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大唐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漫漫大唐路-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麻。

    “那就是说,浑天说是……错误的?”李淳风不敢置信的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那也不一定吧。”王小麦不敢直视他眼神中的神采,想想西方那些为日心说付出沉重代价的伟人。眼前的李淳风,只是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不敢想象,他该如何承担这样的后果。

    “王助教何出此言?”李淳风奇怪的看着他,刚才还赞同自己的观点,为什么现在又闪烁其词?

    “这也只是你的一种猜测而已,又没有让人信服的证据。”王小麦叹了一口气。

    “王助教是否赞同我刚才的推论?”李淳风问道。

    “我是赞同,但是……”

    “既然王助教赞同,那就是说,你也对浑天说有所怀疑?”李淳风就像一个战场上的战士一样紧抓着自己的武器不放。

    “是。”王小麦答道,“但是……”

    “既然你也赞同,又为何顾左右而言他呢?”

    “我说了这只是猜测,你又没有证据,怎么好胡乱说话。”王小麦有些心虚的说道。

    “浑天说也不过是一种猜测,我们的猜测比浑天说更有道理,自然并非是胡言乱语。”李淳风义正言辞的说。

    这孩子咋这么犟呢?王小麦只好把对事情的顾忌对他说了一遍:“你想一下,若是此时你提出了这个质疑,那谁会高兴谁会反对呢?”

    “谁?”

    “道门一直坚持了浑天说有差不多五百年了吧?你现在跑去跟袁守诚那些老道士说,宇宙不是这样的,你们这些人都错了,会有什么后果?”王小麦提醒他。

    “什么后果?”李淳风不解的问。

    这人怎么智商爆表情商堪忧?没办法王小麦只能更详细的给他一点提示:“你们道门很多人就靠这浑天说的占星之术吃饭,若是这浑天说根本就是错的,人们就不再相信占星之术,那他们还能吃的上饭吗?”

    “不能……”李淳风何等聪明瞬间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但是总不能因为这样,就罔顾真相于不顾吧?”

    “真相?”王小麦摇摇头,“猜测就是猜测,你又没有证据,谈何真相?”

    “还请先生指点。”李淳风对王小麦揖了一礼。

    “指点谈不上,给你一点提示吧。”王小麦指了指桌上李淳风刚才使用的演算纸,“你若是能用这种方法把星辰运行的轨迹计算出来,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计算出来?”李淳风张着嘴看着王小麦,“这怎么可能?”

    “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反正我言尽于此,你自己好好考虑吧。”王小麦说到这,就闭上了嘴巴,不再多言。就算你李淳风再天才,想要把托勒密、伽利略、牛顿三代人的成果凭一己之力完成,怎么也得用个七十年八十年吧,我就不信你这少年有这样的毅力,能独立面对这样枯燥的过程几十年。

    王小麦没想到,他的进展会如此神速。仅仅过了一个休沐日,李淳风就拿着一沓厚厚的纸张来到了算学学堂。

    此时王小麦正在教王二月和梁三初等函数,李淳风看他两个人把算盘打的噼里啪啦作响,好奇的从王小麦手里接过这件新鲜玩意儿。

    “这叫算珠,现在洛阳刚刚流行起来的计算工具。”王小麦对他解释了一遍算盘的用法,又把口诀给了他。

    李淳风很快掌握了算盘的用法,比魏征当初还快了不少,饶是王小麦有了一点心理准备,也被他的天赋惊的合不拢嘴。

    “你看,”李淳风放下算盘,把一张纸在王小麦面前铺开,“我已经把太史局近五百年来的观测记录都画在了纸上,最后就得到了这张图案。”

    王小麦看着眼前精美的太阳系行星图,不敢相信这副图竟然是这个少年仅花了五六天的时间完成的:“你自己弄得?”要是真是如此,这李淳风就不止是天才了,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

    还好李淳风摇了摇头:“大部分都是太史监的人帮忙,我只做了最后的整理工作。”

    王小麦终于松了一口气:“那你想问什么?”

    “这些轨道还是不对,”李淳风指着图上精美的圆形,“真实的轨迹不是这样的,但是我又百思不得其解其中的道理王先生赐教。”

    “想必你已经将真实的轨迹图画出来了吧?”王小麦问道。

    “在这。”李淳风从一沓纸中抽出一张铺在王小麦面前。

    王小麦摸着这张粗糙的纸张,上面的椭圆轨道是如此的熟悉,闭着眼长出了一口气才缓缓的开口说道:“你一定很奇怪为何这轨道不是为何不是标准的圆形,而是现在这种奇怪的情况。”

    李淳风点点头:“请先生指点。”

    王小麦对着王二月和梁三招了招手。

    “先生。”两人来到王小麦面前行礼。

    “你们去请国子监诸位先生到辩经场一行。”王小麦吩咐道。

    “是。”二人同时鞠躬行礼,走出了算学学堂。

    “一会儿我会和我的两位学生做个实验,实验的就和你的疑惑有关随我移步到辩论场一行。”

    “实验?”

