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郎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董郎顾-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家面面相觑无语。

    “喜的是,青州的黄巾军现在已经无路可走,只有向我投降这一条路了。”说完这句话,曹操的表情立即变得坚定而有自信。

    听到这里,董祀不由得问:“义父,我们是不是又该给他们发一些劝降传单了?”

    “再发一次?”

    “嗯。为了加快让他们投降的进度,我们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奇袭和劝降交替进行。时间间隔再短一些”

    曹操端起酒盅喝了一口,然后下决心似的看着董祀说:“好,就由你来写劝降书。再发一次。”

    于是,在青州黄巾军最艰难的春荒时节,在一个破败的临时住所里,他们再次收到了曹家军发来的如雪片一般的劝降书。

    身穿白袍的耿凌,正满面愁容地坐在黑黝黝的堂屋桌子前叹气。

    一名年轻的黄巾军男子走进屋里,把手上拿着的一摞传单递给耿凌。

    耿凌看了一会儿,气得站起身来一把撕碎,说:“这个曹操真是欺人太甚,不是白昼骚扰就是半夜偷袭,还时不时发传单来扰乱军心,真要把我们逼上绝路啊?!”

    白饶从旁边的门里走出来。他手捂着胃部,一脸同甘苦的样子。

    “你的胃病又犯了?”耿凌问。

    白饶点点头。

    他看着耿凌说:“再这样下去,我们可能真的走投无路了。我们目前的选择是:要么投降,要么继续拖下去,到最后饿死的,逃跑的越来越多……贫病交加,我们真的无法支撑了。”

    “哎……”耿凌失魂落魄地坐在椅子上,接着说:“看样子,我们这次真的挨不过去了。”

    “昨天夜里,曹军袭击了不远的一处营地,我们又死了二十几个弟兄。”

    “昨天又病死了几个人。今天早上,又有十几家上百口人偷偷离开了。”

    白饶表情沉重地说:“难道……我们黄巾军真的气数到了?”

    耿凌看着地面,垂头丧气地说:“如果我们不想默默地死去,看来只有投降这一条路了。”

    白饶看着耿凌说:“要不……降了吧。至少曹操这个人还比较仁义,他以前为官时的行为也比较亲民,不像残暴成性杀人无数的其他那些狗官。他的劝降书可以为证。”

    “好吧。”耿凌点点头。他随即拿来一张白纸和笔墨,匆匆写下几个字后,唤来一名士兵,对他耳语几句。

    士兵看了看白饶和耿凌。二人对他点点头。

    士兵骑马离去。

    曹操营地。曹操与董祀,曹昂及其他将领们正在院外场地上观看士兵们操练。只见一名曹军岗哨带着牵马的黄巾军士兵走过来。

    曹军哨兵:“报告曹大人,这名黄巾军说有事相告。”

    黄巾军士兵走上前来,从身上掏出耿凌书写的字条,双手呈上交给曹操。

    曹操一看大喜,声音中有些激动地说:“兖州黄巾军终于同意投降了。”

    “哇,我们的征战终于结束了。”曹洪说。

    每个人都心里都长出了一口气。

    曹操对前来送降书的黄巾军士兵说“回去告诉你们的两位首领,我们一切按照承诺。全面接收黄巾军,安排所有人的生活。”

    “是。”黄巾军士兵转身离开,策马离去。

    是日,黄巾军在野外某地集结。只见黑压压一片数十万黄巾军首领。白饶和耿凌以及其他黄巾军将领,站在曹操身边。

    曹操:“欢迎两位深明大义,带领黄巾军投奔我曹操。”

    白饶:“黄巾军目前力不能支。为了几十万黄巾军士兵以及家属的生命,我们选择加入曹家军。”

    耿凌:“希望曹将军能够信守承诺,善待黄巾军士兵和家属。”

    曹操:“请二位放心。我曹操向来一言九鼎信守承诺。”他停了一会儿,接着说:“黄巾军士兵们,愿意加入曹家军继续随我战斗的,可以报名。我们从中选拔合适的加入军队。其余士兵和家属,我们会安排在兖州当地,像农夫一样劳作,有饭吃有衣穿。”

    新加入的黄巾军士兵们热烈鼓掌欢迎曹操的讲话。

    “太好了。这正是我们希望的。”白饶说完,看了一眼耿凌。

    耿凌也感激地看着曹操:“看来我们这一步走对了。”

    不几日,一杆“青州兵”的大旗树立在曹操营地外。

    旗帜下面,是一群队列整齐的黄巾军投降士兵。他们已经换上崭新军服,正在军官指挥下进行操练。

    曹操和曹洪,曹仁,夏侯淳以及董祀,曹昂等人走过来。

    看着这一幕的董祀心说,经过艰苦卓绝而又富于忍耐的战斗之后,曹操终于收编了30万黄巾军,改编为青州兵。这是曹操人生中一大转折点,是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第73章 雄壮阅兵() 
成功招降青州黄巾军之后,曹操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式。

