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免得太尴尬。
闯军和西军的大多数高层就是这样,他们在国内和大明打的不可开交,但是遇到金兵又基本都能顾全大局。他们跟吴三桂之流不一样,骨子里又在乎民族大义。
“朕敬刘将军一杯,刘将军是朕在京城的救命恩人啊!”朱由检话一出,高夫人很满意的笑了,起码闯军和西军各级将领都会放心。皇帝如果连刘宗敏都能容忍,其他人更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而刘宗敏一愣,朱由检把一片石故意说成京城,显然是在欲盖拟彰了。不过,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刘宗敏的仇人也不是朱由检,想报仇还得依靠朱由检才行。
“臣刘宗敏谢过皇上,求皇上替臣做主,铲除汉奸吴三桂啊!”刘宗敏并不笨,相反很聪明。笨人当不了权将军,他立刻知道了自己的作用。
然后刘宗敏和瞎子就开始痛诉吴三桂的种种,旁边房间,金圣叹正和几个书生奋笔疾书。
只有陈圆圆坐了一半儿就脸色苍白地回宫了,她是第一次听到吴三桂居然是那样一个恶人。这跟她当初遇到的那个吴三桂相去甚远,完全是判若两人。
陈圆圆看到刘宗敏的断腿和瞎子的双眼,心里不断地颤抖。白天在庙里求得的那点安慰荡然无存,相反她心里却种下更深的罪孽感。
陈圆圆预感到,无论朱由检和吴三桂哪一方战胜,她都难逃在历史上负面的一笔了。
她的心坠入深渊,红颜始终难逃祸水的骂名。
第433章 资产归属()
从第二天开始,大明日报连续五天以大篇幅刊登了一个,在最关键时刻觉醒,勇斗汉奸吴三桂和后金联军的民族英雄。
于是乎,刘宗敏家喻户晓了。而且整个江南百姓也都知道了吴三桂叛国的前因后果,报纸事无巨细地说明了吴三桂引金兵入关,屠杀国人的事实。
而这个时候,闯军已经不在是流贼,也已经不再是攻占京城的罪魁祸首,变成了入京救驾的英雄了。这也是朱由检有意在扭曲历史,因为他现在的朝廷中,有许多的农民军。
其实大明日报只是有意淡化真相,并非掩盖事实。但是吴三桂的大汉奸形象跃然纸上。
紧随吴三桂其后的,就是侯方域投奔左梦庚,两掘黄河的事实。所有的江南读书人随之也都知道了侯方域也是一个汉奸。
而李香君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人们避之不及了。
“啪…”从第一块狗屎砸中那块远门开始,估计门口已经快被狗堆满了。
外面的一切行为都在嘲弄着她这两年多的美梦和坚持,原来自己维护的居然是人人唾弃的狗屎。
“不,他们一定是搞错了。侯公子不是那样的人,他是个谦谦君子,众人楷模。他不是卖国求荣的汉奸。”
李香君嚎叫着,她的内心也被击垮了。相比较陈圆圆在乎自己的名誉,李香君更在意她男人的名誉。她们都是受儒家道德影响的人,而她们的男人,几乎都把这种儒家思想看得很淡。
“小姐,我们要搬家吗?”李香君的丫鬟问。
“去城北吧。”李香君吩咐。
“城北太脏了,咱们要去……”丫鬟很怀疑李香君是不是说错了,她可是最嫌弃那些跑码头扛大包的。
城北就是江岸,自然也就是贫民窟,那是李香君最厌恶的地方,她以前从来都不屑去那种地方。
可是这一次李香君想通了,她再也不想去干那些偷听消息,嚼舌根的事情了。李香君想干点实际的,不然她怕自己会被逼疯。
……
“海贸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朱由检看着九儿问。
九儿去了一趟沿海,跑遍了福建和广东,目的就是为了摸清大明对外贸易的规模,做一份外貌的普查工作。
郑家是大明最大的海商,但是这不代表海贸只有郑家一家在做。广东沿海官方的,或者是走私的,自然有人为了利润挺而走险。要不然哪有那么多的海盗。
“父皇,您不提还好,提了就失望。除了郑家的生意外,其他所有生意加起来也不够扬州盐利的四分之一。可是郑家赚的钱也不全是海贸,他们只是把倭国的货物转手给了葡萄牙人……”
九儿详细一说朱由检算是明白了,大明长期禁海,实际上国内的出口量根本就没有那么大。大部分的生意是被郑家垄断了,而郑家是日本唯一的两个贸易方,他们在垄断出口的同时还做着日本的转口贸易。
郑家,是整个东亚最大的海商,荷兰人眼馋了,所以才要对付郑家。
“就没有人偷偷地走私?”朱由检不信。
“有,但是都是一些小船,赚点钱很容易被海盗抢。倒是葡萄牙人赚了不少。可是葡萄牙人和大明的贸易是朝廷容许的。”
“每年两万两租金,朕知道。”朱由检说。
“可是现在的澳门已经成了除郑家外,大明唯一合法的海贸了。葡萄牙人一年从广州何止赚上百万。”九儿愤愤不平。
“父皇现在问你,如果你来做这件事,应该如何?”
