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郎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董郎顾-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现在看起来强大,最后也一定会倒毙!他是上天派来下为你开路的。鲍信此人很有远见卓识,而你必定是最后赢得天下者。

    曹操闻言,感动得扶着董祀双肩道:“知我者,除鲍信之外就是你了。”

    董祀立即想起史书记载,曹操还曾经得到许劭和桥玄两位名家的肯定。就问道:“义父,据我所知,你的才华也曾被一些名人肯定过。”

    曹操脸上露出惊讶。他问道:“孩儿如何知晓?”

    “我曾经……我听到某些人说过的。”董祀自然不能说自己是从21世纪的史书上看到的。

    “都有谁曾经肯定过我?你说说看。”曹操也来了好奇心。

    董祀说:“在你被举孝廉之前,曾经拜访过两位名人。一个是桥玄,另一个是许劭。”

    曹操一听这两个名字,立即瞪大眼睛。然后又点头道:“我儿确实对为父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

    “我年轻的时候,比较自由散漫。虽然也喜欢读书,但多数时候是与人在外面玩,像游侠那样无所事事,专门寻找刺激好玩的事去做。比如跟袁绍去偷抢人家新娘子那种事。”曹操有些自嘲地笑道。

    “嗯。义父那时年少气盛,精力充沛无法发泄,所以才做些调皮出格的事。”董祀微笑着说,似乎很能理解。

    “待我年龄稍长,知道需要通过举孝廉才能进入仕途,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所以,我开始寻找能够证明自己才华的伯乐。”曹操继续说:“我必须给自己正名。有了好名声,才能被举孝廉。”

    董祀又问:“听说你第一个去找的伯乐是桥玄,桥老太爷对吗?”

    曹操回答:“是的。桥玄是个政治清廉,为官一世却不为自己谋求半点利益的人。而且举荐人才不拘一格,哪怕是曾经与自己有过矛盾和过节的人,他也会唯才是举。”

    “他对你的评论是什么?”董祀问。

    曹操回答:“桥老看了看我之后说,如今天下将要发生动乱。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正是你吗?”

    “你听了此话后,精神立即为之振奋,决心此生必定要为国为民成就一番事业,对吧?”

    曹操笑道:“是的。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自己这辈子可以成就大事,不能再鸡鸣狗盗地混日子了。”

    董祀又问:“那……这位桥先生曾为很多人看相貌,就如同卜卦师一样吗?”

    “这我不太清楚。我就知道他名望很高。做过很多官职,经常为皇上纳谏,并向皇上举荐人才。比如我曾经的老师,也就是你的老师蔡邕,就是被桥玄举荐到太学里当老师,并担任朝廷官职的。”曹操道。

    “哦。原来如此。”董祀又问:“接着你还去找了许劭,对吧?就是那个主持月旦评的著名人才评论家。”

    “哦?你果然知道的很多。我确实去找了他,而且还备了厚礼去的。因为当年他的声望很高,要想被举孝廉,通过他的评论之后,希望就大多了。很多人都去找他评呢。”

    “这个月旦评当初很火?很多人都是通过这个评论被举孝廉的吗?”

    “当然。比如我的发小袁绍,他也经过月旦评,而后进入仕途的。”

    “哦?许劭的月旦评这么厉害?”

    曹操说:“袁绍这家伙,因为四世三公贵族出身,一般人他是看不起的。但是对于许劭,他也是毕恭毕敬,不敢怠慢三分的。有一次,袁绍由濮阳县令解任返乡,到了汝南郡境,他就将送行的宾客和众多仆从遣散。他说,我穿着这么华丽的衣服,坐着这么华丽的车子,身边围随着这么一大群人的情况是不宜被许劭看到的。为免受许劭的抨击,他轻车便服地回了家。在拥有话语权的许劭面前,袁绍也得夹着尾巴做人。免得被人非议,造成不好的社会舆论,对自己的仕途不利。”

    董祀问:“那……许劭对你说了什么呢?”

    曹操捋着胡须笑道:“他一开始并不理我。一副很傲慢的样子。我不得不一再去求。去了几次之后,他才口吐真言。”

    “为什么?”

    “不清楚。我猜想有可能是因为他不喜欢我的家世,因为我祖父是朝廷宦官。宦官在社会上名声一直都不好。再加上我年轻时好做偷鸡摸狗之事。”曹操继续笑着说。

    “那他对你的评价是什么?”