    这是在董祀建议下进行的。

    董祀对曹操说:“义父,您现在终于可以和袁绍之流比肩了。此前,因为你与他们兵力悬殊。袁绍,袁术等人虽然智力和人品都不如你,但他们手中握有重兵,于是对你的建议一直不予采纳。关东结盟,你有很多讨伐董卓的好主意都没人理睬。白白错失了剿灭董卓的大好机会。”

    曹操看着董祀,点头道:“祀儿说得对。”

    “现在,你终于扬眉吐气,无需再看他们脸色了。”

    “是的。讨伐黄巾军给了我一个扩军的大好机会。”

    董祀看着曹操的脸色说:“义父,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我认为,你现在应该举行一个声势浩大的阅兵,让天下人包括袁绍他们,都知道你已成为三十万大军的首领。”董祀看着曹操说。

    “阅兵?什么是阅兵?”曹操自然不懂21世纪现代国家军队这种显示军事实力的活动。

    董祀向他解释了阅兵的大致情况。

    曹操茫然不解地问:“为何要搞这种阅兵?这不是有点劳民伤财吗?既需要时间,又要花钱。”

    董祀说:“我们尽可能地节省就是了。但是,阅兵还是必须要搞。”

    “为什么?”

    “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曹孟德大人现在已经手握重兵,且部队精良。以后谁要是再小看我曹家军,拿我曹操不当回事,那就来试试吧,别怪我不客气。”

    “哦?!”曹操听了之后果然有所触动:“祀儿言之有理。因为从前我缺乏实力,确实很被人看不起。致使我空有一番报国志向,却无处发挥。我现在总算是明白了,要想铲除朝中恶人,匡扶汉室,首先必须手握重兵,具有震慑力。”

    董祀说:“这就对了。我现在说想让你搞一次大阅兵,也就是向天下昭示,父亲大人已经拥有了拨乱反正,让乱世回归和平秩序的能力。”

    曹操终于同意了:“你说的有道理。为了使我曹家军被世人熟知,为了震慑那些为非作歹的家伙,确实要让他们知道,我曹操从此站起来了!我已经有了成为治世之能臣的实力。”

    “对。义父大人所言极是。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开始布置阅兵的事?”

    “好的。你现在就把曹洪,曹仁和夏侯淳几位将领都召集到我的书房里来。”

    经过一番布置与训练之后,曹家军的盛大阅兵式终于如期举行了。号称三十万,其实从黄巾军中筛选出来的青州兵中,精兵也就十几万人。

    但是,与曹操之前的数千到几万人相比,这只庞大军队的各项开支还是令人头痛。不说别的,单单吃饭和穿衣这两项就要花很多钱。再加上武器装备,以及其他零星用度,着实令曹操头大。

    “义父,我会全力以赴帮你的。”董祀最近经常往返陈留曹宅与自己的三家商号——董郎饭铺,逸祀工场与铁匠铺之间。他把能够提出来的钱币都用马匹驮到了曹家兵营,用于给这只青州军以物资支持。

    粮食,衣服和军械,盔甲是部队最大的开支。董祀经商的收入为曹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阅兵式终于开场了。

    曹操,董祀,曹昂以及其他将领们,穿着整齐的铠甲军服,一个个面容严肃地站在开阔地的一端。这里就是“检阅台”。

    一开场先是鼓号齐鸣。鼓号队位于场地一侧。春末的兖州大地上,奏响了曹家军的胜利凯歌。

    骑兵队伍开始入场。前排的方队是扛着黄底黑色“曹”字三角军旗的队伍。蓝天白云下,阳光正好。微风徐徐,军旗猎猎。让人感觉到一种神圣的威严。

    肩背箭囊,手持长杆兵器,身穿同色军服的骑兵方队,整齐划一地从曹家军将领们的面前经过。

    下一个方队是短兵器。骑在马上的士兵除了箭囊外,个个手持刀剑。

    ……

    后面是步兵方队。手持兵器和盾牌的士兵,同样整齐划一地通过检阅台。

    ……

    刺破云天,声震四方的鼓号声,把周围四里八乡的百姓们都吸引过来了。

    “这是曹家军啊,这么多人呢。”看到一个个方队前面树立的绣着大大的“曹”字的军旗,人们立刻明白了这支军队的领导是谁。

    “曹操现在是兖州牧呢。”

    “曹家军如今声势这般浩大?”

