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压根不想疏通漕运,他只想逼迫大家去想办法发展海运。但是眼前这一关,还是需要有解决办法的。
那就只能靠人海去堆了,哪怕这种人海战术会消耗大量的储备。不过,朱由检大力发展的四轮马车技术,又一次要承担起重任了。
“如此大规模的用量,恐怕要把我们三年的积攒,一朝用光啊!”朱由检感叹道。
“如果没有辽东大移民,可能事情要缓解不少。”一个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左懋第完成京城的任务之后来向朱由检述职了。
“左爱卿把事情办完了?”朱由检看左懋第脸上的气色已经猜到京城事已了。
“八旗已经同意卸甲归田了,但是他们想重回辽东。说是这样我朝就不用费力地朝辽东移民了。”左懋第说。
“他们想得美。回去过几年再拉山头吗?辽东移民绝对不能停,就算朕现在造新船,也要把辽东移民推行下去。
另外,这些女真人必须剪辫、易服、改姓、归农、弃满文。朕给予他们汉人同等待遇,已经够仁慈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朱由检说。
“这样的话,粮食就是一个大问题。整个东北的开垦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在此之前一直要靠朝廷支援。而北方的百姓实在是太穷了,两年之内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
臣在京城做客祖大寿家,祖大寿连条半斤重的鱼都拿不出来。听说永定河里的鱼都被捞光了。整个北直隶的百姓,都快要吃草根啃树皮了。”左懋第说着睡着掉了眼泪。
“这么严重?”朱由检听了很震惊,他甚至想如果今年不北伐,洪承畴能不能挺过今年。但是转念又一想,如果洪承畴把北方逼反了,以他们的尿性,恐怕整个北方会变成和草原一样,千里无人烟的。那个时候,对谁最不利?当然还是大明。
大明虽然接手了一个烂摊子,可是起码百姓都还活着。
“臣从京城那些伪官们口中了解到,江淮大战之后,整个后金的赋税收入没有来源,后金的国库依然空了。多尔衮带着仅有的一点财货去了辽东,留给洪承畴的也只是一个巨大的空壳。
洪承畴一方面要维持和我军的对峙,养着一大支军队;另一方面还要供养一群不事生产的八旗。如此只能拼命盘剥百姓,而百姓因为得不到物资支持,还要被各种旗人和包衣圈地,越发穷困……”
左懋第说的情况,完全符合清朝初期的实情。如果不是因为江南的投降,满清如何稳得住北方,靠八旗吗?那估计北方人都有被屠杀光。
“这个混账洪承畴,为了巴结旗人,他真是对自己同胞残忍至极。”朱由检听得心在滴血,这样一个明显有能力的人,为什么所有的手段都不是用在国计民生上。他一辈子玩得都是阴谋诡计的手段,靠得就是操纵事件,镇压对手来一路官升。
百姓,普通人在他的眼中,真的什么都不是。这就是洪承畴,不要说他为了维护大局,那是只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本事。
“洪承畴在哪?”王承恩突然瞪着眼珠子插话。
“被骑一军看管着。”左懋第说。
“老奴要咬死他。”王承恩表现的完全不像一个皇上身边的太监,简直僭越的不行。
“王承恩,你先去京城,和陈近南配合一下,把那些罪大恶极的汉奸的铁证给找出来。朕要是真的就这样轻轻松松放过这些人,就是有愧于天下。”朱由检咬着牙说。
“皇上不可,我们之前答应不杀……”左懋第抢着说。
“那是对人的承诺。而有些人是不配当人的,他们是畜生。杀了这些畜生,天下才会真正太平。”朱由检不容多说。
他心里也很清楚,天下动荡已久,收复京城之后天下需要一个说法,这个责任不能由崇祯来背,只能找一批人出来掉脑袋。
“老奴谢万岁爷!”王承恩匍匐在地,他心里明白这句谢谢不是因为谢朱由检给他杀人的权利,而是给他释放心中怒火的机会。
“左爱卿,你去通知李岩,朕想去会会洪承畴。”朱由检说。
“皇上,我们仨?”左懋第一愣。
“是的。”
第533章 尘归尘还是土归土()
骑一军原地驻扎南苑,主要是战损比较大,需要就地休整。从军长李来亨到普通士兵,骑一军战死足有五千,负伤一万多。可以说已经折戟三成,非常残酷。
