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得罪董卓的程度,满朝文武,恐怕都比不上一个盖勋,当他之前得知董卓毒杀何太后的时候,便亲自写了一封信,命人送去洛阳。
这封信是怎么写的呢?
“废立皇帝不是臣子能做的事,当初伊尹和霍光有那么大的功劳,结局都是身死族灭,令人寒心,更何况你这跳梁小丑?别看如今很多人巴结你,弄出门庭若市的模样,等你死后,给你吊丧的人只会更多,给我收敛一点吧!”
据说董卓在看完这封信后,吓得几天都没有睡好,他知道盖勋是一员老将,性情刚烈,本事高强,比起自己差不到哪去,于是这次在征调皇甫嵩的时候,董卓特意要求,务必要把镇守长安的京兆尹盖勋也调到洛阳来。
面对梁衍的劝阻,盖勋只是悲凉地一笑,“我手中兵力不足,难以对抗董卓,若是皇甫将军固执己见,我也无计可施,只能以死明志了。”
“将军,能够挽救天下,平息这场灾祸的人只有你了,千万要以天下为重啊!”梁衍转向皇甫嵩,重重叩首在地,哀声说道。
皇甫嵩依旧摇着头,“老夫一生忠君,纵然是死,也要流芳百世,若是依仗兵势,就算夺得大权,不也是成了董卓一样?”
“若是大汉江山断送在董卓手中,将军却坐以待毙,岂不是要被后人嘲笑?”梁衍仍不死心,还想劝说皇甫嵩回心转意。
皇甫嵩却已经懒得再听,迈步走出军帐。
看着皇甫嵩远去的背影,梁衍和盖勋只觉得心中悲愤难忍,这个人从镇压黄巾之乱开始,就有好几次挽救时局,只手补天的机会,但这些机会无一例外,全被他轻易放弃了。
当初凭借着镇压黄巾的不世之功,皇甫嵩获得了从朝堂到民间的一致拥戴,那时候就有凉州名士阎忠劝他借机把握住朝政,扫清弊端,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结果皇甫嵩拒绝了。
在董卓被任命为并州牧,却坐拥军队不肯赴任的时候,他的侄儿皇甫郦也多次进言,希望皇甫嵩可以率军讨伐,将已有不臣之心的董卓一举击杀,结果皇甫嵩又磨磨蹭蹭下不了决心,这才招致今天的董卓乱政。
如今在梁衍看来,已经是对抗董卓的最后机会,若是皇甫嵩放弃出手,任由三万身经百战的凉州边军落到董卓手中,放眼天下,将无人可以与董卓对抗,到那时候,大汉王朝就将彻底陷入绝望的深渊。
但皇甫嵩居然把自己所谓的忠义虚名,看得比整个天下,数千万天下人还要重要,不肯担负早就该他担负起来的责任,着实是让人太失望了。
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不是忠诚,不是大义,而是不负责任,而是胆怯无能。
“皇甫义真,我看错你了。”梁衍失望地摇摇头,从腰间拔出宝剑,在盖勋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剑割破了自己的喉咙。
大汉,没希望了。
第269章 幽州军参战()
初平元年二月,幽州牧刘备在治所蓟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誓师会,宣布自己将亲率幽州边军为国除奸,随后,三万大军便分批南下,沿途各州郡无不悚然。
作为全军主帅,刘备自然不能亲自为大军开道,轮到他直属部队开拔的时候,由黄忠颜良二人率领的先锋部队已经越过涿郡,进入冀州地界了。
“兄弟,又要辛苦你了。”临行之际,刘备拍着前来送别的关羽,略带歉意地说道。
“大哥尽管放心,有小弟在,幽州万无一失。”关羽语气郑重地答道。
这几年来,关羽就是刘备麾下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刘备南下乐浪,就把辽东郡的防务交给关羽;刘备成为幽州牧,就把辽东三郡的防务全交给关羽;如今刘备要领军南下,又把关羽从辽东调来坐镇蓟城。
对于自己职位的频繁调动,以及经常坐镇后方的待遇,关羽心里很清楚,这是兄长刘备出于信任,才把自己最为看重的根基,以及全家老小都托付给他,但作为武人,总是不能亲自出征,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
“其实云长应该一起去,他离开故乡这么多年了,一直想着回河东看看。”到了第三天,即将进入冀州的时候,简雍突然没头没脑地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那你怎么不早说?”刘备眼睛一瞪,语气不善地反问道。
“我也是刚想起来。”简雍嘿嘿笑着岔开话题,“咱们这三万大军,说出去肯定吓坏一群人。”
“也就能吓唬吓唬人了。”刘备叹了口气。
幽州这个地方什么都好,就是离中原实在太远,难以投入太多兵力,这一次对外宣称是三万大军,实际上真正的主战力量,只有赵云和太史慈麾下的五千名精锐骑兵,剩下的两万名辅兵和五千名民夫,基本就是充充样子的。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并且真正着手组建军队,刘备才真正意识到,古代那些动辄号称有几十万大军参加的战役是有多少水分。
