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是黄顺为自己保留的一处后路。结果,自己还没用上,却被刘备盯上了。江陵之战中,刘备的劫粮队之所以能够神出鬼没的打击曹军,曹军还拿他们半点办法没有。荆家村作为刘备劫粮队的基本驻地,功不可没。
现在的荆家村,远近都知他们是黄顺的嫡系力量。不敢招惹不说,还削尖脑袋,千方百计的想加入荆家村。
荆斤作为一村之长,虽然得到可以扩张的指示,但他还是很谨慎。原荆家村的村民与后来加入的村民,严格分开。涉及黄顺的事务,一律启用原村民。就怕有个什么闪失,辜负黄顺的委托。
不仅如此,荆斤还在村里,特别为黄顺训练后备的护卫力量。之前从荆家村出来的二十四护卫,现在都已经成为黄顺亲卫的大小头目,手底下管着十几号人。
荆斤看的准,知道黄顺事业做得大,亲卫规模肯定要继续扩大。荆家村人别的本事没有,忠诚度方面,是黄顺最为信得过的。这是一条荆家村人青云直上最好的捷径。当然要利用到十分。
所以,荆斤挑出村里出众的年轻后生,不但请人教他们读书认字,还重金聘请武师,加强他们的武艺修为。最为重要的,是荆斤对他们全力灌输“黄顺是他们的主子,一切以黄顺为重”的观念。这直接导致黄顺在荆家村的地位,堪比皇帝。
虽然荆家村人已经下了山,见了世面。但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在他们心中,别的那些人地位再高,本事再大,也大不过黄顺去。黄顺才是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存在。
这一切,黄顺从前来夹道欢迎的荆家村人那既拘谨又狂热的眼神里,便了解了七八分。
荆斤如此神话自己,把自己高高架在上面,供大家膜拜瞻仰。黄顺应该心里不舒服才是。但自己的内心感受不会撒谎,黄顺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很享受这种感觉!
(本章完)
第406章 大忽悠马良()
“原来被人当做青天般膜拜的感觉,这么好呀!”黄顺在心里美滋滋的如是说着。
自己没那个本事做到君临天下,让天下人膜拜。能有荆家村这么几个人,视自己为他们的天,把自己的话当圣旨去奉行。让自己小范围的过一把皇帝瘾,似乎,也是很不错的事情。
“这个荆斤,有几分眼力价。值得培养。”黄顺不禁对荆斤,多了那么几分期待。
有了如此想法,黄顺自然要大力褒奖一番。对荆家村,黄顺不但承诺继续投入银钱,扩大荆家村的规模,还要为荆家村建立新城。新城的命名,黄顺假惺惺的提议“荆斤城”,当然为荆家村的老人们一致否定,然后一致通过“黄顺新城”的名号。
哈哈,本来黄顺也是这么想的。之前不过是谦虚一下而已。
投入这么大,相应的,黄顺对荆斤,也进一步放权,允许他继续收编周围百姓,选择其忠诚可靠者,加入荆家村的护村卫队。壮大荆家村的力量。
相信以荆斤的谨慎,他选出来的人手,对自己的忠诚度,是绝对没问题的,能力倒在其次。
通过上次塞外行,尤其是在榆林城的建设上,黄顺深切的认识到当前乱世下,人太少的问题。
在黄顺看来,榆林周边那么多良田,若人手足够,不出两年,就足够支撑河西的王珣、定襄的呼延和俟奴部对外征战所需。
但偏偏没有那么多人,虽然祖渊想了很多办法,事实上也有很多汉人举族搬迁至榆林,但还是远远不够。
这个问题,在襄阳就不明显。襄阳承平日久,是十姓的大本营。虽然经历过荆州之战,却幸运的躲过了兵灾。所以,襄阳的周边,人口兴旺,没有多少闲田。
但黄顺的眼界,早已超出襄阳,放眼天下了。梦中讯息同时证实:这个时候,正是中原人口急剧下降的时期。以商人的眼光看,物以稀为贵。谁能掌握更多的人口,谁就能掌握最终的主动权。
若真有那么一天,黄顺既掌握着天下战马的买卖,又掌握了天下人口的供给。到那时,什么曹氏、孙氏、刘氏,统统不看在黄顺眼里,普天之下,我才是老大!
