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英雄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英雄血-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次赶赴临沂,胡彪也挑了一些熟悉当地情况的战士充当向导。趁着这个机会,这些战士也刚好回家探个亲。回不来的,胡彪也替战士带了书信还有钱。

    花费近两天的时间,胡彪一行终于抵达润州城附近。看着远处的润州城,胡彪也很直接的道“等下次回来的时候再去城里逛逛,眼下还是继续向前吧!”

    “队长,渡河之后,只怕会遇见小鬼子的队伍,到时怎么做?”

    “能避开尽量避开!避不开,能干掉那就干掉再说!总之,此次北上之行,咱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一路下来,不用担心没仗打!”

    “是,队长!”

    得到胡彪的指示,做为尖刀侦察排的徐三刀一行,还是很顺利找到渡河的船只。趁着夜幕降临,一行人分乘几条渡船,很顺利抵达河对岸,消失在夜色之中。

    找来的渔老大们,也很好奇的道“这些是什么人啊?”

    “管那么多做什么?只要他们给的大洋不假,其它的咱们别操心,赶紧回家吧!”

    随着小鬼子控制周边的航道,两岸靠打渔生活的渔老大们,日子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最重要的是,小鬼子的巡逻船在河道中横冲直撞,不时祸害这些靠打渔为生的渔民。

    虽然胡彪很想带特务连,再端小鬼子一个河防营。可他知道,北上期间还是尽量少惹是生非。想打仗的话,等到了前线战场,不愁找不到发泄怒火的机会啊!

    。

第二三六章 不安生的主() 
年前的金陵保卫战刚结束,日军便制定了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退守至徐州一线的抗战部队。

    金陵失陷后,日军约八万人自润州、金陵、芜湖等地渡江北进,沿津浦路直奔蚌埠。行至明光一带,即为防御部队坚决阻击,攻防双方激战至令。

    的顽强抵抗,无疑大大出乎日军指挥官的预料,遂即开始从金陵等地调集援军倾巢进犯。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军布防于淮河北岸,凭险拒敌越河北进。

    双方在淮河一线展开拉锯战,形成隔淮对峙的局面。津浦北线,原本拥兵八万的韩复榘在日军进攻面前不战而退,接连弃守济南、泰安、曲阜等地。

    就在春节期间,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与先期登陆的日海军陆战队联合侵占清岛。随后日军集结第五,第十两个师团两路并进,试图在台儿庄境内会师。

    做为徐州的战略要地,台儿庄的战略地位无疑极其重要。围绕着台儿庄附近,也开始派遣重兵展开布防,阻击从南北两路企图完成会师的两个日军师团。

    而此番沿冿浦铁路沿线北上的胡彪一行,也抵达开始沦为战区的临沂境内。看着军统发来的敌情战报,胡彪也知道历史的惯性,并未随他到来而改变。

    摊开缴获的军用地图,胡彪一路也在分析敌我形势。想到那场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胡彪最终还是给戴笠发报,让其通知该地指挥官,随时做好接收特务连电报的准备。

    收到胡彪发来的电报,戴笠也很诧异的道:“这家伙,不在林城待着,怎么跑到台儿庄那边去了?那里敌情严重,小鬼子可集结了重兵,真遇上就麻烦了。”

    对于戴笠的担忧,身边的参谋官却笑着道:“局座,我看你是关心则乱,飞狐既然敢去,肯定也是有把握的。有他在战区搅浑水,前线部队或许会轻松一些。”

    “就他手下那点部队,能顶什么用?在金陵好歹有城防工事,眼下到了那边可是平原地带。这家伙,还真不是一个省心的主。这事,我还是请示一下委座吧!”

    清楚老蒋很在意这位横空出世的飞狐将军,何况前番胡彪回沪上,也替军统干掉了叛变的张啸林。对于这位青帮大佬投靠日军,老蒋也是极其气愤跟恼火的。

    听完戴笠的汇报,老蒋想了想道:“这小子本身就是个不安生的主,竟然他已经抵达前线战区,那就把前线部队的联络电台告诉他。我觉得,这小子应该能帮上一些忙。”

    “是!只是这样一来,只怕会曝露他还活着的消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目前特高课跟疯了一样在打探他的情报。要知道他在前线,估计他会很危险。”

    “这个消息早晚都会曝露的!如果他真这么容易被日军抓住,那也是他的命。给前线指挥官发报时,记得特别提醒一下。我觉得,他前番在沪上用的名号蛮不错。”

    “委座是说特别行动队?”

    “没错!跟前线部队发报时,告知我们派遣了一支特别行动队在敌后活动。若这支队伍发来电报,让他们酌情配合。在不影响防御布署的情况下,尽量给予支持!”

    “是,委座!”