    “他被我纠缠得不耐烦了,只说了一句:你这家伙,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董祀笑道:“这句话褒贬各占一半哦。”

    “是的。”曹操说:“无论如何,他断定我这辈子是个人物。不是个碌碌无为的无名小辈。这也给了我莫大的动力。就是因为有了桥玄和许劭的断言,对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更加勤奋读书,习武健身,为将来建功立业做准备。”

    “他们给你提供了正能量。”董祀脱口而出。

    曹操又蒙圈了:“正能量?什么意思?”曹操对21世纪的词儿当然不懂。

    “就是说,给了你奋发向上的动力,所以你才有今天。”董祀说。

    “没错。就是在他们激励下,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

    “我好佩服你。”董祀说:“义父的所作所为,也让我坚信你是能成大器,成为国家栋梁,为黎民百姓做好事的人,将来是千古流芳的英雄。”

    听了这句话,曹操开怀地笑了:“祀儿所言极是。我就是个有抱负的人。”

    曹操心旌激荡之余,立即挥毫写下了一首诗——《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使东汉末年的悲惨乱世以及自己的心情跃然纸上。

    董祀看了之后连连叫好:“好诗。义父颇有文采,乃一代文学大家。”

第71章 劝降与反劝() 
曹操还是不能忘怀鲍信。一连几天闷闷不乐。

    “义父,现在你对鲍信最好的纪念和安慰,就是重整旗鼓,坚决拿下青州的黄巾军。”

    “你说的很对。我要让九泉之下的鲍信看到我的成功——看到他希望我做成的事。”经过与董祀的交流,曹操终于从失去鲍信的悲痛中缓解过来。

    接下来,曹操依然采用游击战,与黄巾军在小范围内交手。他经常变换作战手法,只求速战速决,无论战果大小取胜即可。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到了冬春交替时节,正是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黄巾军由于人多而后勤供应跟不上,于是每天都有不少人离队出走,特别是那些拖家带口的大量出走,为的是找一口饭吃免得饿死。

    曹操见此情形,不失时机地写下劝降书,派人给耿凌和白饶送了过去。

    曹操在劝降书里写道:黄巾军的各位父老乡亲们,我是一直与你们作战的兖州牧曹操。我能够理解你们在这动乱的时期奋起反抗,为穷苦人争取权益的斗争,还大汉朝政和平安宁。但是,你们这种造反形式不会胜。你们没有精良的武器,也没有坚实的后勤保障,且拖儿带女拉家带口,不可能坚持下去,迟早要失败散伙。既然如此,还不如弃旧图新,加入我曹家军。我们属于官家待遇,吃穿不愁,还有薪水发放。请大家三思。期待你们加入。

    身穿白袍的“白衣秀士”耿凌,看了劝降书后大怒,对高个子白饶说:“曹操也太嚣张了。欺我黄巾军缺乏粮草,竟然发来劝降书动摇瓦解军心。”

    皮肤黝黑的白饶说:“他的劝降书选择的时机很好。现在黄巾军缺粮,所以人心不稳。每天都有人逃离。”

    “那我们如何应对?就让他这么嚣张地搞垮我们的黄巾军?”

    白饶沉思半晌,然后说:“这个曹操确实如他自己所说,他也对朝廷里贪污腐化的狗官们恨之入骨。当年他任济南相的时候,也曾罢免了很多贪官污吏,拆除骗人的寺庙。让老百姓很畅快。因为他的行为得罪了上面的官宦,所以他后来辞官回家了。”

    耿凌问:“嗯?这么说,他并不是黄巾军的真正敌人?”

    白饶说:“对,他的做法其实与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我想,我们是不是也给他发个劝降书,让他也来加入我们黄巾军呢?”

    “好主意!”耿凌一听连忙拍手道:“我们是可以反劝降啊,争取把他拉过来。”

    两人一合计,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昔日曹将军在任济南相时,也曾毁坏那些欺骗百姓捞取钱财的神坛,罢免贪官污吏,这与我们黄巾军的理念是一致的。当今局势你也知道,汉朝气数已尽,应是黄天当立。这是天命如此,非人为所能改变的。所以,我们诚邀曹将军加入我黄巾军,推翻这个可恶的朝廷,共同为天下百姓造福。

    曹操收到黄巾军的反劝降书后,哈哈大笑道:“他们居然也来劝降我老曹,真是不自量力,岂有此理!”

    董祀凑到曹操身边说:“眼下黄巾军缺吃少穿,偷偷逃离者不计其数。我们再给他搞些离间计,可以更快地瓦解他们。”

    “离间计?”曹操又开始捋着胡须思考。

    董祀说:“我们可以散发传单,写上曹家军优待黄巾军士兵。如果愿意投奔曹家军,吃穿免费以及家属发粮食等等,写清楚各种待遇。这样不愁他们的士兵不倒戈。”

    “好主意!”曹操一听这个主意立马笑了。他拍拍董祀的肩膀道:“你这个脑袋瓜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总能在关键时刻为我想出好主意!”

