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如此慌张?”
“禀大人,属下刚刚得到消息。天全土司兵突然开到北门,与原来的二百人会合。”
“什么时候到的?共有多少人?”刘尽忠板起脸发问。
“他们到的时间,大概是昨日早晨。具体人数属下还在透过关系了解,好像有数百步骑兵……”
啪!刘胖子一个响亮的耳光抽在军官脸上:“昨天早上便到了,你们今天中午才禀报!好几百步骑,走起来一长串,停下来一大片。你们都是死人啊,眼睛看不见?”
“他们驻在瓮城。那时候城门还没开……”军官捂着脸分辩。
“给老子滚!把人数查清!把领头查清楚!查不清就别回来了,自己去找堵墙撞死!”刘胖子一脚踹飞下属,望着逃窜的背影还不忘骂上几句。
“刘大人,不必为这些事情上火!咱家要赶回去向王爷禀报,还要让长史司问问巡抚廖大人,这天全土司兵是怎么回事!成都乃一省首府,又是亲藩居所,那些土司蛮子兵总不会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吧!”
第二天,蜀王府长史司便接到巡抚衙门的正式呈文。呈文道,天全土司兵在异乡三月有余,水土不服,已经有多人病倒。土司陈情回乡,经抚台廖大人和兵备陈大人多方挽留,土司终于同意用新开来的士兵替换原来的士兵。一句话,就是土司兵正常换防,王府你闲事少管。
长史司得到呈文,刘尽忠和陈恩立即知道了。他们大大松了一口气。两人各怀鬼胎,各自散了。
长史司得到呈文,朱平槿也很快知道了。他品尝着今年的新茶,手指有节奏地敲击办公桌。李四贤侍立一旁,什么多余话也不敢说。
朱平槿眼神从桌上的《农政全书》上转移到窗外。
春光透过窗棂,把最美好的色彩带进来,也把未来的希望洒遍大地。
朱平槿心中念叨。
“明天,明天!上天既然将我们夫妻带入这个时代,定是要我们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
第一百一十九章惊涛骇浪(一)()
端午节过后十天,就是王妃世子接旨后的第五天晚上,蜀王府长史司正五品左长史秦文荐、右长史郑安民垂头丧气走在朱平槿后面,一前一后进入了蜀王朱至澍在王城东北角的宫苑。世子亲自杀到长史司,硬要拉他们同去觐见蜀王。两人拗不过世子,只得跟来了。
与文官、武职、宦官三大系统相适应,明代王府设有长史司、护卫指挥司、承奉司三个主要的职司。
长史司是由原来藩王府的王相、王傅转变而来,总掌王府庶务与辅相规劝之职,是为王府外相;
护卫掌王邸护卫与非常之事;
承奉司掌王府一应具体事务的办理与辅导之职,是为王府内相。
长史司的左右长史均为正五品,比护卫指挥司指挥使正三品低得多,但由于大明重文轻武的惯例,长史司的左右长史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王府的最高官员。
长史司中的王府官是大明文官中的苦逼。当然,并非王朝肇建他们就是苦逼。在洪武、永乐两朝,朝廷对王府官还是非常重视的。比如蜀王府的长史郑揩,就曾被调到京师去参与永乐大典纲目的编纂。但自正统以后,这种倚重就褪变为赤裸裸的歧视。伴随蕃禁的形成,士人凡学行优异者不得例授王府官,王府官的升选转降被朝廷明令限制在王府内。士人一旦被选为王府官即终身禁锢,如沦弃之物,“永谢清朝”,不复他转,从此失去了进取升官的机会,最后只得老死于国。当然,凡是都有例外。个别王府官也有屌丝逆袭成功的先例,比如永乐、嘉靖朝的一些王府官,都因为“从龙升迁”,而成为显赫朝堂的重臣。
苍老的声音在朱平槿身后响起。
“世子!世子!您走慢些,老夫风烛残年,风湿沉疴,腿脚不便……”
原来左长史秦文荐跟不上朱平槿的步伐,用拐杖撑住身体叫唤起来。他话音未落,落在他身后的右长史郑安民已经快进几步,把秦文荐扶住。
秦文荐是山东兖州府人,万历朝同进士出身,在浙江转过几任知县。可能任内得罪了上官,他随后就被扔到了蜀王府,一干就是三十几年。朝廷允许王府官年六十五岁以上者准照府县官例,加秩致仕。秦文荐年底便六十五了。他已经向蜀王和朝廷提交了致仕申请,蜀王也准了,但是朝廷还没批下来。
右长史郑安民要比秦文荐年轻许多,今年刚满三十五。他祖籍广东广州府,但从小在成都长大,天启年高中二甲进士,三十出头便当上了陕西西安府通判。可惜,爬得快也跌得猛。不久,他便因被劾贪污,在去年中被吏部一纸调令扔到了蜀王府,只比朱平槿穿越早几个月。如果不出意外,他将享受秦文荐同样的命运。在随后的三十年中,在蜀王府碌碌无为,终老一生,甚至老死于国。
“倒是本世子年少轻狂,忘了秦老大人年衰体弱!”