朱由检看着九儿,实际上他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这个时代的航海贸易都是以国家形式去推动的,小公司和个人想在海上捞银子?最好打消念头。跑海贸的本身就是海盗,像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这几个大海盗自己都相互之间打得不可开交呢。
朱由检也想组织舰队对外护航开展贸易,可是他现在连突破口都找不到。指望郑家局限性太大,郑家对外贸易其实只是对日而已。朱由检要的是纵横大洋。
“儿臣以为,朝廷应该不要那两万两租金。”九儿小心翼翼地看着朱由检说。
“嗯?”朱由检一愣。
“把澳门收回来,在番禺设一个对所有洋人一视平等的地方,然后公平地收取租金。”九儿说。
经过九儿这么一说,朱由检脑袋一下子开窍了,九儿这种想法还是太保守了。她只是想打破葡萄牙人独霸国内出口的这杯羹,想扩大出口。
“如果朕开放贸易,你说荷兰人会不会放弃对日贸易?”朱由检在计算荷兰人一年能从日本赚多少。
“除非我大明能有更多,更有利的货物吸引得了荷兰人。”九儿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不错,我的九儿这三年没白学,已经知晓了生意的精髓了。”朱由检很高兴,九儿居然开始用贸易利润来想问题了。
“父皇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再去广州一趟,派人分别接触一下西洋各国的商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另外让施琅加紧收编南海的海盗,先给朕清理出一条安全的海岸线出来。”
九儿走后,朱由检开始整理对外贸易的思路。初期肯定是不能让欧洲人直接进入国内开展贸易的,必须把他们阻拦在国门之外,但是又不能闭关。
所以,朱由检准备成立进出口公司,统一从国内采购,然后统一定价出口。在这个时代不要谈什么市场经济,大明没有禁海,能卖给你们东西就不错了。
另外一个方面,如果荷兰人愿意放弃对日贸易,那么大明就等于垄断了对日贸易,传说中的日本的银山,就是大明的了。
朱由检正想着,方以智跑了进来,然后发着牢骚说:“这活儿没法干了。项目越来越多,我根本管不过来。你看看,连一个铁钉的项目也要送到我这里来报批。”
朱由检一愣,他这次发现什么事情都依靠官方来施行确实是很累,有些新发明是完全可以交到民间去的,可是目前民间的商业活动又都在培养期。
“展销会后你们卖出去了多少专利?”朱由检是肯定要出售一些专利出去的,完全依靠官方来生产根本不可能。
“没有多少,那些商贾唯利是图,他们只想用不要钱的东西,哪里会掏钱买什么专利。”方以智愤怒地说,从古至今,国人最爱的就是盗版,对知识产权没有任何意识。相反,如果一个人对发明收钱,反而会被人说小气的。
“朕以前不是说过嘛,只要不是重点项目,你们将军山的人也可以自己建厂,朝廷如果对产品有需要,可以优先采购。”朱由检觉得暂时是指望不上传统商贾们了,他得想新的办法。
“可是办厂需要钱啊!”方以智说。
“从银行贷款啊。项目发明人本身就占有一部分的知识产权,你们理工学院和项目负责人是按比例分成。可以以参股的形式负担一部分债务,对新厂提供支持。”
“那我们岂不是要欠一屁股债?”方以智瞪大眼睛。
“总不能每个项目都投吧,先把一些保密性不高,又有迫切需要的项目推出去。最多三个月,很多东西都不用你管,你只需要跟他们提要求,他们自己会发明的。”
“皇上这样,我还得天天跑银行,更累。”
“朕给你派几个人,把有关事宜分离出来。”
朱由检计算了一下,恐怕户部又需要多一个国资委的部门了,将军山的资产要进行一次清算了。那些是该给朝廷的、个人的或者是他朱由检的。
第434章 经世之学()
如果国内的商业气氛起不来,朝廷大部分人对贸易根本没什么概念。这样的话,大范围开海贸依然会有阻力,这也是朱由检只想搞一个指定贸易区的思路。
开放,也是一步步来的。一下子让欧洲那些海盗涌进来,朱由检担心不出五十年,大明得被逼着考虑设立国教的问题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让欧洲的那些传教士到处乱跑,大明现在不需要什么红衣大炮铸造技术,也不需要西洋人的先进算学。
