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在采石赶造浮桥奏报传入禁内,南唐人立即笑场了。浮桥,不是这么搭的!全江南的人都知道,水流的力量有多可怕,你可以在小河,小溪里搭临时性的浮桥,可长江是什么,万里水流有多大的冲力,再加上江面足有几百米宽,自有人类以来就没人想过要在长江上架桥,不管是浮桥还是什么桥!饱学之士张洎,平日最喜读书,当他得知来自采石的消息后,颇不以为然,用极为轻蔑的口吻对李煜说:“臣自幼苦读,但有记载以来,还未闻造浮桥以渡大江之说,宋军实乃异想天开!”李煜也漫不经心地附和:“朕亦以为这纯属儿戏。”其昏庸迂腐之态,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等到北宋兵马沿着采石浮桥源源渡江,军械粮草跟踵而至时,李煜才感到大难临头,再无退路,只有困兽犹斗,死命抗争。他命镇海军节度使郑彦华为主将,遴选精锐水师二万人乘大小战船溯江西进;另遣天德都虞侯杜贞为副将,率领步骑军一万五千沿长江南岸西进。水陆两军配合,进兵采石迎战宋师。出师之日,李煜亲临江岸执酒壮行,殷切叮嘱郑彦华:“二位爱卿要鼎力合作,互为表里,精诚协力迎击宋师,我朝成败在此一举。望尔等深解朕意。”郑彦华跪拜谢恩,信誓旦旦地回答:“臣遵旨效命沙场,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杜贞亦慨慷陈词,愿血染沙场,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潘美刚过长江,迎头就遇上了南唐兵。人不多,只有一万五,带队的正是杜贞,双方二话没说就杀到一起。潘美纵横沙场,百忙中觉得身后不对劲,他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长江里也一样的热闹非凡。
那是南唐的另一路救兵,由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率领,全是水军,任务是要在第一时间里把宋朝的浮桥毁了。李煜现在很清醒,只要浮桥在,宋朝就能把无数的军队源源不断地送过长江来……所以必须毁掉它,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不想郑彦华贪生怕死,他在长江里眼看着杜真和潘美浴血厮杀,逐渐崩溃,直到最后所剩无几。他不仅没去助战,更没去救援,而是迅速后撤,脱离了战场。
郑彦华率军后撤,金陵西南方向的新林寨、白鹭洲、新林港被一路攻破。曹彬尾随着潘美弃舟登岸,同时派出两支偏师,迂回到南方,从背后攻击金陵外围的溧水、宣州,把金陵城彻底地包围起来。
却说南唐统军使张雄,系江南一员猛将。当初后周入侵南唐时,淮南民众举义自保,人称“义军”,张雄是义军首领之一,因其战功显赫,被李璟破格任用,先后任袁州、汀州刺史。李煜即位后,改任现职,继续驻守袁州和汀州。当他得知金陵告急,迅即率部北上勤王。出发之前,他老泪纵横,视死如归,当着七个儿子的面对天明志:“吾此行义无反顾,必死于国难。尔辈亦当为国捐躯,否则便是不忠不孝。”他的七个儿子均为其忠义之举感动,无不涕泣受命,发誓决不苟且偷生。张雄带兵走到溧阳城外,宋军前来骂阵,张雄愤然迎敌拼杀,父子八人全部战死。
却说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青年时代曾随其父皇甫晖混迹军旅,参加过决定南唐命运的滁州大战。由于他在阵前怯于厮杀,气得皇甫晖操戈击打,因其躲闪及时,遂得保全性命。其父皇甫晖重创落马,为赵匡胤俘虏后义不求生,拒绝医治,慷慨捐躯。继勋年少且无战功,徒以家世遂为大将。资产优赡,名园甲第冠于金陵,多蓄声妓厚自奉养。及宋军围城,继勋保惜富贵,无效死之意。更为阴险的是,对李煜阳奉阴违,表面上下令紧闭金陵外城各门,严防宋军突袭,暗地里却不认真麾兵退敌,一味敷衍塞责。甚至遇有外地南唐将士败绩的消息传来,他竟偷偷躲在府内弹冠相庆,恨不能即刻追随李煜一道降宋。为掩饰败迹,继勋扣押各地告急文书;又经常借口军务繁忙,拒绝李煜召见。身为国君,李煜对战局一点都不清楚。
当时,金陵守将有才略者寥寥无几,只有宜春人卢绛稍有威望。当宋师兵临秦淮河之际,卢绛依凭水寨,拼力拒战,多次挫败宋兵渡河企图。然而,卢绛的战功不仅没有得到李煜的赏赐,反倒引起皇甫继勋忌恨。皇甫继勋借口润州危急,说服李煜委派卢绛率军增援。此时金陵外围的南唐守军已基本被消灭,据点被夺占,金陵已成一座孤城。
五月,李煜独上城头,突然发现外关城丢了,举目所及全都是无边无沿的宋军营帐!
