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密水舱的。何况铁疙瘩炮弹能把铁船砸个大洞?
这个时代还没有穿甲弹的意识。
“你去通知太子,让他过来开会,朕今天就在这里现场办公。”朱由检生气的对李光地说。
他本来以为自己不在大明,有些事情大明可以学着自己走路了,可是这次回来一看,难免让人不满意。
太子朱慈烺很忐忑,自从皇帝回来之后,他一直小心翼翼的,可还是感觉到皇帝的不屑。
在造船基地的办公室,朱由检等来了太子。
“是你不让他们冒险造新船的吧?”朱由检这一次没有太过愤怒,反而换了一副略微带着笑容的表情。
“是的。每一次实验都耗费巨大,儿臣想为朝廷节约一点开支。。。。。。”朱慈烺解释。
“那火车的事,也是你压着没有使用新技术的?”朱由检又问。
“是的。那火车如果使用大蒸汽机,又是火又是烟的,容易惊扰了祖坟的风水。”朱慈烺回答。
“那你告诉朕,江南现在一年的赋税比上一年增加几成?”朱由检再问。
“儿臣在父皇规定的基础上,每年还能多增收2%。”这一次朱慈烺显得很开心,毕竟增加赋税是好事。
朱由检简直把肺都给气炸了,但是他还是强忍着不生气。在大量的新技术投放市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促进发展,以及大移民的局势下,增速2%,那还不如抹脖子算了。
想想后世的经济增速吧!还是不要比较的好,不然朱由检又得生气。
“你是怎么处理政务的呢?”朱由检继续笑着问。
“儿臣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凡事事无巨细,一定严格要求,勿使一件事出错。”朱慈烺觉得自己从小的儒学没有白学,这算是彻底用上了。
“天啊!你做的真是太好了。”朱由检双手捂脸,简直不敢看这个太子。
“这样吧!你看朕是如何做的。等一会只听,切勿说话。”朱由检实在不知道应该从哪教起。
“周全斌,让你的人都给朕滚进来。”朱由检没有朝太子发火,而是冲门外大喊一声。
“皇上,微臣们都在呢。”周全斌小心开门,偷偷瞄了太子一眼。他的身后跟着七八个造船部门的官员和总技术主管。
“先说说吧,朕的要求你们能不能达到?”朱由检点了一支烟问。
“能,绝对没问题。”一名戴着眼镜的总工回答。
“船体怎么焊接?”朱由检问。
“铆接。两到三寸间距一个铆钉,铸造龙骨,四台大型双缸蒸汽轮机,双螺旋桨推动。。。。。。”总工滔滔不绝,一口气说了有一炷香时间。
虽然朱由检自己听不懂,但是他还是让对方尽情地发挥,他看得出来,技术员已经被管理层压抑的太久了,这是一次展示技术的舞台。
“武器部门呢?你们什么意见?”朱由检等负责船体的总共说完,又问武器配置计划。
“必须制造更大口径的大炮,要能在敌人的射程之外,先干掉对方。微臣听闻液压器已经被制造出来,此物正好能配置到新式大炮上,减少大炮的后坐力,保证更大口径的大炮能上舰,而且打得远,打得准。。。。。。”
又是一炷香时间过去了,这位总工滔滔不绝,吐沫星子乱飞。朱由检依旧没有打断对方的叙述,反而表现出浓烈的兴趣。其实他还是一句也听不懂。
“你听懂了吗?”等所有人说完,朱由检问太子。
“儿臣没有听懂。”朱慈烺很诚实地回答。
“你听不懂不要紧,他们懂就行。”朱由检拍拍朱慈烺的肩膀,转身对这些搞技术的说:“朕相信你们。就按你们刚刚承诺的去做,如果出了问题,朝廷承担责任,可是如果做不出来,朕就找你们的麻烦,直到你们做出来为止。记住:做得出来的重重有赏,做不出来的,大子都没一个。”
“谢谢皇上!”众人皆散去。
“记住了:专业的事情找专业的人做,而不是你包揽一切。”朱由检语重心长地对朱慈烺说。
第741章 大变革uAiG。()
“可是父皇,如果什么事情别人都能做,要我们皇家做什么?”朱慈烺有些不服。
“问的好。”朱由检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而是采用一种赌约的方式说:“朕给你打一个赌:从现在开始,朕采取一些基本的施政手段,让朝廷能够自行运转。
六年之内,你我父子二人只经营军队,把政务交予朝廷,看看立刻了皇家,大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如果六年之后朝廷一切运转正常,你就直接继位;如果运转不正常,你就继续当你的太子。如何?”