    “呵呵,义父过奖了。董祀脑袋瓜也是血肉组成,再加上头骨。”董祀也笑着说。

    于是,黄巾军的士兵们隔三差五就会看到不知何时出现的传单。上面写的投诚曹家军的待遇可谓诱人:加入曹家军衣食全部官家供给,还不定期发钱币。家属给与每人一斗粮食,以助度过饥荒。

    士兵们很快被这些传单诱惑,三三两两拿着传单偷偷商量。可想而知,其后黄巾军中开小差离去,加入曹家军的越来越多。

    耿凌和白饶得知后大怒。他们立即宣布黄巾军新的法规:如有逃离加入曹家军者,其亲属一律斩首。

    耿凌说:“我们的劝降书根本没用,反而他们的传单拉走了我们不少人。现在看来只有通过打仗来制止这种瓦解行为了。”

    白饶点点头:“事已至此,唯有战斗解决问题了。”

    起义军的根据地青州,又被袁绍部下臧洪占领,不能补充黄巾军的给养。黄巾军只好一面向济北退却,一面与不断袭击骚扰他们的曹家军发生零星战斗。

    这天晚上,董祀和曹昂与一队官兵奉命前去袭击某黄巾军营地。

    子夜时分,他们骑着马带着兵器,静悄悄来到一处简陋的民居。因为大门紧扣打不开,练过轻功的董祀飞身跃上墙头,进入院内去开门。

    虽然他的脚步及其轻巧,但还是被院内一个岗哨发现了。因为曹家军多次夜袭,黄巾军现在加强了岗哨管理。

    “谁?!”这是个年老的声音。

    董祀不应答,但掏出随身携带的短刀向对方刺去。

    对方一边躲闪一边也挥刀向董祀刺来。同时他大叫:“曹家军!曹家军!”

    院内各个房间顿时亮灯,同时人声嘈杂,立即有多人出门来了。

    “糟糕!”董祀一边躲闪一边继续与岗哨决斗。

    此时,曹昂见董祀没能开门,他也跃上墙头并跳了下来。曹昂去开门时,好几个黄巾军包围了董祀。

    寡不敌众的董祀一边继续挥刀迎战,一边躲闪后退。

    就在曹昂终于打开了大门,门外的曹家军涌入时,董祀感觉自己被一个突然冲上前来的大个子黄巾军刺中了胸部。

    “噗嗤!”因为距离很近,对方一刀刺入他的铠甲。董祀感到一阵剧痛——不好,我受伤了!

    就在他倒地的一瞬间,他感到胸前忽然有一束亮光闪现。亮光照射之处,刺中他的黄巾军一个趔趄向后退去,手中的那把长剑“当啷”一声掉在地下。

    董祀顿时感觉胸前的剧痛消失。他起身低头看时,只见胸前的黑曜石普贤菩萨护身符仍然熠熠发光。

    天那!护身符又一次救了我。

    董祀起身后,只见黑暗中涌入的曹家军再次与睡梦中被惊醒的黄巾军大战,最后曹家军依然大获全胜,杀死及俘虏多名黄巾军。

    联想起自己骑马受惊时转危为安,董祀再次感到——陪同自己穿越至汉代的护身符,危急时刻确实保护了自己的生命。

第72章 青州兵诞生() 
此后,曹操又发动了多次夜袭,以及白昼的突然袭击。

    扶老携幼的黄巾军缺吃少穿,又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原先在青州的基地也被袁绍手下的臧洪占了去——他们总是处于流动状态,不停地流浪迁徙。之前,他们的给养基本以抢劫当地富户人家来补充。现在由于曹操经常突袭,使他们基本无法进行这种“劫富济贫”了。

    虽然已是春天,但对于黄巾军来说,这是一个严酷的冷春。没吃没喝缺医少药,这个春天格外冷!

    曹家军的将领们,在一次狩猎结束后,正聚集在陈留的曹宅里吃着火锅聊天。

    “好吃。这个袍子肉很香。”曹操边吃边夸道。

    董祀说:“我更喜欢野羊。总之野味比家养的更好吃。”

    “嘻嘻。我也是。”曹昂看着董祀说:“你的箭法不错,射中一直野羊还有一只山鸡。现在你射箭越来越准了。”

    董祀笑道:“你比我更厉害。不过,你是我的射箭老师么。”

    曹洪,曹仁,以及夏侯淳等人轮番向曹操敬酒。

    酒酣之际,曹操喝得舒畅时不由得感慨地说出心里话:“对酒当歌,我的人生现在是悲喜参半。”

    众人同时望着他。

    他的眼神转着圈分别看了大家一眼之后,悲戚地说:“悲的是痛失两个最好的朋友,最可亲可敬的好友,卫兹和鲍信。他们如果还在的话,一定是我今后前进道路上最得力的助手。”

    大家面面相觑无语。

    “喜的是,青州的黄巾军现在已经无路可走,只有向我投降这一条路了。”说完这句话,曹操的表情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