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说道:“抢就抢吧,你有本事抢去,我自无话说。你带兵来,不攻城,也不决战,你就像牛皮糖似得黏在这里,是何道理?”
陆逊笑道:“能用三分力夺回江陵,我干嘛要多出一分力呢?三少不能久居江陵,襄阳那边,还有曹仁需要三少应对。我只需按兵不动,首先按耐不住的,应该不会是我。只要三少敢先行离开江陵,我就有把握拿下江陵城。”
黄顺摇头道:“不是我小看你,就算我不在,就凭你们江东的攻城能力,给你一年时间,你也拿不下江陵城。我今天约你来,也不是跟你讲大道理的。江陵城已经归还荆州,如果我们就此罢兵,那我们双方,就可以各守各境,互不侵犯。如果你们非要与我相争,那我也不介意与你们拼个你死我活。”
陆逊笑道:“三少说的够强硬,只是怕是色厉内荏吧。三少若全力与我江东对抗,北面的曹丕能会放过这个背后插刀的机会?三少应该清楚,与我江东对抗,首先扛不住的,绝不会是江东。”
黄顺点头道:“你说的不错,这点我承认。这么说,你是要赖在这里不走,非要看我的笑话了?”
陆逊说道:“只要三少退兵,一切好说。”
黄顺说道:“你就不怕惹恼了我,沔阳兵马攻打江夏城?”
陆逊说道:“沔阳至江夏的水道,我们早已封锁,江夏城内,也已经囤积了重兵。奉劝三少,只在江陵动兵,我们双方还互相保留一丝今后握手言和的机会。若三少打江夏城的主意,那就是彻底决裂,再无转圜的余地了。三少可要三思啊。”
黄顺认怂道:“果然是陆逊,当今世上,战场上能压得住你的,没有几人。我承认我不如你,我也愿意做出退让。这样,两个月内,如果你能坚持不退兵,我便退回襄阳。正如你所说,我在这里耗不起。”
陆逊一愣,说道:“你要把到手的江陵城放弃?”
黄顺点头道:“你也知道,我现在归蜀汉朝廷管辖。江陵城对我们夏吟坊重要,对蜀汉同样重要。不久之后,朝廷那边就会派人来接替我驻守江陵城。朝廷来人了,我自然没有再留在江陵城的道理。同样,江陵城能否守住,也与我无关了。你尽可以与新来守将大战个痛快。”
陆逊这下才真正吃了一惊。江陵城在黄顺手中,陆逊虽然着急,却并不心慌,他知道,黄顺占据江陵城,不会对江东造成什么威胁。黄顺不过是要借助江陵城保障后方畅通罢了。但蜀汉那边就不同了。一旦让他们得到机会,他们一定不介意再次与江东大战一场的。那么,江东在江陵方面的压力就大了,势必要在此常年屯集重兵。
陆逊思路还是清晰,江东的重点突破方向始终是合肥,这一点,陆逊相当确定。若因为江陵城牵扯住太多兵力,江东就无法在合肥大规模用兵。突破不了合肥防线,江东就只有被曹丕死死压制住,不能对外有寸进。
“想不到,从不吃亏的黄顺,这次竟然表现的如此退让。”陆逊没有办法,只好软软的激将一句。
黄顺叹息一声,说道:“官场斗争,不比战场上逊色多少。有些事情,我们都是身不由己。你我都不希望在江陵城有持续的大战事,但有时候世事无常,偏偏不能让我们如愿。”
陆逊也是默然,他知道,黄顺这句话是实话。
黄顺看着陆逊,拱手道:“伯言好自为之吧。你我现在各为其主,以后相见的机会不多,各自珍重吧。”
陆逊也拱拱手,调转马头欲走。黄顺忍不住又出口叫住,“伯言,孙权手下的一帮校事,官职虽小,权力极大,伯言不可轻忽。”
陆逊一愣,不明白黄顺为什么突然提及这个,正要出口相询,黄顺已经拨马走远了。陆逊若有所思,咀嚼着黄顺的话,也慢慢回阵。
回到城中,程瑶笑着对黄顺说道:“你对那个陆逊可是真好,什么都提醒了他一下。”
黄顺摇头道:“我看陆逊,没有领悟到我说话的深意,以后,怕是有的忧愁了。”
萧凝看着一边悠闲翻书看的孙尚香,好奇道:“郡主,这事牵涉到孙家和黄家,你竟然能像个没事人似得,这可不像你呀。”
孙尚香悠悠说道:“我再强势,也不过是普通一女子,这等军国大事,我能怎么办?站在哪一边也不好,还不如老老实实做我的本分之事,相安无事。”
徐莹笑道:“那郡主说句心里话,这次大战,你希望谁能赢?”
