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对这个日渐长大、日益成熟的独子喜爱得不得了。母子俩经常手牵手一同进出,让郡王府的妯娌们看见了,心里嫉妒得不行,回去就将朱平槿那些走马斗狗玩女人的堂兄弟们族兄弟们抓来痛骂一顿。
因为每天处理的事情太多,尤其是要看得文字太多,朱平槿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秘书班子和公文处理流程。
被罗雨虹从双流收租院打发回府的小太监们被重新召集起来,分在李四贤手下当文案。
普通文件与机要文件做了分类:普通的文件要写节略,相当于后世的关键词;机要文件要按内容确定密级。
罗姑娘的信函以及绝密级的机要文件随到随报。朱平槿做了批示的文件传递到程翔凤,程翔凤会根据世子批示精神拟好回信或回函,报世子同意后下发。
文件的档案管理也跟了上来。朱平槿从长春宫选了几个不太年轻又能识文断字的宫女过来,专门负责文件分类保管。
刘名升的情报与通信局负责世子府与各王庄、王店及军事单位的驿传通信。将来,朱平槿还打算根据信息密级,单独组建机要通信部门。
朱平槿对领导机关的强化,使世子府成为了分散在几百里范围内王府各单位的中枢。朱平槿就像巨大蜘蛛网中心那只蛰伏不动的蜘蛛,整张大网一有动静,便能立即感知,并且做出决定:
是立即扑上去,还是再等一会,让猎物在挣扎中断气。
此时,朱平槿正坐在他的办公桌前,背靠椅子眯着眼睛听小太监念信。
李崇文每半个月便要来信一份,详细奏报他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仁寿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很大,可垦的荒地也很多。张献忠屠仁寿后,人口锐减,大量田地荒芜,田间作物无人管理,所以李崇文近期一直把原来已经下种的冬麦管理作为他的头等大事。
李崇文在信中说,五万多亩冬麦已经收割完毕,初步估算有近八万石的收成,平均亩产接近一石五。六万亩水稻已经插秧完毕,目前青苗长势良好。如果天随人愿,估计是个丰收年,一亩两石问题不大。
收割了冬麦,闲田上还要播种秋粮。他准备种上一些包谷(玉米)、蜀黍(高粱)和油菜,预计播种面积不会少于十万亩。目前他的困难,一在许多庄户没有种过包谷,缺乏种植经验;二是耕牛极为缺乏,请朱平槿支援。
仁寿县王庄进行土地分配后,不仅本县的佃户大量逃往王庄,就连周围的简州、资阳县、资县、井研县、荣县、眉州都有逃佃的农民过来。最远的一户农民,来自于嘉定州所辖之犍为县。但主要的逃佃农户,是周围山区贫困地区的人口。他们逃到王庄,既是看中了王庄的轻租薄役,也是看中了平坝浅丘上的好地。仁寿县现有的耕地已经不够了,李崇文已经联系彭山的刘红婷,准备将部分人口转移过去。
除了仁寿王庄的大庄管事,李崇文还兼着仁寿县的护庄大队大队长。他在信中道,宋振嗣的第四连三个排一百三十余人、王大牛的特务连五百人和天全土司的三百援兵均已到达仁寿,加上原来徐汉卿正在修整养伤的二百多土司兵、贺曾柄编练的四百多庄丁以及王府左护卫百户刘连擢部两百人,目前县城附近共有兵一千九百人左右。可谓兵满为患。
军队多了,军粮便成了大问题。现在宋振嗣和贺曾柄正在按照世子的旨意进行合编,部分庄丁补入第四连,牛角寨留下的第二连一个排和剩下的庄丁编成了一个基干中队和八个基干小队。基干中队驻扎县城,七个基干小队分别驻扎七个中庄,一个小队继续驻扎牛角寨。李崇文抱怨,现在正是农忙季节,到处都缺乏人手,他要把护庄队暂时解散,下田里去干活。贺曾柄不干,两人发生了争执,他请世子明示。
小太监信念到这里,被朱平槿的手势打断了。
朱平槿从桌上找出前几日宋振嗣提交的报告,翻看了起来。宋振嗣与乃兄一样,粗通文墨。其文章简短直白,具有典型的军人风格。
他奏报道,罗景云和王大牛在飞仙关招兵,一下子就招到近五百人,完全出乎他的预料。这五百人除了汉民,还有一百多董卜蛮。这些董卜蛮同属一个部落,为首是个叫坚参尼达的年轻头领。据王大牛说,芦山县和董卜蛮去年遇到了雹子(冰雹)。一夜之间,雹子就把田里庄稼打得只剩光杆杆。王大牛和罗景云往芦山县跑了一趟,招兵旗一竖,报名的就超过一千。他们担心王府没钱,这才没有多招。
