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本科生-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由检身系大明安慰,左懋第怎么敢让他亲自冒险。万一出事了,后果很严重,朝廷估计又会回到两党互相争斗的局面。

    “不要担心,多铎围不住整个西山,如果打败了,朕就找个缺口突围。”朱由检笑了笑,安慰道。

    李大力和李大涛是俩亲兄弟,家是合州的。哥哥大力长三岁,是黄得功手下最能打的一个旅的一名班长,管着二十五个人。

    弟弟大力今年才十八,原本是要被抽调去南京的,因为一只耳朵有点听力障碍,被筛选下来了。

    这一次,大力随着黄司令去了东山,大涛却跟着一个三十多岁,穿着很普通的年轻将领去了西山。

    两兄弟分别的时候有些不舍,特别是哥哥大力,他实在不放心弟弟。

    “弟,你们那边的将军太年轻了,千万要多看周围人,不行就跟着大家一起跑。”大力只知道弟弟去西山,可是具体去多少人,这些士兵根本不可能知道。

    “哥,你放心吧。我耳朵不好,但是我眼睛可尖呢,全旅比赛,都没我看得远,看的清楚。”大涛骄傲的指了指自己的眼睛,也许是上天对他的补偿,他有一双足以媲美后世狙击手视力的好眼睛。

    哥俩分别后,大涛就被分配到了西山最东面的一座山丘上,他的位置其实是一处观察哨,可以很清楚的俯瞰整个东山和凤阳城。

    谁让他有一对儿好视力眼呢。

    进驻位置之后,大涛就和战友们一起开始修筑工事。他顺着东山的放心看了一眼,东山那边同样也在修工事。可是天有点黑,已经看不清那边的情况了,大涛有些失望。

    整整一夜,东山的山头上火把就没有灭过,从东山山顶,火龙一直延伸到凤阳城里。

    而西山,却一直静悄悄的。偶尔就连听力不好的大涛,也能听到一些山脚下传来的骡马嘶鸣之声。大约是有人在山脚下路过吧。

    “喂,千里眼,你能看到山脚下是什么情况吗?”大涛眼睛好,在部队外号“千里眼”,战友推了推他,问道。

    “天太黑了,看不太清,好像有很大的马车在山下路过。”大涛的心思在对面的东山,没打算去关心别处的情况。

    “会不会是城里的大官们在转移财宝。”战友很好奇,这个时候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马车路过。

