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群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群英-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潘美在莲花峰被挡十五天,无计可破战象,这天中军官来报:“启禀大帅,大将军高琼押粮到营。”

    “快快有请!”潘美遂领众副将出帐迎接。

    高琼乃是后周大将高怀德之子,字君保,年纪二十多岁,长得面色银白,眉插双鬓,目若朗星,颔下无须,身长八尺有余。头上板银盔,身着紫金掩心甲。潘美本是北宋开国美将,高琼美俊比潘美有过之而无不及。

    高琼随潘美来至中军大帐,潘美道:“近来南汉调动了一百头战象,闻角号而进,弩箭雕翎都奈何不得。”

    高琼虽是武将,但极通兵书战策,对潘美道:“末将到有一计,尚不曾试过射象。造两百架巨弩机,或许能射穿巨象。”

    原来高琼所说的大型弩机,长有一米半,宽有两米,牛筋硬弦,镔铁弩架,弩箭全是青铜打制。这种巨弩机两个人抬着都很吃力,皆是用四轮木车承担。潘美依照高琼所说,绘图打造。

    不到一月,两百架巨弩机打造而成,潘美、高琼亲手试射。士卒将青铜弩箭架在弩机上,潘美按动弩簧,只听“嘭…”的一声,弩箭发出,一百五十步之远射穿梧桐树,潘美大喜:“妙哉!如此强弩,何愁巨象不伤!”众人皆是赞叹不绝。

    潘美命人到莲花峰下战书,北宋、南汉两军再开战阵。李承渥一看宋军阵势同一月之前相似,心中无所顾忌,下令鸣号角。

    号声响起,一百头战象呼号而出,直奔宋军冲来。“嗒!嗒!嗒!”宋军三声号炮打响,只见盾牌后面的巨弩机推至阵前,四个兵卒推一架巨弩机。巨象高出数米,宽有丈余,无须瞄准便对好象身。

    巨象冲至宋军还有一百步,两百架巨弩齐发。只见青铜弩箭呼啸而出,风声震耳,战象虽是皮硬肉厚,却挡不住强弩。战象中箭受惊,调头欲走,潘美又令再发一百只青铜弩箭。

    战象转过身来,二通箭发,战象疯癫败逃。大象受惊交相践踏,南汉将士叫苦连天,十万马步军阵势大乱,为躲象踏四散逃命。

    忽闻战鼓动地,炮号连天,潘美率五千精骑蜂拥杀向汉兵。

    象惊人乱,南汉被宋军杀得大败。李承渥率五千亲兵绕道逃走,高琼率兵拦住去路,李承渥怒道:“白面小儿,你是何人?快快闪开!”

    高琼答道:“某乃高怀德之子,高行周之孙,幽州神枪将高琼是也!”

    高琼声如洪钟,惊得李承渥跨下战马倒退几步,左右汉兵心惊胆寒。李承渥挥大刀砍来,高琼托枪相迎。二人马打盘环,十几个回合之后,高琼一枪正刺中李承渥护心镜。李承渥被打下战马。北宋将士将其摁住五花大绑。南汉败兵见主将被打下战马,军心大乱轰然而散。

    莲花峰下活捉李承渥,十万兵马、上百只战象有的被射杀而死,有的四散而逃。

    宋军不日便到广州,刘鋹急得不知所措,

    宫中有个大太监名叫乐范,向刘鋹奏道:“奴才闻听南洋有诸多岛屿,可先到南洋避乱。宋军由北而来,一时造不出渡海战船。待个三年五载,陛下再率水军杀回两广,为时不晚。”

    刘鋹听信乐范谗言,立刻派人召集巨舰十八艘,把朝中的美妃、金宝塞满其中。

    十八艘大船将美女、珠宝装载完毕,刘鋹哈哈大笑:“美女、珠宝皆已装船,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但是非常可悲,那些在他看来没有家世之累,没有私心的太监没等局势进一步恶化,乐范和押船的一千多名士兵面对这么多美女和财宝,一点都没犹豫,没等刘鋹上船,直接开进了大海。

    这群人从此在历史上杳无音信不知下落,但他们应该很幸福,有男人、有女人、有钱、有武器,唯一的遗憾就是男人不应该净身。正是:

    海崖尽头命难求,

    欲乘巨舰汪洋游。

    九州版图当一统,

    逃至何方是尽头?

