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本科生-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有预兆,大明不可亡!”金圣叹喃喃自语。

    ……

    南京到镇江太近了,近到太子率领的东林党朝廷文官集团抵达镇江的时候,豪格的大军还没有抵达扬州。

    进了镇江城,看着江对岸不远处的扬州,太子朱慈烺心里的大石头算是落地了。在他的心里,父皇朱由检远没有史可法有安全感,他是一个把老丈人当亲爹的好女婿。

    “启奏皇上,从南京到镇江有近十万百姓真一路追随我们南下,这真是民心所向啊!”刘宗周的精神状态非常好,看什么事都能联系到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合理解释。

    鞑子兵临城下,百姓仓惶无助,唯一主事的监国太子跑路了,大家跟在后面想逃命就变成了大明百姓对太子当新皇帝的民心了。

    这跟后世经常在国外看到的一些抗议类似,请一大帮退休老头老太太举着旗子抗议几下,就成了当地百姓水深火热一样。

    而且刘宗周在太子没有登基的情况下就迫切地称他为皇帝了,这种迫切的心情比打败金兵要急切的多。

    “老师,您是说百姓都会拥护我登基吗?”太子有些激动,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何况太子只是一个少年郎。

    “老臣首先要纠正一下,皇上马上就要登基了,不应该再有老师。天子是天下人的君父,教导天下人。当改称呼。”刘宗周是大儒,自然对儒家君君臣臣那一套特熟悉。

    “我……朕已经派钱谦益过江去找国丈了,等朕与国丈商议之后再行登基。”朱慈烺对于登基的时候还是心神不宁,他一定要听听史可法的意见才能做决定。

    由于太子等半个朝廷的到来,镇江城乱哄哄的,原本一些豪门大户也都被东林这帮子人劝着拥挤到镇江。

    许多人都是乘船过来了,甚至还有秦淮河上的画舫也跟着跑到了镇江,船就停在长江边上。加上对岸扬州的许多大商的船只,一时间整个镇江一带江面呈现出千帆竞渡的繁华景象。

    东林的力量在这一刻,在江南根基地,发挥出了它十足的实力。

    刘宗周看着繁华的江面,从心底有了意指方琼的感慨。多少年了,东林要的不就是这样的境地。权利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组织,其实都是最终的追求。

    甭管是释道儒还是别的什么打着其他幌子的学说、组织,其核心还不是想着占有和无线的掌控。人心也好,人命也好,大家使用的手段不同,说辞不同而已。这还真是殊途同归了。

    刘宗周相信史可法一定会同意他的安排的,而且他现在已经胁迫着太子,由不得史可法不同意。

    等到朱由检的嫡系在江边和金兵斗一个两败俱伤,他刘宗周就窝在江南,拥着朱慈烺过几年太平日子。反正到时候金兵也没实力南下的……

    “报:史大人正欲乘船过江拜会监国,可是船刚刚过了一半,北面金兵突然来犯,现已经兵临扬州,史大人又匆匆返回江北御敌了。”

    刘宗周正做着美梦,却不了局势突然就变了,可恶的金兵居然在这个时候横插一脚。这可要命了,史可法能不能来就成问题了。

    如果史可法不能来,那么刘宗周对太子的影响力就大大降低了。

    朱慈烺一听金兵已经抵达扬州了,慌忙就朝江边跑。

    “我要过江,我要杀鞑子。”朱慈烺胆子是有的,决定不是胆小的主,当初在京城就敢当面跟李自成叫板。

    刘宗周连忙拉住太子劝:“皇上万金之躯,万万不能涉险。”

    其实是刘宗周自己怕得要死,他害怕太子把他也拽到了战场上去了。历史上刘宗周就是怕死,躲避战事最后吓死了,结果被读书人便成绝食而死。

    那你还不如挺身而出更好听一些吧!

    史可法万万没想到淮安陷落之后,自己一心想守住扬州这江北东线的最后一座大城的时候,朝廷里的人居然给他出了这么大一个难题。

    不管是敌人还是自己人,所有的胆子一股脑全丢到了他的肩膀上,让他猝不及防。他现在连憎恨刘宗周的心情都没有了。

    扬州城从抗金的第一天开始,就是手忙脚乱的。

第373章 扬州十日之二() 
扬州城是自隋炀帝开发大运河之后便彻底繁荣的一座城市,它因运河而生也因运河而落。

    元末,扬州大屠杀之后全城仅余三户,朱元璋视察扬州的时候,城里连一只鸡叫声都听不到。到了明末,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成为八方众知的膏腴之地。

    豪格对扬州城的攻击方式根本就与淮安不一样。他在屠杀了所有淮安守军之后休整了两日,然后带领着剩余的二十五万精锐齐头并进地南下,像一股狂风一样在三天之内就覆盖了整个扬州府。

