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三国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颠覆三国记- 第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子大了,渐渐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做父亲的再也左右不了。此时的诸葛恪,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诸葛瑾要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还动不动就说诸葛瑾长得难看,给他丢面子等等。

    本来,诸葛恪心目中的榜样是诸葛亮这个二叔。诸葛亮多牛了,同样是辅佐他人,同样是给他打工,可诸葛亮却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自古至今,谁能有如此待遇?

    就是兴周之八百年的姜子牙,也不过是巧设偶遇局,一见面就跟着人家周文王走了。

    而且,诸葛亮一出山,就带领当时丝毫不起眼的刘备军团,数度在战场上给予曹军难堪,更是在荆州之战获胜后,攫取了大部胜利蛋糕,几乎让江东白忙乎一场。

    这样神乎其神的表现,再加上诸葛亮与诸葛瑾相比,长的更是伟岸潇洒,再适合做偶像不过了。年少的诸葛恪,自然就成了诸葛亮的小粉丝。

    可是后来,黄顺的事迹,逐渐在江东高层流传,诸葛恪自然也跟着听了不少,心中的偶像,慢慢的就由诸葛亮变成了黄顺。

    在诸葛恪看来,二叔虽然厉害,总还是按部就班,正儿八经的做事情。可这个黄顺,简直就是个另类,不好好出仕,谋个好前程,非要鼓捣什么夏吟坊做生意,偏偏做到了天下闻名。这在青春期的男孩子眼里,绝对是更有吸引力的存在。

    再加上黄顺在江东惩恶扬善,顺便中饱私囊,简直就是双面人的存在,一面是天使、英雄的伟岸形象,一面则是恶魔、贪婪的象征。这对追求新、奇、怪的诸葛恪,都是绝对的吸引。

    所以,这回诸葛亮和黄顺来吴郡拜访诸葛瑾,诸葛恪早就盼望多时,就想着与梦中偶像见见面。上回见黄顺,他还太小,还不怎么记事,这回,他可不想错过了。

    黄顺对诸葛恪,也很有好感。这可是梦中东吴后期的有名大将,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足以证明诸葛恪的优秀了。

    再从诸葛瑾嘴里得知诸葛恪对自己另眼相待,再看诸葛恪小跟班似得跟着自己问这问那,黄顺的心思,就开始活泛了。

    “小恪恪,你现在也不小了,向往外面的世界,很正常。你羡慕我能够走南闯北的增长见识,难道你就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如我一般,潇洒走天下吗?”

    诸葛恪噘着嘴,说道:“我爹不会放我远走高飞的。他太落后了,就知埋头做事,尽忠主上,从不考虑其他什么的。”

    黄顺笑道:“他是他,你是你。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我问你,你想按照你爹给你安排好的路,往下走,还是要走自己的路呢?”

    “你这话什么意思?”诸葛恪问道。

    “你要是做个乖乖仔,那就听你爹的话,服从你爹的安排。凭你爹爹力量,足以保证你的仕途一路通畅。我也相信,就恪儿的能力,能比你爹在仕途的路上走得更远,爬的更高。

    你要是特立独行,不想活的与一般人一样。那你就不要管你爹怎么想,你只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那就大胆的去追求,去做就行了。”黄顺循循善诱。

    诸葛恪缩了缩脖子,说道:“我想跟你一样,与众不同。但若我这么做了,他会杀了我的。”

    黄顺笑道:“你真是这么想,我就帮你实现这个愿望。”

    诸葛恪一下高兴了,“真的?”

    黄顺不答,当即带着诸葛恪,就去找诸葛瑾。此时的诸葛瑾和诸葛亮,正全神贯注的沉浸在黑白子的世界里,对弈正酣呢。

    “子瑜兄,我找你有事。先把眼前这盘棋放下。”

    诸葛瑾头也不抬,说道:“什么事就说吧,不妨碍下棋。”

    黄顺一屁股坐下,直接说道:“你家的小恪恪我看上了,把他交给我吧。我一定让他出人头地,衣锦还乡。”

    (本章完)

第604章 论兵() 
诸葛瑾“嗯?”了一声,抬头看了黄顺一眼,脸色动也不动,继续低头弈棋,淡淡道:“乔儿就在吾弟处,你看的上眼,随你怎么折腾。恪儿却是不行。”

    黄顺嬉皮笑脸的坐在一边,不肯放弃道:“恪儿聪明伶俐不假,却不愿为条条框框束缚。留在在江东,虽然也能有一番成就,却未必是他的福气。你让他跟着我,我敢保证,天南海北随他创,定会创造出一番大事业来。”

    诸葛瑾缓缓摇头:“再厉害,顶多是第二个黄顺,我不稀罕。”

    黄顺继续苦口婆心:“你不稀罕,可是你儿子稀罕啊。他已经不小了,可以为自己的前程考虑了。”

    黄顺一面说着话,一面给诸葛亮使眼色。

    诸葛亮会意,便帮腔道:“大哥,让恪儿跟着黄顺闯荡几年,再回江东。别的不说,只这一经历,就足以让孙权对他另眼相待。再说,恪儿正是顽劣的年纪,让他出去摔打摔打,也不错。有黄顺在,你还怕他有什么危险不成?”

