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三国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颠覆三国记-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来,曹操希望做好充足准备后,再经略荆州,一鼓作气拿下江东,则天下大势定矣。而且,荆州有蒯、蔡两家帮忙维持局面,一直在曹操的控制中。也允许曹操用充分时间做准备。

    但偃月城的换手,就逼着曹操不得不结束准备,迅速南下荆州。曹操从来没有小瞧江东孙氏,当年曹操与袁绍进行生死之战,曹操最担心的就是孙策杀过江,在背后捅曹操一刀。

    还是郭嘉给曹操吃了颗定心丸:孙策为人轻佻,必死于小人之手,不必担忧江东方向。果然,事后孙策果死于刺客之手。自己则惊险的战胜袁绍,成就自己当下地位。

    现在换孙权掌管江东,孙权第一时间就与吴郡四族和解,迅速稳定江东局势,然后便一头钻进山区、江湖剿匪。对偃月城的进攻,总是拿不出足够的兵力。

    现在,孙权敢于一举拿下偃月城,就代表孙权已有足够的自信,能够一举拿下荆州,与自己南北抗衡。

    这是曹操最担心的情况。毕竟,江东孙氏军队,也是一支自孙策成军以来,未遇败仗的强悍之师,名头丝毫不弱于曹操的百战雄狮。

    为了迎战孙权,防止孙权独吞荆州,曹操必须做出决断:兵发荆州。

    曹操是个雷厉风行,得策辄行的人,很快,曹操便从皇上那里请来了讨伐有罪的圣旨,择日出征。

    大军还未出发,曹仁兵败樊城的战报来到曹操面前。曹操不禁冷笑:这个刘备,夹着尾巴躲在荆州这么多年,还以为我就忘却了他。

    若不是有蒯、蔡两家在荆州替我看着他,这几年,刘备的日子能如此舒服吗?现在看,舒服的日子,刘备已经过够了,又开始不安分,挑事了。

    也好,反正自己已然决定大军南征,就此一并把刘备解决了,永绝后患。

    曹操派遣夏侯惇率兵五万,讨伐新野刘备。而且,曹操还拨给夏侯惇一千虎豹骑听用。

    虎豹骑是曹操麾下最精锐的部队,自成军以来,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大战恶战从未缺席,虎豹骑也从未让曹操失望,战场之上,虎豹骑一出,敌军立马溃败,无一例外。

    当然,曹操对虎豹骑,也是爱护有加,最亲信的将领,最精良的装备,最优厚的待遇,全给了虎豹骑。

    曹操让夏侯惇带一千虎豹骑的用意,不是用来冲锋陷阵。刘备那点兵马,在曹操眼里,根本无需虎豹骑出手。虎豹骑的作用,就是一旦刘备战场逃命,用来追杀刘备的杀手锏。

    这个刘备,逃命的本事太高了,曹操之前不止一次打的刘备落花流水,但每一次,都让他成功逃脱。这一次,曹操不想再重蹈覆辙。

    曹操自己,带着一众谋士,带领大军,直捣襄阳。由于有蔡瑁在彼,曹操这一路,可以预料,几乎不会遇到什么抵抗。

    曹操大军压境,而此时的襄阳黄府,人们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三少爷的妾室:徐馨要生了!

    说起来也巧,之前黄顺曾发出夏吟令,让徐慎帮忙调查孙翊满门被杀一案。消息正好这天来到黄府。事关自己,徐馨和徐氏当然在场,要第一时间知晓答案。

    程瑶从黄顺手中抢过秘藏在蜡丸中的书信,展开念了出来。信中所言的事实真相,却与徐氏所言,大相径庭。

    信中说,身在柴桑的孙权,获知确切情报,丹阳孙翊要起兵造反,取代孙权。孙权得信,自然大怒,派人带兵到丹阳锁拿孙翊全家到柴桑。

    显然,孙权并没有下令杀孙翊全家。然而,这道命令传到领兵将领那里,不知为何就变成了屠杀孙翊满门,不留一个活口!

    更为诡异的是,当日负责围攻孙翊府的领兵将领,事后无一例外,均被武林高手夜里抹了脖子。并在墙上涂抹血书:以血还血。

    等到惨案传到柴桑孙权耳中,孙权大怒,严令调查时,却发现不但这些领兵将领,就是当日身边伺候的负责传令的下人,也在家服毒自尽。

    至此,所有与这道命令有关的人,全部死于非命,孙权查无可查。孙翊之死,与孙策之死一样,充满了疑点,却令人摸不到一点头绪。

    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孙权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虽然大家明里不说,但私下里,内心里都在怀疑孙权:就是他下令,残害了三弟孙翊全家!

    事实明摆着,命令是孙权下的,领兵将领也是孙权的心腹,孙坚旧将,甚至孙策旧将,孙权一个不用。这里面就有让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虽然事后,孙权百般否认,并作出严查真凶的动作,但知情人都死了,孙权可以怀疑是真凶所为,但旁人同样可以怀疑,是孙权在灭口!