    “怎么可能,大官们要跑也是朝东南跑,咱们这边是西面,是敌人过来的方向。”另一个战友反驳道。

    “你们看,西南方向一直都有一些火光不停的冒出来,那些是什么。”大涛转过头,在西南方向,一片狂野中,整整一夜都不停闪现一些火光,有些一闪而灭,有些会燃烧一会。

    “那是咱们的夜不收在跟金兵夜不收争夺战场控制。”班长顺着大涛的话音看了一眼,很有经验的说到。

    “什么是战场控制?”对于这种名词,大涛懂的不多。

    “我也是去年从朝廷派的教员哪学的。那时候能参加培训的都当了班长了,你哥也参加过。

    这战场控制,就是在打仗之前把敌人的夜不收赶远一些,不让敌人探查到我们这边的兵力安排。

    赶紧快些把活儿干完,等会还能睡一下。明天可能要打大仗。”班长说完,使劲挥舞着铁锹。

    大涛一夜没睡,眼睛总是不自觉的盯着东山那边看,东山那边始终灯火通明。

    天亮了,一缕晨曦从东面的地平线上射出,太阳还没有升起来。

    大涛朝东山方向一看,正好看到一个很小的人影透过晨曦,遮挡住那一点点阳光。

    哥哥赤裸的上身,腰间的那一条宽宽的红腰带正好报大涛看到。虽然不是很清楚,可是大涛确定那就是哥哥,他嘴角微微一笑。

    这个时候,凤阳城头的牛角号低沉的吹了起来,城楼上的大钟也跟着敲响了。

    “快些起来,多铎来了!”班长一声大吼,所有人立刻惊恐的站了起来。

第173章() 
牛角号响起之后,从西南方向的天地交接处就出现了一条黑色的浪潮。

    一炷香的功夫,浪头就已经靠近到可以看清敌军衣服颜色了。

    后金军的衣服颜色跟明军不一样,旗子也是各种色彩。白的,蓝的,红的,每一个颜色旗子下对应穿同样颜色军服的士兵。

    大涛看不见他们的脸,但是几个颜色的阵势还是能很清楚的分辨的。

    “班长,你快看,还有大炮。比咱们城头上的大炮还大。”大涛惊恐的看着足足十门大炮被人推着排到了阵前。

    “我的天啊,那么多的马。每个人都有马,这得多少钱啊!”战友用夸张的表情瞅着,对于南方的大明人来讲,马是绝对的奢侈品。

    凤阳城的西面,两座城门禁闭,城头上没有挂皇帝龙旗,仅仅只挂着史可法的兵部尚书钦命旗。东山上黄得功的将旗更是竖得老高,有一种刻意挑衅的意思。

    “他们在干嘛?”大涛指着后金军阵中跑出的一个骑兵,跑到城门口似乎在大声嚷嚷着什么,城上的守军半天没有回应,仿佛根本当不存在一样。

    “那是劝降,打仗之前都这样,装模作样的表示仁义。还不如我们村和隔壁村抢水干仗呢,说干就干。”大涛的班长对此嗤之以鼻。

    这边聊天的话还没说完,城外的大炮就响了。

    大涛很明显的看着一颗黑色的东西从空中直直的飞过,最后砸在城墙上面,城墙上有几块砖头乱飞。不过,城墙纹丝不动。

    “这么大的大炮,不会把城墙轰塌了吧?”战友好像有些担心,这大炮声音太响了,脚底下都在抖动。

    “不会,咱们中都的城墙可是很厚的,就这点炮,的轰好多天还差不多。要是有个百十门大炮一起轰,才有可能塌。”班长一般观察,一边回答。

    “班长,你懂的真多。”

    “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炮,是教员门说的。我之前还以为他们吹牛呢,现在看,他们说的都是真的。”

    “既然打不垮,那他们为啥还要放炮?”

    “这叫恐吓!”

    大涛对班长的话听的不是太清,这里的人说话的声音没有之前大了,他索性认真的看起打仗来。

    “你快看,有好几千人朝咱们这来了。会不会是来攻打我们这的?”

    这处前沿观察哨还是很隐蔽的,遮挡做的很不错,远处看,这座山头根本没有。大涛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观察东山那边的军情战况。

    “大家快藏好,小心被敌人发现。”班长厉声呵斥着。

    远远的,一队数千人的敌军快速向东山这边扑了过来。敌人直接经过大涛他们的山脚下,理都没理就三面包围了东山的两座山头,只剩下靠近凤阳的那一面没人敢去。

    形势很明显了,多铎老于战事,战场什么情况一看就知道。

    “西山肯定有伏兵,只是进攻西山不划算。明军的伏兵不会很弱,在山里打我们没有优势。”

    对于打仗,多铎太了解了,就是利用自己的一切优势去攻击对方的劣势。没有所谓的硬拼,硬拼只是最没有办法的一种选择。

    “黄得功居然把他自己放在东山上,看了也是看准了东山的地势了。这一仗很明显,直接攻击凤阳城,怕是没有十天半个月是打不下来的。

    打下东山,就可以直接炮击凤阳城内,就等于攻破凤阳城了。西山里的伏兵,就不要去理会了,只要堵住它,里面的人没有供应,能待多久?”

    “王爷高明,如此一来,咱们就以最少的兵力把东山拿下,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几十万人的大战,哪有那么多诡计,比拼的是实力,是武器战力,是将军统筹全军的智慧。

    “让亳州那些人先上,重步兵看守西山,骑兵随我看住本阵,你排点人给亳州兵掠阵。”

    “喳!”

    多铎说完,这才有了大涛看到的敌军朝东山而来。

    大炮一直没停,但是间隔时间却很长,有一发没一发的放着,就像在提醒时间一样。

    东山的战斗也不激烈,双方都在试探。

    亳州兵的装备没多大的提升,除了多穿了一身后金的棉甲之外,依旧拿着之前李本深发的武器。这些武器不如合州军,战力不如合州军的队伍已经冲了几次了,每一次都很快被山腰上的守军打了回来。

    大涛的心情随着东山上的战况不停的紧张又放松。

    “对面看得清楚吗?”一个磁性中带着关切的声音从身后响起,这个小哨所里面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将领。大涛扭过头,看到班长正在向来人行礼,于是吓得赶紧半跪下,不敢说话。

