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本科生-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先生,总司令吩咐过了,您不能出这个门。”侍卫伸手一拦,方以智的小身板根本抵挡不过。

    “快让我出去,我要小解。”方以智夹着双腿,急得团团转。

    “便桶早就为您准备好了,就在里间?”侍卫一指里屋,方以智也顾不得争辩,他实在是憋不住了。

    松快了身子的方以智,才彻底清醒过来,他知道自己这是被软禁了。

    回想起之前的谈论,方以智这个学霸完全不把现在的处境当回事,依旧回到书桌前,看起了朱由检随手画的一些图,略有所思。

    同样的,朱由检这边也是刚刚醒来,一样的一桌子饭菜,他正在胡吃海喝。

    “那边醒了没?”朱由检扒拉着米饭,指了指隔壁的屋子。

    “已经吃过饭了。”纪彪小心的把朱由检爱吃的菜朝近处挪了挪。

    “没闹?”

    “没有,正在看书呢。”

    “等会找两个会唱小曲的,给他唱几曲。”朱由检还是希望方以智能休息一下,这个宝贝他可不能透支着用,这人有大用的。

    “总司令您都从来没叫过唱小曲的呢。”纪彪有些撇嘴,他跟朱由检几个月了,还总来没见朱由检主动找过唱小曲的,当然,以前是因为陈圆圆在。

    “让你去,你就去。你要是跟他一样宝贝,我给你找十个唱小曲的来。”朱由检无心一说,纪彪立刻认真起来。

    看来这个人还真不一般,能让朱由检这么上心的,可不多见。

    半个时辰之后,方以智见到了这辈子最好的待遇。上好的西湖龙井,足足的一大匣子摆在桌子上。旁边还有一套精致的茶具,外带一个红泥小炭炉,连烧水的水壶都是官窑的。

    一排的美妓正轮番在他面前二十米外上演着各地的小曲,就是几个粗壮的侍卫立在身后大煞风景。

    前面唱曲的,是几个年龄不大的小姑娘,瞅着方以智身后的侍卫就哆嗦,愣是把一副好嗓子唱走了调。方以智想站起来表示一下,刚一起身,身后的侍卫就抽出了刀,吓得小姑娘连声尖叫。

    “唉!”这哪里是享受,这是受罪啊!方以智只能连连摇头,心想:还不如在大街上听卖唱的过瘾呢。

第85章 吃下去容易消化难() 
秘书处。

    朱由检一进门,陈子龙就连忙上前,拿着厚厚的一摞文件。

    按照朱由检的习惯,之前的奏折已经全部改成文件形式了,而且连书写方式都改成从左至右,横排了。

    关于这个问题,黄道周可是好好的跟朱由检辩论了一番。

    朱由检的理由是从右到左,竖排的排版容易弄脏字迹。这一点,其实很早就被中原文化人知道。

    黄道周的理由也是儒家的理由,非常的形而上学。从左至右读字,脑袋是左右摆动的,看起来像是否定书的内容,很不礼貌。

    而如果从上到下,脑袋是点头,是肯定书的内容,对作者是尊重。

    这个理由很搞笑,但是,大明的读书人就是这么迷信,不光是这一类的奇葩理由,还有皇帝的名讳等等忌讳,都是如此。

    中原文明,在追求事物真理上面是很模糊的,比如记录具体的数目,往往是夸大的,例如一炮糜烂几十里。到底是多少里?写文章的人根本就没有较真的态度,往往都是如此。

    但是对于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却很较真,铢锱必较。这就是大明的文化人,很可爱,也很讨厌。

    朱由检和黄道周争论了半天,最后各让一步,文件采用横排,从右向左方式书写。

    朱由检一想也没什么不对,总要保留一些中原文化自己的传统嘛。

    这是秘书处对阵朱由检的第一次胜利,为此,黄道周他们狠狠的高兴了几天。

    “淮安的数据统计出来了。”陈子龙首先递给朱由检的是好消息。

    “直接汇报吧,我懒得翻了。”朱由检是个懒货,既然把事情交给了他们,在这种事情上就不想亲自去查看。

    如果所有文件都要自己去看,那估计真得累死。

    “总共查获白银一千七百七十二万五千六百四十八两七钱,黄金八千两……”

    陈子龙现在的汇报都是详细的数字了,再也没有大约之类的术语。

    总得来说,淮安这一仗,收获不小,基本能解决江北的军费问题,甚至可以说足够两年之用。

    刘泽清可是经验多年,又没有打过打仗的,江北四镇,就数他最肥,而且战力最弱。

    这人还得罪人最多,不光得罪官场,还得罪百姓,不拿这样的人开刀,天理难容啊。

    天予不取则就!

