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三国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颠覆三国记- 第4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黄顺第一次对他人说起自己的荆州攻略。襄阳自立只是第一步,若仅仅看襄阳,不过一郡而已,与天下相比根本不算什么。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十姓,襄阳在手,也不能有什么大作为。

    但襄阳一旦加上江陵城,那就不一样了,首先,江南四郡就与十姓接上了头,地域广阔的江南四郡,就可以成为十姓宽广的战略纵深,让十姓有了抵御强敌入侵的足够空间。

    而且,江陵城在手,黄顺就可以与盘踞在江夏的四族接上头,互相配合,相拥取暖。为什么黄顺有自信能够夺取江陵城?四族的全力配合就是黄顺底气的强力支撑。

    四族在江夏城,虽然有了落脚点,毕竟太过单薄,一旦上游的江陵城归黄顺所有,那四族在江夏城的防御,将无比厚势。虽说把江陵城纳入四族自己手里,更为他们所想,但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还是十姓,都不可能接受这个事实。

    所以,四族退而求其次,全力支持黄顺收回江陵城,就是上上的选择。而由黄顺代表十姓收回江陵城,于孙权和刘备来说,虽然有所损失,却都还能勉强接受。

    毕竟,这本是荆州的地盘,十姓收回,道义上占据着制高点。而且,他们两家来说,互相不能忍受对方的占据,让第三方来占据,或许就是双方都接受的无可奈何的结果。

    “嗯,先拿江陵城开刀,好主意!”马超根本不需看地图,直接点头说道,“但主公就算拿下整个荆州,根基依然不稳,不像江东,有着长江天堑,更不像西川,有着重山叠水阻隔。下一步,主公何去何从?”

    黄顺说道:“正如孟起所言,与西川联合,借机进入西川发展,在我看来是大势所趋。此前我在刘备身上下了重注,就算刘备耍赖,不准备归还欠款,那总得允许我在西川的存在吧。只要让我入川,我就敢保证,不出几年,我的势力就能遍布整个西川。到时候,是动是静,看天下世事动荡而定,现在就说不准了。”

    马超抚掌欢笑道:“果然大手笔!不知我们马家军,在其中如何为主公效力?”

    黄顺说道:“关系再好,也需要自身硬才行。我身边虽然将才济济,却不是太老就是太小,兵马大元帅一职,只有孟起担任最为合适。我考虑过了,襄阳要想站稳脚跟,要想顺利收回江陵城,少不了大仗恶仗要打。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孟起的任务,就是训练军队,指挥调度,确保每战必胜;而我,则全力运作,尽量减轻战场的压力,将战斗损失降低到最低。”

    马超连连摇头,说道:“相比主公麾下的诸多骁将,怎么也轮不到我来当这个大元帅,我们马家军,听令帐下,伺候出战就是。”

    黄顺说道:“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无非是亲疏有别。但我认命你为大元帅,是有原因的。我身边的人,大将之才有,但都是常年跟随于我,对我忠心耿耿不说,对我的吩咐,更会不折不扣的执行。

    但我所需要的大元帅,并不是这样听话的大元帅。我想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空间,甚至独立利益所在的大元帅。我与大元帅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只有这样,才会迫使我慎用兵,能不用兵就不用兵,如果非用兵不可,那就务求必胜。你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本章完)

第883章 吕蒙举荐() 
马超搔头道:“只听说重用嫡系,重用亲信的,想主公这种外着嫡系、亲信的真是头次见到,实话讲,我还是有些迷糊,不明白主公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黄顺正色纠正道:“我更正你的说法,大元帅掌握我麾下的所有军队,人选肯定是我的底细,是我最信任的人。我能任命孟起担任大元帅,已经说明我对孟起的信任。

    虽然我与孟起相处时间不长,但不是有那么一句‘一见如故’吗?我见孟起就是一见如故,孟起在时隔五六年之后才决定追随我,认我为主公,这足以说明孟起的谨慎。谨慎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是百折不回。我欣赏这样的人,更为自己能有孟起这样的僚属感到骄傲。

    我认命孟起为大元帅,是提醒我自己慎用兵。孟起吃过败仗,而且是打败仗,知道战争的残酷,用兵肯定更为谨慎,更为小心。而跟随我的彭威、彭风他们,战场经历虽然不少,但太顺了,我担心,他们会觉得战争没什么了不起,凭着玄甲卫精良的装备,足以轻易获胜。

    底下将领有这样的意识,还不会出大问题,但在大元帅这样的高位上,轻易启动一场战争,轻则死伤数万人,重则毁家亡国。我自己的经历与彭威他们一样,也是太顺了,我怕当我看到好的战机时,会忍不住大举扑上,不顾背后的风险。有孟起这样的大元帅为我掌管军队,或许能够规避我的一些决策失误。”

    马超说道:“我明白了。你是要借重我这个败兵之将的谨慎。”

    说完,马超又哈哈一笑,说道:“不过说回来,你身边那些领兵的,确实太顺了,虽然每次都是以少打多,但装备简直就是碾压,战场之上,就像大人欺负孩子。你只说他们骄狂,就是换成我,这么在你手底下打几年仗,我比他们还骄狂!”