朱平槿的身影转过一座假山,跑了回来,也像郑安民一般搀住秦文荐。秦文荐身子两边,左世子右长史,他心中得意,又不好表现在脸上,只好跺跺拄杖道:
“世子啊,此乃王府家事,何须老夫和郑大人出面!”
朱平槿搀着秦文荐往蜀王寝殿走去,一脸肃然。
“帝王家哪有什么家事?家事即国事!秦大人、郑大人,这父王母妃不和,不过是他们性情差异所致。父王之贤蜀地皆知,母妃之能蜀地亦皆知。若是父王母妃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目,蜀地官绅百姓岂不笑之?若是本世子因此被废,岂不动摇了蜀国的国本?若是最后闹到朝廷,两位大人有辅导规谏、以匡王失之责,朝廷治罪下来,岂不连累了两位大人?”
郑安民一听,忍不住嗤一声笑出来。
“想不到世子幼冲之龄,竟长有一张铁嘴!这三个‘若是’,竟让秦大人和下官皆无言以对!也罢,下官就陪世子走一遭,拿出王相威严,匡劝一番王爷。这匹夫匹妻,天地之道!休妻之事,万万使不得!不过啊世子,我们可要说好了:那运到重庆府的十五万石粮食,可要您自己向王爷解释清楚!”
朱平槿连忙致谢:“多谢秦老大人、郑大人仗义相救!母妃和本世子将来必有厚报!”
朱平槿与郑安民的对话,让秦文荐无奈地摇摇头。一左一右,他被活活架到了蜀王朱至澍的寝殿。
蜀王朱至澍的寝殿掩映在一片花石间,既有王府的恢弘,又有庭院的雅致。平静无波的水面,反射着星星点点的宫灯;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朱平槿跳动的心情渐渐平息。
世子与长史司的两位主官突然联袂而来,让寝殿随侍的陈恩大叫不妙。然而他不敢阻拦,只好禀报王爷。王爷正与太平王一起讨论诗词韵脚,听见儿子和两位长史联袂到来,连忙宣了进来。
“儿臣叩见父王!”
朱平槿恭恭敬敬向坐在宝座上的蜀王朱至澍磕头。听见父王叫起,他又爬起来向太平王朱至渌弯腰揖首。
“侄儿见过四叔王!”
两位长史也行了君臣之礼,王爷赐了坐。
嫡长子进退谦和,彬彬有礼,让王爷非常满意。自从元宵当晚与王妃和世子共进晚餐以来,他还没见过自己的这位法定继承人。半年不到,儿子显然长高一截,圆润的脸上已有了些英武的神色。他不由像所有的父亲一样,感到十分自得。
“槿儿此来,可是为庄丁入卫之事?”
“禀父王,母妃偶感风寒,身体不适。父王有旨,不敢不答,所以写好奏折,请秦老大人和郑大人一并转呈。”
朱至澍看看儿子,又看看秦文荐和郑安民,迟疑片刻,便给陈恩使个眼色。陈恩连忙过来将秦文荐手中奏折呈上去。
朱至澍翻翻王妃的奏折,突然忍不住笑了。他将奏折递给四弟朱至渌时,依然一脸笑意。
“两位大人无需多言了!孤与王妃不过是有些误会,如今已经冰释前嫌。”朱至澍知道两位长史的来意,决定先下手为强。见到秦、郑两人,他已经意识到,涉及休妻废嫡这种违背朝礼宗法的大事,长史司多半要插手。说到底,长史们是皇上的臣子,是来替皇上盯住各地藩王的。若是各地藩王府出现严重的违法违礼事件,他们可是要顶缸的。
“小弟说嘛,这大嫂就不是吃里扒外的人!”朱至渌与王妃并无根本冲突,只要能搞到一点好处,他不妨出来当好人。
“大嫂这次把粮运到重庆府,可比在成都府发卖多赚了十万两银子。哎呀!小弟怎么娶不到这样能生钱的媳妇?”
“那是你眼界高,人要漂亮,还要举人之家出身。”得意之余,朱至澍不忘挪喻一句弟弟过去的黑历史,“这找媳妇,就要找能干的。至于侧室,你想选啥都可以。”
“禀父王,母妃说这银子数目太大,泸州、叙府、嘉定、眉州等地的江面上,时常有水贼出没,所以一时还没运回府来。儿臣这几日正在备船,准备过些日子就把银子运回来!”
“好!此事抓紧办!”蜀王朱至澍正在兴头上,根本没想就答应下来。不过,他很快想到另一个问题,“槿儿,听你母亲说,你在雅州有个相好的?”