大明现在只需要把优质货物卖给西洋人,然后再买点大明需要的东西。
“皇上,我们会需要哪些西洋人的东西呢?”方以智实在想不出,大明会有需要西洋人什么东西的。
这句话还真把朱由检给问住了,现在的大明还真找不出什么东西是需要大量进口的。当然,银子除外。
赚银子是个好事情,但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就不是什么好事了。银子全堆到大明,那国内的钱就不值钱了。
赚的银子得花,还要花得值。
但是说到底,还是要把国内的商业气氛先搞起来再说,如果看不到好处,大明的精英们永远只会把目光盯在官位和土地上。
西方人为什么不喜欢当官,那是因为获取的利益远没有做贸易和抢劫得到的多。
可惜,朱由检手上最缺的,就是经济人才,而且还满世界都找不出来。既然这个时代压根就没有什么市场经济环境,那么就先培养一批政治经济人出来吧。反正这个时代的第一篇政经的文章才出来不久。
“这一回你该满意了吧,小项目剥离出去,中级项目又甩给了各个学院,将军山目前只管理着和军队需要有关的高级别项目组。你终于可以轻松了。”朱由检打趣着方以智。
“我也想去教书育人,可是怕皇上不同意啊。”方以智现在可以说是除朱由检外,大明懂得知识面最广的人了,如果他能投身教育肯定比朱由检强。
“要不,你再学习学习商道吧。”朱由检嬉皮笑脸地说。
“免了,我对赚钱没兴趣。不过,江南人才辈出,皇上要想招揽人才,还是关注一下江南望族吧。”方以智话说一半,但是朱由检基本已经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了。
江南,钱氏乃吴越第一望族。就是后世,在全世界当科学院院士以上的名人就有一百多位。钱肃乐四兄弟和钱谦益都是,方以智之所以没有把话说完,肯定跟钱谦益有关。
朝廷为什么在江南招揽人才这么困难,那是因为江南多私学,人家是为自己培养人才,轻易不会替朱由检效力。
朱由检深深地感到,对于一个穿越到古代的人来说,什么军事,什么经济其实都不算太难。真正太难的是人才和人才的培养,综合起来就是教育问题才是真正最困难的。
假如朱由检手里有一千名后世的博士研究生——不,可能只需要一千名本科生,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
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朱由检只有大明本身的人才资源。
回到苏州的钱谦益过得很凄惨,以前那些门生故旧大多都不登门了。六十多的钱谦益现在想卖一副字都卖不出去,他只能典卖以前的藏品度日。
加上自己和柳如是脱离钱府单独居住之后,日子就变得更加拮据。要知道养柳如是可不是一般人能承担的,到底人家也是年轻貌美的女人,放在后世光是“神仙水”都需要不少钱。
“牧斋,这些东西我都不需要的。”柳如是推开一堆胭脂水粉等物说。
“如是你要经常见人的,怎么能少得了。”钱谦益揉揉眼睛说,他已经得了眼疾,看东西都有些看不清了。
胭脂水粉是钱谦益才拿一本孤本去换了银子买的,他不想让柳如是太丢面子。虽然现在抛头露面的机会不多,可是也是要常备的。
柳如是看了一眼钱谦益,她本不是一个势力女人,相反她很懂柔情。
“牧斋,南京文学院给我发了一个帖子,请我去当教习…”柳如是的文采世人皆知。朱由检在新的学校成立之初就交代过,能招女教师和女学员就单独给奖金的。文学院自然要给柳如是发聘贴。
“不准去。你一个妇道人家,天天去那里算怎么回事。”钱谦益有些颓废和无奈地跌坐在椅子上。
“又不是什么不好的地方,我可以拿你的学问去教授那些学生啊。”柳如是一笑,她心里知道钱谦益这是面子上挂不住了。
“我的学问不适合出现在那里,那是他的地盘。我的学问留在钱氏学堂就好。”钱谦益气呼呼地说。钱谦益口中的“他”自然指的是朱由检。
“都是大明的读书人,管它是哪里呢。只要牧斋的学问能被天下人知道就好。”柳如是劝解着。
“读书人就应该学圣人之学,我钱某人的学问不算什么。”钱谦益任然气呼呼的。
“孔圣人的画像不还是挂在学堂里嘛!这皇上未必是不喜欢孔圣人,他只是不喜欢别人当汉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