    “给你们最好的装备,最好的武器,让你们以最小代价赢取战争,那是我的事。戒骄戒躁,胜不骄败不馁,那就是你们的事了。彭威他们毕竟还是年轻,需要再历练历练,你可是当世闻名的宿将,可不要被我惯坏了。”

    马超止住笑容,说道:“任我为帅,你不怕曹氏跟你过不去吗?”

    黄顺说道:“襄阳既然是自立,那就是真的自立,如何用人,我不需看曹氏脸色。我还准备与刘备合作呢,要是处处看曹氏脸色,还不如不自立,就这么逍遥自在呢。”

    至此,黄顺自认大致了解了曹氏对于襄阳自立的真正态度,无论是从长远还是眼下,襄阳自立,对曹氏都是有利可图的事情。既然如此,黄顺就敢确保襄阳自立后,不会第一时间引来曹氏的大军。

    只要开始风平浪静,过一段时间,黄顺各方面关系都摆平的差不多,即使再有战事发生,黄顺也可以从容应对了。

    黄顺最怕的就是刚开始自立,襄阳上下都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大兵来袭,很容易造成己方阵脚大乱。就如刘备刚入川,就面临曹军压境的局面,那时候,刘备就算有心启用其他人,也不敢,只能让诸葛亮帮他稳住西川大局。

    解除了曹氏方面的威胁,一路上,黄顺走的从容,还把注意力从背后的邺城,转移到襄阳头上。那边情形如何,直接关系到黄顺运作襄阳自立的开头。尤其是南郑那边,关羽还在攻城呢。陆逊那小子,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动手?

    不说黄顺在路上暗暗心急,镇江口的陆逊,对偷袭江陵城,早已做好万全准备。针对关羽的防御,陆逊早已有了针对的措施,糜芳和傅士仁与关羽不合,陆逊早已暗中派人与两位将军接洽,糜芳和傅士仁都已同意悄悄献城。糜芳兵屯江陵城,傅士仁兵屯公安城,这两处失守,其他各处,就是土崩瓦解之势。就是关羽人在江陵,也无济于事,何况关羽尚在千里之外的南郑。

    让陆逊一直顾忌,始终不敢轻举妄动的,是闲居江陵的诸葛亮。陆逊很清楚,诸葛亮虽然闲置在家,但在刘备集团的威望还在,有他在,一旦江陵有战事发生,只要诸葛亮站出来,江陵城上下都会听从诸葛亮的调度,即使身为江陵太守的糜芳也不例外。

    可以说,有诸葛亮坐镇江陵,陆逊暗中运作的所有动作,都不能成功。如何对付诸葛亮,陆逊就没了好办法。如果黄顺此时在襄阳,陆逊一定会让黄顺想办法,把诸葛亮弄出江陵城,搬回襄阳去。但现在黄顺远在河西,指望不上。这就让陆逊有些束手了。

    孙权那边,给陆逊的压力也很大。本来,智取江陵城的首要人选,根本不可能落到陆逊头上,陆逊也没有做此考虑。孙权最青睐的是吕蒙。但吕蒙名声在外,吕蒙自己很清楚,有自己在镇江口,关羽就不会轻离江陵城,不会放松对江东的防御。关羽毕竟是宿将,在他的关注下,要想玩弄小动作,只能自取其辱。

    于是,吕蒙主动向孙权举荐了陆逊。吕蒙知道孙权的顾忌,在举荐书中,吕蒙向孙权剖析了江东大局。四族虽然实力强横,毕竟是认可孙氏为主公,理应为孙氏效力。

    而且,就算陆逊带人拿下江陵城,江陵城也落不到四族的头上,不说孙氏不愿意,就是襄阳十姓,也会强力反对。因为让四族拿到江陵城,以四族的能力,足以在几年之内,变荆州为他们的地盘。这是在挖十姓的墙角,是十姓不可忍受的。

    对此,四族也看的明白,四族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与十姓有根本利益的冲突。所以,他们不会对江陵城有所要求,所以,江陵城,不管谁拿下的,稳稳的,还是归属孙权所有。

    当今江东,杰出人才大都集中在四族,若孙权一味的排斥四族,只会令自己的人手安排捉襟见肘。就说这次偷袭江陵城,吕蒙虽然足够胜任,但为关羽所忌,吕蒙在位,没有偷袭的成功可能。只能换一个新手,不为关羽所知的人物。

    新人当中,最能胜任的当属四族中的陆逊。经略江陵城,关乎江东命脉,这个关键点上,孙权不能对四族有成见,要任人唯才。

    (本章完)

第884章 江陵失陷() 
不得不说,孙权在用人方面,还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他接受了吕蒙的推荐,让陆逊主持对江陵城的偷袭。