    这时刘鋹才觉得掉进了深渊,女人和钱都丢了,最重要的是出海求生的路断了!但是他求生的愿望仍然无比强烈,他再一次派出使者去见潘美,愿议和约。潘美不许,叱退来使,更进兵马径,立营双女山下,距广州城仅十里。刘鋹复遣左仆射萧漼,诣宋军乞降。潘美送漼赴汴,自率军进攻广州城。

    龚澄枢、李托,私自商议道:“北军远来,无非贪我珍宝财物,我若先行毁去,令他得一空城,他不能久驻,自然退去了。”【呆极。】

    于是纵火焚烧府库宫殿,一夕俱尽。城内大乱,没人拒守,宋军到了城下,立即登城,入擒刘鋹,并龚澄枢、李托等,及宗室文武九十七人。保兴逃入民舍,亦被擒住。

    有趣的是,刘鋹作为皇帝,竟不知自己的国土有多大。他被解送汴梁的途中,越过骑田岭,进入郴州境内,原南汉旧吏前来迎接,他竟惊讶地说:“你怎么在这么近的地方呢?”回答说:“陛下之国,边境至此已极,并非万里之遥。”原来刘鋹还以为郴州距离广州遥远得很呢,可见其昏庸到何种程度!

    太祖御崇德门,亲受汉俘,当即宣谕责鋹。鋹此时反不慌不忙,向前叩首道:“臣年十六僭位,龚澄枢、李托等,俱先考旧人,每事统由他作主,臣不得自专。所以臣在国时,澄枢等是国主,臣实似臣子一般,还乞皇上明察!”【史称刘鋹善口辩,即此数语,已见辩才。】

    龚澄枢、李托等人一片茫然,不否认,不反驳,直到被宋朝砍头。刘鋹连个懦夫都不算,他只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

    公元971年的5月1日,赵匡胤用布帛拴着他的脖子,像拉条狗一样拉到太庙去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把他赦免,封他为右千牛卫大将军,爵位是恩赦侯。

    之后他就在宋朝的开封开始了自己的侯爷生活,具体工作就是每天准时上朝报到,证明自己还在开封,还在被监控的范围之内。而他做得格外经心,每天早到晚退。有一次赵匡胤在讲武殿大宴群臣,他又先到了,赵匡胤看他真乖,于是先赏了他一杯酒。没想到这人马上吓哭了,跪地磕头,说:“我反抗朝廷,让您派军队远征,这是我不对。可是我都投降了,就让我当个开封的顺民活下去吧,这酒我实在不敢喝。”

    赵匡胤大出意外,摸不着头脑。经他解释才知道,这个浑蛋在南汉时,只要看哪个臣子不顺眼,就赏一杯毒酒来了断。赵匡胤哈哈大笑:“朕推赤心以待人,怎会行此事?“取过酒来一饮而尽,然后对左右示意,再给他倒一杯。刘鋹满面羞惭,这才敢喝。

    刘鋹体态丰满,眉清目秀。有巧思,亦能言善辩,曾用珠子将马鞍结成戏龙的形状献予宋太祖。宋太祖因此感叹说:“刘鋹如果能将这项技艺用在治国上,怎么会灭亡!”

