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人在斡旋,根本不用他们操心。”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黄顺说道,“我只是好奇,难道那些江东门阀,不知道孙氏是最粗最壮的那棵大树吗?为什么非要舍弃孙氏,积极投奔四族和东顺阁的小庙呢?”
白雪笑道:“事实上,孙权掌权以来,已经拉拢很多门阀了。毕竟,主公的位置只有一个,孙氏坐上去,所有人想找靠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孙氏。
只是,孙氏在江东,名声不好,尤其还有四族持之以恒的在那些门阀耳旁如此吹风。就更加剧了他们对孙氏的恐惧。很多门阀,为了家族安全计,舍弃孙氏,选择四族。
至于东顺阁,毕竟新成立不久,但那个徐茂,很有手腕,借助此次谈判,直接把会稽七大姓给拉了过去。有这七姓帮着张罗,东顺阁在此次抢人动作中,所得不会比四族少多少。”
黄顺笑道:“我们夏吟坊,在江东,实力也不算小了,怎么就没有慧眼发现我们,主动投靠我们呢?”
正说着话呢,门外一阵嘻嘻哈哈的声音传来,是马谡他们。黄顺走出去一看,大喜,很意外的,竟然在马谡他们堆里,看到了杨承和习嘉!
杨承和习嘉也是黄顺从小的玩伴,更是夏吟坊曾经的坊主。只是在荆州大战前,杨家和习家决定避乱江东,两人这才跟黄顺分离。之后就再无联络。这次来柴桑,黄顺就想过正事办完后,去秣陵见见老朋友。没想到,他俩会大老远的从秣陵赶来柴桑城。
“想死我啦!”黄顺上前挨个给他俩一个熊抱,热情的欢迎,“你们再不来,此间事情一了,我就要去秣陵找你们了。”
杨承和习嘉嘿嘿笑着,说道:“本来我们也是留在秣陵,专程候着顺哥。谁知事情有变,家父差我俩来找顺哥,有正事。”
黄顺连忙把他们让进书房,安排坐下,说道:“既然有正事,那就先谈正事。正事一了,咱们就好好痛快一回。”
杨承说道:“说来顺哥也清楚,就是为了孙氏削兵权一事。我们两家,原先在襄阳,还是农耕为主。来到江东,就逐渐变成行商为主业了。当今天下不太平,江东内部,也是问题重重,出门在外,没有武装随身,是不行的。
我们两家打探到,孙氏此次削减兵权,决心很大,还得到了夏吟坊、四族和东顺阁的支持。家父想留存一些兵力护商。只是来江东日浅,远未融进当地的圈子,门路不多。幸好顺哥在柴桑,希望顺哥能在此事上帮些忙。”
(本章完)
第597章 刘备出场()
黄顺“嗨”了一声,很爽快道:“就这个事呀,好办。想要孙氏给你们特批兵权,基本是没戏的。孙权那边,已经通融了东顺阁,再通融你们,不太可能。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你们可以走四族或东顺阁的路子,从他们手里,分得部分兵权。这两家,我都熟,随便你们挑。”
“可是,若不是我们自家的兵,能行吗?”习嘉说道,“我们的商队,每月都要出门,用兵的地方很多。人家的兵马,能随时满足我们的需求吗?”
“这样呀,也好办。”黄顺猛然想起武侠世界里的镖局,江东各门阀兵权被削,需要用兵,完全支付报酬,用四族或东顺阁的兵。只消由夏吟坊出面,协调四族和东顺阁,调出部分兵力,成立江东镖局。就能完美解决像习、杨这样的人家面临的难题。
这又是江东独一号的生意!得赶紧做起来。
主意拿定,黄顺当即便跟杨承和习嘉商议,成立江东镖局的事情。都是自家兄弟,肥水不流外人田。黄顺很放心的把镖局交给杨承和习嘉两人经营。
以黄顺的意见为主,他们很快拿出了成立镖局的大框。然后便派出人手,请陆琳和徐慎两人过来商议。
都是平辈人,黄顺说话自然没了那些客气,“江东镖局,是一定要成立的。这可是肥的流油的大买卖。四族和东顺阁作为两个股东,只负责提供兵力和器甲,具体运营,由杨承和习嘉来操办。若四族和东顺阁不算入股,那就由我们夏吟坊出人出物,成立江东镖局。”
徐慎和陆琳在黄顺的影响下,很具有商业头脑,很快便从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这样的镖局,四族和东顺阁完全可以自己办起来,没必要假托杨承和习嘉。但黄顺的面子,是一定要给的。
“成立这样的镖局,主公那边,能否过得去?”徐慎经过成立东顺阁的历练,思虑周祥了许多,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
若孙权认为,镖局的存在,影响到孙氏的地位,那还不如不成立,背地里偷摸的干呢。
黄顺说道:“这个问题,我来解决,一定要孙权同意。”
陆琳问道:“如果孙权也想派兵加入,怎么办?”