董卜部现在还是奴隶制。只要收服了首领,那么整个部落就将为我所用。朱平槿暗自心想,这个坚参尼达以后值得花点心思。
“程先生,请记录!”朱平槿开了口。
“护商队第四连与特务连合编为护商队第二营。第四连番号不变,特务连拆编为特务第一、第二两连,晋升宋振嗣为第二营营长,营监为……”
说到这里,朱平槿停顿一下,思考营监的人选。合格的营监比合格的营长更缺乏,贺有义和程翔凤不能离开中枢,罗景云刚刚升了副营职,晋升过快不是好事。
“第二营营监由宋振嗣暂代。王大牛为副营长兼特务一连连长,许守财为副连长;刘连鹏为特务二连副连长,代理连长。其余军官人选按老规矩推选,由宋振嗣上报。坚参尼达部整编为董卜独立连,暂受第二营指挥。”
刘连鹏是刘连擢的幺房族弟。幺房出老辈,年纪只有二十岁,论辈分还是左护卫指挥刘胖子的族叔。宋振嗣在天全就推荐过他,朱平槿在雅河之战中也观察过他,是个很英俊很沉稳的军户子弟。当时宋振嗣还推荐了几个人,朱平槿都放在各部队考察使用。
许守财是原来跟着王大牛出来的邛州佃户,参加了飞仙关那次不太成功的夜袭。他作战勇猛,是个敢冲敢杀的猛将。
小太监继续念信。
李崇文报告,吕三经过实地考察,在龙泉山的西麓找了一块地方,唤作松林山,可以作为护商队的训练基地。
松林山与牛角寨之间隔着龙泉山脉。此地四面环山,隐蔽性极好,中间是个开阔的浅丘谷地,大概有五里宽,八里长,可供数千人训练。此处距离成都到仁寿的官道不过十余里,进出成都很方便。一旦遭到强敌进攻,还可以上山进驻牛角寨,是个可攻可守的地方。原来松林山有几家猎户,后来被牛角寨的土匪祸害之后,这里便没了人烟,只剩下一大片松树林子。
在李崇文的信里,他还特别提到了一个王府出去的小太监丁原。
那丁原只有十七岁,被安排到县境东北方的一个中庄担任管事。县境东北方毗邻简州,又靠近牛角寨,人口逃散尤为严重,到处都是荒地。当地地势崎岖,虽然有几条大河流过,田里却长年缺水。
这个小太监精明能干,做事很有担当。他一上任,就冒着俘虏哗变的风险,将分给庄上的两百多雅州俘虏和王庄精壮混编在一起,专门组成了一个三四百人的垦荒队。四个月下来,这个专业垦荒队便开垦荒地三千亩。他又利用地势之便,在山间峡谷狭窄之处筑坝拦水,建了两个储水的小堰塘。
李崇文信中说,他亲自去看过堰塘。筑坝用的是石块加夯土。坝上建了水闸,水闸用的全是砖头,闸门则是厚木板。虽然水坝只有七尺高,九尺厚,比起都江堰的几道堰坝来显得简陋,但凭借深丘间的有利地势,拦出来的水面却有几十亩。现在,丁原那里收留的逃户最多,口粮非常紧张,李崇文希望王府再借些粮食给他。
听完了李崇文的信,朱平槿立即抓住了要点:
必须优先解决仁寿的军事建设问题和军政主官的矛盾。
李崇文与贺曾柄的争论,朱平槿认为主要是两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致。
李崇文主要从民政角度看问题,希望把全部资源都投到农业生产中。贺曾柄主要从军事角度看问题,希望在仁寿县保留强大的可以随时增援成都的军事力量。其争论的本质上,在于护庄队的定位。
护庄队是地方军,不是乡兵,两者的差别很大。地方军是留驻地方的正规军,可以调动到远方作战;乡兵则是兵民结合,亦兵亦民,聚则成兵,散则为民,以守乡守土为主。护庄队驻守王庄,便定位于乡兵的观点,是错误的。要知道,护庄队的调遣之权,始终集中在世子府!
贺曾柄为什么如此坚持?他很明显受了贺有义的影响。贺有义跟在朱平槿身边,对目前省城、乃至四川一省的复杂局势有较全面的了解。作为率先投献王府的书生,朱平槿安排贺有义干了几次脏活,他对朱平槿的心里想法也比一般人清楚些。
不能将贺曾柄继续留在仁寿了,将帅不合乃是大忌。等贺曾柄调走后,再回信纠正李崇文的错误思想。回信太早,可能损伤李崇文的权威。也可能让李崇文对贺家将产生隔阂。
朱平槿想了想,对程翔凤道:“程先生,请起草一份旨意,任命贺曾柄为华阳县王庄护庄大队副大队长,代理大队长。从仁寿县护庄队中抽一百人给他。他儿子贺桂调世子府,本世子另有任用。贺曾柄的遗缺由贺庭大和吕三接任……干脆,将贺仇寇的儿子贺桓一并调来世子府!”
