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世态人情()
一个事物决定的念头一旦在脑海里面产生,这就无法在轻易的消除出去。
就像是病毒一样,已经开始扎根之后,如果没有抗体,那么等待的就是被它全部吞噬,连一点都不剩。
出征北晋,试图将大陆之上最强大的王国击败,这个想法,南庆每一任得帝王都曾经出现过。
因为如此盛举,一旦成功,那么自己的名字,肯定是会名留史册,而且还是后人无法超越的地步!
可是因为兵力,以及自身和对方之间得差距,所以此事一直被搁浅,但如今,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出现了先许的希望,而且光芒越来越盛。
不过,即便杨言帆是南庆的皇帝,大权在握为最高领导,但是有些事物,他也是不能独断专行。
虽然说最后的决定权在自己手中,但是他人的意见,自己还是要适度采纳才对。
不然那群,最喜欢单刷BOOS,挑战生存极限的言官,定会像一群苍蝇一样不会放过自己。
当今三公,以及监察院院长墨文,这四人可谓是朝堂资历最老之人,如果这四人一致同意,那么此次北征,绝对不会在受到其他的阻力。
原本此事还要问武将意见,但一想到那群好战狂人,平日里就不停撺掇自己发动战争,为自己履历添砖加瓦的举动,于是杨言帆果断将他们给无视了。
不久之后,当朝三公,以及墨文到来之后,杨言帆不由得坐直了自己身体。
“臣参见陛下。”
“众卿免礼”杨言帆说道,随后对着一旁太监一挥手说道:“赐座。”
“谢陛下。”
四把椅子端上来以后,四人屁股靠上一点,坐直身体,心里不安了起来。
三公以及曾经的太师,一同进宫觐见,这等平日绝对不可能出现得事,今日出现,冥冥之中仿佛有什么预兆一般,让人不由得担心。
相互看着彼此,脸色虽然平和,但是眼神之中最深处的不安,还是被看得一干二净。
而这时,杨言帆停顿片刻之后,开口说道:“今日朕召见众卿,是有一事相问。”
杨言帆这般开口,太师,以及太保立马打起精神,而刘奉明和墨文此刻却轻阖双眼。
杨言帆看到二人表情不同之处之后,嘴角上扬一分,露出一抹笑容,快速瞥了一眼,立马收回目光问道:“太师,朕登基至今,虽不说对南庆有盖世之功,但是这些年来,励精图治也没有让百姓流离失所,关于朕的功绩,你又有何评判?”
太师听闻之后立马坐起,对别人评头论足这要有个分寸。
对于自己晚辈,那怕自己是在胡说八道,这都可以,在最后摆出一副真相就是如此的模样。
可对象是皇帝,而且在他面前评论,这等刺激到肾上腺飙升,那种心跳加速,感觉仿佛下一秒,就会驾鹤西去一般,刺激的不是一点点。
“陛下为君,老臣为臣,君臣之道,老臣不敢评判陛下。”太师拱手颤抖说道。
杨言帆大声发笑,连连摆手摇头:“太师不要如此,如今以我君臣只是闲谈而已。
更何况,如果一味执行君臣之道,那么后人又怎么能够评判前帝呢?”
“太师,尽管开口,朕绝对不会怪罪于你。”
“臣不敢!”
此刻,杨言帆就像是一个怪蜀黍一般,不断拿着糖诱惑太师,而太师深记自己妈妈说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于是拼命的拒绝。
一两次拒绝,怪蜀黍还有点耐心,但是一直下去,一丝火气也是开始涌现了出来。
“哼。”扬言帆嘴里轻哼发怒道,这群老狐狸,平日小事还挺活跃,不停的在刷自己的存在感。
但是一到大事之上,闻到风向不对“立马隐身,深怕让自己受到牵连,年纪越大,胆子越小,说的就是如此。
“太保,对此你又有何看法?”扬言帆将目标转向,刚才一直低头的太保。
太保听闻之后抬起自己满是皱纹的脸庞,努力睁着自己眼睛对着杨言帆说道:“陛下…老臣年迈高…”
“年迈高!年迈高!都回去卖年糕去吧!”
杨言帆挥袖怒斥说道,太师,太保见到之后,立马下跪赔罪:“老臣有错,请陛下恕罪。”
太保,太师对于杨言帆开口一事,不是没有应对之言,只是今日情况过于特殊。
朝堂之中资历最老的四人共聚一堂,那种微妙的气氛,他们二人那里会感觉不出来?