李煜惊呆了,他知道宋朝人打过来了,也知道长江被突破了,更知道浮桥搭在了采石矶江面,但他从来都不知道他的金陵城已经被敌军团团围困!
这就是现实,宋军围困金陵已经五个月,南唐国君居然不知道……那一天在城头之上,温文儒雅的李煜终于怒吼了起来:“皇甫继勋,皇甫继勋呢?要他马上来见我!”
皇甫继勋很快就来了,李煜手指城外,浑身颤抖:“这是怎么回事?城下这都是些什么?!”
皇甫继勋面不改色,很清晰地回答:“宋军”。
李煜差点昏倒,他无力地问道:“我是说,我为什么一直不知道?你为什么不报告我?!”
皇甫继勋笑了笑,说出来的话非常有哲理:“那有什么区别吗?臣都是为了陛下好。因为北军强劲无人可敌,即令臣日夜报闻,徒令宫中震惊而已。”
李煜彻底昏倒,他再也没什么要说的了,他无力向卫士们挥挥手,示意赶快把这个“体贴”自己的将军处死!皇甫继勋刚被推出宫门,侩子手还没动手,聚观军士就一拥而上,把他乱刀砍死分吃了!这是继南朝侯景被人吃掉之后,又一个被吃掉的人。
公元975年11月27日,曹彬等人冲进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马上整军列队结束人马,然后军容整肃地来到南唐皇宫的墙外。
这时候李煜已经完全按照标准的国君投降礼仪,即光着膀子,高举降表,并且带着近四十五个南唐高级臣子来到宫外向曹彬投降。至于他有没有准备好棺材,牵没牵那只礼仪中所规定的白羊什么的,记载中没提,就不好乱说。
记载中曹彬和潘美以礼答拜,并且马上精选一千多名士兵守在宫墙之外,并向全军宣令——“有欲入者,一切拒之。”
然后曹彬请李煜到他的帅舰上去喝茶,李煜看见上船时的跳板太窄,他害怕,得有人扶着他才能走上去。喝茶闲聊几句后,曹彬却突然送客:”我看,您还是马上回宫去吧。尽量多收拾些金银财宝,想带多少都随便。要知道,一旦被收缴后登记造册,那就什么都拿不出来了。到了开封之后,工资和奖金都有定数,您是过不惯那种日子的……“
李煜感激涕零,马上赶回皇宫拿钱。第二天,李煜带着几百口装满黄金的大箱子,如约出降。
公元975年腊月末。浓重低垂的乌云,像峰峦起伏的群山,沉甸甸地压在南唐紫禁城剥蚀的宫墙上,压在宫殿鳞次栉比的黄琉璃瓦殿顶上,压在御花园颓圮的太湖石假山和御道两侧的古柏、古槐上。往日金碧辉煌、气象森严的皇宫,如今到处呈现着国破家亡、人去楼空的悲惨、凄凉景象。
远处,秦淮河与长江汇流处的宽阔水面上,寒风呼啸,不时地掀起阵阵波涛。一排排汹涌而来的雪浪花,犹如无数头张着血盆大口的恶狼,贪婪地吞噬着江岸的泥沙。迷蒙的细雨溶解着纷扬的雪花,重重叠叠地浸渍着江畔集结待发的数百艘各式载人和运物的木船。
从船桅高悬的五颜六色的牙旗,特别是绣有“曹”、“潘”大字的帅旗得知:这是一支班师凯旋、北上汴梁(今河南开封)“献俘阙下”的船队。
经过军中层层考核遴选出的五百精兵,在正副统帅曹彬、潘美的指挥下,剑拔弩张地分乘各船,监护着日前“肉袒降于军门”的南唐末代皇帝李煜和王公贵胄,以及宰相殷崇义等朝廷重要官员,还有以李煜的娇妻小周后为首的众多后宫嫔妃,当然,更少不了堆积如山的战利品。那满装金银细软、珠玉鼎彝、书画古玩、图籍经卷等贵重物品的箱笼,早已贴好封条,按着编号井然有序地堆放在载重船上。负责护卫李煜夫妇座船的是翰林副使郭守文,及其调遣的八名全副武装的士卒,他们分别在首尾两舱轮流站哨。
在渐去渐远的船队后面,撒下了女眷们肝肠寸断的哭泣声。
此刻,李煜在船舱中面南而立,着装格外引人注目:头上金丝编织的皇冠换成了寻常的布制幞头,身上绣龙的黄袍被素面的白衫所取代。他茫然若失地凝视着在霏霏雨雪中缓缓后退的六朝古都,直到那“虎踞龙盘”的石头城城垣上凸凹相间的雉堞模糊不清,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为止。望着长江浩荡东去的流水,李煜绝望地在心中默想:与我同步成长的大唐,同我荣辱与共的金陵,你是我的生命和生活的起点,也是我的人生和事业的摇篮,我从呱呱坠地到“不惑”之年,同你朝夕相处了整整三十九个年头,如今却不得不忍痛分手了。今生何时才能与你重逢叙旧呢?“别时容易见时难”。只怕永远也不能再相见了!想到这里,李煜泪流满面,一字一咽地吟出了那首流传至今的《破阵子》词: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155章 钱俶唯命是从()
