缓的道了出来,“……就这样,毕昇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但他的目光却始终盯在那块胶泥上,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自己苦心研究出来的成果造福世界……”说道最后,王小麦都感觉到了自己的悲伤情绪,感觉自己浑身都是戏。

    “唉……”百官纷纷摇头叹息,都在感叹毕昇的命途多舛,好在最终这活字印刷术被王小麦得知了,才不至于一腔热血付诸东流。

    李渊叹息的摇着头,这毕昇的确是个人才,只是可惜没有己的成果享誉于世的那一天。想到这,李渊歪着头对旁边的太监说道:“传朕旨意,在长安建一座毕昇庙,供世人瞻仰,供奉香火……”请:

第五十二章 将作大匠() 
李渊要为毕昇修建祠堂,这就代表他已经委婉表态李二建立专利监的提议了,之所以没有明说,不过是在估计裴寂的面子而已。

    裴寂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但是若是就此让对方得逞,又非常的不甘心,只好把目光放在太子李建成身上,不住的朝他使眼色,期待太子能站出来阻止这件事。但是李建成就像一尊木雕一般一动不动,任凭裴寂的眼珠子都快从眼眶里飞出来了,对方也没有往他这边看一眼,气的裴寂直跺脚。

    下了朝,裴寂等人群散去,就把李建成拉到了一旁焦急的询问:“今日秦王的奏告太子殿下为何不出言反对?”

    李建成不动声色的正了正衣冠,缓缓的开口道:“孤以为世民的提议言之有理,为何要出言反对?”

    “……”裴寂闻言一阵气闷,这都什么时候了,太子竟然会为李二说话,真是分不清主次。

    “裴公!”李建成见裴寂脸色十分难看,想了一会儿还是开口解释了两句,“如今世民已经放弃的兵权,昨日又大公无私的拒绝了朝廷赏赐的铸钱坊,赢得百官一片赞赏,且不说他此次的提议有益社稷,就算是一个对我们不利的意见,该忍也要忍了。”

    “唉……”裴寂叹了一口气,李建成说的有道理,满朝文武今天虽然不说是站在了李二这一边,但是如果双方真的相持不下,恐怕到时李二人会更多,到时候反而落得了下风,太子今天没有表明态度,倒是上上之策。但是想到这次吃的这个暗亏,裴寂感觉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去。

    “裴公,你还在担心什么?老二主动放弃了这么多,或许真的无意大位……”李建成说完就笑着摇了摇头,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话,“就算他内心还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孤也不会怕了他。”

    裴寂摇了摇头:“话虽如此,我们还是不要掉以轻心为好。我总感觉秦王这次东征归来之后,凡事的行径与以往有大不同,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李建成表情凝重的点了点头:“裴监言之有理,孤会注意的。”刚要和裴寂告辞,似乎又想起了一件事:“那个王小麦的来历似乎很是神秘,只查到他在武德元年时出现在齐郡,至于之前的经历,一点也没有下落,真是一件怪事。”

    裴寂笑了笑:“一个大活人不会无缘无故的突然出现,太子多虑了。这些年一直兵荒马乱,流民遍地,或许他之前一直隐居山林也说不定。”

    李建成赞同的点点头:“这么说也能过得去,不管他出身何处,孤总感觉此人非同寻常,不似一般的读书人,也许老二最近这些反常的举动都与他有关。”

    “很有可能……”裴寂想了想说道,“秦王府人才济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都是一时俊杰,如今又多了一个王小麦,太子还当早作打算,不如把这些人调出王府……”

    “孤一直都有此意……”李建成低声说道,“只是老二最近刚刚得胜还朝……现在还不是时机。”

    辞别了李建成,裴寂叹着气缓缓的走下玉阶,太子行事都太谨慎,大多数时候,这都是一个优点,但是总感觉这样一味的放任李二发展势力总是感觉有些不妥,尤其是这次吃了个哑巴亏,更是让他怒火中烧,幸好最终理智战胜了愤怒,没有当众在朝堂上发作出来,已经记不清楚上一次吃这么大的亏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被刘武周打的丢盔弃甲的那次……

    “裴公!”突如其来的叫喊顿时吓了神游物外的裴寂一跳,等反应过来看清来人,这才发现是一身紫袍的王小麦。

    “原来是王特进……”裴寂迅速的恢复了那副从容不迫的宰相威严,只是内心讶异对方似乎在这里专程等着自己,看来真是老了,耳目没有了前些年的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