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貂皮毛领的博洛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的一切,毫无触动,甚至带着厌恶的眼神。他是阿巴泰第三个儿子,目前在他的叔叔阿济格手下当一名护军统领。阿济格的主力已经撤到了南阳,并且正在修复南阳城。襄阳只是留守了少许的部队,并且准备放弃。
事情很简单,按照洪承畴的战略部署,既然在湖北讨不到太大的便宜,就直接重点治理河南。襄阳一带的百姓早就被阿济格在几个月内迁移到河南去了。目前阿济格的非主力部队都在郧阳和神龙架大山里抢人呢。连吴三桂都派人进了陕南的商洛大山,从崇祯初年农民军闹事开始,整整十八年了,整个陕北已经没什么人了,只能把主意打到陕南的大山里。
“贝子爷!奴才刚刚探得消息,明军离襄阳已经不足五十里了。”博洛手下的包衣奴才骑着马跑过来汇报军情。
“他们是骑兵还是步兵?”博洛斜着眼睛看了一眼包衣问道。
“有水师两万,其余全是步兵,步兵有五万众。”
忠贞营自然是从云梦方向开进,而朱由检则是带着水师由汉水北上,合兵宜城。
“七万?李过也太看得起我了。”博洛微微一笑,他觉得明军太过重视襄阳了,派了八万军过来,得到的只能是一座空城。
“贝子爷!咱们打不打?”
“打个屁。那些无胆的明军只会仗着水师打仗,要是野战,我准跟他们好好的打一仗。赶紧让这些人都动作快点,天黑之前要过河,晚上也不准歇息。”
“如果咱们再守十天,还能从山里抓更多的人出来。”
“算了,这周围的近百万人都已经被我们搜罗得差不多了,何必在乎那么一点。”
······
看着已经残破的襄阳城,朱由检想起了几个月前的武昌。
甚至这里比武昌还要破败,整个襄阳连一段能连起来的城垣都看不到。襄阳周围毫无人烟,只有几条野狗在流浪。
空荡荡的荒凉,荒凉到后背直冒冷汗,头发都竖了起来,场景让人恐惧。
“皇上,从承天府一路到襄阳,根本就看不到一户人家。沿途总共聚集了几百个逃难的难民。”黄宗羲又见识了一回什么叫残酷的现实。
“这真是刮地三尺啊!”朱由检重重的一拳砸在一块破砖头上,砖头上居然印着“崇祯造”三个字,这是前几年复修襄阳城烧的青砖,看着这块砖头,朱由检觉得很讽刺。
“左爱卿,你估计一下,这湖北东西两边的大山里,大约能藏多少人?”朱由检指得是鄂西北的秦岭和鄂东北的大别山,尤其是秦岭的面积足够大,从襄阳能一直延伸到陇南。当然,这么大的面积也不可能都适合生存,主要还是沿着汉江一线聚集人口。
左懋第伸出了五根手指说:“最少五百万,还不用太费力找。”
“也就是说,只要这五百万人出山,不出两年,后金就能再多养活二十五万战兵?”
朱由检从心里计算过,以后金的尿性,如果他要全力南下,二十丁抽一是很正常的。野猪皮最初建立八旗的时候,规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几乎全民皆兵。后来建立汉八旗的时候,就是二十抽一,所需马匹器械由二十名汉人共同出钱购买。
众人想想都害怕,如果再多二十五万后金军出来,大明又要用多少兵去抵御。
“我们必须要参加抢人大战。”朱由检望着北方,恶狠狠的说。
“皇上,我们是有优势的,汉江就是移民的最大优势。后金肯定舍不得为了移民动用骡马,他们在山区驱赶民众只能靠走。而我们,可以沿着汉江,一路顺水把百姓快速转移到江汉平原上。”
“那大别山呢?”朱由检其实早就想到了,之所以占领襄阳,就是因为可以利用汉水之便。
“请黄将军派兵出合州进入六安,后金军讨不到便宜。再说,大别山的百姓聚集地大都在南麓的黄州,黄州靠近武昌,不会有太多人去河南的。”
“还是先把襄阳城建起来再说吧,工程兵十日后就会抵达。他们会先在襄阳建水泥厂,襄阳城会像徐州一样,用水泥建城。”
“可是,烧制水泥需要煤炭,襄阳周围既没有煤炭,也没有劳力啊!”