开宝六年(974年),宋太祖造访赵普府第。正好吴越王钱俶派人送信和礼物,单子上说是“海物十瓶”,放在堂屋的左廊下。正好宋太祖的车驾到了,赵普匆忙出去迎接,来不及遮挡礼物。宋太祖看见,问是什么东西,赵普回答是海物。宋太祖说:“钱俶送来的海物,一定很好。”就命人打开,结果发现瓶里装的全是金瓜子(小颗粒的瓜子黄金)。赵普很紧张,叩首道歉说:“我还没有打开书信,实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如果知道,一定会上奏皇上,拒绝掉这些东西。”宋太祖笑着说:“尽管收下,不要过虑。他还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拟定的呢。”赵普收下金子,赵普在东京汴梁的府宅都是用这些金子修建的。
卢多逊任翰林学士,趁着赵匡胤召见时多次攻击赵普的短处。太祖对赵普的恩宠渐渐疏淡了,下诏参知政事与赵普交替掌印、领班、奏事,不久,又把赵普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宋军攻打南唐的时候,吴越王钱俶亲自上阵,把南唐的东南方重镇常州团团围困。李煜致书钱俶,警告他不要趁火打劫。他在信中强调,两国虽然素有芥蒂,但是,毕竟山水相连,唇亡齿寒,“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有朝一日赵家天子易地赏功,王亦不过为汴梁一布衣耳!“
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他深信,钱俶见信后立即就会撤兵,转而和自己联合,一起对抗宋朝。因为多简单啊,他们的目标一致,谁都不想去开封当普通老百姓!
但是事情怎么就那么的邪门呢?钱俶收到了信,据说也看了,但结果居然是把信原封不动地转交给了开封的宋朝皇帝,然后继续马不停蹄杀向李煜。李煜愣了,他不解,是信里还没说透?还是……但他没多久就苦笑了。
他想起来了,就在三年前,他也曾经做过同样的事,把刘鋹给他的信转交给了赵匡胤。唉,报应……
钱俶和李煜一样,名义上都是赵匡胤的臣子,而且职位还要低一些,是宋朝的兵马大元帅(建隆元年,公元960年2月,赵匡胤封的)。这很符合吴越和南唐在传统意义上的江湖地位。
吴越国,这是钱俶的爷爷钱镠在公元907年建立的。不过说是建立有些勉强,它是被封出来的——后梁太祖朱温封钱镠为“吴越王”。从那时起,吴越的国策和它在北方君王心中的作用也就定下来了。
国策:“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这是钱镠的临终遗言,直截了当地告诉后代子孙,不管中原地区换了谁当皇上,我们的态度都只有一个,就是“善事”。
作用:牵制南唐。这真是历史悠久,从南唐的前身“吴”开始,两浙地区的“吴越”就和苏皖赣闽间的邻居不和,北方大国的君主们,不论是后梁、后唐,还是后周和宋朝,交给吴越的命令就只有一条,即牢牢地扯住邻居的后腿,绝不让以前的吴,现在的南唐跳过长江去。
这两件事就是吴越的立国之本,虽然是任务,但也是保障,这让钱镠的子孙在两浙温暖富饶的大地幸福地生活了三代人,直到第五位国王钱俶为止。
任务变了,赵匡胤在开宝七年【公元974】年7月通知钱俶,别再牵制了,直接出兵配合我攻打南唐。接到命令,钱俶沉默了,吴越全国却突然间沸腾。打南唐,解恨,这么多年有多少吴越人死在南唐人的手里,正好借宋朝来复仇!
但是官场里的意见却截然相反。吴越宰相沈虎子忧心忡忡地找到了钱俶:“陛下,南唐是我们的仇人不假,可它也挡着宋朝,一旦它垮了,我们怎么办?”
钱俶继续沉默,但他很快就作出了决定。吴越一如既往,听命宋朝,无论什么命令,都无条件答应。
沈虎子愕然,进而大怒,这般懦弱!无法理解!吴越虽小,难道没有兵吗?南唐还那么大,难道不能联合吗?宋朝又怎样,自古以来中原北方的大国有多少次是在长江边上一败涂地,不得不和南方小国划江而治的?怎么连抵抗的念头都没有,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见就认输?!
钱俶没生气,反而向他笑了笑,像是有很多的话想说,但是最后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宰相大人:“你被撤职了,回家去吧。”之后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钱俶是一个比李煜还要怯懦委靡的亡国君主,连稍微抵抗的勇气都没有,而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