    有了老蒋的金口,戴笠很快给驻防台儿庄一线的将领发去电报。看着这封军统发来的电报,不少前线将领都觉得莫名其妙。这个时候,派支特别行动队是何用意呢?

    甚至有将领直接道:“不会又搞什么战场督查的事吧?真这样的话,可是会出大乱子的!”

    为确保前线部队不会出现叛逃跟泄密的情况,军统也会在部队派遣一些督查员。这支特别行动队,在很多将领看来,或许就是一支战场督查队。

    很多时候,这些进入军中的督查队,打着整肃军纪的名头,却把部队搞的一团乱。眼下战况紧急,真搞出一些事端来,搞不好会引起部队哗变呢!

    可还是有将领道:“从电报上看,似乎不像督查队。以往派来的督查员,你见有几个敢上前线战场的?这支特别行动队,这会可身处敌后呢?没点胆量,谁敢去?”

    “行了!这事记下即可!没看到电报上注明的吗?这条电报是绝密!除了我们几个,谁也不许对外透露消息。若收到这支队伍发来的电报,立刻上报给我!”

    相比麾下的参谋官们擅长分析,做为前线指挥官的将领们,却知道这封电报不简单。从军统发来的电报中,不难看出这是委座特别下达的指示。

    由此可见,这支特别行动队在老蒋心中的地位。事实上,这些将领甚至怀疑,所谓的特别行动队,会不会就是老蒋身边那支实力强悍且神秘的总统卫队呢?

    反观此刻进入临沂境内的胡彪一行,看着军统发来的电报,徐三刀也笑着道:“队长,看来这位戴局座,对你还真不是一般的重视啊!”

    “那是因为他跟我们合作获利甚多!就拿沪上的事情来说,不是我们横插一杆子,估计军统在沪上立足。眼下我们身处敌后,还是替他们搜集情报,他们自然肯合作了。

    从地图上看,我们距离栓子家已经不远。好在他家在乡下,明天派人打听一下。大部队的话,就在这里休整一下。问清栓子家在那里,到时咱们几个走一趟。”

    “是,队长!”

    清楚此行北上,将黄二栓骨灰送给其家人安葬,也是目的之一。送完黄二栓的骨灰,特务连也将正式进入敌后作战程序。下一步怎么做,胡彪还需要再想想。

    可前线的敌我战情以及兵力布署,徐三刀指挥的侦察排已经开始在行动。从目前的情况看,日军也在调集重兵,准备攻打同样有重兵防守的台儿庄一线。

    前沿阵地甚至已经开打,只是战况没想象中那样激烈,双方还处于试探阶段。可就战场的形势而言,日军来势汹汹,守军能否抵挡住,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考虑到已经进入交战区,胡彪一行全部换成百姓装扮。可武器装备,全部换成的装备。只是每个特务连战士,都有备用枪。有需要,他们能随时换装成日军。

    从安华山出发时,已经是二月初,抵达临沂境内时,也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以至部队进入临沂境内,便发现临沂已经沦为战区,日军跟守军正在对峙交锋。

    秘密进驻临沂境内一座大山的胡彪一行,并未干预战事。让胡彪有些意外的是,收到军统发来的电报后,他已经知道此刻驻防临沂的部队,竟然是西北军庞炳勋一部。

    根据胡彪所了解到的情况,这是当中跟日军交锋过多次的悍将。而此刻进攻临沂的日军师团,同样是拥有‘钢军’之称的板垣师团。

    收到军统发来的这些情报,胡彪随即调整作战计划,决定在临沂这边多待一段时间。至于台儿庄的话,反正距离也不算太远,胡彪也没打算进入核心区域。

    在胡彪看来,他麾下的特务连更擅长在敌后活动。打小鬼子的运输补给线,又或者小鬼子的后方医院跟指挥所,才能充分发挥特务连奇袭的威力。

    当特务连的战士在休息,胡彪却依旧在分析敌情。随行北上的林雅诗,看着依旧亮着油灯的帐篷,也真心佩服胡彪的精神,似乎永远不知道累一般。

    此行北上,那怕非常的辛苦,可林雅诗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下来。至少再让人背的情况,还是没有发生。她的这种举动,也激励其它战士不敢放松对自身的要求。

    要是连一个女人都比不过,他们又怎么配的上精兵的名头呢?

    休整一晚,分析敌情至半夜的胡彪,第二天一早便带着徐三刀跟秦天佑等人离开。看家的事,则交给陈强负责。对于这个安排,陈强也没争执。

    看着沿途经过的村庄,大多已经变得人去村空,胡彪也知道前线的战事,已经波及到这些距离公路不远的村庄。这个时候,没人敢继续待在村子里。

    看到这些,胡彪略显担心的道:“这一次,不会找不到栓子家人吧?”