“从夷陵招人,夷陵有的是人。另外在这个地方找煤。”朱由检指着地图上后世荆门漳河水库的上游一个地方。
朱由检对别的地方不了解,可是对于湖北的西部以及西北部,他太熟悉了,那是他的两个故乡。
黄宗羲将信将疑,他发现进入湖北以后,皇帝似乎换了一个人似的,做什么事情都自信,而且对湖北特别的熟悉。
朱由检铺开了一张地图,然后顺着汉水慢慢朝西划线,再在线的中间圈了几个地方,写上名字。
“你们看,这里是襄阳,沿着汉水向西,有谷城、均州、郧阳、白河、旬阳一直到安康。这就是我们要活动的地方。
这也是李过和高一功前几个月走过的地方。朕没说错吧?”李过和高一功看着朱由检,笑了笑,他们的确就是这样一路到湖北的。
“如果朕没猜错,你们一路过来肯定在这些地方留的有人吧?”
闯军是怎么起家的?带着百姓那个啥啊。他们走到哪怎么不可能留种子的,尤其是这种山区。何况李自成带着闯军第一次被困车厢峡是在安康,十八骑逃进商洛大山,之后东山再起。这一片就是人家的老区啊!
李过和高一功对视了一眼,然后一起看向高桂英。
“跟皇上交实底吧,都已经被人看穿了,还隐瞒什么。”高桂英白了他们一眼,她实在没想到朱由检对闯军这么了解。
说实话,要不是朱由检从后世穿越来,有了后世某军的经验,也不了解这些人的本事,至少左懋第是不了解的。
“有一万多人撒在汉水两岸了。”李过脸一红,说了出来。
“啊!”左懋第和黄宗羲惊呆了,完全没想到闯军在这里还有人。
“朕的意思是这样:左懋第、白旺和高夫人带着三万忠贞营和一万水师驻守襄阳,一边修城,一边防止后金军反扑。有水师拦在汉水上,料想五大碍。
谷城估计人也不多了,就不再派人去。从均州开始,由朕、李过将军、高一功将军、刘芳亮将军、刘体仁将军各率四千人再配合两千水师去另外五个地方。
烦请李过将军去安康,堵住上游,不管是金兵还是大西军,尽量拦住他们。”
“后金会从安康来吗?”
“那里就是子午道。”
“我们的目标就是转移汉江沿岸的人口聚集地,把人多的村镇尽量转移走。至于大山深处的,暂时就不要去管。朕负责去白河。”
“皇上,白河一带太凶险,金钱河直通商洛,后金兵随时都有可能沿着金钱河上游南下。您还是去郧阳吧,那里人口集中,又靠近武当山。”
左懋第一听极坏了,这五个地方只有郧阳是最安全的,地理位置好,又有武当山的庇护。
要知道大明几代皇帝对武当山的重视,是绝无仅有的,只要朱由检出现在武当山,整个武当的教众都会自发的保护他。这也是朱由检为什么敢在郧阳这条线做这种布局的原因。武当山有群众基础,加上闯军的看家本事,这个事成功的几率很大。
“因为我比你们都更了解金钱河。”朱由检得意的笑了,他似乎早就闻到了故乡的味道。
众人相视,不明觉厉。
第242章()
郧阳府一带,刚刚经历了短暂的后金统治,还没来得及剃头,也就换了几个主要的官员。
朱由检带着大军顺水而上,各路县府立刻就闻风归降了。毕竟大明的统治还是深入人心在,尤其是在这武当脚下,道教兴盛之地。
“纪彪,武当派现在功夫最高的是谁?”船到均州,望着远处的武当群山,朱由检幻想着会不会有个高手突然跳出来。
“皇上,武当没有门派。”纪彪接话道。
“那武当掌门是谁?”朱由检不死心。
“武当没有掌门。”
“武当派居然没有掌门了?”
“武当没有派。”
武当没有门派,更没有掌门。一直纠结了半天,朱由检才弄明白,武当有很多道观,每个道观只有观主,他们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属于道家。武侠小说里的武当派和武当掌门,全是编的。要想去加入武当派的朋友肯定会很失望的。
过郧阳府,船上行几天,便到了白河。白河县是陕西管辖,汉水的北岸是湖北郧西,南岸却成了陕西的白河。
朱由检选择的这个区域,却是是难度最大的一块。因为白河县的南岸即进入大巴山,再向南走,就是深山老林。只有北岸的郧西县,才是人口聚集地。
而这个时候的鄂西北,是分成郧西和上津两个县的,直到后来,两县才合并。朱由检先要去的,就是上津县。
朱由检达到上津的时候,身边跟着的,是他特意向李过要过来的李来亨。当然,还有纪彪和黄宗羲。
作为闯军后期最优秀的将领,李来亨这个时候还没太展露头角,仅仅是在叔辈们庇护下的一支小鹰。
“下官王宸枢拜见将军。”上津这个时候还只是一个连城池都没有的小县,仅有的一堵土墙充作防御工事,从十五年开始,各方势力一直在这一带反复,王宸枢就成了唯一的官吏。
朱由检当然不会以大明天子的身份来这里,他依然变身成了那个柳应龙将军。
看着寒冬中这堵夯土造的破败围墙,朱由检怎么也无法跟后世依旧保持完好的上津古城作比较,这里活像是一个地主家的大院。
“起来吧。这里就你们三个人?”王宸枢仅仅带着三个人在金钱河边的码头上跪迎朱由检一行。
“兵荒马乱的,好多人都跑反了。”(跑反:上津土话,意思是躲避土匪和战乱。)
“你们怎么不跑?”朱由检一口标准的上津口音,让王宸枢很意外。至于其他人,已经见怪不怪了,反正皇帝身上出的怪事太多。
“镇上总有跑不动的人,我等需要留守在这里安民。”王宸枢看了一眼身后,他带的两个人差不多都六七十岁了。
“大军今日就驻扎上津,仓里还有多少粮食?”
