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再没有转圜余地。
所以,不能让他们碰面。得自己先出面,先摆平黄顺,然后再去安抚那几块料。
有蒯良的参与,兄弟几个自然不敢造次。他们心中也明白:凭黄顺现在的地位和实力,他们根本不可能与之硬抗。与之辩论,不过是争一口气罢了。由蒯良出面,还可以倚老卖老,压一压黄顺。
蒯良在前面接待黄顺,他们兄弟几个,就留在后院,等候消息。
蒯良送走黄顺,自己便信步往后院来。面对兄弟几个热切的目光,蒯良什么也没说,不动声色的坐在那里。兄弟几个凭此认为,黄顺肯定拒绝了。
事实就是那么回事,把他们放在黄顺的位置上,他们甚至想不出答应的理由。以己心比人心,他们立刻激动起来,七嘴八舌的开始表达自己的愤怒。
“难道我们就该忍了这口气,什么也不做吗?”无论语气还是神态,都是明显的戳弄点火,当然出自鬼心眼最多的蒯通之口。
“谁说我们什么也不做了?买卖我们做不成,别人也休想做成!凭我们的实力,暗中搞破坏,还是能做到的。”如此阴险的提议,来自蒯云。
“破坏?怎么破坏?这可是曹仁将军的生意。若让曹仁将军知道我们在背后捣鬼,我们怎么办?”小声的提出自己的顾虑,自然是最小的蒯番。
“既然是暗中,当然不能让人知道啦。”蒯云不服气,回了一句。
“除了暗中使绊子,我们还可以光明正大的做事。别忘了,夏吟坊,我们也有份。就跟黄顺明言:曹仁将军的生意,我们也要参与,他要是拒绝我们,我们就把属于我们家的东西,全拿回来。宁可放在自己手里烂掉,也不能让夏吟坊占了便宜。”蒯通说道。
“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断断不是那个黄顺的对手。我们需要借力!只要我们能借力曹氏,就有与黄顺掰一掰手腕的本钱了。”如此冷静的分析与建议,来自蒯氏兄弟中的大哥:蒯冰。
“黄顺溜须拍马,把魏王哄得五迷三道的。曹氏面前,我们哪能争得过他?”
“争不过索性就破坏他们的关系!这总容易的多吧?”
……
听着蒯氏兄弟的争论越来越偏离生意本身,变成与黄顺争狠斗气,蒯良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你们说了这半天,就没一个想过与黄顺平和相处吗?”
“叔父,那黄顺眼里根本就没有我们,从小我们就不对付,怎么平和相处?”蒯云说道。
蒯良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你们要与那黄顺别一别苗头,分个高低上下,我不反对。年轻人,就该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还是那句话,家里的钱,你们不能动,自己想办法筹钱。”
蒯通丧气道:“我们本想着借着这笔大买卖,攒够资本,就此成立一个不下于夏吟坊的大商会。谁知那黄顺伸手抢了我们的生意。现在,哪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攒够一大笔钱?”
蒯良轻轻点头,缓缓道:“黄顺已经答应,把这笔生意还给你们。你们以夏吟坊的名义,与曹仁做买卖。”
“这是真的?”蒯氏兄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黄顺,就没提什么别的要求?他不可能如此好心,这生意能赚多少钱,他比谁都清楚。”得到蒯良肯定答复后,蒯通怀疑的说道。
蒯良摇头叹气,说道:“黄顺对你们能有什么要求?你们能有什么东西是黄顺能看上的?如果你们不是姓蒯,我会在这里跟你们苦口婆心?黄顺会如此迁就你们?用你们自己的脑子,好好想想吧。”
蒯氏兄弟安静了一会,蒯冰小声说道:“那黄顺知道我们赚到这笔钱,是要另行成立商会吗?”
蒯良点头道:“这事我要是对黄顺隐瞒,我们蒯家还怎么在襄阳十姓里待下去?”
“那黄顺没反对,或是别的什么表现?”蒯冰小心翼翼的问。
蒯良微笑道:“你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惯了。现在的黄顺,是夏吟坊的坊主,我们襄阳十姓,虽说还是我们几个老家伙做主,但实际上,对外话事已经是黄顺。只是黄顺敬老,处处尊敬我们而已。
以黄顺现在的位置,他看待你们现在的行为,就像父母看待自己捣蛋、不听话的孩子般,只要闹得不过分,就愿意纵容你们。
所以,我要奉劝你们,闹归闹,总要有个度,像你们刚才说的什么借助外力,勾结曹氏,只要你们做的出来,我们蒯氏就完了!就算黄顺因此被你们斗倒,最后曹氏也不会放过你们。没人会愿意养着一群脑后有反骨的白眼狼。”
(本章完)
第640章 护送()
蒯良说完这番话,不管蒯氏兄弟如何反应,便起身离去。话他已经说到了,如何做,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靠长辈们的约束警告确保走正路,终究不能长久。接下来的路,就让他们自己走下去吧。
黄顺那边,蒯良已经打过招呼,至少能够保证,黄顺能容得下他们这次胡闹,不会对他们展开报复。蒯良能为他们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我爹说的都是真的?”蒯番小心翼翼的说道,“这生意若是黄顺让给我们的,那我们还能跟他争吗?”