    而金兵的另一只大军尼勘部的三十五万人开始分散,在攻下了凤阳之后只留下了十万人继续攻击合州,其余主力绕过南京北面的滁州,北奔泗洪周围,清剿搜索朱由检的主力。

    之前大明在江北设置的防御战略,完全被金兵颠倒了一个个,徐州、宿州、凤阳、合州现在都有金兵的驻军,加上北线的宿迁和海州,它们就像是一张渔网一样网住了淮泗,里面游荡着朱由检带领的一小股明军。

    在这张网里,豪格部就是渔网的拉绳,他率领的精锐一点点收紧大明脖子上的绳索。

    或者说,后金对南京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已经知道太子离开南京的事情了。豪格大军直达江南,目的就是追击太子率领的朝廷,一定要拿下江南。

    金兵来的太突然了,本来想亲自过江劝说太子的史可法半路上又折回了扬州。趁着空闲的时间,史可法亲自写了一封信,然后交給自己身边的老仆。

    “你亲自把这封信递到太子妃的手上,千万告诉云儿,此信只能由她亲手递给太子,万万不能让第三个人看到。”史可法心里狠死刘宗周了,关键时候弄出幺蛾子。

    “好的。”史可法的老仆在江北的码头上转身又坐船过江,史可法站在码头上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朱由检肯定是不在淮安的,因为史可法知道朱由检在淮安是大胜一仗的。而且朱由检离开淮安之前还劝史可法如果淮安陷落就让他放弃扬州守南京。

    南京城还有好几万精兵,这史可法也是非常清楚的。他本来也是想放弃扬州去南京的,撤离的日子就在明天,可是太子却突然率朝廷大部到镇江了。

    史可法现在彻底走不了了,他要是放弃扬州,金兵就能直接追着太子撵。不说为了大明,为了这个女婿他也得坚守扬州城。

    胡茂祯依旧围着史可法身边紧紧追随,似乎他就是一个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好下属。而史可法把整个扬州城的防务也都托付给了胡茂祯,就连史德威也只是史可法身边亲兵营的一个小将。

    “胡将军,扬州城的防御,老夫可是全都托付给你了。”对于守住扬州城,史可法内心其实自信满满的,他认为自己当了这几年的兵部尚书了,加上扬州好歹还有两三万驻军,最少也能坚持一个月。而朱由检也没有对史可法隐瞒川军的事情,一个月之后整个战局必然会转变。

    “阁部放心,属下一定尽心尽力守好这扬州城。”胡茂祯脸色不变,没有人能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他的心思。

    “宪之老弟,你怎么说掉头就掉头啊!”紧随着史可法的坐船追过来的钱谦益还不知道金兵已经抵达扬州城下的事情,他是太子先前派过来联络史可法的。

    “牧之兄,你来的正好。金兵已经到了扬州城下,我正缺人手呢。你快些来给我帮忙。”史可法确实感觉手下没什么人用,如果钱谦益真的原因跟着他守城,那也是好事一桩。

    “啊!啊~金兵已经打来了?”钱谦益懵了,他听完正想扭头就跑的,可是一看码头上大大小小的官员不少,又不是金兵已经攻到码头了,形象不能丢。

    钱谦益强装镇定,然后正了正衣冠,正准备慷慨激昂地演说一番。他的本意是激励一下在场的大小官员,然后自己躲过这个时间段再找个借口溜回镇江的。

    “既然来了,我家老爷自然是要和诸位大人们一起保卫扬州城的,对吧?”恰在这个时候,柳如是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款款一施礼,然后抢着接话说。

    “呃!对对,我肯定会留下来帮这防守扬州的。”钱谦益脸色苍白,却有无可奈何。他是被柳如是架在火上了,不过柳如是是他老婆,说出去的话怎么能不算数。而且这种话又不是一般的买卖议价,太影响他一辈子的声誉了。

    “那太好了!牧之兄前面请,我们这就登城去看看军情如何?”史可法拉起钱谦益的手就走,钱谦益的双脚愣是想当场钉在石头上最好,可是柳如是比他爽快,她已经一个人跑到所有人前面,甚至是愉快地朝城北而去。

    北城外,豪格的大军越聚越多,眼见着已经慢慢地连成一大片营地了,尤其是一些由夜不收组成的游骑,三五成群的在扬州城下挑衅。这些金兵冷不丁的就是几只箭射向城头,而城上的守军现在也毫不示弱,不停地用火铳和那些夜不收对射。

    “啊!”钱谦益刚刚把脑袋探出城垛口,两支箭就嗖嗖地朝他射来,他吓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魂魄都不知道飞哪去了。

    倒是他身边的柳如是,一个转身就躲过了飞来的箭支。这到不是柳如是武功高强,身手敏捷,而是那些夜不收离得太远,射过来的箭支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就算射中人,也仅仅只是皮外伤。这些金兵的夜不收都是老兵,谁会在开战之前把自己送到敌人的有效射程之内给敌人当靶子呢?

