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对代郡的这份忠诚,黄顺自己都没有想到。毕竟,黄顺虽然与呼延煌关系不错,但与他的几个儿子的关系,却不是那么的融洽。随着呼延煌的老去,呼延部心生异心,在黄顺看来,是很合理的发展趋势。
所以,黄顺的重心,从来就没有放在代郡,而是完全把代郡交给了呼延部和俟奴部。一来一旦呼延部有了异心,黄顺及时与他们切割关系,不至于损失惨重。二来,有俟奴部的掣肘,呼延部要想反黄顺,至少也要费一番周折。也便于黄顺到时候的挑拨离间。
而事实却是黄顺自己都没敢想的最好结果:无论呼延部还是俟奴部,都很尽职尽责的为黄顺奔走。既然呼延部和俟奴部如此忠心,黄顺当然也不会亏待了他们。本来长老院的规划,是没有呼延部和俟奴部的位置的,现在,黄顺已经在考虑为呼延部和俟奴部留两个位置,作为鲜卑等族的代表存在于长老院了。
虽然现在各方都还没有大的突破,但黄顺已经隐隐感到,天下形势突变的节点就快要来到。尤其是黄顺在府上见到了远道而来的许蒙之后。
本来在黄顺的计划中,江东是可以智取的,能不动刀兵就不动刀兵,而曹魏,由于司马懿的存在,黄顺没有多少信心能在谋略上胜过司马懿,所以早有心理准备,要动大兵拿下曹魏。
而现在听许蒙的说法,竟是曹睿尚占据着优势,而且已经决定对司马懿动手了!
这确实出乎黄顺的预料之外。在梦中,无论是曹操还是曹丕、曹睿,虽然都知道司马懿志向不小,但都惜其才,又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了司马懿,所以一直用司马懿,提防司马懿,却从未对司马懿下手。
所以,黄顺也当然的认为,现实中曹睿不会对司马懿动手,自毁长城。现在从许蒙的嘴里听说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已经是水火不容,当然有些喜出望外。
惊喜之余,黄顺也大概猜到了其中缘由:定是许蒙在曹睿身边劝谏的功劳。许蒙这人真不简单,当初因为许攸的死,硬是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此定居邺城,守着曹氏,寻找着机会,一点一点的积累着报仇的优势。
而且,许蒙报仇,不是引刀仇一快那么简单,而是要从根上把对方打倒,让对方整个家族再无翻身的可能。有这样的仇人,可谓曹氏的不幸了。
而许蒙后来遇到黄顺,折服于黄顺的一首七律,又是曹氏的幸运了。若不是有黄顺在,许蒙或许早就联手司马懿,从根上灭了曹氏了。因为黄顺的存在,许蒙将自己的仇恨只集中在曹操身上。曹操死后,许蒙就一心一意的为黄顺效力,不再是在黄顺麾下特立独行的一个存在了。
本章完
第1258章 许蒙的长远打算()
梦中的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最后成功掀翻曹氏,成功上位,可说最大的依靠就是大族的支持。西域墨门的支持虽然也很大,却并非必需。事实上,在梦中,司马懿始终对西域墨门保持着警惕,并且在最终夺取天下后,司马氏并没有如约兑现对西域墨门的承诺,导致后面司马氏的江山很快就被各种胡人肆意蹂躏。
但现实中的司马懿,遇上了黄顺。有黄顺的存在,支持司马懿的大族就不再那么齐心,因为他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支持黄顺。
要论黄顺与那些大族之间的关系,紧密度不比司马氏差多少。司马氏能够完全掌握的,只有河间大族,其他的地方,则都是黄顺占优。原因很简单,因为黄顺是生意出身,从一开始就能为那些大族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而且,与曹氏的关系上,黄顺也比司马懿来的优势大。
大族的选择都是很现实的,谁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稳定,更多的利益,他们自然就支持谁。
而黄顺与司马懿相比最大的劣势,就在于黄顺身归蜀汉,与那些大族效忠曹魏属于不同的阵营。不得不说,这确实是致命的不足。但这个不足,在现实中却因为许蒙的存在而大大的弱化了。
在邺城,司马氏固然是实力雄厚,可许蒙的声势丝毫不在司马氏之下。而且,许蒙与皇帝关系密切,与黄顺关系密切,怎么看,两家的前途都是不相伯仲。再加上许蒙在曹操死后,不再一心追求报仇,开始全心全意的为黄顺办事,自然会全面执行黄顺的策略:分化曹魏大族,刺探最高情报。
许蒙亲自跑一趟成都,当然不是简单的亲自从黄顺这里得到不趁人之危进攻曹魏那么简单。许蒙身为黄顺身边几个独当一面的大佬级人物,能够接触到几乎全部的核心的情报,所以,许蒙对将来天下大势的走向,把握的很是精准。
此时河西、江东、代郡方面的进展都顺风顺水。尤其是江东,孙权妥协的消息已经传到成都,也传到了许蒙那里。许蒙意识到,一旦江东搞定,黄顺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搞定蜀汉,然后就腾出手来对付曹魏了。
作为留在曹魏内部主持一方的许蒙,当然心中有他自己的小九九。黄顺计划着发大兵拿下曹魏的筹划,许蒙虽然知道,却并不认同。
在许蒙看来,江东能够和平接手,曹魏应该也可以。虽然有一个让黄顺忌惮的司马懿,但黄顺忌惮,不代表许蒙也忌惮。许蒙很有信心,能够凭借许蒙手上的力量,压制住司马懿。只消能够压制住司马懿,许蒙就有七八分把握,能够说服曹睿,接受黄顺长老院共管天下的大计。
这样一来,曹魏也能不战而下,许蒙凭借此功劳,就足以让许家永久在长老院里占据一席了。
长老院的永久席位意味着什么,许蒙从一开始就认识的很清楚。只要位列其中,就能确保家族世世代代长生不衰。而为此提供保障的就不是单单一个家族的力量,而是整个长老院的力量!