    到了赵光义时代,刘鋹变得更乖,开始主动讨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将伐北汉刘继元,在长春殿宴请潘美等将领。当时刘鋹与已降宋的前吴越王钱俶、前清源节度使陈洪进都参加,刘鋹因此说:“朝廷威灵远播,四方僭号窃位的君主,今日都在座,不久平定太原,刘继元又将到达,臣率先来朝,愿得以执鞭为降王之长!”顿时满堂大笑,尤其赵光义得意非凡,正要出征,这个吉利讨得多好!刘鋹当时又得了好多赏赐。

    还有什么好说的吗?当俘虏当到这个份上,刘禅、孙皓算什么?但就是这样,刘鋹仍然在宋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3月间死去,年仅三十九岁。

    至于死因嘛,官方公布是病死,不过李煜、钱椒还有赵匡胤,凡是挡了赵光义的路的人都是病死的……

    

第149章 赵匡胤亲征北汉() 
却说北汉刘钧在位期间,任命刘继恩为太原尹,然而刘继恩资质平庸,刘钧常常对臣下郭无为抱怨刘继恩无治国之才。

    刘继恩本姓薛,父亲薛钊因不受岳父刘崇所用,又与妻子刘氏聚少离多,因而在一次酒醉之后,薛钊将妻子刘氏刺伤,然后畏罪自杀。

    刘氏先嫁薛钊,生子继恩;薛钊死后,又嫁何氏,生继元。继恩、继元同母异父,二人都做了舅父刘均的养子,都改姓刘。

    公元968年7月,刘钧病逝,刘继恩继位,是为北汉少主。刘继恩怨恨郭无为在立储问题上不曾为其出力,而且对自己的地位有威胁,于是一步步剥夺他的权力,降低其职位。

    当年,周太祖郭威称帝的时候,郭无为已经大名鼎鼎,郭威见他气质非凡,决定一纸诏书聘请他当军师,不过,衙门内的事情,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郭无为当时没钱贿赂行政部门的高官,又长得凶神恶煞,很有雷公的气质。

    有一次,郭无为顶撞上级,不料被人谗言,失去了郭威的信任,郭无为一路北上,到太原闯荡去了。刘钧即位后,听说此人自诩诸葛,一合计,北汉朝堂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三顾茅庐一样把他请到了朝中,倍加宠信。

    刘钧死后,宋太祖见有隙可乘,遂命昭化军节度使李继勋,督军北征【乘丧北伐,不得为义】。继勋至铜锅河,连破汉兵,将攻太原。刘继恩忙遣使向辽乞援。

    不料刘继恩没被宋军除去却被自己人杀害了,司空郭无为密嘱供奉官霸荣刺死刘继恩,另立刘继元为帝。继恩即位仅60日,享年三十四岁。

    刘继元为人残忍嗜杀,刘钧妻郭皇后既是他的舅母又是继母。继元妻段氏尝以小过为郭氏所责,后患疾而卒。继元即位后,遣嬖者范超杀皇后,皇后正在刘钧柩前啼哭,范超执而缢杀之。郭皇后死后,刘崇诸子皆被其所杀【刘崇子都是刘继元舅舅】,于是刘氏子孙无遗。刘继元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

    王师北征,刘继元闭城拒守,太祖皇帝以诏书招继元出降,许以平卢军节度使,郭无为安国军节度使。无为捧诏色动,继元不从。无为仰天恸哭,拔佩刀欲自裁,继元自下执其手,延之上坐,无为曰:“奈何以孤城拒百万王师?”

    可巧辽主兀律发兵救汉。李继勋恐孤军轻进反蹈危机,乃收兵南归。北汉兵结合辽兵,进寇晋、绛二州,大掠而去。太祖闻报大愤,下令亲征,命弟光义为东京留守,自统兵进薄太原。

    至于必将出现的契丹,他反而一点都没安排,这让很多人不安。但面对亲政近十年的开国皇帝,每一个臣子都只能默默地遵令执行。就连本来不赞同他出兵北汉的前宰相魏仁浦都一样。

    魏仁浦是和范质、王浦一起退出政治中心的,但有所不同,他一直都是赵匡胤的顾问。就在这一年的春节前后,赵匡胤设宴款待老臣,席间突然向魏仁浦微笑致意:“为何不劝我一杯酒?”