    “谁知道呢!这年头兵荒马乱,到处都是逃难的百姓。眼下小鬼子兵临城下,估计很多老百姓都躲起来了。先去栓子的村子看看,按说应该距离不远了。”

    让胡彪一行庆幸的是,抵达黄二栓家所在的村子时,还是能看到村子有人在。只是看到胡彪一行出现,这些在村口观望的村民,很快便躲了起来。

    这一幕,北上期间胡彪也看到过多次。兵荒马乱的年代,很多村子都非常害怕陌生人进村。而胡彪一行穿着虽像百姓,可行为举止跟百姓明显不像嘛!

    示意徐三刀进村,终于敲开一家村民的房门,徐三刀也讲明来意。得知徐三刀是来寻人的,这户村子也很意外的道:“你们是栓子的什么人?咋不见栓子呢?”

    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对于陌生人进村打探消息,也会格外的警觉。若非徐三刀显得很客气,只怕这个村民根本不会跟徐三刀搭话,更别说领徐三刀去黄二栓家了!

第二三七章 安置黄家人() 
如果要问普通老百姓最怕什么,那么战乱肯定排第一。战争对老百姓的伤害,有时远远超过自然灾害。每次听到枪炮声,都会令手无寸铁的百姓内心惊恐。

    花费不小的功夫,终于找到黄二栓所在的村庄。看着闭门闭户的村子,胡彪也知道这是百姓自保的一种反应。陌生人进村,往往意味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好在徐三刀也是贫苦人家出身,清楚这些老百姓担心什么。说明来意之后,以一包香烟的代价,请到一个村民将胡彪一行带到村后,一幢看上去很普通的农家小院。

    很多躲在家中的村民,看着胡彪一行前往黄二栓的家,也觉得非常不解跟好奇。而此时的胡彪,则打出手语留下两名队员,在村口这边执勤警戒。

    “大牛兄弟,在家吗?这些人是来找你们的!是栓子的朋友!”

    此话一出,紧闭的农家小院门很快被打开,一个面色沧桑的中年人走出房门道:“我是栓子他爹,你们是栓子的什么人?他自己怎么没回来?”

    面对黄二栓父亲关切的询问,胡彪却不想过多惊扰邻里,直接道:“三刀,谢过这位大叔。天佑,让兄弟们在周围看着,没我的允许,不准任何人靠近!”

    “是!”

    从胡彪说话的语气中,领路的村民跟黄二栓的父亲,都知道胡彪的身份不简单。老百姓面对当官的,总有一种天然的畏惧。还想看热闹的领路村民,也赶忙离开。

    而此时的胡彪才道:“叔,我是栓子的长官,特意过来找你们的,能去里面坐坐吗?”

    “当然!若长官不嫌弃,就请里面喝碗水吧!”

    知道自家儿子当年被抓壮丁当了兵,黄铁牛其实已经不指望儿子能活着回来。这年头,被抓壮丁上战场,很少有人能活着回来。想活着回来,只能等战争结束了。

    跟着黄二栓父亲走进黄家,看着满脸好奇的黄家人,胡彪看着一个跟黄二栓有些相似的年青人道:“你是大栓吧?旁边的是你媳妇跟孩子?”

    “长官怎么知道我家大栓?二栓那孩子说的?他怎么样?”

    相比黄二栓父亲的沉稳,一个中年妇女却显得很激动。望着黄家人期盼的眼神,胡彪深吸一口气道:“叔,婶,对不起!我这次过来,是送栓子兄弟回归故里的!”

    此话一出,黄二栓的母亲瞬间脸色苍白声音颤抖的道:“我可怜的娃啊!”

    反倒是黄二栓的父亲,沉默片刻才道:“多谢长官,送我儿回来!”

    借着这个机会,胡彪示意跟在身边的田铁柱把背包打开。胡彪亲自动手,将一个古朴的骨灰盒掏了出来,递到黄父手中道:“还请叔跟婶节哀顺变!”

    没等黄二栓父亲伸手,黄母已然扑过来嚎哭道:“二娃!我可怜的二娃啊!”

    “婶子,二娃是好样的!他是打小鬼子牺牲的,是英雄!大栓,过来扶着你娘!”

    看着明显有些站不稳的黄母,还有遗物没拿的胡彪,只能让黄二栓的哥哥过来搀扶黄母。借着这个机会,胡彪又掏出两套军装还有一封遗书道:“叔,这是栓子兄弟的遗物!”

    望着两套清洗过的军装,还有那封没拆的家书,双目含泪的黄父颤抖着接过道:“谢谢长官!还请长官见谅,娃他娘是个妇道人家,惊扰到诸位了。”

    “叔,你言重了!我叫胡彪,入伍前是沧州人,说起来离你们这也不算太远。此番北上,也是特意送栓子兄弟回家的。在金陵,我给栓子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