蒯通坚决道:“为什么不争?我们与黄顺,从小就不对付,而且从来都是我们打压他。现在反过来,他管着我们,我们能受得了吗?
宁当鸡头不为牛后。这笔生意,黄顺是挺仗义,那我们以后不跟他玩阴的,光明正大的竞争就是了。”
蒯冰说道:“我看,我们还是去找一下黄顺。叔父说了,我们以夏吟坊的名义做这笔生意。也就是说,夏吟坊的资源,我们可以调动。若没有黄顺的吩咐,我们怎么调动?”
蒯云烦躁道:“要去你去,我可不想低三下四的去求他。”
蒯冰笑道;“就你这态度,去了也是坏事。我就没想着带你去,还是我与蒯番去一趟。你们在家里听信就行了。”
接下来,蒯冰与蒯番真个去找黄顺,正好黄顺与马谡和林卓在一起,讨论这事。他们来到,黄顺简单交代几句,就让马谡和林卓与蒯冰和蒯番对接,商量如何做好这笔生意。
以黄顺对马谡和林卓的了解,他俩肯定雁过拔毛,从中捞一笔。对此,黄顺就睁只眼闭只眼了。甚至,也正是黄顺特意回避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促使着黄顺没有直接参与其中,就是黄顺认为,还不到时候。这个时候,正是蒯氏兄弟心气正高,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自己说什么,他们只会反感,不会听进去的。
既然如此,自己索性什么也不说,让马谡和林卓跟他们说。就算马谡和林卓有什么话说的不对,也没多少关系。
有夏吟坊的鼎力支持,曹仁心中大定,粮草军需尚未筹备到位,就迫不及待的率领骑兵出发了。
出发当日,黄顺带人出城门相送,望着曹仁的骑兵渐渐远去,黄顺回头对众人笑道:“就让曹仁的骑兵,试试姐夫的斤两到底如何吧。”
众人大笑。祖渊说道:“你的小心思,瞒过别人,可瞒不过我去。荆家村在襄阳至江陵的路上,有多处据点。这些据点,诸葛亮都可以使用。如此关键的情报,你却没有告诉曹仁。这是明摆着要看曹仁的笑话。”
黄顺连忙说道:“上次江陵攻防战时,关羽的骑兵已经动用过荆家村的基地。若曹仁没有对此加以注意,只能说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将军。我没有义务,提醒他这一点。”
事实上,黄顺做的事,何止没有提醒曹仁这一点而已。早在黄顺回襄阳之前,诸葛亮就得知曹仁有意进犯江陵,早就派人来与祖渊接洽过。当时祖渊就代表黄顺,答应出动荆家村的护村卫队,沿途给曹仁制造麻烦。
黄顺回来后,祖渊向黄顺汇报了这一情况,黄顺并没有制止祖渊的安排。这事,就如此敲定了。
以夏吟坊在襄阳的实力,曹仁部队什么时候从襄阳出发,行军路线,都能摸得一清二楚。
荆家村的护村卫队,完全可以避实击虚,处处打击曹仁的痛点,还让他找不到对手报复。
果然,曹仁带领主力离开襄阳的第五天上,就出事了。戒备森严的大营,竟然被人偷了进去,给战马喂了巴豆!
成批成批的战马拉稀,强行赶路没问题,但战斗力就不行了。没有战斗力,赶路也就没了意义。
没奈何,曹仁只好下令就地扎营,休息几天,派军中兽医,赶紧给战马医病。同时,开始追查巴豆事件。
这里离江陵还远着呢。就算诸葛亮在襄阳有眼线,第一时间把曹仁出兵的消息传回江陵,时间上也不够诸葛亮派人赶到这里来。
曹仁派出去的人,很快就得到第一手情报,回来报告。曹仁听说这周边只有荆家村的盘山据点有武装,心里就开始嘀咕上了。
荆家村与黄顺的关系,全荆州人都知道。自己的战马被人下了巴豆,周边又有荆家村的据点,这是巧合吗?
没有真凭实据,曹仁不敢下结论,便派人前去接洽,探探对手的情况。
曹仁的人,去得快,回的也快。人家荆家村据点根本就不鸟他们,话不投机,直接弓箭伺候。亏得他们跑得快,这次捡回条命。
曹仁这下怒了:就是黄顺自己,也不敢对自己如此不敬!小小荆家村,竟然不把他放在眼里!