黄顺摇头道:“成立镖局,目的是赚钱。孙权的心思不在于此,他不会感兴趣的。”
徐慎和陆琳又问了许多运营和利益分配方面的问题,然后纷纷表示:他们要回去跟家里商量,才能做出决定。
黄顺直接说道:“明天的谈判上,我就要提出这件事,希望四族和东顺阁到时候能给出明确的态度。”
送走徐慎和陆琳,黄顺又拉上白雪、程瑶,还有彭威他们,继续研究成立镖局的事,连说好的与杨承和习嘉一起出去胡混都忘却了。
第二天,又到了三方谈判的日子。这回,黄顺特意把白雪和程瑶也带上了。此前的谈判,没黄顺什么事,但这回,黄顺也有自己的诉求:成立镖局。带上白雪和程瑶,就十分有必要了。
谈判仍然由黄顺主持,与上回不同,这次周瑜没有参加,显然箭伤再度加重,力不从心。
有了私下里的接触,这次的谈判,气氛就好的多。没有了你争我吵,基本就是行与不行的交换,已经不是谈判,而是在做决策了。
“江东兵户的募兵权归孙氏,兵户由孙氏统一管理,你们有什么意见?”
“同意。”、“同意。”
“江东所有兵甲器具的铸造权收回孙氏,任何门阀,不准私自铸造铁器、战具,你们有什么意见?”
“孙氏至少要保证我们四族两万兵马的兵甲器具供应。”
“同意。”
“主公至少要保证我们东顺阁两万兵马的兵甲器具供应。”
“同意。”
“那我们没有意见,也同意。”
“四族和东顺阁手里的耕地所得,要交租交费。”
“我们四族要求保留四万亩免租免费地养兵。”
“同意。”
“我们东顺阁同样要求保留四万亩免租免费地养兵。”
“也同意。”
“那我们也没有意见,也同意。”
“打仗用兵,四族和东顺阁要服从主公调令,统一行动。”
“若我们认为参战会损失惨重,我们有权拒绝调令。”
“若你们损失过重,我可以给你们另行拨兵,弥补你们的损失。我的调令,你们不得拒绝。”
“战功上,我们与主公的嫡系将领要一视同仁。”
“没问题。”
“我们家族子弟,战场犯错,允许我们用家法代替军法处置。”
……
三方显然都做了充分准备,取与舍早有定议,在谈判桌前,不过是三方最终敲定而已。
经过一阵紧凑的行与不行的决策,江东面临的最大问题:兵权,终于在三方中间达成一致。在谈判的基础上,四族和东顺阁愿意协助孙氏,在江东范围内收回兵权。
接下来,黄顺开始说话:“一下子如此规模的禁兵,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有些门阀,家大业大,需要一定的家丁守家护院。强行把他们的兵马全部收走,对他们影响很大。这一点,我们不得不虑。
所以,我想这样,由我们夏吟坊出面,在秣陵城里,成立江东镖局,各郡设立江东镖局分号。主要目的,就是有偿提供兵马,解决其他门阀在兵马上面的强烈需求。
镖局兵马的来源,由四族和东顺阁提供。兵马一旦提供给镖局,就受镖局的统一指挥,四族和东顺阁不得干预,除非准备退出镖局。
镖局的兵马,一人、一马,都要在孙氏这里备案登记,接受孙氏的监督。在孙氏那里备案登记的镖局人马,执行镖局公务,可以携带刀具和其他战争器械。而且,江东打仗,不得调动他们参战。除非与镖局谈妥报酬,镖局同意参战。
以上,是我对江东镖局的大致构想,你们看法如何,现在可以畅所欲言。”
在此之前,黄顺已经就此方案与孙权、四族和东顺阁做过探讨,因为时间紧张,他们在听取了黄顺的详细镖局方案后,并没有发表意见,只说要回去好好考虑考虑。所以,这里,黄顺就没有细谈,只是把最重要部分点出来,提醒大家注意而已。
(本章完)
第598章 出尔反尔()
孙权首先说道:“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进入镖局的兵马,就不受我们的控制,只有镖局能够指挥得了他们?若是这样,镖局的兵马,一定要有上限。否则,势必要分江东兵源,造成上阵兵马不足。”
黄顺点头道:“镖局的兵马,只用来解决江东各门阀私下里用兵需要。譬如一些商户的远距离行商,沿途需要兵马保护。这些动作,依靠官府基本不可能。此前他们自己保有兵马,并没有问题。现在兵马统一收回,这份需求,就由镖局来满足。
所以说,镖局的兵马,不需要太多,我同意仲谋的说法,可以设限。我的初步想法:每郡的分号,设限一千兵马。你们看怎么样?”