可是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可以说,一旦将那些不能说的话,说出口之后,那么自己,就必须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行。
尤其是如今,杨言帆真实意图,没有体现出来,那么自己就更不能轻易的表露态度。
晚节不保,被天下人唾弃,这等赌上自己一生清名的事,他们不敢。也永远不会去做。
一直低头跪着,不敢有任何言语,那副模样表露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陛下,我们俩玩不起,也不敢玩,您开始在找别人去吧。”
杨言帆看着底下这两头不敢轻易表态得老狐狸,气的也是身躯发抖,不耐烦的瞥了二人一眼,然后不自觉的将目光看去了墨文。
墨文心里一惊,短短一刹那的眼神接触,墨文就已经猜出杨言帆今日召见四人的真实意图
“终于…陛下下定决心要出征了。”
如果不是,不然为何杨言帆要这般发问?
出征需要几个最基本的条件,一,国富民强,国库的充足可以支撑起这一次战争。
杨言帆刚才发问,为的就是将这个引出来。
二,名正言顺,对于此,更是不用担心,南庆和北晋多年的恩怨,已经不用任何引子,直接就可以得到南庆全部子民支持。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出征一事,需要有人开口提出。
无法得知后果的战事,皇帝是不可能用自己名声来作出赌注,此事必须要有人提出,杨言帆在附议才行。
而刚才杨言帆那一眼,墨文就猜出了是和意图。
可是墨文这时,他却心里产生出了犹豫。
自己出任监察院院长,这已经让自己名声受到了不少质疑,如今又要提出一场可能是南庆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重,且无法预料的战事。
一旦战败,那么所有的质疑都会堆在自己的头上,而那时的自己,还能够坚持下去吗?
只是为了他人的宏愿,就倾尽所有,赌上自己的一切!
“陛下,您真的希望老朽如此吗?”
第二百五十章争论不休()
做人,永远不可能会是一帆风顺,即便周围的人没有眼红,偷偷从你后背推你一把,老天都会主动给你添堵,让你每天都不利索。
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没有一个例外。
世人都说上天对人是差别待遇,给别的人一副好的面孔,显贵的家世,不用去打拼就可以轻易获得一切,而自己却要用双手赚取一切。
实则不然,有两样东西,每一个都拥有。
一,一天十二个时辰。
二,死亡。
即使有着家境教育之上的差距,但是一个人最终的能耐,这完全要看自己,如何在有限的十几年之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能力以及付出。
……
……
杨言帆决意出征一事,如今需要墨文从被后推一把才行。
自己碍于身份不能开口直说,杨言帆只能够如此,而同时此事对于墨文来说,却是一个选择的难题。
用自己全部的清名去陪杨言帆做一次赌博,成功名留史册,失败同样如此。
不过不同的是,前者后人称赞,后者却是遗臭万年。
对此墨文不断在犹豫,可是在不经意的抬头之后,墨文身体不由的颤抖一下,随后脸上顿悟了起来。
杨言帆在笑着看自己,笑容很温和,也和让人舒服,可就是这一眼,这让墨文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一件关键,瞬间改变一切的事。
杨言帆是君,自己的臣。
天子要求的事,臣子那里拥有拒绝的权利?
就是三尺白绫,一杯毒酒,自己都要笑着磕头答谢,这等已经到了骨髓的规定,那么自己刚才的犹豫,此刻又有什么必要?