    “这是柳将军,来看看对面战况的。你们都起来吧,不要影响了正事。”年轻将领身后的一个人说话了,李大涛认出,这个是他们的营长,见得不多,但是官已经很大了。

    来人显然比营长官更大,因为连营长都只能站在他身后比较远的位置上。

    “谁的眼力最好?”朱由检笑着问。这个时代观察敌情,全靠一双眼睛,这种侦查前沿的哨所,是没资格装备一个望远镜的。

    “李大涛,他的半边耳朵不好,但是眼力出奇的好。”班长指着大涛,骄傲的回答。

    “好,你拿着这个,看一看对面的情况,详细跟我说说。”朱由检把一个望远镜递给了李大涛,并顺便教了一下他如何使用。

    “唉哟!”大涛拿起来对着一只眼睛一瞅,吓了一跳,对面怎么突然一下子跑到自己眼前了。

    “不要急,慢慢看。”朱由检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仍旧笑着鼓励道。

    之前模糊的战况一下在望远镜里面看得清清楚楚了,大涛首先没有看战斗,他使劲的在寻找哥哥的身影。

    可是对面的友军基本上都躲在石墙背后战斗,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哥哥在哪。

    半山腰上,在一些可能的险要地段,合州军全都修建了一道道的石墙。敌军的火器接连的打在石墙上,效果不明显、哪怕是一些佛郎机这样的炮,也只是打得石子乱飞。

    整个东山脚下,烟雾弥漫,几乎都快遮蔽了敌军的阵地了。

    “如何?”朱由检拿着另一个望远镜,询问着大涛。

    “报告!敌人正在大量食用火器攻打我军的阵地,但是效果不大。敌军冲锋的时候,我军也在使用火器还击。”

    “呵呵,我是想问你对面我军的火器效果好不好。你说的这些我也都能看清。”朱由检一笑,李大涛说的整个战况,望远镜都能看清,但是具体到一些武器使用效果,他视力可就没有李大涛好了。

    “那,我再看看?”大涛试着问,他没想到这个将军这么好说话。班长在一边,那眼神快要急得杀人了。

    “我军的火铳和铁炮有一半都没打响,需要连续击发两次或者三次。威力也不行,火铳能打五六十步,三眼铳更近,铁炮能打一百步。

    主要是弗朗机炮最有效果,但是敌军使用了铁盾牌,几个人抬着一路能攻到石墙前面。那边一个阵地已经开始拼刀枪了,敌人好像打不过我们。。。。。。”

    大涛不停的说着,朱由检的表情由微笑已经变成了严肃,接着整张脸都黑了。

    班长和营长的脸拉得老长,可惜大涛全都没看见,他一直努力的在复述整个战场的细节。

    足足半个时辰过去了,李大涛说的口干舌燥的,他已经把这个方位上能看到的每一件事,都详细的跟朱由检做了描述。

    “你真是生了一双最好的眼睛。这个就奖励给你了,给他记一功!”

    朱由检拍着李大涛的肩膀,带着勉强挤出来的笑容,鼓励了一下,然后拉着黑脸默不作声的走了。

第174章 后勤() 
朱由检把望远镜送给了李大涛,带着愤怒的心情回到了临时指挥所。

    “啪!”一马鞭狠狠的抽在木凳子上,朱由检发火了:“工匠营的人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差的武器能打仗吗?”

    左懋第看到朱由检的脸色,连忙询问了一下刚刚跟着一起去的纪彪,大略的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皇上您消消气,这事不能怪工匠营。”

    “那朕能怪谁去?”

    “兵器局是兵部管的,而工匠营又只是打制兵器的。这里面有个火耗的问题,银子发了下去,工匠们到手的钱扣除火耗,连铁料钱都不够。加上催得又紧,如何能保证兵器的质量?”

    左懋第对这些事情算是很熟悉了,毕竟他也在兵部待过。大明朝从万历三大征之后,兵器装备就步入了一个改革期。军队尤其重视大炮等火器的制造,而对于普通兵器就不那么重视了。

    光是花在辽东守城大炮上面的银子,都不知多少。一门大炮的制造费用需要两三千两,而一个士兵一年的军饷才十几两。

    这只是正常价格,还不算铸炮过程中的失败率。实际上大明的铸炮技术很落后,就算仿制成功了弗朗机国的大炮,铸十门炮大约只能成功三四门而已。

    后来皇太极重金聘请西洋人铸炮,又从登莱获得一些工匠,把铸炮技术提高,成功率达到七成。

    于是,后金的火器开始全面超越大明。后金超越的不是武器样式,而是加强了同样武器的质量,保证了部队的正常使用。

    “看来多铎没有下全力进攻啊。”朱由检心情平复下来了,这种事生气也没用,只能另外想办法。

    “是啊,都已经打了一天了,他们连天佑军都没有派上去,这多铎多半是在消耗我军的火器。”

    战斗打了一天,除了城外的红衣大炮还在不停的轰击城墙之外,蒙古骑兵居然在安营扎寨,连带这还搜索周围的村庄。

    后金的八旗兵懒洋洋的守在西山的几个出口处,而天佑军整个像是在围着东山遛弯。事情很明显,多铎对大明军的部属了如指掌。

    “你说,如果我们现在冲出去?”朱由检看着左懋第,有些期盼。

    “不行,这个时候如果冲出去,多铎立刻就撤,我军最多能抓几个毫州兵的俘虏,根本伤不到后金军。”

    左懋第摇摇头,继续说:“只有东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