    这事,直到徐慎写下这封书信时,仍未平息,整个江东上层,人人惊惶,个个心惊。柴桑街头,鼓噪哗变者,一日十数次。

    书信最后,徐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事,孙权八成是冤枉的,因为孙权已经掌握江东全局,没有必要对孙翊下如此狠手。即使孙翊兵变,将之锁拿柴桑即可。没必要屠杀无辜,留人口实。

    (本章完)

第121章 四族的嫌疑() 
徐慎的信念完,屋里所有人,包括念信的程瑶,都惊呆在那里。而徐氏和翠珠,反应尤为强烈。

    这算什么?整篇书信,更像是在为孙权开脱,却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难道,孙权已经把江东各大族全控制了,他们都不敢说真话了吗?

    徐氏怒不可遏,大声咒骂孙权,情绪激动的难以平复。翠珠却突然捂着肚子“哎吆”叫起来。

    这下所有人慌了:该不是一激动,动了胎气吧?

    府里上下全忙活起来,翠珠痛的连步都迈不了,没办法,只好用门板把她抬回房间。

    翠珠凄惨的哭喊,喊得黄顺心里直发慌:早就知女人生孩子不容易,却没想到会是如此的撕心裂肺。

    “不能让吟霜听见!”黄顺第一反应就是这个,立即安排红袖和添香,照顾着陆吟霜,暂时搬至老太太那边安歇。

    这就是掩耳盗铃,听程瑶念信的人当中,就有陆吟霜。不过,这回陆吟霜没有笑话黄顺,乖乖的听话去了。翠珠凄厉的呼喊确实搅得她心里发慌。她知道,得找个过来人安慰安慰自己,不然,休想睡眠。而蔡氏,显然是最好的人选。

    安顿好陆吟霜,黄顺一头扎进念东院,在翠珠门外焦急的转圈等待。翠珠的哭喊一声声,全砸在黄顺的心头,使得他的心越来越沉重。

    一个时辰过去,没有动静;二个时辰过去,还是没有动静。外面等待的人们都着急了,开始不安的交头接耳。

    这下黄顺更加心慌,正想让人进去看看情况,产婆从内打开房门,一脸着急的出来,跺脚道:“难产!大人孩子只能保一个。”

    “保大人!”黄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保孩子!”徐氏的声音猛的提高八度,近乎嘶喊。

    产婆为难的看看他俩,“到底给个准话,不然就来不及了。”

    黄顺喃喃说不出话来,这可是孙翊唯一的骨肉,他没权力说话。

    “听她的吧。”黄顺说完,一扭头,眼泪夺眶而出。他知道,他的这句话,等若残忍的夺走翠珠的生命。

    产婆匆匆进房。黄顺两腿一软,差点跌倒在地,白雪和程瑶在旁及时扶住了他。徐氏则高度紧张,神经质的转来转去,不停的叨叨:“不能有事,孩子不能有事。”

    过得一会,房间内传来婴儿的哭声。徐氏如释重负,头一个冲进门去瞧瞧是男是女,从产婆手里看到是个男婴后,徐氏扑通跪倒在地,双手捂脸,喜极而泣。

    黄顺在白雪和程瑶搀扶下,踉踉跄跄撞进门,来看翠珠。却见翠珠双目圆睁,右手无力的垂在榻外,指向孩子。已然没了气息。

    黄顺再也待不下去,回身便走。白雪和程瑶急忙随后跟了上去。

    “太残忍了!”黄顺躲在自己房间,呜呜痛哭,“你们记着,如果以后我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保大人!无论我在不在,第一时间保大人!”

    白雪和程瑶在旁含泪答应,陪着黄顺一起,为苦命的翠珠哭泣。

    黄顺“第一个孩子”降生,可他的母亲却因此去世,是以黄府上下,并无多少喜庆。徐氏抱着孩子,来找黄顺,让他为孩子取名。

    黄顺哪有那心思,虽然知道为了给孙翊留下一线血脉,翠珠也会毫不犹豫与徐氏做出同样选择,徐氏处置并无过错,但黄顺看着徐氏,心里始终不舒服。

    女人太过刚烈,会让男人不寒而栗。经历巨变的徐氏,显然归入刚烈一类,而且,志在报仇的她,除了刚烈,还更加的冷酷、无情。

    黄顺对孩子态度冷淡,徐氏不在意,他不起,索性自己起了。

    “那这孩子就叫黄武吧。学文无用,武能复仇。”

    徐氏带有几分温柔的话语,却让黄顺浑身一阵鸡皮疙瘩:这是现实版的赵氏孤儿吗?

    “徐姐姐,此案尚有太多疑点,不能轻言复仇。再说,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仇恨中,对他也不好。”黄顺提起精神,婉言劝道。

    徐氏凄然一笑,说道:“这孩子是这世上我唯一的亲人,我当然要让他好好长大。你放心,十五岁前,我不会跟他透露半点身世信息的。他就是你的孩子,是你的长子。”

    黄顺点头承诺道:“当然!为了他的亲生父母,我也会好生抚养他长大成人。”

    黄顺还未从翠珠之死中走出来,又传噩耗:刘表宾天!