孙权点头道:“镖局的业务,也要在我的监视之下,如果我发现,镖局的业务,不需要这么多兵马,我随时可以提出削减兵马额。”
黄顺说道:“这个可以有,我同意。”
顾雍说道:“我们的建议,在开始阶段镖局的兵马上限,不妨设的更高一些。各门阀初被除掉兵权,难免不适应,急需寻找门路,拼凑一些兵法看家护院。等过得几年,大家逐渐习惯了没有兵马的日子,镖局的兵马上限,就可以往下减。”
黄顺笑道:“顾老的意见也很好。我看这样,镖局的兵马限额,每三年一定。由孙氏、四族、东顺阁、镖局四方坐在一起,商定下一个三年里,镖局的兵马总限。你们看如何?”
陆逊说道:“这个办法好。我想,开始阶段,每郡保持两千兵马的数量,才够各方使用。”
孙权说道:“以后可以三年一议。这开始阶段,我建议一年一议。”
黄顺再次痛快点头。
四族如此支持黄顺的镖局提议,是他们连夜聚商的结果。因为江东六郡,每郡设置两千兵马,六郡就是一万二。四族在其中,完全可以投入七八千数量的兵马。
这七八千兵马,不用自己拿出一文钱养活,还能为自己赚取钱财。而且,一旦需要,还可以从镖局撤回。最关键的,这些兵马,孙权都调动不了,不用跟着孙氏上战场。这等好事,哪里找去?必须支持,必须配合!
相比于四族,东顺阁的态度就有些复杂。他们的内部成员复杂,与黄顺更是没多少交情。在他们看来,这是黄顺在拿着他们的兵马赚钱!
既然黄顺能开镖局,他们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兵马自己开?所以,他们对黄顺的提议,就有些抵触。
还好现在的东顺阁,还是徐、全、韩三家为主。这三家与黄顺关系不错,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看出:成立镖局,可不是谁想开就开的。没有黄顺牵头,孙权不可能答应私人成立镖局。在孙权看来,底下有需求,他专门为此成立一个兵马衙门就能解决问题。
也就是黄顺的面子大,黄顺既然提出了镖局的设想,孙权就算心有不愿,也不愿在这时拂黄顺的面子。而且黄顺也很照顾孙权,镖局的内外一切大事,都敞开给孙权,绝不给孙权制造任何麻烦。
“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投入兵马,分成如何计算;还有,一旦我们想抽身退出,如何全身退出的问题。”徐茂代表东顺阁,站出来发问。
还好昨天黄顺纠集自己的一伙智囊,研究了一个晚上,方方面面考虑的很是周祥。他们的问题,黄顺早有准备。
“分成很简单,每年年底分成,除掉镖局自身运营的花费,赚到的银子做如下分成:留下两成银子,作为明年业务启动银;两成银子,由杨承和习嘉支配,作为对镖局人员的年终奖励;剩余六成银子,由四族和东顺阁根据投入兵马数量分成。
至于退出问题,也不复杂,一切以镖局的业务能够正常开展为主。要退出,提前三个月,向镖局提出要求,便于镖局多方筹措兵马,补齐兵马差额。三个月后,镖局与你们做兵马交割,同时附上详细兵马簿,包括死的、伤的,全部记载在内。”
“若我们因紧急情况需要撤回,有没有快捷的办法?”徐茂继续问道。
黄顺笑道:“这个也简单。同样适用以上提前三个月的标准。如果你们需要马上撤回人马。头三个月,可以按镖局的业务,向镖局支付镖资,然后,就可以把你们的人马拉出去。三个月后,镖局会派人与你们做兵马的正式交割,并附上详细兵马簿。”
徐茂点头道:“很合理,我们东顺阁,没有问题了。”
黄顺拍手笑道:“如果大家都没有疑问。我想说,镖局的成立,需要在你们动手回收兵权之前。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地方稳定。所以,你们回收兵权的行动,得往后拖延三个月。这三个月,是各郡镖局的筹备时间。”
孙权笑道:“那么长时间我都等了,不差这三个月。”
孙权既然点了头,四族和东顺阁,更无反对的可能。于是,皆大欢喜,谈判圆满划上句号。
三方文簿紧张的凑在一起,根据谈判达成的一系列成果,书写规约。
这是黄顺特意要求的。在黄顺看来,虽然规约实际上没多少用,一切还是靠实力说话。但现在的江东,正处在三足鼎立的稳定状态。这个时候,落在纸面上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