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坐着议事,却是还是第一次,大约只有皇上赐宴的时候才有。
扭扭捏捏的,文臣武将们最后还是分开成两边,坐定。
“今天议事,茶水自己倒,朕把这里的杂役都撵出去了。朕就不亲自伺候了!”
“哈哈哈。。。。。。”众人一听,轰然一笑。气氛瞬间缓和了不少。
“陈子龙担任今天的书记官,左懋第,你先来说说。”
。。。。。。
一场会议开了整整一天,连午饭都是由纪彪一个人送的。
围绕着徐州,各主管捋顺了大明在这一带所有的军事力量。
总结出来就是:山东有兵八万,是各镇中实力最强的;合州的黄得功实际领兵六万;阎应元带了五万人驻守徐州;李本深手下满打满算才一万五千人。
邢夫人手上倒是有三万人,但是战力肯定是最弱的。另外还有大约一万人的长江水师,属于一般性的地方部队,暂时归黄得功统领。
朱由检估算了一下,之前江北四镇报给兵部的兵力都是有水分的。
“我大明目前在江北总共有二十四万人。我们需要防守的重点是两个方向:山东,河南。。。。。。”左懋第开始阐述自己的战术构想。
朱由检还没说完,钱谦益插话道:“皇上,为什么不把武昌的左良玉部调来淮泗?”
这一点,也是很多人的疑问,左良玉又没有公开谋反,说到底也还是大明的一支军事力量,可是朱由检却已经很明显的把左部排除之外了。
山东面临后金,河南又面临着闯军(李自成当时在南阳一带休整。),如果再加上一个武昌,南京等于是同时有三个敌人。
“朕给左良玉下过三道圣旨,皆没有回应。”朱由检不能当众说,我就知道左良玉要反吧?所以,在他到南京之后,就连续的下了三道圣旨,招左良玉入南京述职。
左良玉怎么可能会只身去南京述职,这明摆着是鸿门宴。但是,圣旨就是圣旨,连续违抗圣旨,基本就等同于谋反了。
或者说,朱由检的策略就是逼反左良玉,加强兵权。与其维护名义上的统战,不如统一兵权。
如果时间和形势都宽裕,朱由检当然也想慢慢去整编左良玉部,可是眼下时间已经不够了,加之左良玉已经快不行了,左部马上将要分裂。
原本的历史上,左部在铜陵战败,就很快投降,说明左良玉的根基本身就不稳。手握重兵,却连抵抗闯军和后金打一仗的勇气都没有,以为偷袭南京能成功。
还被写成左良玉临死对部下屠城九江有悔恨之意,恐怕是侯方域等文人在欺世盗名。
但是这次的会议是讨论淮泗战事的,虽然现在提到左良玉,朱由检还是不想来谈论他,只想一笔带过。
“朕会再下一道旨意,让左良玉率部守住湖广。”朱由检最后也只能这样决定了,在左良玉没有反叛之前,还是尽可能的争取他。
众人无话可说,违抗圣旨就不说了,皇上不光不直接定罪,而且还让左良玉就地驻防,只要守住湖广就好。
新到的消息说,闯军已经败退到襄阳一带,且只有十来万人了。左良玉可是号称几十万大军的,仅仅是守一下湖广,应该可以吧。
就连钱谦益都找不出替左良玉说好话的理由了。朱由检这可以算是给足了左良玉面子,另眼相看了。
“总的战术构想是:整个防线分成三个方向,以山东牵制住北线之敌;重兵守徐州,以毫州作为第一道防线,以合州做侧翼。
此战我军是防御为主,尽可能的防守住淮泗为目的。如果是后金重兵从北面南下,需要守住山东腹地即可,万一守不住,可以大河为防线,阻敌于徐州以北。
如若敌军从西面进犯,则毫州军诱敌东进,于凤阳一带从徐州和合州两翼包围敌军。
如若敌军两面来犯,则需要鲁中军拖住北面之敌,配合完成南线战事。”
“为什么不直接在徐州决战?”黄得功问,他很不能理解朱由检把阎应元这个不知名的小吏放到徐州军司令员的位置上。
但凡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徐州的位置比山东还重要。如果说山东给李岩守,大伙还能理解,毕竟李岩在闯军里不是无名小卒,加之自身又带了几万军队臣服朱由检。
可是阎应元这个人,太没名气了,连年龄都偏大。黄得功认为,怎么着,也应该是自己来当这个徐州军的将领才对。
第139章 燧发枪的威力()
“自古以来,守江必守淮!”