    胡茂祯冷笑地看着地上的钱谦益,心里早已经充满了鄙夷,就靠这个所谓的朝廷重臣?大明能中兴?呸。

    金兵正式进攻扬州,肯定是要等到集结到一定的兵力之后才开始,在这期间,扬州慌乱但是却还是留有缺口的,只要是这个时候逃离扬州的人,基本上都还有生存的机会。

    扬州城内,许多盐商都在暗中串联,商讨金兵如果攻陷城池之后他们怎么办。这其中,尤其是跟八大晋商有牵连的盐商,他们是最不担心的。

    在豪格休整大军还没南下的这些天,大量的北方晋商早已经派人混进了扬州城。城内的盐商几乎家家都知道了金兵的数目,而且相互都开始为自己找退路了。生意人吗,求财不舍命,凡是都可以商量,他们衡量一个事情的标准就是这件事本身值多少钱。

    只是史可法自己把整个扬州想都过于简单了,单纯的史可法大人以为扬州城所有人都会和他一样当一个忠臣烈子的。

    而扬州城外的码头上,大量的百姓聚集到码头上,他们想要渡江,想要逃命。

    码头上已经比半日之前史可法在这里的时候人数多上十倍不止,人山人海的相互拥挤着,所有人都在拼命地想要登上某一条船。

    而扬州码头上最先登船的,永远都是哪些士大夫,再之后就是巨商大户,再后就是有钱的财主们。

    至于普通百姓,可能永远都登不上一条渔船。扬州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这个时候这里几乎聚集着整个东线江北所有能逃到这里的难民。

第374章 扬州十日之三() 
第二日拂晓。

    “轰!”当金兵的一发炮弹砸进扬州城里之后,整个城南到长江边的码头上,在这十里野外风餐露宿了一整夜的难民就像是一锅煮沸了的开水一样。

    因为金兵已经出现在了扬州码头边上的东西两侧,大量金兵的游骑正在奔走,正说明后金大军已经部署到位,同时金兵有充足的兵力来把扬州城围个水泄不通。

    人们慌乱地互相拥挤着朝江边跑,可是东西两侧纵横的水道始终把人群限制在一条狭小的地带内。百姓哭爹喊娘,急于奔走。

    失散的孩童,寻亲不得跪地捶手顿足的妇女,牵牛的老农,裹脚的老太太……苦难总是频频带给这个民族深重的灾难。

    有钱和有权有势的人都走了,他们最后连船都带走了,很少有人会调转船头来帮助这些同宗同族的穷人。

    长江岸边,万千无助的人群跪在岸边失望地痛苦,他们仅能望江兴叹,而江对岸就是一大片顺水而下的太子和朝廷官员们的船帆。

    太子收到了史可法的亲笔信,信中史可法告诉太子:不可登基;回南京城死守;坚持圣人之学。

    太子抱着史祥云痛哭流涕,他没有从史可法那里得到他想要的支持,却收获了一堆他做不到的建议。

    刘宗周继续劝说朱慈烺南下,扬州的情形越来越差,站在镇江岸边也是能亲眼看到远处鞑子兵的身影的。

    太子和刘宗周都拿着望远镜亲自看到了金兵的样子,那狰狞的面孔,厚重的甲胄以及头盔顶上高高竖起的一根避雷针。

    甚至刘宗周亲眼看到两个金兵正在大白天里贱淫一个年轻的姑娘。他们粗鲁野蛮的施暴手段让刘宗周差点吓得尿了裤子。

    一生试图用圣人学说去说服人的大儒刘宗周,在如此的淫威面前居然找不出一句语言来脱口而出。在这一刻,他也知道那些曾经觉得多么慷慨激昂的词句都是一堆狗屎。

    “皇上,快走,咱们赶紧南下。等会金兵一旦过江可就不得了了。”刘宗周这话根本就不是劝太子,是他自己首先怂了。

    “我的不走,我要过江杀鞑子。”太子可比刘宗周有胆量,他也是经历过生死的人。

    “皇上啊!你要为大明想想,为太子妃想想。”刘宗周说为大明想,朱慈烺根本无动于衷,可是提到太子妃,朱慈烺的心里一阵一阵的颤抖。

    太子的身边就站着吓得花容失色的史祥云,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他能想象得到如果太子妃被金兵抓到会是一个什么后果。

    “传令下去,全军南下撤离镇江。”太子妥协了,然后跟着东林党一起抛去了所有江北的百姓,扬帆东下。

    刘宗周甚至心中暗喜,史可法和钱谦益都留在了扬州,现在整个朝廷就自己最有话语权了。

    而如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