顺着汉水进入金钱河,船行到上津就再也上不去了。上游二十里处就是陕西山阳县,属商洛州管辖,过山阳县就到了武关。
所以,从唐开始,如果从江汉运粮不想走陆路,就可以一直把船开到上津,再转山阳,可以不经过武关直接抵达长安。
“尚有五十担存粮。”王宸枢赶紧回话,其实这是百姓凑的粮食。
哪一路人马过路,都会首先搜刮粮食,这几乎成了定律。搜不到就杀人,百姓只能献粮自保,希望这些魔王们拿了粮食赶快走人。
兵还没到,百姓已经早早的跑反,躲到大山里了,凑出来的粮食就放在镇上,算是送给过路兵马的仪程。
“人是躲在后山的十八盘还是前山的白岩寨啊?”朱由检笑咪咪的看着王宸枢,还顺手指了一下白岩寨方向。
“将,将军。那里没有人,人都跑光了。”王宸枢吓得说话直哆嗦,因为朱由检指的方向正是百姓躲藏的地点。
“哦,我明白了。纪彪,带人去把百姓们都请回来。就在白岩寨下面的磨沟山洞里。我没说错吧,王大人?”朱由检说完,依旧笑眯眯的看着王宸枢。
瘫在地上的王宸枢一把拉住朱由检的双腿,用颤抖的声音说:“求求将军了,粮食都给你们,就不要杀人了吧。”
“这位大人,我们不要粮食,只要人。”黄宗義好心的解释。
结果王宸枢一听,更是直接昏了过去,他心想:连粮食都不要,只要人头,这下子是彻底活不成了。
朱由检一看王宸枢昏过去了,赶紧掐人中,生怕他真死在这,他还需要一个好向导呢。
“我说这位表叔,我们是朝廷的官兵,是来办公事的。”表叔是上津这边对长辈的一种尊称,有点攀亲戚套近乎的意思。
“你们真不是张献忠的兵?”王宸枢被朱由检掐醒了过来,有些疑惑的问。
“我们是官兵。他是李自成的手下。”还没来得及走的纪彪在一边指着李来亨插话。
“哎呀妈呀,活不了了。”王宸枢一听李自成,吓得赶紧跪地上磕头,连眼睛都不敢看朱由检几人。
“就你屁话多。”朱由检瞪了纪彪一眼,王宸枢的行为让李来亨羞得脸通红。
这在以前,他是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但是自从被正式编入大明官军之后,又经过了几个月的整顿,现在大约已经能分辨是非了。
“快起来吧,表叔。李自成已经被官府招安了,他只是一个小兵。”朱由检一把扶起这个五十多的独守老人,还顺手帮他怕打了一下膝盖上的灰尘。
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来过这里。人民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好与不好,他们的态度就是最直接的反应。
“你在这里是什么官职?”
“下官之前是上津县的主簿,从知县和县丞跑了之后,下官就一直在这里等着朝廷派人前来。”
“还是个九品的官儿呢,表叔也是有品级的呀!”此时,大明最大的天子,正在对最小的一个九品主簿聊天。
“那是,我也是读过书的。”王宸枢显得很得意,在他看来,起码比眼前的这些厮杀汉要强。
“是的,我觉得表叔您比他有学问。”朱由检顺手一指黄宗羲,黄宗羲微微一笑。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仪表堂堂,当兵实在可惜了。如果刻苦读书,没准也能像我一样中个秀才。”王宸枢经朱由检这么一夸,倒是摆起了读书人的骄傲。
“就说让你不要出来当兵吧,好好在家读书多好。也不至于混到现在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朱由检敲了一下黄宗羲,继续哄着王宸枢。
黄宗羲摸摸自己的头,差点没笑出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