相比较之下,刘体纯和袁宗第部只是饿晕的部下,骑一军恐怕想要恢复战力需要大半年。但是因为现在北方已经收复,骑一军驻地肯定会北移,就近补给战马。
在南苑的一处小庄园里,戒备森严的外围和层层叠叠的青砖房舍会让人以为这里是一处富贵人家的祖宅,没有人会想到这里是一处监狱。
在这里院落的最中间的一处小院子,洪承畴正在院子里散步。他依旧红光满面,仿佛一场大战对他没有丝毫影响。
明军没有虐待他,反而给了他相当的自由。除了没有指派很多人伺候以外,他现在吃得好,睡得好,没有事务缠身,一片安宁祥和,比在京城这几年滋润多了。
洪承畴慢慢悠悠地走着,东瞅瞅细看看,满院子的春色盎然,一片生机勃勃。
一些缕杨絮飘来,轻轻地落在他的肩上、身上,洪承畴轻柔地弹了弹,试图把身上的杨絮用他的兰花指弹掉。然而,杨絮不是灰尘,轻易弹不掉,得用嘴吹。
洪承畴想起了十年前在盛京的天牢,他也是很自由地弹掉了身上的灰尘,然而却得到了皇台极的礼遇和青睐,最后甚至还和皇太后对上了眉眼。
现在的待遇和当初是多么的何其相似,看来这天下的君王都是爱才的,他洪承畴就是当今天下的卧龙凤雏,走到哪都会受重视。
洪承畴把这天下通通想了一遍,他不认为朱由检是人才,因为他在朱由检身边多年,太了解这个皇帝的斤两了。从内心讲,洪承畴实际上很瞧不起朱由检,要不是因为投胎不同,洪承畴觉得自己当皇上会天下太平,这天下他是第一人。
不,南方出了一个李岩,这小子居然能打败自己,算是一个人物。但是李岩的策略也不算高明,整个战事发展完全是因为他运气太差的缘故。
院门外响起了一阵开锁的声音,这声音引起了洪承畴的猜测。这还不到饭点不是送饭时间,难度是朱由检派人来劝降来了?
“那我肯定要坚持几天不想,等他们拿出更大的好处才行,我不能就这样轻易答应,最少得封我一个王爷……”洪承畴胡思乱想着。
门打开了,守门的小战士紧张的申请让洪承畴捕捉到了,很显然这次来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也显不出他洪承畴的重要不是。
从门外走进来老少两个中年人,老的他认识,那是左懋第,在南朝据说也是朱由检身边响当当的谋臣。
而年轻一点的洪承畴不认识,但是从穿着上看应该官位不低,一副沉着稳重的表情足以让洪承畴从他身上找到同类的感觉。
“洪承畴,给你介绍一下,这个就是我们大明朝当今的首辅——李岩,李大人。”左懋第没有客气,上来就替李岩做了介绍。
“久仰久仰,失敬失敬!”洪承畴不卑不亢,显得自己涵养要远远高于李岩似的。至少从气势上,他洪承畴绝对不能矮过别人。
“洪疯子的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李岩抱拳晃了晃,算是见过礼了。他对洪承畴没那么大兴趣,要不是朱由检让他一起过来,他本来不想来的。
“二位大人日理万机,来看老朽所谓何事?”洪承畴得意极了,特别是李岩的出现让他更加感觉自己倍有面子。比当初皇台极亲自带着大玉儿劝降一样自豪。
“我们来是宣旨的,皇上已经下了口谕。”李岩说得很慢,洪承畴假装不在意,实际上竖起了耳朵,朱由检的这个口谕肯定是跟他有关的。
“皇上口谕,洪承畴就不必押解京师,择日就地凌迟处死。”左懋第补充了下半句。
然后,然后就看到洪承畴身子一抖,差点没站稳。他还强装镇定,其实心里的天都已经塌了。可笑自己还以为李岩过来是劝降自己的,然而人家过来是看对手怎么样人头落地的。
李岩和左懋第没有多待,很快就走了,而且二人是有说有笑地走的,只剩下了一个失魂落魄的洪承畴。
隔壁的院子,朱由检正摆下酒宴拉着李岩和左懋第坐下喝酒聊天。
“皇上不会仅仅是让我们只是来宣判洪疯子死刑的吧?”李岩在这个事情很纳闷,他真的没看出来朱由检要干什么。
“洪承畴的战略大局观,我们三个人加在一起也比不过,但是朕不能因为这个而饶恕他。所以,这一回带你们来见他,还是希望能在他死之前,听一听他的心里话。”朱由检说。
“只怕他这样的人,说出来的话根本不可信。”左懋第说。
“左大人多虑了。我虽不如洪承畴多智,可是孰好孰坏还是分得清的。”李岩自信地说。
“这话正确,不然朕还不敢杀他了。”朱由检笑着说:“如果朕的猜测不错,这洪承畴一会肯定会闹起来。”
“不应该吧!他好歹也是堂堂……”
左懋第话还没说完,一个卫兵就从大门外走了进来说:“启禀皇上,洪承畴吵着要见您。”
“这洪承畴也太没骨气了吧?”李岩有些失望,他感觉今天的事有些污自己的眼睛。