“围绕着徐州一带进行的大小战役,总共达五十多次。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失去徐州,则江淮不保。
徐州之要,毋庸置疑。江淮之地,一马平川,易于敌之骑兵,而不易于我之步兵。
不把敌之军围剿在江淮一带,则徐州依旧会面临敌之侵犯之下。击溃敌军,敌还会再来。
故,徐州在于一个“守”,而彻底解决徐州困局,则必须歼敌之主力于江淮。要想歼灭敌之骑兵,需一员勇将带重兵围敌于徐州之外。”
朱由检喝了口水,看了看黄得功,继续说:“黄将军久经沙场,勇猛异常,当时歼敌的最佳人选。”
江北虽然在手,可是统军将领却没有可靠的人。朱由检实在也找不出能指挥大规模作战的人才出来,唯一能有战略层面眼光的左懋第,也威望不够,只能当总参谋长使用。
至于山东的李岩,那是一名定国之才,可惜山东的战略地位太重要,派谁去朱由检都不放心,唯有李岩可派。
“可是,就算撤到凤阳,军力还是不够。”李本深比较郁闷,他兵力少,又首当其冲。
“李将军无虑,朕已下令,在南京的勋贵们集中家将前往河南,帮助毫州军成军。”
勋贵们是什么?原则上说,就是朝廷的后备军官。大明养勋贵,剥夺军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指望他们在危难的时候能为国出力的。
朱由检此言一出,武将们全体沉默,文官们则纷纷点头称赞。武将们不相信这些人的本事,所以很是怀疑;文官们觉得把这些人派去,是应该的,别以为朝廷白白花钱大家心里会爽。
“另外,南京的京营也会参加围歼。如此,兵力方够。”
皇上在南京组建新京营,大家都知道,而且加上李成栋带去的兵,起码有好几万。只要京营能参与淮泗大战,所有人心里才有点底气。
朱由检心里明白,假设左良玉不东进,这个布局勉强算是合理的。历史改变了,左良玉到底会不会反?湖广的局势又会如何发展,朱由检心里都没谱。
从内心里,他还是希望李本深在毫州一带能起点作用,哪怕拖延一点时间也好。
天色渐黑,第一天的会议就此结束。
第二天,会议继续。如此一直到第三天傍晚,大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凝重的表情最后从小院走了出来。
第四天一大早,内阁的文官们还都没起床,各军区的将领们全都动身出发了。
阎应元去了江阴,朱由检准他可以在江阴一带招募青壮,补充人手;黄得功则去了嘉定,准备在苏州郊区招募青壮。
整个江南,都将征调青壮,为淮泗大战做准备。
清晨,空气很新鲜,一股泥土气息浓烈的扑鼻而来,朱由检亲自送李岩到徐州城外。
红娘子抱着一件新衣,站立了很久,没有交予李岩。
“娘子,到了杭州给我写家信。”
红娘子轻轻的咬着嘴唇,有些幽怨的看着李岩。姑娘们最迷人的动作就是咬嘴唇,这一幕让朱由检羡慕的要死。
等二人实在腻歪的够了,朱由检这才走到李岩身边,一挥手,纪彪双手托着一个托盘,递了过来。
托盘不大,上面盖着一块绸布,看不清里面是什么东西。
“皇上,黄金就交给我娘子保管好了。”李岩诧异,不知道朱由检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你想得美,我没黄金给你。”朱由检一乐,打趣道。
“那你送的难道是宝剑?宝刀?可是这也太短了吧。”李岩一瞅,托盘里物件的轮廓实在是不大,根本不像是刀剑一类的东西。倒像是一根犀牛角,可是犀牛角他要来何用?