长老院掌管着全天下,也就是说,全天下的力量都能用来保障自己的家族的世代兴旺!这样的诱惑,就算许蒙再怎么心如止水,也禁不住要绞尽脑汁的往里钻。
要位列长老院永久一席,许蒙分析过可能面临的竞争。黄顺出身襄阳十姓,不消说,永久席位中,荆州的势力将占据最大的部分。此外,黄顺为了安抚那些异族,也会在异族中挑选一两个代表进入长老院永久席位中,呼延部和俟奴部都是选项。
另外,墨氏被中原排斥数百年,一直不忘回归中原,而且又确实为黄顺出了不少力。不说别个,就说河西这块黄顺拥有的最大根据地,若没有墨氏的大力支持,黄顺仅仅依靠祖蓝、祖桂手底下那几百号人,能撑起那么一大摊子?就凭此功,墨氏作为一个整体,在长老院中的永久席位中,就能有他的一把交椅。
其他的,许蒙了解到,黄顺有意给曹氏、孙氏和刘氏各留一把永久交椅。这么算起来,永久席位已经不少,虽然不知黄顺心中永久席位到底几席,但许蒙也知道,肯定所剩不多,许蒙面临的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
许蒙可没有忘记,从一开始就追随黄顺的荆家村人,他们跟黄顺的关系,可比自己亲密的多,虽然许蒙奉送出一个女儿,但这显然不能给许蒙带来多少优势。要想确保永久席位中有上那么一席,许蒙只能拼上自己这条老命,放手一搏。
老天确实对许蒙挺关照,曹丕对许蒙不冷不热,结果曹丕不久就挂了。年轻的曹睿需要一个老军师来帮他镇场,而统观此时的曹魏朝廷,此时还活着的老军师,已经只有许蒙一棵独苗了。
在曹睿身边,许蒙抓住了机会,也抓住了司马懿急于拓展自己实力,导致自身出现破绽的机会。这些机会,许蒙都抓住了,但许蒙仍然很清醒,仅仅做到这些,还不足以确保那一席永久交椅。
所以,许蒙在此基础上,又使用了点苦肉计,自己明明年级一大把,却仍然义无反顾的上路,万里迢迢来到成都,办公事只是由头,为许家的将来打算才是许蒙此次来成都的真正正事。
许蒙算计的还是不错的,只要自己能支撑着来到成都,黄顺肯定不会忍心再让他折腾着回邺城。顶替他的人选,许蒙早就想好了:不是还有曹彰、曹丕和曹宇三兄弟吗?哪一个回去,对曹睿来说都是莫大的支持。他老头子的使命,可以说已经圆满完成,剩下的时间,也该让他老头子好好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奔波一番了。
事情的发展,完全按照许蒙的预料往下发展。黄顺很痛快就答应了君子协定:不会趁人之危,骚扰曹魏。也如许蒙所愿,将许蒙留在了成都,派遣曹彰和曹丕回邺城,协助曹睿,对抗司马懿。
本章完
第1259章 请回邺城()
对曹彰和曹植来说,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情。事实上,自从曹丕遇害,曹氏的实力就大不如前,曹睿年纪轻轻,被以司马氏为首的河间大族欺负的厉害。
看着曹氏被欺负,他们兄弟俩当然忍不下去,不止一次的找过黄顺,要求允许他们动用夏吟坊的力量,打压司马懿的嚣张气焰。
这个时候,黄顺也对曹植和曹彰交了实底:如果曹氏仍然以汉室继承人自居,夏吟坊若出手帮忙,就等于把自己置于曹氏的对立面。
道理很好理解,没有哪一个皇族愿意接受自己堂堂皇族,还要接受其他家族的帮忙,曹氏的皇帝在夏吟坊面前,就会总感觉抬不起头,没有皇上的尊严。
皇帝掌握天下的生杀大权,岂能容许这样让自己难堪的存在?肯定是找各种理由为难夏吟坊,然后把夏吟坊从根上彻底毁灭,然后彻底隐匿这一段对曹氏来说晦暗的历史。
这就是“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既然无法通过赏赐等价付出,那就索性灭了这样的功臣。历史上,尤其是梦中的历史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黄顺拥有梦的海量信息,对此当然心知肚明。此前黄顺不说,是因为一来形势还没到说的地步,二来,黄顺不清楚曹彰的心意,虽然黄顺可以跟曹植交心,但面对曹彰,黄顺不得不讲究说话的方式方法。不到恰当的时候,黄顺并不像把自己的这番想法说出来。