如此前景,即使不可能实现,但只要能走在这条路上,自己就是当今天下,举足轻重的人物。
所以,一回襄阳,黄顺就有心大规模招募人口,到自己麾下。只是,刚回襄阳,面临的事务太多,与曹仁的关系又敏感。那时候着手,得到便宜的,大概率是曹仁。
黄顺才没那么傻,便一直按兵不动。
黄顺一直没有启动此事,还有内在一个原因:黄顺缺少一个能够主持此事的人选。
虽然黄顺身边,能人很多,但他们,大都怀有济世悯人的情怀,是儒士、墨者中的佼佼者。把人当做商品来运作,不消说,他们肯定是不赞同的。这在他们眼里,就是离经叛道,是走火入魔的表现。
在襄阳,黄顺也缺乏足够的地方,养活这许多人。委托二哥黄霸,在沔阳做此事,不是不可以。只是,二哥那里,是十姓的最后保障地,再多的人去了,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凭十姓的实力,黄顺收揽再多的人,也吃得下。
若只是为自己招揽人,黄顺自己就能办,何须假托二哥之手。黄顺要的,是可以交易的,商业意义上的人口。
既然现实条件暂不具备,所以,此事就一直放在黄顺心里,对谁也没有说。
现在来到荆家村,荆斤的表现和荆家村人对自己狂热的拥戴,让黄顺有了想法。就让荆斤牵头此事,以荆家村为基地,开始收拢人口。
要收拢人口,小了说,得保证这里的治安;大了说,得保证这里不能发生大战事。
黄顺凭借梦的讯息透视未来。荆州大地上,下一次大的战争,应该是关羽北伐襄阳。战争的焦点也是襄阳,而不是这里。
凭自己给刘备立了那么多大功,那关羽,好意思行军路上攻击荆家村吗?所以,荆家村周边,无战事。这点,荆家村完全符合大规模聚集人口的条件需要。
而荆斤,虽然见识不够,文化不高,但难得的是听话。自己吩咐的事情,他一定一板一眼的执行,不会打折扣。
而且,荆斤作为一村之长,组织村民搞生产,驾轻就熟。管理起招揽来的平头百姓,他再合适不过。这事,让蔡琰来做,就一定比不上荆斤。
这个想法出来后,黄顺自己越想越觉得荆斤这老小子再合适不过了。说干就干,毫不迟疑,黄顺马上就找到荆斤,商量这件大事。
刚开始着手,至紧是要招揽到人。而且,黄顺新城建成后,也需要大量的人手。荆家村首先需要增加自己的体量,然后才有能力吃下更多的人口。
黄顺盘算着,这趟江东行,顶多两年,就回来了。两年的时间,荆斤能招揽到一千人左右,就不错了。一千人,堪堪够一座新城运作之用。
所以,黄顺就没有把自己最终的想法,透露给荆斤。只是要求他,扩大荆家村规模,充实黄顺新城。
荆斤可不傻,一听黄顺这话,就知黄顺等若是许给他新城城主的位置。当下感激涕零,拼命表示:自己一定竭尽全力,不但收揽足够的人口,还保证,这些人,都是黄顺的忠诚拥护者。
黄顺心中大喜:与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自己不方便说的话,他便主动替自己说了。
多了这个想法,黄顺在荆家村逗留的时间,就额外的长,直至近一月过去,方才重新启程上路。
这段时间,黄顺每天的训练,没有间断过。现在已经发展到三十个球,打乱顺序,高低不同,摆在黄顺面前。黄顺需要牢牢记住每个球的位置,然后蒙上眼睛,听取口令,用手戳中。
同一套把戏,摆弄的时间长了,总有些乏味。白天里,闲来无事时,黄顺也难忍手痒,经常跑去跟马谡他们一块,张弓射箭玩。
黄忠看到后,便对黄顺提出要求:射箭可以,但不能瞄准了射。要事先用眼锁定目标靶位,然后抬手就射。
黄顺这下终于有些明白黄忠为什么让他一直坚持戳球的训练了。原来是在这里!