这就是一个套,朱慈烺如果想当皇帝,不光不能干涉这六年的朝廷行政,反而还得好好支持;而如果私下里捣乱,造成朝廷的不平稳,那就没有继位的机会。
朱由检在皇位上已经完全成熟了。朱慈烺知道这又是赤裸裸的阳谋,你怎么想都是坑,就是躲不过去。唯一寄希望的,是朝廷运转不好,可是结果还是对自己不利。
“一切听父皇安排!”朱慈烺感到无力,他又不能反驳。
朱由检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在他去北美的这段时间,他已经看出来,封建社会的君权是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在外部如此大的推动作用下,大明的江南居然发展的如此缓慢,当然是太子朱慈烺的错,单不是他的过。
这是君主至上传统思维的过时。
整个国家全仰仗皇帝一人来推进,如果皇帝好,类似朱由检这样开明的穿越者,那么社会进步就大;可是如果遇到朱慈烺这样守旧的,强权者,社会又会裹步不前。
当矛盾激化到一切程度,必然发生争斗,那将是一场血淋淋的内耗。朱由检不希望看到那种场面,所以,他终于要开始启动制度改造了。
平静如水的南京城,近日被一则通告打破。百姓们都似乎都已经忘记有多少年,皇上都没有公开向民间招贤纳士了,但是这一次,《大明日报》的头版头条,居然用最大的字号刊登皇帝“招贤纳士”檄文。
等到一些人兴奋地以为这是一步登天的好机会时,才发现这个招贤纳士跟小说里的规则不一样。根据皇帝的要求,在朝廷和各省市三级衙门,施行“举贤”换届选举。
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换届选举。但是仅仅只限于朝廷、省、市领导班子,而且参加选举的人必须要符合一定要求。不能说随便哪一个人想当首辅就当首辅。朝廷不会干涉选举的结果,也不再直接委派指定官员去各地做官。
虽然说这不是章回小说里的情节,但是也给整个大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无论如何,传统那种靠关系朝上升的”官路“被断送了,事关无数人的前途命运。
“这一下好了,能不能当官全凭自己的本事。官做的不好,干两年就直接下台了。省的占着官位坑害百姓。”
百姓们自然是拥护的,不管是哪一个人,都会想到一个问题,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官位这个看起来高高在上的东西,现在变成了一种人人可摘的事物。
“荒唐!朝廷不委派官员,万一”才不配位“把地方治理坏了怎么办?”
官员们自然是不干的,谁的心里都有一些小九九,明明坐得好好的,万一被选下去了,岂不亏大了。
“乱不了,更坏不了。天下是朕的天下,岂是尔等之天下?你们要是官做得好,岂能不被选上?朕意已决!第一届班子为两年一任,第二届为三年,五年之后选举下一届,任期为五年。以后每一届以五年为期限。先从朝廷首辅开始选起,明天开始选举。”
所有的争论都顶部过皇帝的一句话,因为军队掌握在皇帝手中,而且百姓表示支持。仅仅只有一小部分官员想不开,这样的矛盾已经是最低内耗了。
“黄爱卿,选举的事,朕交予你全权负责。现在你来说说具体事宜吧。”朱由检朝殿外大声喊到。
众臣齐刷刷地朝殿外看去,只见一位气宇轩昂,神采飞扬的中年官员大踏步走入大殿。此人不是黄宗羲又是谁?
黄宗羲大才,朝廷无人不识。论才能,黄大才子可不比当今首辅陈子龙弱,可是奇怪的是,皇帝朱由检就是死活不给他委派重任,一直雪藏。
这一刻,所有人终于明白了,朱由检让黄宗羲干的事,原来就是这个。是对制度的全名改革。换句话说,黄宗羲就是类似于秦朝的商鞅,宋朝的王安石啊。
“众位同僚: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也实在必要!大家将看到,大明会进行一场前无古人的壮举,把改革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嗡~“的一下,所有的大臣一下子炸锅了,光是看黄宗羲的架势,这场”飓风“一定小不了。
朱由检偷偷瞄了一眼同样站在下面的朱慈烺,这小子脸色一会白一会红一会黑,想必内心已经惊涛骇浪了。
”诸位大人不必惊慌。我制定的选举条件为:第一届可参与选举的范围只限于降一级可选;第二届调整为将两级可参选。。。。。。“黄宗羲说。
”那敢问黄大人,您现在是几品,几级啊?“一位官位在下面大声问道。
”我现在官居三品,这一届无资格选举首辅。“黄宗羲大声回答。
又是“嗡”的一下,朝堂上又炸锅了!
历来主持改革的人,必定是手握大权的人,否则改革一定进行不下去,可是如果黄宗羲不当首辅,那首辅是谁?