华阳县与成都县都是四川省的首县,东南属华阳县,西北属成都县,两县以署袜街和青石桥为界,大致平分了成都城。
但华阳与成都两县的县境并非只有城墙包裹着的城区。在成都城郊还有很大一块。如华阳县的管辖范围,在城东一直到了龙泉山脚下,与简州接壤。川西到川东大道上的重要驿站——龙泉驿,就在华阳县的边上。
第一百一十三章飞鸿传书(二)()
朱平槿四平八稳处理李崇文的信件时,罗雨虹正捏着一支鹅毛笔趴在范家大院颐养堂里间的桌上写信。
鹅毛笔?没错,正是一支她自制的鹅毛笔。
罗雨虹写给谁呢,当然是她老公朱平槿。
那日夜半,罗雨虹离开牛角寨,离开朱平槿,赶到了仁寿县去给徐汉卿的伤兵裹伤。
外伤最怕感染,感染的原因罗雨虹没法给周围说清楚,只好向白大夫学习,强制要求伤口要用火烤过的刀刮干净,一直见到鲜红的肉,再用烈酒清洗。敷上药后,再用锅里蒸过的干净绷带裹好,还得三天一换洗。
仁寿物资极度匮乏,药材短缺,连烈酒都是从井研县和眉州紧急买来的。好在布匹不缺,人手也不缺。伤员们主要靠身体硬挺,十多天过去,重伤员竟然只死了三分之一,轻伤员只死了一个。
奇迹!这么低的死亡率在这个时代简直是奇迹!
徐汉卿是个打过仗的老将。他很清楚,以前战场重伤了基本就是一个死,拖回来只是不让生者寒心,影响士气。这些伤兵里有他的徐家子弟,这次也大部保住了,所以他对罗雨虹很感激,一连登门道谢四五次。四十多控制了伤情的重伤员要送回天全,罗雨虹到雅州,又大方地同意将他们一起带上路,答应一路照顾,这让徐汉卿更加不好意思。他想送点礼物,又觉得将来的世子妃哪里会瞧得上金银这些俗物?徐汉卿思来想去,干脆送了罗雨虹四个高大健壮的男人——充作护兵。
护兵的事情当然不能写,万一老公吃醋怎么办?罗雨虹趴在桌上,搜肠刮肚地想着写点什么。
问问婚期?不行,本人现在又是黄花闺女,催婚太掉价了。最好是暗示一下,不能开头写,也不能末尾写,藏在中间,用不经意的语言稍事提醒。
说说军用锅盔的项目?不行,失败的责任又不在自己。要怪就怪这个时代,连面粉这个简单的玩意儿都没普及。麦子竟然是像大米一样蒸煮来吃,还有个专有名字叫麦饭。切!难吃死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写点什么好呢?
朱平槿最关心的,还是他的政治、人事、土地、粮食、银子和军队,也就是那些争霸打仗的屁事!
那写点这些吧,罗雨虹叹口气,用鹅毛笔在砚台里蘸了些墨水,开始落笔。
她写到,她是在学雷锋那天到的雅安,现在住进了地主的豪宅。雅安空气很好,可还是与前世一样,雨水太多。三天两头下雨,真是烦死啦!
洪其惠和范质给她安排的是范家大院的正房,叫颐养堂。但她听说原来的老地主就吊死在房梁上,所以坚决不肯睡在里面,只作为办公室。
颐养堂作为办公室,主要好处是够大,可以供很多人一起办公,效率极高。旁边就是银库,守着也很安全。
她自己在颐养堂附近找了一个小院住着,听说以前住的是地主家的二小姐。院子小巧雅致,上班也近。陈有福还运来许多花花草草,她很喜欢。地主豪宅左右两厢的院子她都租出去了,那些被火烧了房子的大户住在里面,租房合同一签三年,半年一付,先付后住。不赚他们的钱,简直对不起自己。
写到这里,罗雨虹笔锋一转,开始写朱平槿关心的正事。
王国臣对她很恭敬,见面就请她吃全鱼宴,还送了好几样珠宝,还有几个侍女。她觉得退回去太伤人脸面,所以就收了,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行贿受贿。如果朱平槿不同意收,她准备给王国臣一些银子,就算是她买的。
洪其惠这人很能干,把雅安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现在把洪其惠当作助理使用。
洪其惠能干,也能整人。她刚到雅安,就听说洪其惠和王国臣联手,将城里一家张姓大户打成了乱贼同党,派兵将这家人都抓了起来,家也抄了。现在人还关在州衙大牢里,很可怜。抓人的原因,据说是张大户既不肯将田土投献王府,又不肯将存粮卖给州府,还在地主圈子里乱发消息。
洪其惠抓了张大户,城里的其他大户都吓住了。好几家的老婆女儿时常来她这里走动,目的不外套近乎探消息,弄得她很烦。
罗雨虹正写到高潮,便听见门口小红和王四忠吵嘴:
“本丫鬟是小姐的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