    “乖乖,听说他们招降了几十万黄巾军哦。”

    一时间,周围民众们街谈巷议全都是关于曹家军的盛大阅兵式。

    阅兵式结束后,曹操又举行了会餐。杀猪宰羊,洗涮烹制,之后是大家放开肚皮大吃大喝了一顿。曹家军就像是过年一样。

    接下来,曹操开始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因为收编的黄巾军大多为农民,他们没有基本军事知识,所以必须补上这一课。

    董祀和曹昂也作为老兵,成了军事训练中的教官。

    这天,曹操来到练兵场看望并指导。

    曹操满意地看着正在进行对练的新入伍的士兵。他高兴地对将领们说:“有了青州兵,我曹操终于可以不再受人歧视,能够自立于诸侯豪门之中了。想当年我刚刚被举孝廉,做洛阳北部尉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征西大将军。”

    董祀也高兴地接上他的话头说:“你现在的理想呢?是不是统一中原?你现在中原大地举足轻重,绝不再人微言轻了。”

    “你说得很对。你小子脑袋够发达,说话也很有水平。”曹操下意识地拍了拍董祀的肩膀。

    董祀急忙回道:“主要还是义父大人的本领强大。祀儿只不过有点小聪明罢了。”

    曹操手搭凉棚,朝着万里无云的天空望了望,感叹地说:“虽说这是一个良好开端,但我深知,这才是万里征途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道路漫漫,前途仍是未卜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董祀下意识地吟诵出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名句。

    曹操惊讶了:“你……你在吟诗?”

    董祀愣了下,回答道:“仅仅两句而已。”

    “但我听上去感觉很不错,意境很好很雄壮。”曹操夸赞道。

    董祀心想: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也很推崇曹操。在诗词方面,两位伟人的灵魂也有共通之处。

第74章 屯田或盗墓?() 
盛大阅兵式之后,曹操的后勤供应却渐渐捉襟见肘。

    原先只有五千兵马时的曹操,动用自家积蓄,加上董祀几家商铺作坊的收入,还算勉强过得去。但是,自从收编了黄巾军残部成立“青州军”之后,一下子增添了十万大军,别说兵饷,就连提供全军士兵一日三餐都渐渐成问题了。

    这天,曹操的后勤官任峻前来报告。

    任峻一进曹操的办公室就说:“主公,我们的粮食不多了。如果再没有新粮进库的话,士兵们只能一日两餐了。”

    正在与两位谋士荀彧和戏志才观看地图,讨论下一步行动计划的曹操一听,急忙站起来,问:“三餐还能维持几日?”

    任峻答:“我们安排了5日的。余粮按照两餐算,最多也只够一个月”

    曹操点点头:“好的。我知道了。我会立即想办法的。”

    曹操立即召开了有关后勤的重要会议。枣祗,任峻,曹氏兄弟,夏侯兄弟等都到会了。董祀和曹昂两位小兄弟又作为列席者参会。

    会议开始时,他先向各位介绍了刚刚加入不久的谋士荀彧和戏志才。

    “诸位豪杰,我今天隆重向大家介绍这二位具有智慧头脑和雄才大略的谋士。他们能够前来投奔我,是我曹家军,也就是青州军今后发展壮大的关键人物。希望大家尊重他们。现在我代表曹家军表示热烈欢迎二位。”

    大家哗哗哗拍手鼓掌。

    曹操又说:“现在,虽然董卓这个祸害已死,但汉朝天下依然不稳。董卓部下郭汜,李傕依然在西部作乱。东部地区,公孙瓒,袁绍,袁术等人各自割据一方。人民依然不能安居乐业。所以,曹操我只能继续举兵,与盘踞各地诸侯一一作战,力争早日统一中原。”

    荀彧开口道:“汉末朝廷权势衰败,外戚与宦官轮流主政。自宣帝去世后,乱象更加一层。尤其何进与袁绍把董卓引入皇宫后,更是祸国殃民大逆不道。董贼被杀后,天下仍是群雄并起不得安宁。我与亲密朋友戏志才常在一起议论朝政。我们二人一致的看法是,孟德实为当今救世之第一良才,可信赖之中华猛将。故我二人前来投奔,并辅佐孟德先生,希望孟德大人能够不负众望,拯救天下黎民于水火之中。”

    “哗哗哗”,董祀第一个拍手。荀彧不愧为谋士,这一番话语说得太精彩了,令人听了很舒服。

    曹操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说:“虽然我有治世之能臣的赞誉,但以我一人之智慧,还不足以治理天下。必得良臣谋士辅佐。今有二位出谋划策,孟德如虎添翼也。幸哉幸哉。”

    戏志才也站起行了揖礼,然后说:“在下戏志才,听闻孟德先生有治世之大智大勇,故随文若君前来,为我汉家天下能够重整朝纲,定当尽心尽力辅佐孟德大人。”

    众人闻言,也都击掌欢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