    诸葛瑾还是顽固的摇头,“知子莫若父,恪儿若是跟着黄顺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我这个儿子,不是白养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就为了拴住儿子,就强行把他留在身边,你这是把他当女儿养呢?”黄顺不满的叫道。

    “我自己的儿子,我自己管教,用不着你在这里说三道四。”诸葛瑾恼怒黄顺要带走他儿子,自打一开始就没给黄顺好脸色,现在的脸色自是更差。

    黄顺见状,很识趣的闭嘴,悄悄溜了出去。

    外面,诸葛恪早就等的心焦,一见黄顺出来,连忙迎上来询问结果。黄顺只好叹着气表示,诸葛瑾的脑筋还没转过弯来,等后面有机会再跟他说此事吧。

    诸葛恪人小鬼大,一听就知道,黄顺碰了钉子,反过来安慰黄顺:“没事,知父莫若子,我就知道,我爹不会答应的。你不要往心里去。”

    此后,黄顺到底不死心,又瞅机会跟诸葛瑾提起,诸葛瑾的应对就是立马拉下脸,不给黄顺任何机会。如是者三,黄顺终于死心。

    在吴郡住了段日子,每天都有柴桑的书信来到,有孙权要黄顺回去,与他商议婚礼的,有庞尚向他汇报工作的,还有傅婴、孙高与他单线联系,也有杨承、习嘉要他去秣陵主持镖局开幕大典的。

    为了诸葛恪的事情,黄顺把这些事全推了。最终还是不得不回柴桑。因为他与孙尚香大婚的日子日益临近,再不走就赶不上了。

    诸葛瑾为孙权所器重,自然也接到了请帖,而且特许诸葛瑾携带家人参加。诸葛恪因此有幸跟随。

    一路上,诸葛瑾把诸葛恪看的很死,根本不让他有机会跟黄顺接近。反倒是在吴郡时,诸葛恪还能不受限制的做黄顺的小跟班。

    诸葛恪年少气盛,不止一次向诸葛瑾抗议。抗议无果后,诸葛恪难得的接受了现实,不再胡闹,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躲在船舱里苦读。

    开始诸葛瑾还以为诸葛恪在耍什么花招,不时过来查岗,后来慢慢也就懈怠了。

    导致诸葛瑾懈怠的主因,并不是诸葛恪表现的多乖多好,而是诸葛瑾突然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诸葛亮偷偷告诉诸葛瑾,黄顺为了迎娶孙尚香,可是着实下了大本钱。为此特此从荆州千里迢迢运来五千上等西凉战马作为聘礼。

    本来这事跟诸葛瑾没多少关系,但就在此前不久,诸葛瑾接到孙权的新任命,让诸葛瑾改任骑兵校尉,改政从军。

    说来也是孙权麾下无人可用惹得祸。孙权要回收兵权,需要大量的底层将领,但孙权把家底一扒拉,大多数将领不是人家四族的,就是人家东顺阁的。这两家都有兵权在手,自身也需要将校不说,孙权自己,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兵马,交给他们两家的人去带着。

    所以,孙权只好从亲信中大量提拔将校,不会带没关系,从没接触过也没关系,从头学起就行了。

    诸葛瑾作为外来户,是孙权的铁杆心腹,自然逃不过孙权的慧眼,大笔一挥,诸葛瑾就变成军界人士了。

    诸葛亮知道这一情况,所以,他从黄顺处得知战马已到柴桑的消息,第一时间就想到,这是诸葛瑾的好机会。

    得赶紧做两件事,一件是上书孙权,强烈要求这批战马分拨给诸葛瑾一些。再一件就是去找黄顺。只要黄顺点头答应,孙权那边就好说多了。

    诸葛瑾也知自己这个骑兵校尉,战马是比骑兵更为重要的存在。现在一下得知有这么一批上等战马存在,不由的诸葛瑾不上心。

    诸葛瑾之所以犹豫了好几天,就担心黄顺要拿诸葛恪做交换。谁知黄顺根本就没提那茬,而是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反正在黄顺看来,自己的战马送给孙权,孙权怎么使用,那是孙权的事。但诸葛瑾毕竟是诸葛亮的大哥,让诸葛瑾在其中多拿一些,黄顺自然乐见。

    五千匹战马的数,看起来不小,其实一开始,黄顺给徐莹说的数是一万匹。徐莹自作主张,做减半处理。

    要知道,第二批战马姗姗来迟,总数不过一万五千匹,黄顺张口就要送出去一万匹,难怪徐莹要心疼,做拦腰斩的动作了。

    送给孙权五千匹,剩下的一万匹,被曹仁预订了七千匹过去,现银交易。还有三千匹,徐莹本来答应祖渊,留作黄顺的亲兵使用。却被黄忠、魏延专程找上门来,拿着黄顺同意赊给刘备五千匹战马的批条,硬生生中途拦截了。

