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疏漏,导致日军距离长沙城还有13o公里的时候,长沙城突然起火。由于准备不足和指挥混乱,最终导致全城失火,眼看大火已无法扑救,只能宣布弃城。最终长沙大火烧了五天五夜,才自行熄灭。
由于焚城的计划是严格保密的,焚城的行动又是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突然生的。故当火起时,留城的老百姓尚在睡梦中。及至从梦中惊醒,还以为是日军打进城来了。正准备夺路逃命,但烈火已经临门,大多数的街巷已被烟火封住。
此次大火可以说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死亡人数高达三万人,经济损失十多亿,也难怪老蒋听闻之后会直接吐血。(。)
第五百二十九章:一个字——干!(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五百二十九章:一个字——干!(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老蒋很清楚,现在的中国急需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来扫却笼罩在民众头顶颓废沮丧的阴霾,不然照此情形下去,日军很可能朔江而上,直下宜昌、重庆等地,后果不堪设想啊。
然而老蒋在地图上分析了良久,却没有看到任何一处有价值的目标,从华北到华中再到华南,国民政府几大战区几乎都处于被日军进攻的糟糕状态,实在是无力动大规模的进攻。
突然地图上的一个点引起了老蒋的注意,大同,晋北重镇。在日军攻占武汉的时候,共党的那个悍将却趁机拿下这座古城,其先头部队甚至于在朔县和代县之间的浑河边重创日军第2o师团,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和士气。
晋北战役以日军彻底失败而结束,即便是日军攻占武汉之后大批部队回援华北,但是依然没有夺回晋北的举动。
而距离晋北战役已经过去整整几个月的时间了,以马铮所部的恢复能力,此时恐怕已经恢复了元气。如果这个时候由所部在华北地区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的话,应该可以将国内外的视线都吸引过去。如果能取得一场大胜的话,或许可以平息武汉失守造成的震动。
更何况这段时间小鬼子和老毛子在外蒙地区的冲突越来越激烈,一旦绥察地区爆大规模的战斗的话,日军必然不敢在这个时候动对武汉以西地区的进攻。
越想老蒋越觉得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延安方面会不会同意,毕竟要上战场和小鬼子对决的是八路军。以延安方面向来保存实力的做法,他们未必会愿意打这一仗。
不过事在人为嘛,延安方面抗日的决心还是有的,实在不行政府出让一些利益总是可以打动他们的。思之再三,老蒋决定和延安方面常驻重庆的代表周副主席谈谈。
8月15日,延安方面致电绥察军区总部,将重庆方面的意思传达到马铮的手上,并询问他的意见。
事实上主席等人也察觉此时国内的情况很不妙,武汉沦陷对于中国的抗战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好不容易被压制的抗战必亡的论调再一次占了上风,要是事态照这样展下去后果十分严重。
诚如老蒋考虑的那样,延安方面的大佬们也认为现在的中国需要一场大胜仗来挽回民心和军心,中国必须从武汉沦陷的不利局面中走出来。
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各大战区有能力动一场大规模战役的地方不多,思来想去也只有马铮所部可以。然而主席等人却知道绥察军区现在也是问题多多,最主要的马铮这个灵魂人物并不在归绥。
就绥察军区现如今的态势,最好是安安静静的不要有啥大动作,以稳定为主。一来是因为马铮不在,群龙无,另一方面则是绥察军区归绥、包头、东胜等多个工业区正在快展,最好是不要打破这种宁静的局面。
想打但是不敢打,这是主席等人的心思。一边是国家大局,一边则是实际面临的困难,思来想去主席等人决定将这件事情的决定权交给马铮,毕竟绥察军区的情况没有人比马铮更清楚了。他要说绥察军区能承受得起这一仗,那么就打,反之亦然。
看完延安方面来的电报之后,马铮乐了,他原本就打算狠狠教训一下小鬼子,期望将华北日军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没想到不等自己将作战计划上报到延安,那边就有了同样的心思,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吗?
看来天意要自己打这一仗,那自己又何必犹豫,一个字——干!
当即马铮便给绥察军区报,命令绥察军区的部队开始大规模向东向南运动,为了彻底将中国北方的所有日军都调动起来,马铮特意命令杨成武、黄思成、刘凤池等人分别组建前敌作战指挥部指挥这次战斗。
为了打好这一仗,马铮还特意让王汉森给黄杨两人特批了一百二十吨弹药,作为此次战斗的作战之需。同时,马铮还让装甲旅全军由归绥出,经大同、怀仁等地南下,直接攻击驻山西第一军重兵驻守的忻口,并且还派遣了大批的精锐步兵随军行动。
而在热南地区,马铮命令整编三师相机出动,对盘踞在通辽赤峰一线的日伪军动进攻,尤其是对于逃到这一带的德王和李守信部的打击,以防其死灰复燃。这次马铮准备对东部草原动手,将这一块出产良马的地方也划归绥察军区的管辖范围。
同时,绥察军区出动一切可以出动的兵力,兵分多路向河北全省动大规模进攻,目标是打击平津地区的日伪军,将华北方面主力吸引到张家口、宣化一线。
根据马铮的作战计划,绥察军区这一次要出动整整12万大军,分三个方向对华北日军动全线进攻。这是绥察军区成军以来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除了留守军区的部队之外,绥察军区的主力几乎全部被调动了起来。
此外,为了配合马铮所部的战斗,国民政府特意让二战区在晋西南地区也动牵制性作战,同时命令中条山地区的十万国民党军队也主动出击,对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动大规模进攻。
而延安方面则是致电八路军总部,要求八路军各部队在各自的防区进行袭扰性作战,配合马铮所部的行动。
如此一来,在国共双方的密切配合下,一场由绥察军区为主力的大规模战役即将打响。
绥察军区的异动自然也没有瞒得过日军的侦查,在马铮所部开始集结的时候,日军特高科就得到了消息。佐藤爱子不敢怠慢,当即将情况上报到杉山元手上。
得知马铮所部似乎又有大动作,杉山元大将郁闷之余又是万分的纠结。作为前6军大臣以及现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杉山元大将在军中颇有威望,因此很多战略性的计划和策略国内的那些人会经常征求他的意见,所以杉山元知道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实在是不宜和支那人生更大规模的冲突。原因主要有有这么几方面,先是随着中国政府和军民的顽强抗击,使得日本在经济上不堪重负,根据国内传来的消息,尽管有大批的物资从中国大6运回日本,但是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依然不可避免的大幅度下降,由此引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
其次是原在华有权益之欧美各国,对日本之态度亦逐渐改变。对日本来说,它一怕长期在华作战;二怕第三国干涉,更重视对苏联的作战准备。
基予以上原因,大本营在武汉、广州的战略进攻结束后,为适应长期在华作战,必须作好对第三国干涉的准备。因此日军参谋本部提出了重点加强平汉路及长江沿岸之兵力配备,确保交通运输,防止国民党军从该地区以西、以南各地之进攻等一系列战略调整。
日军参谋本部以上之设想,主要是为了避免长期曝师于外而陷入战争之泥潭和节省国力。作好对付第三国干涉之战争准备,以达其不断的进行内充、外延之侵略目的。
但是此计划还未实施,关东军就在诺门坎地区和苏联爆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让日本上下始料未及,因此不久前大本营致电华北方面军,要求他们这段时间尽量的不要和绥察军区等部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以免影响到诺门坎地区的战斗。(。)