    辩论场的场地像极了罗马的角斗场,不同的是,它是一座露天的地下建筑。在地上俯瞰,整个辩经场呈扇形,扇形的窄端是最低的部分,深度达到了六丈,这也是讲台的所在地,讲台长曰三丈,宽约一丈。墙壁是石材垒制的弧形回音壁,回音壁环整个场地一周,确保讲台上的人说话,对面观众席最上方和最远处的观众也能听的到。

    整个场地是王小麦和工部的官吏商议之后设计而成,最多能容纳七千余人同时在场听讲,称容纳万人。场地建在皇城旁的一个土山包上,因为工期紧急,最多时动用民工超过一千余人,耗时一个多月,现在已经到了收尾阶段。

    讲台两侧挖掘有两条长约十数丈的隧道,做排水和通行之用。隧道四壁都有木板支撑,每隔一段还有柱子支撑着顶壁,确保隧道不会塌方。整个工程的难题也在于这两条隧道的挖掘工作,由于作业面太窄,又得一边挖掘一边做护壁支撑,只好日夜开工,直到昨日,才初步完成。这两条隧道能并肩通行四人,是贵宾的进场通道,也可以作为紧急疏散通道使用,脚下的木板下方就是下水道,以防雨季积水。

    王小麦和李淳风此时就走在隧道中,李淳风好奇的打量着这座幽深的廊道,昏暗的油灯光把两人的影子拉的很长,由于昨夜刚下过雨,脚下还有细细的流水声经过。++,、、,

第五十三章 伽利略的荣光() 
进了场地内,王小麦掀开木质的下水道盖板,满意的点点头。昨夜的雨量不小,直到早晨才停歇,没想到场地内的积水仅花了不到两个时辰就排的差不多了,速度比他预想的还快了不少,场地的地势优势显露无疑。

    从下面往上看去,阶梯状的观众席还有三三两两的民工正在进行遮阳蓬的工作。王小麦没敢给给这个场地装顶棚,一则是怕暨越,二则难度不小,费时费力,只好给一排排的座位上了高高的布蓬。

    王小麦站在讲台上,丝丝的凉风吹来,这是回音壁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万万没想到,这回音壁除了聚拢传递声音之外,也起到了促进场地内空气流通的作用。就是不知道等观众进场之后,这样的效果还剩下多少。

    观众席中间空着一条长长的进场通道,两侧回音壁下面也有两条窄一些的弧形通道,三条通道足够观众进出之用。

    只是国子监众人还是对这样上下颠倒的布置颇为不习惯,不过达到效果,也只好采用这样的设计。

    王小麦一边给李淳风解释场地的设计情况,一边带他将整个场地转了一遍。此时陆陆续续的人群开始进场,有很多是受邀从外地前来的学者,这些日子以来,这些人除了在洛阳城到处游览之外,就是聚集在国子监一起探讨学问,不过由于王小麦前一阵子一直忙于筹建场地的事宜,大多都不认识。

    孔颖达带着颜家人进场坐下之后,王小麦带着李淳风和两个弟子上了台,刘达早就带人把一个长长的木质溜槽搬上了讲台,旁边有一个滴水计时器。

    “诸位,”王小麦在讲台上站定,下面坐着的百十个学者也安静了下来,“现在我为大家演示一个实验,探求重量与速度的关系。”这是他第一次上台当着这么多人演讲,心里多少还有些紧张。

    刚安静下来的人群爆发出一阵细细碎碎的交头接耳之声,孔颖达站起身来:“大家安静,此人是我国子监算学助教王继开,且听他如何言语。”

    人群这才安静下来,一个个好奇的看着王小麦,不知道他在卖什么关子。

    王小麦做了几次深呼吸,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对着第二排的颜勤礼拱了拱手:“可否请勤礼兄起身回答我几个问题?”