    “部队呢?有多少人能用?”朱由检瞅了一眼,一屋子人都沉默了。

    “具体情况,说说。”

    “总司令,淮安军里,真正可用的士兵不到五万人。”阎应元声音有些低,甄别淮安军的事情可是他亲自负责的。

    “啥?”朱由检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可是信心满满的,这外面都传开了,说他现在可是有三十万人马的。

    想想都带劲,三十万军队,起码可以和多尔衮干一仗了吧。

    “淮安军里吃空饷的近一半,而且老弱病残严重,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刘泽清的家丁。这些人还都血债累累。

    实际上,说有五万兵都是多的。真正能用的,其实不到三万,还需要总司令大赦才能凑齐五万。”

    陈明遇如实汇报,他属于官职很小,撞大运的那种。

    “扬州军呢?”朱由检黑着脸,满脸失望。

    “情况好一些,但是军队年龄普遍偏大,比鲁中军差多了。”

    黄得功想在江南招兵,怎么可能有好兵员。江南富庶,文教兴盛,愿意当兵的都是活不下去的中年人,年轻人都愿意考科举。

    “完了,我还答应给李岩十万兵呢。”

    朱由检现在头大发了,三十万兵现在直接被砍了一半去,自己的计划根本完成不了。

    重新招兵已经来不及了,这都已经十月了,开年后金军就会南下,哪有时间练兵。

    “有一个地方有兵。”陈子龙说的有些勉强。

    “哪?”朱由检一听来劲儿了,现在只要有人,不是那种类似刘泽清的兵,他都想要。

    “榆园。”

    朱由检一听,恍然大悟,自己怎么就把这一茬给忘了。

    榆园号称百万,最后要不是侯方域那个混蛋,估计能坑死后金不少人。

    最难得的是,榆园跟鲁中近,可以说正好夹击在运河两边,遥相呼应。(ps:读者可以自己百度榆园起义,明末可以利用的力量并不少,可惜都没有一个人能捏合到一起,形成抗金统一战线。)

    “那就派人招揽吧,你们说谁去合适?”朱由检刚刚想起来,这也是起义军,和大明朝廷是对立的。

    后来的榆园军号称百万,是因为他们攻占了鲁中泰安,莱芜,日照等地。

    但是现在,朱由检已经提前把这些地方收归自己了,也就是说现在的榆园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大。

    “招安榆园需要一个人。”阎应元说:“榆园的首领大多是刘泽清手下。”

    “我靠。”朱由检怎么把这一茬又忘了,刘泽清最后就是因为牵扯榆园反叛才被后金咔嚓的。

    “不能啊不能,刘泽清此人恶贯满盈。放了他,我如何对得起这一方百姓?”

    朱由检自言自语,满屋子人也都跟着感叹,唯有陈子龙和顾炎武不言语。

    “总司令,我以为应该早点给刘泽清定罪,杀之。”陈子龙冷冷的说。

    “为何?”

    “杀刘泽清,笼民心,震君威!”

    朱由检发现刘泽清好吃难消化。刘泽清该不该杀?肯定该杀。

    可是现在杀,后遗症多。

    虽然用军饷喂饱了高杰,用势力拉拢了黄得功。可是,这南京朝还有其他军阀,比如刘良佐,比如左良玉。

    兔死狐悲的道理谁都懂,而且都瞪着大眼睛看着呢。

    如果不杀刘泽清,百姓又都看着呢。

    陈子龙这家伙明显是看出刘泽清的价值了,故意试探朱由检的真实想法在。

    甚至包括顾炎武,也在静静的观察,这些人不亏是人精,比朱由检以前的随从奸猾的多。

    “吏员的培训开始了吗?”

    对刘泽清的处置这么大的事,朱由检自然也不会一语而决。

    “已经开始了,整个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培训一些基本规程即可。大约还需要十天时间。”张煌言回答道。

    “阎应元,我把附近二十个县的典史,县丞全部抽调给你。半个月时间,能否查清淮安军所有有关案件?”

    “回禀总司令:可以。”

    “那好,这项任务交给你们军务处了。”

    涉及到军队的事情,当然最好交给军务处办理。虽然大明没有军事法庭,只有所谓的军法处置。

    “政务处配合军务处,遇有涉及地方案件的,一律按律处置。”

    朱由检感觉在大明,要想真正做到军民分开很难,完全没有制度遵循。当然,可以操作的漏洞也很多。

    朱由检布置完事情,半天时间已经过去,日上杆头,已经到了午饭时间。

    秘书处和吏员培训学校紧挨着,所以这里单独设立了一处伙房。

    朱由检也没什么太大讲究,随着大伙一起进伙房吃饭,除了身边随时多出来的侍卫,也没什么大不同。

    况且,朱由检不外出的时候,侍卫也是便衣打扮。几百人闹哄哄的挤在一起吃饭,让朱由检有了久违的熟悉感。

    “总司令,我能不能跟军务处一起?”