    刘表病重已有段时日,荆州上下对他的死,早有准备,葬礼有条不紊进行。

    刘表这个时节过去,因几件大事同时发生,刺激的他病情加重:一是刘备突然开始兴风作浪,异心已显,因有四姓维护,刘表拿他无可奈何;一是孙权攻破偃月城,荆州东大门门户洞开;一是曹操大军压境,荆州难保。

    这几件事,任何一件,都足以要刘表老命。何况是一齐报至刘表病榻前,刘表一风中残烛,当然经受不住这些。

    刘表之后的荆州何去何从,十姓(现在虽剰八姓,但人们仍习惯称呼十姓)族长频频聚商。蒯、蔡两家威风八面,趾高气扬。

    此前黄顺从江东归来,着实威风,蒯、蔡两家不得不俯身低头。现在,曹操大军就在眼前,终于轮到他们扬眉吐气了。

    外面这些热闹,跟黄顺没有关系,他一直窝在家里,多数时间在陪着陆吟霜,生怕她也如翠珠一般,受到外来刺激,致使难产。

    见黄顺始终沉浸在翠珠之死中走不出来,白雪暗暗着急。现在曹军已至,黄顺这个时候该全身心投入应付曹操的大业中,而不是只顾着儿女情长。

    让黄顺慢慢走出阴影,显然来不及,必须用猛药,方能把黄顺的心思扳回正道。

    “雪儿,什么事这么神秘?”书房内,黄顺问道。今天白雪够神秘的,拉着自己和程瑶,偷摸来到这偏僻的所在,不知搞什么名堂。

    其实,白雪连程瑶都不想带,只是这丫头,越大越鬼,竟能猜到就这几天,白雪肯定要想办法劝回黄顺。毕竟,大事要紧。

    程瑶自己不知道如何劝说黄顺,但她相信,白雪一定可以。所以,她一直偷偷盯着白雪,就想着跟在身边,听听白雪的高见。

    被人如此惦记着,白雪也只有带上她了。

    (本章完)

第122章 曲折的内情() 
“我要说的,是孙翊一案的真凶。”白雪微微一笑,小声说道。

    黄顺一惊,忙下意识偷眼望望窗外,有些兴奋,压低声音道:“这么神秘?里面肯定有道道,你快说。”

    白雪不答,却先问道:“此案破朔迷离,细节庞杂,但我们不能淹没其中,以至看不清大局。我且问你,孙翊死后,谁获益最大?”

    黄顺一呆,想了想,不能确定道:“孙权地位从此稳固,他该算一个;但孙氏失去一员大将,所以,孙权得失不好说。

    四族,肯定获利,没了孙翊,孙权会更加倚重他们吧。曹操和荆州,也跟着沾光不少。但要说谁获利最大,说不好。”

    白雪又问:“孙翊原坐镇丹阳郡,少爷可想过,为什么?”

    这个黄顺知道,轻松道:“当然是因为这句话了:丹阳兵天下雄。掌握住丹阳兵马,就是孙氏最大的保障。”

    说完,黄顺似乎若有所得,隐隐觉得其中哪里有问题,却只说不出。

    白雪拍手笑道:“可知当初祖老与四族谈判,四族提出的要求吗?我记得,当初少爷可是很为此问题担忧的,但不知为何,后来却不了了之。”

    黄顺浑身剧震:“兵源!四族最是念念不忘的,就是兵源!难道,你是说……”黄顺不敢再说下去,他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

    “不会的,不会的。”黄顺猛吐一口气,连忙摇头,仿佛要把头脑里生成的想法甩出去,“他们不会这么做。”

    白雪不管黄顺,继续说下去:“还记得当初秣陵,拜访孙翊前后,祖老曾有很不自然的表现吗?当初我就发现这一点,只是没有多想,但现在想来,许是祖老早已知道,四族要对孙翊下手,所以,心底里,不愿见孙翊。”

    黄顺很拒绝这个说法,摇头道:“没有真凭实据,我是不会相信的。”

    白雪苦笑摇头:“凭四族的实力,能让你抓到真凭实据吗?少爷,你想想,除了孙氏,在江东,谁还有如此大的能量,能够将如此惊天巨案处理的神不知鬼不觉,事后却无从查起?”

    黄顺经白雪一番提醒,虽然感情上不能接受,却已经有了怀疑:丹阳兵马是四族垂涎欲滴,不择手段也要得到的东西,这点毋庸置疑。谈判中,四族不可能放弃兵源的要求。很显然,正如白雪所说,祖老肯定和他们达成了一致。

    在梦中,秣陵可是后来孙吴的都城,如此重镇,四族却说给自己就给自己。事后还让家中子弟全力帮助自己经营。显然,这背后,四族肯定在孙权面前做了大量工作,这才让孙权点头同意拿出秣陵换偃月城。

    而四族,显然是把秣陵城作为四族今后的重心进行开发,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