但现在,黄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曹丕过世,曹睿年纪轻轻,难以服众,而司马懿为首的大族势力却如日中天,而且准备充分,来势汹汹。如果应对不善,曹睿就是一傀儡皇帝,是另外一个汉献帝。
而另一方面,黄顺的夏吟坊,却已经顺利发展到成都,虽然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对黄顺来说最大的难题:如何联结河西,已经有了新的思路,可以不用遥遥无期的等待打通关中通路。
如此一来,夏吟坊在中原的实力,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已经可期。本来实力就不下蜀汉和东吴的夏吟坊,将连曹魏也一举赶超。
这个时候,黄顺自感觉,自己有足够的底气跟曹彰和曹植说教。
黄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迎接曹彰和曹植的激烈反应。但没想到,不但曹植反应平静,连曹彰,也丝毫没有动怒的表示。
“你们俩,这是怎么啦?”黄顺不禁奇怪的问,“难道是我说话的语气冲了,你们一时接受不了?”
“不不,”曹植笑道,“我只是觉得,三少不过说出一个事实罢了,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就是,”曹彰也说道,“当今天下的问题,早已不是一家一姓就能解决的。有夏吟坊的存在,无论谁想一姓称帝,都会碰的头破血流。我早就看清楚这一点了。”
黄顺大为惊讶,“你们何时有的这个想法?”
曹彰说道:“如今天下三分,互相之间实力接近,虽然我们曹氏稍稍占据上风,但东吴和蜀汉联合,一个拥有长江天堑,一个拥有剑阁天险,要想一统天下,完全看不到尽头。
而此时的夏吟坊,却跳出了一家一姓的范畴,提出了长老院共治天下的理念。可以说,这是当前最好的解决天下大问题的办法。
但就算如此,如果夏吟坊没有足够的实力,谁也不会把这样的提议放在眼里。但现在的夏吟坊,早已不是昔日的夏吟坊了。
坊主一直说夏吟坊不过是个做买卖的店铺,不过大了一点而已。这话,以前我是真信。但自从来到襄阳,特别是做了坊主的幕僚后,我接触到了夏吟坊的真正实力,我这才发现,若论实力,当前称帝的三家,没有一家能够比得上夏吟坊!
夏吟坊拥有如此实力,却并没有选择征战天下,而是迂回的提出共治天下,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连实力最强的夏吟坊都放弃了独掌大权,其他人,又有什么资格,妄想染指天下?”
黄顺摇头笑道:“谁说实力到了就一定要打天下的?我可没有那样的雄心壮志。”
曹植说道:“四哥脑子里都是些打打杀杀的玩意,想事情当然也离不开战场厮杀。要说对黄顺的了解,咱们兄弟中,还是数得着我。
黄顺的夙愿,从来就不是什么一统天下,而是要替天下汉人出头,解除中原周边蛮族的威胁。
后来,随着黄顺与鲜卑诸部的接触,黄顺原先的想法,渐渐有了改变,从一开始的对那些蛮族刀兵相见,到后来的认为汉人可以与蛮族共同生活在一起,共同拥戴同一个朝廷。
但汉人中,能如此平等对待那些蛮族的,黄顺是第一个,第二个还不知在什么地方。黄顺要想实现这个愿望,别无他法,只能争取由他来掌握中原的朝廷。只有这样,黄顺的志愿才能达成。
但黄顺又不愿意为了拿到大权就大开杀戒,尤其是黄顺通过生意往来,与天下主要家族的关系都处的不错。很难狠下心来对他们兵戎相向。
但夙愿还是要完成的,没办法,黄顺只能想出这么一个妥协的主意。既然不愿意打仗,那大家就都别打了,夏吟坊不打,你们也不打,大家凑在一起,好商好量的研究如何更好的治理天下就好了。
于是,长老院就这么出来了。”
黄顺不禁听得莞尔:曹氏兄弟信息掌握的零散,加上他们的想像,竟然会对长老院的来历有如此的一番理解。
不过这些小节在黄顺看来无伤大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