孙尚香说道:“我只知道,夫君不会输就是了。”
“郡主进黄家门久了,也变得滑了。不再像之前快言快语了。”
“哈哈”
……
(本章完)
第990章 襄阳大战()
黄顺和陆逊各自归营,战场依然沉寂,双方各有各的打算,都不准备靠拼个你死我活来决胜负。
江东吴郡城内,这一天,很突兀的,全城百姓都在嘀咕孙策和孙翊之死的真相,传闻有很多个版本,矛头都是直指孙权。
这是历史悬案,本来传言就不少,但这回显然不同,连死去的周瑜、鲁肃和吕蒙也牵扯了进去。老百姓两下里一联系,还真是那么回事,为什么大都督位置上的人,每个都活不长?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地方官员本来还想有所作为,要清查谣言的源头,但派出去清查的人,回来后不但没有查到什么,反倒是带回了更多的传言版本。地方官员不敢怠慢,火速往秣陵告急。
因为这股妖言已经不是街头巷尾的饭后茶余的谈资那么简单了,已经开始有老百姓跑到衙门里,要求官方给出明确解释了。
秣陵城的孙权,陷入同样的谣言纠纷中。孙权想了很多办法来平息谣言,包括派出人去向老百姓解释,贴出告示,甚至连派出衙役抓人都做了出来,但谣言的制作者显然比孙权棋高一着,无论孙权采取什么措施,马上就有新的谣言跟上,矛头还是指向孙权,说孙权做贼心虚,防民之口等等。
这还不算,谣言甚至已经在宫里传播起来,吴老夫人那里都听说了,特地拄着拐棍来到孙权,要求孙权解释。
孙权有口难言,指天发誓自己绝对没做,好容易安抚下吴老夫人,马上又有新的危机产生。陆逊的夫人是孙策的女儿,她听说此事后,专门给前线的陆逊写了一封信,要求陆逊查清事情真相。
更甚者,军队里已经开始出现哗变等事,成群成群的士兵控制了长官,要求还这支军队的缔造者:孙策一个真相。
秣陵城的军队都如此了,在前线与黄顺对峙的军队,情况自然更糟。甚至连例行的巡视、出操都放下了,群情汹汹,要求陆逊带领他们杀进秣陵,为孙策和孙翊报仇。
陆逊弹压不住,知道如果此时黄顺带兵杀过来,江东必败无疑,还不如主动撤兵,避免损失。
陆逊带兵撤走,黄顺总算松了口气,把江陵城交给关平,自己率领主力北上回襄阳。
襄阳战场的主角是马超和曹仁。马超与曹氏有血海深仇,当然不会理会曹仁。曹仁也知马超厉害,便谨受门户,躲在军营里。
于是,战场上就出现了很尴尬的局面,前来进攻的曹仁龟缩不出,防守方马超却耀武扬威,整天派人在营前骂阵。
曹仁也有过与马超决战一番的念头,尤其是得知黄顺已经率领主力前去攻打江陵城之后。但曹仁对黄顺的装备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权衡了一番后,还会谨慎的放弃了。
在没有地利的情况下,除非自己率领的是清一色的虎豹骑,否则,对上黄顺的兵马,根本不可能有胜算。
曹仁躲在军营里,向曹丕报告这里的情况,请求撤兵。曹丕一听黄顺在面临两家攻击的情况下,还敢分兵攻打江陵城,不禁有些被轻视的感觉,严令曹仁,可以撤退,但要打一个胜仗,给黄顺一个教训才能撤。
曹仁没办法,只得整天苦着脸想办法。正面抗衡肯定是不行了,只能智取。别说,曹仁憋了多日,还真想出了一个主意。
曹仁把军营中每晚巡营的士兵数量减少了近乎一半,但表面上却不让马超看出来。晚上击鼓报时也由人工换成了绑着腿脚的山羊。营中的火头却比原来多了近乎一倍。
如此的惑敌动作,曹仁林林总总搞出了几十项。曹仁相信,马超久经战阵,一定能发现其中的蹊跷,只要马超发现这些变化,就一定能够推断出,营中兵力空虚,进而推断出曹仁开始偷偷撤退。
这正是曹仁所希望的。本来曹仁就准备撤退了,马超判断曹仁撤退,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怀疑。面对一个虚张声势的空营任何一个将军,都会做出同一个选择:派兵攻打空营。
这样,马超就中计了。曹仁相信,只要马超不是全军都来,曹仁聚集优势兵力,一定能够送给马超一场败仗。
曹仁的这些举措,果然有效果。马超一连三天着意观察曹仁军营中的情况,果如曹仁所料,马超认为曹仁主力已经撤退,营中兵马不多。
马超没有立即选择攻营,是因为马超没有搞懂曹仁为什么不大大方方撤退,非要故弄玄虚搞出这么一出。