    颜勤礼很配合的站起身来拱手还礼:“请王助教赐教。”

    “我这里有一个铁球,现在从木槽一端滑下,若把木槽等分为两段,勤礼兄你否认为铁球在这两段所经历的时间完全相同呢?”王小麦举着铁球问道。

    颜勤礼思索了一会儿,拱拱手说道:“在下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无从得知,不过在下大胆猜测,这两段的时间应当是相同的。”

    王小麦点点头请颜勤礼坐下,又向观众席拱手问道:“那在场的诸位是否同意颜勤礼的观点,同意者请举手。”

    观众席又是一番交头接耳的讨论,不一会儿,大多数人都举起了手表示同意,就王小麦连身边的李淳风也举起右手。

    “这位先生,”王小麦对着前排一个没举手的人施了一礼,“请问先生为何没有举手,难道有其他意见吗?”

    那人年纪约五十来岁,闻言摇摇头:“在下实在难以决断,因此没有举手。”

    “那先生可有其他意见?”

    “没有。”那人摇摇头说。

    “好,那现在我就为诸位解开此问题的答案。”王小麦对着刘达点点头,示意他开始。

    刘达会意的走到溜槽高的一端,手里拿着一个铁球放在上面,随着王小麦的一声“开始”,刘达松开了手,旁边的王二月和梁三也开始盯着计时器开始计时。

    铁球很快滚落到了低端,王二月张开嘴向全场报时:“约用了六滴水的时间。”

    王小麦点点头,向观众席说道:“这是整个过程的时间,下面进行两段距离的分别实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将分别进行三次试验,取平均值计算。”

    现场很安静,刚才铁球从木槽上滚落的时候,不少心思细密的人就发现,铁球在后半段的滚动速度明显比前半段快了不少,心里一开始的想法渐渐的有些动摇了。

    果然,前三次试验的数据出来了,铁球滚过前半段的时间基本稳定在第四滴水刚滴落的时刻。人群中又响起了小声的议论之声,显然这样的结果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大家安静一下,”王小麦的声音再度传来,“木槽的中间有条红线,当铁球滚落至红线的时候便开始计时,诸位没有异议的话,现在要开始了。”

    不一会儿,后三次的试验结果也同样出来了,时间定格在两滴水上,人群一片哗然,这显然颠覆了他们的常识。

    “很显然,铁球是越滚越快的,所以前半段和后半段所用的时间并不相同。”王小麦说道,“那我们再做几次实验,将木槽的坡度抬高来证明这一点。”

    很快,几次实验的结果都出来了,随着坡度越来越高,铁球滑落的时间也越来越快。

    “这说明,铁球滚落的过程中,是不断加速的。”王小麦说道,“诸位可有什么异议?”

    人群一番讨论下来,都是觉得王小麦言之有理,认同了这个过程。

    “既然诸位没有异议,那进行下面的试验。”王小麦举着一个铁球,“这个铁球比刚才的更大更重,诸位是否认为滚落的时间是否比刚才的小铁球要短呢?”

    这次诸人都是举起手,没有一个例外。

    “看来大家都认为重量越大,滚落的速度越快,下面还是用实验证明。”王小麦微笑着说道。

    木质的溜槽又回到了第一次的坡度,刘达一松开手,人目不转睛的盯着滚落的铁球,一声响动铁球落地,又把目光聚集在胖胖的王二月身上。

    “六滴水。”王二月有些紧张的耸动了一下喉咙,报出了这个数字。

    “什么?”饶是全场都是上了年纪的学者,此时也坐不住了。

    “那我们再进行几次验证,看看其中是否有误。”王小麦的声音把诸人的怀疑暂时压了下去。

    第二次,依旧是六滴水。

    第三次,还是六滴水,

    ……

    试验进行了六次,每一次的结果都相同。

    王小麦又换了坡度试了几次,结果和第一次的小铁球几乎完全一样。这下人都沉默了,这个实验无疑给了众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人都在沉思里面的道理。

    “很显然,铁球的滚动速度和本身的重量无关,而是和坡度有直接的关系。”王小麦指着头顶,“诸位请看上方。”

    刘达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讲台上空,脚下就是垂直的回音壁,手里拿着刚才的两个铁球。

    “诸位可以看到,这两个铁球之间系着一条红丝绸,待会儿我的护卫刘达会同时松开这两个铁球它们同时下落,这段距离,诸位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完全垂直的坡度。如果按照刚才的推测,这两个铁球虽然重量不同,但会同时落地。”说完王小麦就闪到了一边,并对上方的刘达挥了挥手。

    人目不转睛的盯着下落的两颗铁球,一声脆响,两颗球同时落地,砸在讲台的石板上。

    “我明白了。”人群早已经散去,李淳风却乐此不疲的一遍遍重复着刚才的试验,直到太阳升的很高了,才停下来走到王小麦身边。

    “你明白什么?”王小麦躲在角落里纳凉,沿着回音壁传来的凉风不断的吹在他脸上,很是清爽。

    “铁球滚动的距离是呈平方性增长的。”李淳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