兵书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冷兵器时代,一支军队想要保证战斗力,必须有大量的辅助兵种担负起警戒、运输粮草、军械、辎重,甚至是安营扎寨、埋锅做饭的任务,让核心战斗力量可以节约精力和体力,确保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如果核心部队是骑兵,那就更麻烦了,战马娇贵,受不得罪,饭量还是人的好几倍,养活一支骑兵部队,并让其跋涉千里,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至少是同等数量步兵的十倍以上。
但是考虑到洛阳一带地势平坦,单靠步兵是没有能力对抗董卓麾下的骑兵部队,刘备还是咬着牙带走了五千名精锐骑兵,用来确保自己的安全。
大军一路前行,沿途不断收到从洛阳那边传来的消息,听了这些消息,对于董卓和关东联军的战略意图,刘备也算是有些了解了。
二月十七日,皇帝和满朝文武离开洛阳,开始向长安进发,趁此机会,董卓命令麾下将士大肆劫掠,将洛阳城所有富户全部集中起来,然后随便扣上各种罪名通通处死,并将其家产全部罚没。
为了确保即使自己战败,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也无法从洛阳获得补给,并以此为继续西进的前进基地,董卓做出决定,裹挟上百万洛阳百姓一起去往长安,沿途兵荒马乱拥挤不堪,洛阳以西饿殍遍地。
百姓的惨状非但没有让董卓收手,反倒是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兽性,为了让自己安心,所有人迁离之后,董卓亲自监督军队,将洛阳城包括皇宫、官署和民宅在内的所有建筑一把火给烧了。
就这样,历经了近二百年的风风雨雨的洛阳城,连同周边二百里以内的所有房屋,往日里的繁华富庶,全部化成一片焦土。
把整个洛阳祸祸了之后,董卓仍然不肯罢休,在他的亲自指挥下,吕布带领一支部队,又将洛阳附近的皇室陵墓以及公卿家族的陵墓挖掘一空,把洛阳这个东汉王朝首都的最后一点财富也给洗劫了。
“朝廷的威严啊,全没了。”听说董卓做了这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简雍只觉得后背冰凉,一阵阵地后怕起来,若是没有听从刘备三番五次的撤退命令,而是按照自己的性子留在洛阳,恐怕他也早就变成路边的一具尸体了。
由于早就在各种历史资料里了解了董卓的残暴,此时刘备的心中却没有太多波澜,他更在意的,是关东联军的动向。
“酸枣那边没有新的消息?”刘备问道。
简雍听了,从一沓信件里面找出几份,拆开之后粗粗一看,便无奈地摇了摇头,“还是老样子,每天饮酒作乐,就是不肯进军。”
“我就知道这群人都是酒囊饭袋。”刘备冷笑起来。
“不过袁术在鲁阳倒是招揽了一员猛将,根据线报的说法,只怕他那边要打起来了。”简雍又把一份刚刚拆封的信件递给刘备。
“袁术那个败家子能招揽到谁?”刘备哂笑着接过信件,脑袋里面开始搜索记忆中袁术麾下的武将,结果发现,除了一个被吕布提着像小鸡,被张飞几下攮死的纪灵,他还真不记得还有什么能打的。
但是当刘备看到信件上面的内容,他一下子就笑不出来了。
长沙太守、乌程侯孙坚领军北上,沿途招募了数万士卒,并借故杀害了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投奔到后将军袁术帐下,又被袁术任命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我怎么把这头江东猛虎给忘了?刘备不由得皱起眉头。
“这个孙坚孙文台在凉州平叛的时候就和董卓互相看不惯,曾经多次向张温进言要他杀掉董卓,只可惜张温优柔寡断,没有尽早为国除害。”简雍叹息着说道。
刘备展开一副地图,在洛阳南边画了个大大的圆圈,“如此一来,南阳就是袁术的地盘了。”
简雍伸头过来一看,顿时咋舌起来,“若是袁术避开董卓主力,沿丹水逆流而上,从武关进逼长安,董卓势必首尾难顾。”
“他没这个勇气。”刘备摇了摇头,在洛阳北部又画了一条线,“我们改变计划,不去酸枣会师了,转头河内,从北面威胁洛阳。”
第270章 故友重逢()
幽州军一路南下,沿途所见,尽是民生凋敝,完全没有了天下第一大州的气势。
“小小一个黑山贼,就把冀州北部弄成这样,当地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刘备等人用了几天时间穿过整个中山国,眼看着春暖花开,莺飞草长,正是春耕的好时节,沿途的田地里却是杂草丛生,只有远处一些坞堡周边有影影绰绰的人们在劳作,不禁怒从心头起。