(本章完)
第407章 竞争关系?()
黄顺在梦中接触过大量武侠类小说,知道暗器瞄准,有用眼瞄、用手瞄,用心瞄三种方式。
大部分人都是用眼瞄,高手用手瞄,至于心瞄,那是停留在传说中,可遇不可求。
黄顺很现实,能做到手瞄就心满意足。黄忠现在对他的训练,显然就是把他往这个方向带。
不愧是行过拜师礼的关门弟子,待遇就是不一样!起点就比马谡他们高出一个境界。黄顺喜滋滋的想着。
黄顺还是低估了黄忠对自己的期望。其实,黄忠从一开始,就是在培养黄顺心瞄的能力。
心瞄的能力有了,就算不怎么过关,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手瞄,绝对事半功倍,进境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丝毫不夸张。
到那个时候,就算没有黄忠的督促,黄顺也肯定练的起劲,不会有丝毫松懈。
练功,最苦最难的就是基本功的练习。黄忠让黄顺苦练心瞄的基本功,既给予黄顺一个高起点,又避免了练习基本功的枯燥和劳累。可谓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堪称射箭教育界的大师级人物。
所以,黄忠才敢在黄顺面前拍胸脯保证,不需辛苦训练,就能成为射箭高手。正在于此。
往江陵赶的路上,这天,黄顺正在与白雪做着戳球的练习。现在,黄顺必须每天戳中十次,才算完成任务。难度加大,黄顺很是自觉,利用一切机会,抓紧练习。
这时,诸葛亮从外面掀开车厢门帘,弯腰进来,说道:“三少还在苦练呐。”
黄顺蒙着眼睛,看不见诸葛亮,却知诸葛亮无事不登三宝殿。
“姐夫什么事,就这么说吧。”黄顺一边说话,一边仔细拿捏着方位,小心的用手指戳来戳去。
诸葛亮坐下说道:“没什么别的事,不过想着,马上就到江陵,开始办理正事。一些事情,还是提早说与你听,比较好。省得日后你埋怨我什么事都瞒着你,只向着刘备。”
黄顺嘿嘿乐了,说道:“你早该告诉我了。你不来找我,我就要找你去了。快说吧,我听着呢。”
诸葛亮说道:“那还是从经略西川这事说起吧。”
看黄顺不在意的点头同意,诸葛亮便继续说下去:“早在荆州之战胜负分明之际,我们便开始着手对西川的工作。马良就是这方面的总负责人。”
黄顺一下睁开眼,大吼一声:“我说怎么一直听不到他的什么音讯。原来一头扎进这个大坑里了。”
诸葛亮点头道:“正是。我们的主要思路,是运作西川大族,做我们的内应。这个工作,开头很不顺利。
对那些大族而言,无论刘璋,还是刘备,都是外来户,对他们而言,都一样。而刘璋,虽然暗弱,那是对外;对内,尤其对那些大族,刘璋还是很优容的。
对那些大族而言,刘璋算得上是个‘得民心’的主子。虽然对外暗弱了点,但西川河川稳固,外部势力,要想入川,难上加难。所以,西川并不存在外来威胁。
既然内部无忧,外无威胁,那些大族,当然毫无改变现状的动力。马良一时之间,屡屡碰壁,束手无策。”
黄顺点头道:“换我是那些大族,我也如此。日子过得好好地,谁愿意去折腾。闹不好还掉脑袋。”
诸葛亮继续说道:“后来,在马良锲而不舍的钻营下,还真在西川内部找到了突破口。”
诸葛亮顿了顿,想起什么,看着黄顺,说道:“一直听说你的梦很灵,预测历史大事十中八九。那你梦里,有张松这个人物吗?”
黄顺差点跳起来:“张松?简直太有了!刘备入川,靠的就是他。”
诸葛亮把手一拍,得意道:“就是如此!看来马良果然找对了人。”
“继续继续。”黄顺急切的想要知道下文如何。
诸葛亮说道:“张松颇有才气,怎奈长得寒碜,在西川不受重用。在本土士层中,也受人排挤。因此一直郁郁。马良无意中探知到这点,第一时间便敏锐的意识到: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果然,马良找到张松,三两句话,便成功说服张松,愿做刘备在西川的内应,配合刘备入川。
张松地位不高,人脉更是不够,仅靠他,还不成事。于是,张松向马良推荐了法正。”
黄顺一拍大腿,奋起道:“我就知是他!”
诸葛亮说道:“张松说,这法正是西川本土难得的俊杰,是张松在西川,为数不多聊得来的好友。且对西川当下一潭死水般的政局,颇为失望。如果马良能够说服法正加入,大事定成。”
白雪插嘴道:“说服法正,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诸葛亮点头道:“确实如此,马良费尽唇舌,也没有说服法正。原因无他,法正认为,即使西川需要更换一个主子,也是曹操,而不是刘备。马良说破大天,也不可能让法正相信,刘备有跟曹操一较高下的能力。”
黄顺道:“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天下稍有见识的士人,都知刘备比不上曹操。那马良如何说服的法正?”
诸葛亮笑道:“后来,江陵战事胜负分明,刘备和孙权各占一半江陵城。马良以此为据,向法正证明,刘备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西川。”
白雪摇头道:“不够。”
诸葛亮说道:“是不够,必须再加些料才行。于是,马良便信口胡诌,说三少北上,是要在中原外围开拓新的势力,与刘备兵马两相呼应,共举大事。”
黄顺听得咯咯笑了起来,“这也行?这里还有我的事?”
诸葛亮笑道:“谁让你的夏吟坊天下皆知呢。拿你出来说事,那是当然的。马良告诉法正,刘备的宏图,是以西川为基本,以汉中、荆州为两翼,夹击关中。再加上黄顺在塞外的势力,三方齐下,关中稳稳的是囊中之物。
关中既下,挥兵出潼关,便是高屋建瓴之势,即使是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