    于是魏仁浦离席上前,为天子上寿。两人相隔极近时,赵匡胤突然发问:“朕欲亲征太原,如何?”

    久经大事的魏仁浦神色不变,仍旧提壶斟酒,小声回答:“欲速则不达,惟陛下慎之。”

    但赵匡胤决心已定,不仅一意孤行,而且还征发魏仁浦随军参赞。这一年魏仁浦已经五十九岁了,在古代已经是老龄了,但赵匡胤看中了他的经验。魏仁浦是与众不同的,虽然他的鼎盛时期也不过是后周三大宰相之末,但是郭威起兵反后汉、柴荣攻伐北汉,甚至最初的高平之战,魏仁浦都在生死关头站在皇帝的身边,甚至有记载,当柴荣在巴公原上身陷绝境时,还是魏仁浦提醒他必须“出阵西殊死战”,才挽回了已经崩溃的战局……一切的一切,都显示出赵匡胤对此次北伐必胜的决心。

    宋军兵临城下时,刘继元遣使者赍敕命,径诣山后,来见刘继业【即杨业】,宣读诏书曰:

    孤守晋阳,谨保一城。虽无汤武之德,常慕事大之名。自周世宗,耻仇不绝,屡被侵伐。今宋君继立,复率精兵,长围城下。百姓抱死亡之患,城郭有累卵之危。惟尔父子,忠勤效命。诏书到日,即宜引兵赴援,以卫国难。成功之日,当颁重典。故兹诏示。

    刘继业,本姓杨,名重贵。祖居麟州,后来定居太原,宋代史书中一般称他为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叫杨衮,本是麟州的一方大豪,在五代乱世之中,拉起了一支人马,就地占领故乡,自称刺史。但杨衮虽强,也只是一方人物,无论是后汉、后周、北汉,哪一方兴起,他就归附哪里。在后汉时,他被迫派自己的长子杨重贵,到后汉大将刘崇的太原城听令。实际上就是人质。

    杨重贵的一生就这样开始了。纵观他的一生,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怎样尽心效忠,他的遭遇都充满了坎坷和遗憾。他的一生之中,别说尊荣显贵,就连起码的尊严和生存都要奋力抗争。

    就连他的名字,都要因为主人的名字而不断避讳,他曾经叫杨重贵、杨重训、杨重勋、杨崇贵,后来连自己的姓都没法保留,被彻底改名叫刘继业,成了刘崇的干儿子。

    刘继业接招带兵进城,刘继元命令他一定要守住太原城外的汾河桥,那样才不至于被宋军死死围困。

    汾河桥就是出入太原的重要通道。宋朝的人马熟门熟路,来了就直奔重点,满心想着北汉人应该识相了,老实点在城里等着攻城,一切都按去年临走时重来。但是没想到,他们刚到桥边,太原城里的北汉兵就冲了出来,领头的就是那个刘继业。

    宋朝的大兵们愣了,真是没想到,这个刘继业是疯了吗?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已经非常清楚了,能不能在城外野战,应该在去年就心知肚明了吧?那么为什么还要出城来找死?留下实力守城难道不好吗?

    此时刘继业的心情是悲凉的,他什么都懂,但他只能出兵决战。其原因和遭遇与他十七年之后如出一辙。因为他忠,因为他无条件服从,就算明知道前面有埋伏,一定会失败,一定会败到不可收拾、全军覆没,他都会服从命令,冲向数倍于已甚至数十倍于己的敌人!

    就这样,汾河桥变成了血红色的地狱,当刘继业担心全军覆没,不得不传令退兵时,桥边已经倒下了一千多具北汉兵的尸体。而宋朝的损失也可想而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