简雍却是苦笑起来,“玄德啊,你口中小小的黑山贼,却是号称百万之众,二十多路豪帅,纵横中山、常山、上党、赵郡等地没有敌手,即便是我们幽州商会,也只是在骑兵的护送下才能一路畅通无阻。”
自从张角三兄弟分别在广宗和下曲阳战败身死,黄巾军主力覆灭,皇甫嵩被任命为冀州牧,并向朝廷提议,免除整个冀州一年的田租,广袤的冀州大地之上,百姓们欢欣鼓舞,以为自己终于又迎来了安定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凉州发生叛乱,皇甫嵩被调离,刚刚看到曙光的冀州人民再次陷入无边的黑暗。
黄巾余众在黑山一带死灰复燃,朝廷横征暴敛,官府层层加码,豪强趁势兼并土地,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原本就已经饱受战乱之苦,只是勉强维持着生存的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
他们要么卖身为奴,依附于豪强以求活命;要么踏上逃亡的道路,北上幽州或是南下;还有为数不少的百姓索性也加入了贼寇,使得黑山军的规模越发庞大。
天下第一大州的冀州都是如此,其余各地可想而知,如今也都是类似的景象,这个国家已经是奄奄一息,需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彻底剜掉毒疮,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正在二人谈话的时候,远远有一名骑兵迎面过来,隔着老远就滚鞍下马,大声说道:“启禀使君,前方有人拦路,说是使君故交。”
“我在冀州还有故交?”刘备有些纳闷,扬声问道:“他有没有说自己叫什么?”
“据此人说,他姓牵名招,安平人士。”这名骑兵回道。
牵招?
“原来是子经,他怎么会在这里?”还没等刘备想起来这人是谁,简雍却已经大笑起来,策马奔向前方。
这时候,刘备才从脑海中搜索到关于牵招的事情,心中不由得欣喜万分,连忙也催马前去,想要尽快见到对方。
片刻之后,一个身材高挑却显得有些瘦削的身影出现在刘备视线中,他没来由地鼻子一酸,几乎就要落泪。
“子经!”
“玄德别来无恙?”
恍惚间,刘备仿佛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脑海中浮现的,全都是属于原本那个刘备的童年记忆。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少年时为了躲避战乱而跟随家人北上幽州,在涿郡一带落下脚来,也就是在那里,他和年龄相仿刘备、简雍等人相识相知,并成为了可以为彼此两肋插刀的至交好友。
几年之后,冀州一带安宁下来,牵招便又随着家人回到故乡,从此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只是通过零星的书信往来,黄巾之乱爆发之后,更是就没了音讯,但是在刘备心中,一直是挂念着这个童年好友。
“子经,你这些年去了哪里,怎么一点消息都没了?”刘备好容易平复心情,这才想起询问牵招的近况。
“此事说来话长。”牵招洒然一笑,轻声说道。
原来牵招在回到安平之后,便拜了同乡人乐隐为师,后来乐隐进京求官,在车骑将军何苗帐下担任长史,牵招与一众弟子仍然跟随他学习。
半年前何进与十常侍拼了个你死我活,何苗被何进部将吴匡所杀,乱军之中乐隐也不幸遇害,牵招拼死抢出他的尸体,并与同门史路等人用牛车载着返回故乡。
这次听说刘备要兴兵南下,讨伐国贼,牵招便告别家人前来投军,希望助童年好友一臂之力。
“你一直在洛阳,为什么没找过我?”简雍听了一阵,不由得皱起眉头,瞪着牵招质问起来。
牵招一愣,“你也在洛阳?”
“幽州商会,简雍,没听说过?”简雍怒了,自己那两年好歹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洛阳一带无数年轻俊杰想要攀附的俊杰,居然就这样被无视了。
“那个简雍就是你?”牵招大惊失色,“你不是姓耿吗?”
刘备嘿嘿笑了起来,简雍则是彻底无语了。
当年三人相识相交的时候,简雍确实姓耿,但是因为幽州人的口音问题,经常把耿字说成简,还闹出过不少笑话,于是后来耿雍在外出游学的时候便索性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简。
听了简雍的解释,牵招也无语了,他这几年跟着乐隐,日子过得相当困苦,要是早知道幽州商会那个财大气粗的简雍就是自己的好友,早就过去相认了。
故友重逢乃是人生喜事,一番欢饮之后,刘备又询问了牵招的意向,得知他醉心于军旅,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