发了一通脾气,曹仁还是有些拿荆家村没有办法。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现在黄顺不在这里,自己拿黄顺显然压不住他们。强攻更无必要,这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曹仁心中还是大致有数的。黄顺还不至于跟自己过不去,能让荆家村跟自己做对的,更有可能是诸葛亮。
诸葛亮与黄顺的关系,同样是天下皆知。自己偷偷准备用兵江陵,相信诸葛亮早已看出端倪。提前在这里备下伏兵,阴自己一把,完全符合兵法之要。
甚至,动手的人可能都不是荆家村人,诸葛亮派出的斥候,就能办到。他们只需借荆家村的据点栖身而已。
对荆家村的据点大举用兵,没有必要不说,还得罪黄顺。凭诸葛亮与黄顺的关系,黄顺的东西,诸葛亮完全可以调动。这一点,曹仁早有心理准备。黄顺也是承认的。这一点上,曹仁甚至不能怪罪黄顺的骑墙态度。
可留着这样一个隐忧在必经之路上,总不是个事。现在是主力经过,还好说,以后运粮队经过呢?万一他们出来打劫抢粮,怎么办?
曹仁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放过荆家村据点,但要派出人知会黄顺,让他约束一下荆家村,保持中立。
(本章完)
第641章 激将()
此时的黄顺,正被一件突如其来的事件缠住了。没有任何的预告,黄婉贞和俟奴娇带人回到了襄阳。
当下人赶来告诉黄顺的时候,黄顺还以为是诸葛亮认为江陵要有大的战事,家属留在江陵不安全,索性让黄婉贞带着她们回襄阳。
等黄顺赶回家,看到另一个人也在时,才发觉,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另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恪!这个时候,诸葛恪应该在吴郡才是,怎会跟着黄婉贞一起,来到襄阳呢?
莫非……黄顺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却没有继续想下去,而是听姐姐怎么说。
果然,黄婉贞的说法,证实了黄顺的猜测:这个诸葛恪,果然是偷跑出来,投奔自己的!
当初黄顺离开吴郡,去柴桑与孙尚香完婚,一路上,诸葛恪就表现的很是乖巧。知子莫若父,诸葛瑾就感觉到其中有异,对诸葛恪盯的越发的紧,根本不给诸葛恪任何出走的机会。
后来,诸葛恪随着诸葛瑾回到吴郡,黄顺便把这事放下了。没想到,诸葛恪真是有毅力,知道父亲盯着自己,就一直表现的很好,每天不是读书,就是以书会友,调皮捣蛋再也没有。
诸葛瑾就算看的再紧,总有松懈的时候。再说,诸葛瑾初带兵,忙得很,也没有多少时间,看管诸葛恪。
于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诸葛恪成功的逃了出来。诸葛恪知道自己若是走牛渚码头,肯定会被父亲在江边截住。
所以,诸葛恪很聪明的选择了绕路姑熟城。东顺阁正在大力扩建姑熟城,每天都有大量的车马赶往姑熟。就算诸葛恪不认识路,一路上跟着车马队,不至于迷路。而且,遇到好心人,还能一路上管他的食宿。
诸葛恪既然早有离家出走的准备,钱当然是准备了不少。他只需拿出钱来,剩下的事情,好心人就全包圆了。这一路,诸葛恪走的很是潇洒。
来到姑熟城,下一步就是往江陵进发。这也难不倒诸葛恪。东顺阁与江陵的生意往来已经开始,只要诸葛恪胡乱编个名字,假说要去江陵投靠亲戚,让商船搭他一路,就行了。诸葛恪十二三岁的年龄,谁会想到,他是离家出走。
到了江陵城,诸葛恪的好运就到头了。这时,黄顺已经带人离开江陵,回返襄阳了。而诸葛恪随身带的钱,也差不多用完了。没办法,诸葛恪只好打短工赚钱。
他人小,又从小娇生惯养,干不动重活,先后使了十几种工作,最后还是饭店跑堂的小二适合他。
诸葛恪人虽然小,但跟着诸葛瑾,也算见过世面,比那些真正的跑堂的,要有眼力价的多。
而且,历练了这几个月,诸葛恪的嘴皮子是越来越甜了。知道就算事做的不好,但只要嘴甜,就多半没事。
这样,诸葛恪总算能挣钱,养活自己了。但要凑足路费,赶往襄阳,没个几年时间,还是够呛。
诸葛恪在江陵,只避着诸葛亮,怕他认出自己,把自己送回吴郡去。却没想到,诸葛亮身边,多的是跟随诸葛亮去过吴郡的人,自然有人认得诸葛恪。没多久,就有人认出了他,并报告了诸葛亮。于是,诸葛恪的打工生涯,就此结束了。
诸葛亮先派人给大哥送信,告诉大哥诸葛恪现在江陵,让他不要担心。然后,诸葛亮就准备把诸葛恪送回去。
关键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