马超虽然有所疑惑,却并没有犹豫多长时间,有战机不利用那不是马超的风格。马超在白天里不再选择骂阵,而是派出了攻营部队,每次攻打一个时辰,马超、马岱、庞德各带一队,轮番上阵。
营中曹仁一看马超没有选择夜间偷营,而是正面强攻,当然不会轻易让马超攻破营寨,派出五千人马拼死守营,而主力却隐藏在后营,按兵不动。
如此一连打了三天,马超观察曹兵的疲劳程度,判断营中兵马就是这些了。于是,马超下令,第二天全线攻击,务必要拿下曹营。
对马超只选择白天攻打,晚上不来的情况,曹仁也很无奈,只好改变策略,做出调整,准备给来犯之敌一个好看。
双方都在同一天变招。曹仁的守营部队扛不住精锐马家军的冲击,被破门而入。守营士兵一哄而散,四下里逃命去了。
就在马超认为战事已经结束,开始打扫战场之时,曹仁的主力突然从后营杀过来。马超见到曹仁,便知上当。但马超就是马超,明知上当,却依然不退,以劣势兵力,在曹仁的军营里,与曹仁的主力展开了决战。
马超的底气来自精良的装备。为了在攻营时减少伤亡,马超派出的都是重装骑兵和重装步兵,军营里面战场狭窄,无需大范围移动,重装备可以更好的发挥。
双方带着必胜的气势,投入大混战,这一场杀,从上午直杀到太阳落山,愣是没分成胜负。马勇被马超安排守营,见这么长时间也没人送回战报,放心不下前线,带人前来迎接,正好撞见了这一场大杀。
曹仁见马超援兵赶至,很谨慎的选择了撤退。马超都是重装兵,追击不上,再说身披重甲杀了一天,体力早就透支到极限,便放弃了追击。也不敢再留在这里,便与马勇的军队汇合回营。
(本章完)
第991章 谈判()
事后,马超和曹仁都有些心惊。马超是惊讶于曹仁的谋略,自己观察这么多天,竟然没有觉察出曹仁的手段。曹仁则震惊于马家军的战斗力,在自己的算计下,无论战场,还是兵力都是自己占据优势,这种情况下,双方依然打了个平手。这让曹仁的头脑清醒过来:自己的兵力,远不是马超的对手,还是早些撤退为妙。
加之曹仁接到情报,黄顺已经攻破了江陵城,成都方面也赶来了援兵,可知不久黄顺就会返回襄阳。一旦黄顺率主力回返,曹仁就更没有胜算。
于是,曹仁退兵,马超也不追赶,同样率兵回城。等黄顺从江陵赶回来,这边战事已经结束。黄顺吩咐马超,加紧训练备战,为下一步主动攻击南阳做准备。自己则关注江东和成都方面。
成都诸葛亮面临的压力最大,曹丕四路兵马,二十多万大军朝汉中扑来。虽然魏延向朝廷保证,一定能守住汉中阳平关和定军山一线。但诸葛亮仍然不敢怠慢,给魏延增派了三万援兵。虽然都是新兵,没有经过什么训练,但好歹也是一股生力军。关键时候,能够派上用场。
不是诸葛亮对魏延苛刻,实在是诸葛亮手中已经无兵可派,一万的精锐已经由关平带领支援江陵战场,还有两万的精锐,则由李严带领,南下平叛去了。成都城几乎成了空城,若不是各地方大力支援,迅速给成都补充了新兵,诸葛亮连这三万人也派不出去。
其实这是诸葛亮过于谨慎了。汉中战场,虽然敌人气势汹汹,兵力远超魏延兵马,但架不住地形实在太过恶劣,曹丕兵马再多,难以展开,魏延只需严守各处险要,就能轻松挡住各路曹军攻势。
为了防止曹军从不知名的小道偷摸进汉中,魏延还在后方安置了大量预备兵力。再加上诸葛亮派来的三万新兵,可以说汉中战局,万无一失。
曹真、张既、曹休、夏侯惇四路兵马先后受挫,与魏延的汉中兵马形成了僵持。二十多万大军在前线,光开销就足以把曹丕吃穷。曹丕不过坚持了三个月,一算账,发展消耗太大,而胜利又遥遥无期,加之襄阳那边曹仁已经撤回,江陵城方面,陆逊也已经退兵,蜀汉可以集中力量应对汉中战场。虽然不甘心,曹丕还是无奈的下令让四路兵马撤退。
荆州和汉中的战事,都进行的非常顺利,倒是李严的平叛出现了问题。叛军得知朝廷派来大军镇压,便主动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朝廷大军。李严兵马虽然都是精锐,但也架不住叛军的狼群战术,接连吃了几次亏之后,李严选择了稳扎稳打,不再追求一劳永逸的解决叛军。
江陵方面,陆逊撤兵后,在江夏城进行了整顿,然后便前往秣陵,帮助孙权解决因为谣言带来的危机。
此时的孙权,都被折磨的有些神经质了,整日躲在房间里,谁也不见。听说陆逊回来,这才蓬头垢面的出来,面容憔悴。
陆逊早已想明白,谣言不是空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