君臣之道,这个墨文在熟悉不过的东西,直到今日落在自己身上之后,他这才体会到,当初自己学生上官海的心情。
无奈,痛心…以及一点点的神伤。
“陛下。”墨文沉默到此,突然开口了,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杨言帆以及三公都将目光转向他的时候,都察觉到墨文此刻的不同。
此刻仿佛墨文身上飘散起来了大雾,不仅遮住了他身躯模样,同样还遮住了自己的心。
“墨院长何事,尽管开口。”杨言帆不知墨文此刻是怎么了,但是他心中突然出现了一抹激动。
这抹激动,就好像在代表着接下来的一切,都是朝着自己发展一样。
“陛下,臣有事要奏。”墨文得到杨言帆的同意之后,上前一步,拱手无比严肃说道:“陛下,如今虽不是朝堂商讨国事之际,但是此事臣觉得不能在推托了。”
墨文这般开口,不仅仅是让杨言帆身体靠前,同时,让三公都不由的紧张了起来。
“陛下。我南庆建朝以来,经历过数代帝王,终于从从弱小到强大,国富民强,他国主动朝拜,就连那北晋都不得不低头,和我们签署和解协议。愿意握手言和。
陛下秉着为万民造福之心,愿和北晋和解,陛下这是胸怀天下,南庆有陛下,实在是万民之福。”
“可是,陛下不要忘记,您不仅仅是国主,同时还是还是一位父亲,丈夫…以及人子。”
突然,御书房变冷起来,明明没有任何风吹进来,但是此刻,三公同时心里发寒,死死的握紧了双手。
因为暴风雨要来了。
“陛下,您还记得先帝吗?”墨文轻轻说道。但是这句话如同一块巨石一般,狠狠的砸在了每一个人心里。
先帝,杨言帆的生父,上一任南庆帝王,南庆史上有可能是最憋屈。也是最让人惋惜的一个人。
当今南庆盛世的奠基人,没有他,就没有南庆如今的盛世,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死在了北晋的手里。
“朕…当然记得!”杨言帆声音里面出现了一抹的哽咽之音。帝王虽然无情,但他毕竟还是一个人。
他也有感觉,他也有感情,此刻提到痛苦之处,他又如何能继续保持从容。
“陛下,先帝一生都为南庆鞠躬尽瘁,从早朝开始,直到宵禁,一天都在忙于国事。
日落之际,寻常百姓可以入榻休息,但是先帝却依旧还在挑灯忙碌国事,甚至有时还要通宵达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前帝即便没有什么重大功绩,但凭此也绝对让人们铭记于心。”
墨文长长吐了一口气,用衣袖擦了一下自己眼角的泪水。回忆起这些事,任何人都不能继续从容,停顿一下,墨文继续说道。
“陛下,我朝已经不是当初任人宰割的鱼肉,胡人。突厥,曾经的仇敌,如今不断在对我们讨好,即便那不可一世的北晋,此刻不照样要看我们脸色吗?
可是陛下,我们和北晋已经签署了停线协议,可北晋真的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下去吗?
北晋狼子野心,一直都不断的的扩张领土,之前是因为北晋先帝暴毙,新帝如今没有掌握朝堂,为了权宜这才会和我们南庆和解。
可一旦让北晋新帝站稳脚跟,老臣猜测,他定会撕破脸皮,立马和我们翻脸!”
这时。墨文停顿一下,将头又低下了几分,无比严肃的说道:“陛下,昨日陛下以和北晋签署协议,但是老臣恳求陛下为了南庆大好男儿,寻常百姓再苦分离之苦,收回协议!
并且发出檄文,为先帝讨回一个公道,告慰先帝之灵!”
杨言帆沉默,但是太师和太公,听闻之后双双出来,异口同声说道:“陛下,不可呀。
陛下身为我朝国主,如果背信弃义这又如何让我朝立足,得到他国尊敬?
墨院长之语,虽然在情在理,可是一旦发动战争,无论结果如何,我朝元气必然大伤!
而那时,要是胡人,突厥趁火打劫,攻上门来,这又该如何是好?
还请陛下为天下万民着想,千万不要冲动做出决定!”
杨言帆继续沉默,而原本应该按照套路,此刻出来反驳的墨文,也一同沉默起来。
良久,杨言帆开口了,只不过他没有回应太师太保,也没有回应墨文,目光飘去一直沉默的刘奉明,眼光如炬,开口轻轻问道:“太傅,对此你又有何看法?”
第二百五十一章惊魂!()
当一件事无法做出决定之际,询问第三个人的意见,在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对他的信任。
而同时,在某些情况之下第三人开口,也是会影响最终的决定。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们的开口,就必须变得谨慎才行。
尤其是涉足可以改变格局的事情。这就不能冒然开口。
可是如今,当今太傅刘奉明,这时的“第三人”他却从其中,看出了其它的东西出来。
陛下有意出征,与北晋开启战事。
之前,虽然没有开口之语可以证明,但是,杨言帆一举一动,以及某些细微看去墨文的表情,刘奉明这都收入了眼底。
墨文毫开口出征,道理虽有,但是值不得去深层的推敲,同时杨言帆之前莫名其妙的开口询问以及后来的缄默,这些如同一条条蛛丝马迹一样,不断的在将隐藏在背后的真相暴露出来,
顺着下去,一步一步,抓着最后一条线索,刘奉明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到底是如何。
明白杨言帆的真意,也理解墨文的苦衷,可突然将北伐一事正式的提出来,这就好像是,一块大石头突然掉进去平静的水面一样,波澜起伏,甚至还很有可能会将隐藏在湖底的水怪引出来。
牵一发,动全身,甚至到后来,情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