    黄忠、魏延如此上赶着,是因为入川之战,已经确定他们领兵,关张赵都没份。蜀地的山地,西凉战马是最合适的坐骑。有这三千匹西凉战骑加入,入川之战,胜算自然增加不少。

    诸葛亮知道刘玄德回去后,马上就要安排入川。自己留在江东,自然不能随军,剩下诸人中,只有庞统能够胜任军师一职。

    大军开拔,江陵空虚,自己必须尽快赶回,主持江陵事务。所以,诸葛亮早就与黄顺打好招呼,完成与孙尚香的婚礼,不多做停留,马上开始启程回江陵。

    黄顺这边,一切都已经安排完毕。留下庞尚作为总负责江东一切事务。情报机关,也就是丐帮的发展,交由孙高和傅婴;东顺阁,有徐慎担任阁主;江东镖局,有杨承和习嘉主持;四族那边,有陆氏兄弟与自己一条心。此时抽身离开,完全没有问题。

    (本章完)

第605章 接风() 
孙尚香出嫁,踌躇满志的孙权举办了怕是江东史上最为盛大的婚礼。所有有头有脸的江东人士,都有份到场。

    当然,能有如此场面,黄顺的面子,在其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不少人,想着借此机会,能与黄顺本人或者他身边的红人接触上。

    婚礼一连举办三天,整个柴桑城都陷入狂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周瑜没能参加。由于箭伤持续恶化,周瑜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在不久前,周瑜静静搬出繁华的柴桑城,来到一处有松有泉,人迹罕至的所在,准备度过自己的最后一段时光。

    周瑜临行前,给孙权留下一封遗书,极力向孙权举荐鲁肃。并直言只有鲁肃,才能辅佐孙权,一步步坐稳江东王,进而图霸天下。

    这封遗书,本是江东的最高机密,但黄顺非比别人,他有幸得见周瑜亲笔。遗书里,字里行间,充满着一位智者对江东前途的忧虑。

    有鲁肃在,以孙权的英明,江东在整体战略方向上不会有什么大失误,周瑜所担心的,是前行的步伐,不能迈得太急太快。

    孙权是个急脾气,遇事恨不得马上行动,立即解决。这点与周瑜相投。不同的是,周瑜知道自己性子过急,大事上总是不厌其烦的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鲁肃的意见,务求稳妥。孙权却无视自己这一“短板”。

    周瑜在时,时时规劝孙权,小步前行,很多事情慢慢操作的任务,自然非周瑜莫属。但周瑜之后,谁来担当?只有鲁肃,也只能是鲁肃。

    不是说江东无人,孙权无人,像顾雍、陆逊之辈,都足以胜任。但他们除了是孙权的属臣外,还另有身份,不可能得到孙权真正的信任。

    能得孙权信任,有足以胜任规劝任务的人,便只有鲁肃了。

    对鲁肃,周瑜知之甚深,所以对鲁肃辅佐孙权的前景,周瑜还是有几分不安在心头。

    鲁肃虽然在把握天下大势上独步江东,但他在如何说服孙权接受方面,处理的不够圆润自然。说话往往过于直接,令孙权下不来台。

    为了让鲁肃和孙权能够合作无间,周瑜多方运筹,甚至不惜贬低自己。

    对孙权,周瑜不断通过一些现成事例,证明鲁肃的眼光独到和深谋远虑。以此加深孙权对鲁肃的信任度。

    对鲁肃,在鲁肃上书孙权,提出把江陵城出让给刘备的建议后,周瑜带头予以抵制,在江东上下,给鲁肃施加了很大压力。周瑜这么做,就是让鲁肃感受到压力,让他能够有所反省:再正确的意见,若不能为主公、众人所接受,也是徒劳。鲁肃必须认识到向主公提建议的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必须做出改变。

    可以说,为了江东的未来,为了孙权和鲁肃这对组合的前程,周瑜做了所有他能做的。现在,到了周瑜放下这副重担,过几天自己想过的日子的时候了。

    能够把周瑜的心思、心境分析的如此透彻,宛如当事者口述,黄顺可没那个本事,是白雪跟着黄顺,看过周瑜的手书,事后向黄顺一一剖析的。

    而且,白雪进一步断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周瑜虽然看到了孙权和鲁肃组合的隐患,也已经想方设法予以润滑、调解。但这俩人,还是很难做出改变。也就是说,孙权与鲁肃组合,肯定不如孙权和周瑜合作的默契无间。

    黄顺结合白雪的看法,再辅之以梦中鲁肃接替周瑜为大都督后的讯息,很轻易就验证了白雪的推断。

    鲁肃在时,孙权在荆州、刘备问题上暴跳如雷,频频发狠话,却始终被鲁肃压制,不得寸进。

    在鲁肃死后,吕蒙任大都督,对江陵的军事行动很快展开,孙刘联盟破裂也随之而来。曹氏正是借助这一事件,彻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