    顾炎武挤在朱由检身边,一边吃一边小声问。

    “理由?”朱由检其实心里一点都不奇怪他会这样说。这家伙的本事就是挑战顶层构架的。

    显然,朱由检把军务和政务分开,已经让他嗅出味道了。

    “我想完善一下军法。”

    果然,顾炎武盯上了这个。之前所制定的军法只是一种行为准则,并不完善。

    “可以,但是如果事情做不好,到时候你就去太医院当杂役。”

    朱由检一笑,这些夫子们,见到那些姑娘们就躲着走。他实在不明白,大明的读书人喜欢逛秦淮河,喜欢争抢歌姬,却容不下这些造难的良家少女。

第86章 禁卫黑旗军() 
朱由检现在很忙,至少今天是安排的满满的。

    中午饭刚刚吃完,没来得及多休息,就被拉到最大的一个房间,对着新招的吏员们做了一堂演讲鼓励课。

    给人灌心灵鸡汤这种事,如果是在未来,朱由检是不屑的,WX里的那些转发的文章,他是有多少删多少。

    现在轮到他来灌汤了,好在这个时候的大明,大伙还是相信鸡汤的,何况还是领导的鸡汤。

    喝完鸡汤,又赶急赶忙的来到一处军营。邓之容这小子升官了,军长,而且还是直属朱由检领导。

    全军黑衣黑甲,除了刀刃和枪头,以及面孔,你都难得找到一块不是黑色的颜色,连军旗都是黑的。

    没错,这就是朱由检的禁卫军——黑旗军。

    这个不是他效仿刘永福,这是他代表复国的决心。

    黑旗军全军的平均年龄是十七岁,最小年龄十五岁,最大年龄二十八岁,就是邓之容这个军长。其他士兵的年龄就没有超过二十岁的。

    朱由检几乎抽空了手中掌握的军队里最年轻的士兵,组建了这个军。

    跟李岩那边的编制不同,邓之容这边是加强编。十五人一个班,三个班一个排,三个排一个连,连直属一炊事班;三个连一个营,营属一个骑兵通信班;三个营一个团,团部直属一个通信排,一个骑兵侦察连,一个炮兵连,两个辎重连,两个运输连。

    三个团一个旅,没有师级编制。旅部直属一个通信连,一个辎重连,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运输营。

    军部四个旅,另外直属一个工兵团,一个骑兵通信营,外加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野战医院。

    除开辎重马车外,朱由检给黑旗军最奢侈的装备就是配备了足足两千四百辆四轮马车,这已经是豪华配置了。

    整个黑旗军三万多人,行军中几乎不需要徒步,除非是作战或者训练,整个过程都坐在马车中运输。

    当然,这些都是数据,淮安还没有足够的物资能装备到黑旗军手中。

    军制本身是根据武器,作战要求来编制的,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完全固定的。

    黑旗军的这次编制,是朱由检自己根据后世的编制来做的一次尝试,至于为什么非要采取后世的军制,那也是朱由检的习惯,没有其他理由。

    全军纯火器,朱由检已经准备了南京军部库房里最好的火器,打算尝试一个全火器化的新式军队。

    关于火药颗粒化,其实很多穿越者弄错了,明末,大明军队的火药已经颗粒化了。详情可以在《武备志》里面找到。

    至于到底是自己发明的,还是西洋传入的,也就不重要了。

    朱由检不想让这一批年轻的生力军在前线轻易的消耗掉,这些人还太年轻,战争又马上到来,他们还没有长成,属于最容易被消耗的士兵。

    对于明军和后金兵之间战力的差距,朱由检是经过一片石大战的,有清醒的认知。

    在这个时代,如果按照战力排列,后金兵的确能排第一,吴三桂的关宁军能排第二,张献忠的手下能排第三,李自成最多排第四,自己手中的军队只能排最末。

    朱由检就算是能把江北的军镇包括左良玉都一起收编,哪怕有五十万人,能不能扛住后金二十万兵马的进攻都很难说。

    在兵源战斗力,武器装备均不占优的时候,人数上的优势只能是唯一的选择。拿人命去填,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根据史料,当年后金为了攻破江阴城,足足调集了二百多门大炮轰击。能用来轰击城墙的,当然不是佛郎机一类的小炮,由此可见后金对火器的运用。

    PS: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查资料,清军对南明的攻击绝对不是猜想的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