“打开吧!”听朱由检吩咐,纪彪抽掉了托盘上的绸布,一个长管形,又带手把的东西露了出来。
“这是手铳?”李岩当然知道火铳,大明也有手铳,只是稍微有些不同。
“这就是我说的自发火铳。我只是先找人做了一把样品,大规模装备还不能,且给你这第一把,留作防身吧。”
要规模化把燧发枪造出来,目前很难,连枪管这一关都过不了,更别说扳机的弹片之类的。可是以皇帝的身份,找点材料造一把样品出来,还是可以的。
在这个时代当下,要想从火绳枪进步到燧发枪,不是制造理论问题,而是大规模制造的问题。
毕懋康在崇祯八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军器图说》(公元1635年刊印)首次介绍了燧发枪。只是他的燧发枪机簧射击不合理,勾动扳机太费力了。
朱由检到了南京,岂能不知南京兵部工匠营的名人?连毕懋康亲自带出来的徒弟都被朱由检搜罗进了理工学院,他不光拿到了实物,而且还对机簧做了改进。
“真的不需要火绳吗?”李岩拿在手里,欢喜的不行。连身边的红娘子都吃醋了。
“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东西后金拿去发火不行,打十次能引燃火药四次就不错了。”朱由检一脸怪笑。
“药的问题?”李岩都不回头,一口说出了朱由检的秘密。
“真没意思,我还以为能难倒你呢。”
欧洲初期装备燧发枪的时候,也面临着发火率不足的问题,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点燃黑火药。
机簧的力道,火药的纯度,都是发火率不高的原因。朱由检知道,这不是随便找一个熟练工匠就能解决的。
别以为穿越后,随便找一个熟练铁匠,就能瞬间改进到燧发枪大规模装备的时代。
李岩拿着燧发手铳,很快就装填完毕,对着旷野开了一枪。一声清脆的响声过后,二人身边冒出了一股青烟。
“比火铳好用一些,但是强不了多少。”枪口的青烟还没飘散完,李岩对着枪口吹了一下,动作帅极了。
朱由检一听,一脑门的黑线。红娘子以为李岩当着皇帝的面试枪,让皇帝不爽,连忙拉扯了一下李岩的手。
李岩看着红娘子一眼,摸了摸她的头说:“放心,他是被我说中了心思。”
“给我留点面子好不好?我原本还是对它抱有希望的。”朱由检却是很无奈,一堆的穿越小说里都是靠这燧发枪扭转乾坤的,他还真准备靠这个打鞑子呢。
“以我之见,这东西可以提升战力三成,最多了。但是任然不足以让我大明军队的战力和鞑奴持平。最多可以让他们多损失一队最前面的骑兵而已!”
朱由检知道李岩说的是平原野战的状态,如果靠燧发枪赢,除非占据有利地形。
但是作为决策者不能这样想,武器装备,还是要尽量让己方拥有绝对优势才行。
只有机枪发明出后之后,骑兵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礼物我收下了,下次送礼别这么小气,最少一万支才够哦!”李岩骄傲的一把把火铳揣进怀里,还得瑟的作了一个漂亮的甩头动作,只因他额头前一缕头发散乱了出来。
红娘子用动情的眼神看着丈夫,李岩当场显得不要太帅。
李岩走了,朱由检回到了徐州,史可法领着一群人等在府里。
“请钱谦益,史可法,马士英和郑森进来。”朱由检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半响才正了正身子,对纪彪吩咐道。
“那个郑森是何人?能同三位阁臣一同晋见?”有人看到郑森居然是第一批被皇帝召见的,很是好奇。
“你不知道?他是南安伯郑芝龙的长子。”
“哦,原来是他的儿子。”
第140章 归顺不等于收服()
进来朱由检的房间,郑森还是有点拘谨,毕竟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
“众位爱卿都坐吧!”现在整个内阁都晓得,朱由检不喜欢谈事的时候站着,四个人也都依次落座。
钱谦益很得意,骄傲的神情一直挂在脸上,这是他首次从皇上哪收到受重视的感觉。
“朕有一个想法:南安伯指挥水师经验丰富,麾下尽是水师战将。朕欲让郑森统领长江水师,不知两位内阁辅臣是何意见?”
朱由检假装盯着史可法和马士英,实际余光却看向郑森。
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马士英很快领悟了朱由检的意图,皇帝这是准备为收服郑家做准备了。
自从马士英当了次辅,地位和史可法平齐之后,马士英基本上已经和朱由检完全同步了。
形势逼人,所谓的阉党,不过就是阮大铖是主力而已,马士英只是名义上的阉党,实际上的东林党对手而已。
既然阮大铖被困在京师,南京朝的阉党势力就形同虚设,马士英不得不紧紧团结到朱由检身边了。
史可法不会有意见的,他现在还沉浸在睢州一战的胜利喜悦中呢,目前声望很高,东林个个都快把他夸上了天。
“皇上英明,臣等附议!”三个最有威望的大臣没有意见,此事就等着郑森说话了。
“学生愿意为国效力。”郑森这个时候还只是国子监的一个廪膳生,又没有袭爵,自称学生。
朱由检脸上微笑,心里却放松了下来。这郑森居然能一口就同意下来了,也没有说需要去问一问郑芝龙的意见,很明显,郑芝龙控制不了他这个儿子的想法。
从这一点看,郑家内部也是有矛盾的。对于朱由检来讲,收服郑森比收服郑芝龙划算,也更容易。
“那好,朕即刻拟诏:封南安伯为福建总镇官,统领福建军务。郑森下个月前往南京上任。”
这个赏赐就够分量了,加上长江水师给了郑森,朱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