    对四族来说,刘备就是彻头彻尾的白手起家的暴发户,什么基本都没有,如今却占着西川和汉中,归还江陵城就是必须的。可刘备竟然百般抵赖,不想还,这就太过分了。这是无视大族之间为人处世规矩的行为,当然不容于世间。对这样的人,四族就算与孙氏矛盾再大,也要调整立场,一致对外。

    至于江陵城拿下后的问题,以后再说。就算为孙权所控制也不要紧。毕竟城池是四族打下来的,孙权必须要保证四族在江陵城的存在。再说,还有夏吟坊在江陵城呢。

    夏吟坊可是有一个分舵在那里,有夏吟坊在旁支援,就算江陵城太守由孙权任命,他也只能乖乖听话。否则,四族拿他没办法,黄顺的夏吟坊,却可以来横的。若真是惹恼了黄顺,把孙权赶出江陵城,都是有可能的。夏吟坊有这个实力。

    陆逊首担重任,很虚心的向吕蒙求教,在吕蒙的谋划基础上,陆逊又加入了自己的一些布置,凭借自己嘴甜的优势,把关羽哄得七荤八素,竟然无视江东上下对刘备的滔天敌意,带领主力北上,遥相配合汉中战场。

    关羽带兵前脚刚走,孙权那边几乎每天都有催促公文,要求陆逊尽快偷袭江陵城,免得夜长梦多,走漏消息。

    陆逊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主张:在没有解决诸葛亮的问题前,决不能轻举妄动。对此,孙权也拿陆逊没办法。陆逊可不是孙权的麾下将领,那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孙权拿陆逊没办法,就整天对着吕蒙发脾气。好在吕蒙力挺陆逊,没有被孙权的气势压下去,着实为陆逊扛了绝大部分孙权的不良因子的攻击。

    陆逊虽然可以无视孙权的催促,但他心中也明白,此事拖不得了。汉中战事已经结束,关羽随时都有可能撤兵回江陵。一旦关羽撤回江陵,战机便就此溜走,江东再等如此良机,怕是后猴年马月了。

    但诸葛亮人在江陵,就像一根定海神针,任凭陆逊如何兴风作浪,都不济事。对于诸葛亮的厉害,陆逊虽然没有亲自见识,却从黄顺那里得到了太多的讯息。以黄顺的机灵,天下能算计过他的人已经没几个,就是这样的黄顺,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却独独拜服诸葛亮。而且,荆州大战时,摆出孙刘联盟和四族与十姓的联合的大阵仗,最终击败曹操。这样的大手笔,起始便是出自诸葛亮之手。

    如此乾坤巨手在,陆逊当然不敢拿仅一次机会的偷袭江陵城的行动冒险。

    就在陆逊计穷之际,江陵城方面却传来大喜讯:诸葛亮一家,被襄阳方面安排人接走了!

    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运气好到陆逊都不敢置信,接连派了三拨人前去了解情况,这才确信此情报为实。

    说起来,还是黄顺的书信在关键时刻帮了陆逊一把。祖渊坐镇襄阳,当初黄顺临走时,就预感到在自己离开的日子里,关羽会进攻襄阳,而江东则回趁机偷袭江陵城。

    本来黄顺让祖渊关注江陵城,是因为大哥在那里,黄顺不想大哥身处危险之地,因此特意提醒过祖渊,要提前把大哥接出来。

    当时的黄顺,毕竟还没有神奇到能够预测到届时诸葛亮也会在江陵城的地步。但这并不妨碍祖渊举一反三,听说诸葛亮一家就在江陵城,祖渊早早就派人去接洽诸葛亮,表示江陵城是孙权和刘备争夺的焦点,为安全计,还是撤退襄阳为宜。

    但诸葛亮哪能同意,襄阳是曹操的地盘,诸葛亮去了,岂不是坐实了背叛刘备的罪名?所以,诸葛亮坚决拒绝了。祖渊尊重诸葛亮的想法,此事便放下了。

    直到黄顺措辞严厉的书信寄到,信中要求祖渊,无论用什么办法,一定让诸葛亮一家离开江陵城,搬至襄阳来。

    黄顺的命令,祖渊只能照办,但诸葛亮又死活不愿来襄阳。没办法之下,祖渊只好对两方面的坚持打了个折,执行黄顺坚决离开江陵城的命令,同时又执行诸葛亮坚决不进襄阳城的主张,索性把诸葛亮全家暂时安置在麦城。

    诸葛亮也知道这是黄顺的意思,既然祖渊已经让步,关键是黄婉贞和俟奴娇都同意离开,诸葛亮便不再坚持,终于答应离开了。

    诸葛亮离开江陵城,便搬除了陆逊偷袭江陵城的最后障碍,陆逊迫不及待的下了行动的军令。

    假扮商旅渡江、上岸,悄悄进入公安城,封锁消息,挨个摸掉关羽设置的烽火台,悄无声息的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