“骨气?骨气不适合他这样的大汉奸。他能背叛大明也就会背叛后金,同样的,他也能背叛自己。不用理睬他,且让他闹半天,不然还给他脸了。”朱由检滋溜喝光了自己的杯中酒,然后若无其事的翻开了地图。
李岩和左懋第现在都清楚了,能把他俩聚在这,再加上隔壁的那个洪疯子,皇帝想的肯定是天下大事,绝对不是来喝酒聊天那么简单的。
“拿一副同样的地图也送给洪承畴,他要问什么,不许多说一个字。”朱由检在旁边的桌子上摊开了地图,李岩和左懋第自然就走了过来。
这是一副天下堪舆图,此图越发精确,而且有些情势又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东北亚这一块,代表大明的红色图块已经慢慢延伸到了海参崴,连库页岛都是虚红色的。
另一个比较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南海巴达维亚的南面,出现了一块大岛,这是李岩第一次见。从朱由检特别标注了巴达维亚来看,显然皇帝的关注点有两个,一个是倭国东面的叫北美洲的大陆,另一个就是这块新的大岛。
“如果朕还能活三十年,这两块地方,必须要拿在大明的手中。”朱由检拿着朱笔,对着北美和澳洲圈了两个圈。
左懋第的眼睛都看直了,这皇上的野心该有多大?这可是好几个大明的国土面积,可是大明现在连关中都还没收复呢。
第534章 高手对决舌枪唇剑()
洪承畴不想死,他只能见朱由检,毕竟是君臣一场,还是有点香火情的。再加上他这种品级的对手,也多少会引起对方的好奇心。
起码洪承畴很懂行。
当朱由检命人送的地图送到洪承畴的小院,他一把就把地图夺了过去。很明显,洪承畴再也装不下去了。他感觉自己的生死必然在这图里。
洪承畴肯定不懂朱由检的野心,他的关注点始终还是在大明这一块,尤其是陕西。
两个时辰后,朱由检亲自来见洪承畴了。
“罪臣洪承畴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洪承畴一副痛哭流涕的样子匍匐在地,像是悔过自新的犯人一样,装的很可怜。
李岩和左懋第站在边上看得直犯恶心。
“听说北直隶没什么粮食,这青黄不接的月份里,水陆又不通,怕是你早就算好了今年会落下饥荒的吧?”
朱由检用火柴点着了一根烟,也没客气,上来就问洪承畴,而且还是诛心之论。
“不如此,怎可抵挡皇上的几十万天军。”洪承畴倒也光棍,一句话就撂了底儿,反正仗都打完了,秘密也早就揭晓了。
“真是好手段啊!”李岩气得牙痒痒,这一招他是真没想到过。一个当过内阁高官的人,居然会使出这样下三滥的手段。
朱由检自然也没想到,他虽然在后世听说过人肉炸弹,可是年轻的他最初只是以为所谓的人肉炸弹都是勇敢的恐怖份子自我牺牲。直到《红海行动》中才知道,原来是被人逼迫着“奉献”。
“如果朕也不在乎百姓的性命,是不是就留下了一个没什么人烟的北方了?”朱由检强忍着愤怒问。
“皇上是任君,自然不会罔故百姓的。”洪承畴赶紧说。
“朕要听真话。”朱由检丢下半截香烟,用脚狠狠地踩灭,吓得洪承畴一哆嗦。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大明建国之初,北方几省一样是赤野千里。后来施行大槐树移民,迁界禁海移民等施政,五十年后才得以恢复生产。罪臣这等做法,也不是第一次……”洪承畴饱读诗书,张嘴就来。
要说这个,朱由检可以砍洪承畴头,但是无法反驳。史料写的很清楚,大明建国之初,一样是杀人如麻。
光是从这个应对策略上,朱由检这边就输了。只能说国运向着大明,洪承畴没得得到天助才失败的。
“不过,皇上派水师登陆辽东这步棋,实在是高。罪臣没想到,贼酋多尔衮亦没有想到。”洪承畴说的很诚恳,朱由检也听得舒服。登陆作战在大明以前就没有人懂,否则岂会有大凌河之败。
“如果没有辽东之战,你当如何?”李岩问。
李岩一直想单独和洪承畴较量,只是辽东作战的思路不是他想出来的,那是李定国根据朱由检的一些提示做出来的。
“如果没有辽东之战,在打完京津之战后,女真可以裹挟一些百姓退守关外。整个关内最少需要数十年修养生息。而南方的大军因为补给问题,无力继续北伐。”洪承畴说。
“好歹毒的计策。”左懋第冷汗直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