第五百三十章:责无旁贷(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五百三十章:责无旁贷(求订阅、求月票、求≦
无奈之下,杉山元当即召集华北方面军高级军官召开军事会议,紧急部署应对策略。
鉴于华北地区守备空虚,尤其是平津地区,大批部队被牵制在山西和河北以及山东的其他战场,导致内部守备兵力严重不足。而马铮所部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部队,战斗力极强,对方面军的威胁极大。
因此,经过一番研究,杉山元决定命令驻扎在山东徐州地区的第21师团以及驻扎在济南的第32师团北上,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战。
这一次马铮是动真格的了,绥察军区虽然需要展的时间,但是既然国内的局势需要绥察军区做出牺牲,那么舍小我为大我,为了大局马铮不在乎被日本人当成靶子。
既然和日本人不免一战,与其让日军主动来攻还不如自己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况且绥察军区坐拥十几万大军而一直无所作为的话,不止是远在重庆的老蒋不满意,就算是全国人民也会对绥察军区甚至于整个八路军产生不满的。
马铮就是这么一个人,既然如此,那么他就用行动告诉全国人民,绥察军区还是原来的绥察军区,他马铮还是原来的马铮,日本人在他面前还是原来那样不堪一击。
武汉沦陷对于国民的打击有多大,没有人比马铮更清楚了。现在的中国确实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来声,不然等到过段时间苏日之间进行媾和的时候,民众中绝望的气息将会更加的浓郁。
尽管动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战斗对于此时的绥察军区来说确实并不合适,这回打断绥察军区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建设。但是马铮更明白,他现在所要做的并不是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以及古老华夏文明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为前提,即便是整个绥察军区都搭进去都无所谓。
固然,南昌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被日军占领了,而武汉也是一如既往的沦陷了,历史似乎是和他马铮开了一个大玩笑,一切似乎都已经回到了历史的原点。
但是马铮却知道自己做的并非没有意义,表面上日本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实际上的情况却远非如此,他也很清楚此时日本国内的情况。
日本是一个岛国,受到国内基本国情的限制,日本资源匮乏,几乎所有的战略物资以及很大一部分的民用物资都是依赖进口输入。
众所周知,进口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而刚刚从那场大萧条、大崩溃的经济危机中缓过气来的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在往大了说,日本的经济表现是极其糟糕的。
尽管日本政府实施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来挽救经济危机,但是限制于经济本身的弱点,日本不得不最终选择了用对外扩张暨侵略中国来缓减其自身的损失。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日本虽然利用从中国掠夺来的原料以及中国东部广阔的市场暂时性遏制住了经济危机的蔓延,然而距离经济完全恢复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战争一直持续下去,这必然会对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日本经济彻底的崩溃。
当然了,马铮这样说并不是信口开河,也不是想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历史根据的。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而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这意味着日本的正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的规模。
然而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已经脱离了日本高层的为他设定的轨道,中国人民并不是日本人想象中的羔羊,一支支英勇的中国抗日军队给予了日军巨大的杀伤。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作战,最终让日本“谋求早期解决”的计划流产,日本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战争的泥潭。
众所周知,战争不只是打的武器装备以及兵员素质,战争是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军事固然重要,但是经济却是最为重要的依托。
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的话,再强大的军队也都是一只纸老虎。当你的优秀的士兵拿着性能优良的步枪里没有一颗子弹的时候,你就会突然间现,经济其实才是战争的重要核心。
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日本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进口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单单昭和十二年(1937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这些大多是从大洋西岸的美国进口的,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是让日本大大出了一次血。
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国内更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全安国上下捐款捐物支持政府打这场战争。但是当时的日本经济已经频临崩溃的边缘,为了组建更多的部队,日本国内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
这只是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表现,而且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表现日本经济恶化的深层内在。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共和国的精英指挥官,马铮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从国内抽调了大批的青壮参军,兵员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日本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截止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远远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
一支军队要是失去了充分的后勤保障,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八路军以及大批的游击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后勤保障,但是战斗力依然杠杠的,因为这支军队从组建到今一直都是在没有充分的后勤保障中打过来的。
单单从这一方面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