听说?妈可从来没给你说过罗雨虹到雅州之事!恐怕你是从王四忠的情报中知道的吧!朱平槿想。
“正是!此女家世青白,聪惠能干。母妃已经见过了,非常喜欢。儿臣正想找机会禀报父王……”
“娶为我王府世子正妃,须有两样不能少!”王爷打断朱平槿,急不可耐道:“一是要能生养,二是……”
“要会赚钱!”朱平槿抢先回答。
哈哈哈!父子俩四目对视奸笑起来,太平王、陈恩、郑安民也都笑起来,连同秦文荐的老脸上,都挂着笑容。
“禀父王,上月此女已从雅州赚了近十万两银子,隔几日就要起运回府!”
“好好!”王爷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茶水四溅。不过王爷迅即意识到失态,于是重新缓缓坐下。
“银子你打算拉到哪里?”王爷和蔼地问道。
“父王叫儿子拉到哪里,儿子便拉到哪里!”朱平槿举手投足都显得那么天真无邪,一副毫无心机的样子,“儿子还小,用不了这么多银子。再说,只要儿子的庄丁在雅州卡子盯着,这银子还会源源不断运回王府。”
朱至澍听见儿子的第一句话,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听见第二句话,心里就盘算开了。收了儿子的银子,就不好再收儿子的兵。不收儿子的兵,这银子能否真正到手,还是要看母老虎的脸色。若是两人哪天再吵起来,世子说不定就把银子给他亲妈了。那刘妃和柲儿那里,自己如何交待?
蜀王朱至澍思虑一阵,便大度地对朱平槿道:“槿儿你今年十五,也该大婚了。这银子你自己留着,大婚好歹要隆重些,不能在百姓面前丢了我王府的气派!”
蜀王朱至澍又细细吩咐左右长史,世子大婚的请婚、纳采等事情。
左右长史秦文荐和郑安民一见,父子俩完全是父慈子孝的典型嘛,夫妻俩也是和好如初,刚进门时的顾虑完全抛到了爪哇国,于是忙不迭答应下来。
见着时机成熟,蜀王朱至澍又对朱平槿道:“这王府的庄丁,还是刘尽忠那里管着好。好歹他是护卫指挥,管着名正言顺。去年献贼猖獗,竟然叩城省府。今年乱民又起,王府也得有几个能打仗的兵,以防不测之事!”
这时,朱平槿毫不犹豫,向前一步向蜀王跪下道:“父王,请容儿臣进一言。”
蜀王顿时脸色阴沉下来,哼了一声:“讲来!”
“儿臣想,王府各个王庄遍布成都、眉州、雅州等地,东西南北都是几百里。庄丁们也是各有事务,有些在王庄里防贼,有些在税关征税。儿臣想请父王暂缓几日下旨,先让儿臣与刘大人商议好了,哪些庄丁可先行入卫,哪些庄丁缓些入卫。如此,庄丁入卫之事既可如父王之愿,又不影响王府之收入。”
唔?蜀王朱至澍对儿子朱平槿的话大感意外。原来还以为儿子会跳出来反对,谁知他却是如此知事晓事会办事!
“吾儿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蜀王挡着众人的面对朱平槿大加赞赏。算计了儿子,他又觉得有些内疚,觉得应该给朱平槿一些补偿:“槿儿,父王想赏你一些东西,你想要点什么?”
这才是朱平槿今天来的目的。即使蜀王失口不提,待会儿他也会主动开口。
“二弟生病,良医已经看了多次,可总是不见好转。儿子听说昨日三叔向父王敬献金丹,儿子想向父王讨要一粒。二弟服下金丹,兴许就能好起来。”
太感人了!这不仅是父慈子孝、夫义妇听的典型,还是兄良弟悌(TI)的典型!
右长史郑安民心想,“若是再加上君仁臣忠,那可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可惜啊,我这个谪臣是永远见不到了!”
第一百二十章惊涛骇浪(二)()
听到朱平槿禀报,蜀王朱至澍终于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儿子,前几天蜀王府的良医正李谅德还亲自奏报过。这个儿子的情况可不妙,可能活不过今年。
哎!蜀王长叹一声。好事难成双,坏事一堆来。
“难得这个嫡长子如此仁厚,竟还惦记着他庶出的弟弟。自己这个爹是不是太过分了?”蜀王良知不安,心中闪出一分愧疚。
“陈恩,你去将锦匣端来!”蜀王吩咐。
锦匣很快端来,一个不大的黄色锦缎包皮的方匣子。
朱平槿欲伸手而又未伸手,先用目光征询蜀王的意见。蜀王和太平王交换一眼,这小子很明显没玩过,于是都觉好笑。蜀王朱至澍豪迈地鼓励朱平槿:“槿儿,汝不妨大胆自选!”
听见主子吩咐,陈恩连忙陪着笑将锦匣打开。里面整齐排列五粒红色的丹药,每一粒都是圆圆的,在琼烛大灯的照耀下,反射着隐隐的金属光泽。可它们大小、颜色和深浅都略有不同,也不是很光滑。
“父王,儿臣自己来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