“众臣不要私下议论。朕替黄爱卿说了吧,他的确不参与此次换届选举,但是黄爱卿将带领朕的顾问团队,成立一个民众议会,负责监督朝廷的换届选举。
所谓民众议会,就是由各省选举出有一定名望的人,来监督朝廷的选举、施政结果,但是他们不得干预官员施政。议会选举个换届选举会同时进行,黄宗羲大人是不参与本届选举,但是管升两级,为本届议会议长,全权负责选举事宜。”
这个时候,朱由检就需要最终表态支持改革工作了,同时,他还得为黄宗羲背书,否则执行权不够也不行。
选举活动的掌控权当然不应该归朝廷管,否则怎么公平公正;这个时候议会就必须成立,来监督选举,顺便监督政令执行结果。但是法权还没有出来,所以皇权作为最后的底牌,当做法权使用,任然捏在皇帝的手中。
朱由检也怕走得太快会出事,所以这最后一点权力没有交出去。
第742章 王承恩走了uaIG。()
南京皇宫,朱由检清闲得如同退休老头一般,整日里遛鸟斗蛐蛐,活脱脱一个“昏君”。一大早,一见来人,光是那一溜排的红嘴绿鹦鹉,就叫个不停。
“太子来了,太子来了!”没等人报信,眼尖的鹦鹉就提前说了。
“父皇,外面都吵翻天了,您就不管管?”太子朱慈烺显得有些焦躁。
“你插手了?”朱由检脸一黑问。
“儿臣没有插手选举的事。”朱慈烺赶紧辩解。
“那就好。你我父子有言在先,此次绝不干涉朝政。你可不要给我乱了规矩。”朱由检警告说。
“儿臣不敢!”朱慈烺说:“可是外面已经乱得有点不像话了,为了各地的选举,有些官员已经无心政务了。。。。。。”
“让他们闹去。不好好做事的官,选民们心里都清楚。只要朝廷不乱,乱一个政府衙门算什么。脱下官府,他们一样就是个普通百姓。朕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只有身在那个官位上,才有权力。”朱由检眼神犀利。
“可是黄宗羲和陈子龙都吵起来了。。。。。。”朱慈烺这算是告黑状来了。
“只要没吵到朕的面前来,就不是什么大事。”没想到朱由检压根就不在乎。
政权和民权有矛盾当然是正常的,可是只要不涉及法权,就说明矛盾只是矛盾,还没有枉法。矛盾是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的,但是一旦有人不按规矩来,那就要法办。
既然没有闹到朱由检这里,自然说明大家都还是按法理在做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难道父皇就不打算插手管一管?”朱慈烺很好奇,事情都这样了,皇上居然问都不问是什么事。
“朕干嘛要管?朕现在喝喝茶,养养鸟不挺好。”朱由检说。
“万一出事,会毁了大明基业的。”朱慈烺是真得急了。
“放心,外面的事事关他们自己。你我不去管,他们一样处理的很好。不信咱们走着瞧!”朱由检说。
朱慈烺已经无语了,外面其实闹得没那么凶,因为这场改革根本不叫变法。因为它涉及的是皇权减弱,还权与民,下面高兴坏了。唯一不高兴的是太子,因为他已经预感到事情不妙。可惜太子受得是儒家的教育,完全看不出朱由检下一招做什么。而且皇权才最大,太子的权利被压得死死的。
“皇上,王承恩已经不行了,他想最后见您一面。”正在这个时候,李光地来报告。
“父皇~”太子眼含热泪,泪如泉涌。
“快!去把老家伙抬到这里来。”朱由检赶紧吩咐。
为什么朱由检不亲自去呢?因为在这个节骨眼上,朱由检实在害怕出什么事情,所以他现在一步都不离开皇宫,离开他最熟悉的这一片安全区域。
王承恩是真的不行了,他的精神病时好时坏,身体也早被掏空了。要说他的病根,还是在朱由检的身上。任何一个正常人,在面对同一身体,但是完全两个人的时候,长期的心里纠结也对王承恩的大脑产生了影响。不得神经病才怪。
王承恩枯瘦如柴、稀松的白灰色的头发长在已经发暗的,满是斑点的头皮上,他的脸像极了枯黄的老树皮,眼神灰暗无光。
“老家伙,还能撑多久?”朱由检看到王承恩的那一刻,紧紧抓住他的手。
往事历历在目,如果不是王承恩,朱由检在大明一定会寸步难行的。是王承恩托着他一步步站稳脚跟,又跟随他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所以,王承恩必须是他朱由检的亲人。
“万岁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