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郎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董郎顾-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趁着黑夜四处忙命逃窜。

    董祀和曹昂摸黑杀进一座帐篷,他们照着地上睡着的黑影乱杀了一气。“噗嗤”一声,董祀感受到了手中武器杀进敌人肉体的感觉,第一次参战的他心里有些慌慌地,也没看清到底杀死了几个人,就迅速撤退离开了。

    总而言之,曹家军速战速决,只用了一个时辰就结束战斗回自己的营地。

    初战告捷,曹家军士气大振。

第68章 突袭取胜() 
与黄巾军的第二场战斗,是在一个冬日的下午。

    拖儿带女疲劳不堪的黄巾军,经过一上午行军后,中午只在野外吃了顿简餐——每人一碗稀粥。

    因为曹家军的不断偷袭骚扰,使得他们没有机会去劫富济贫——这是他们获得财富即生活来源的主要渠道。所以,他们的粮食已经快没有了。

    午后,原本就饿得没力气的黄巾军们,跌跌撞撞地向前行进。他们要在天黑前赶到下一个宿营地,在那里就寝。

    一阵北风刮来,天空飘起了雪花。

    很快地,行进队伍中的人们渐渐披上了银装。有的人衣服单薄,懂得直打哆嗦。有的孩子哭了起来。

    就在这时,以曹操为首的一支千人骑兵队伍从背后赶上了他们。董祀和曹昂也在这支队伍当中。

    一阵战马嘶叫后,黄巾军们发现了跟在后面的敌人。

    位于队伍后面的首领白饶立即指挥大家与曹家军开战。黄巾军的一部分骑兵和年轻力壮的步兵们迅速集结到后面,面对面与曹家军开战,以掩护随军的老弱妇孺。

    曹家军这边,只见曹操一挥手,骑兵们迅速冲上前去,切断了黄巾军后方一小撮部队与前面的联系,并立即把他们包围起来。

    董祀第一次单枪匹马与黄巾军骑兵对阵。他一手牵马,一手拿着崭新的方天画戟,朝着对面马上一个手持枪杆子的男人刺去。

    这名黄巾军看上去人到中年,已有40岁左右,他的马术并不娴熟,手中的枪也是锈迹斑斑的家伙。

    董祀精神抖擞地向他刺去。他立即快速躲闪,却与身边的另一个人撞在了一起。董祀趁他立足未稳,迅速上前猛然一刺,正中他的左肩。他大叫一声落下马来。

    董祀对准落马的男人又是猛然一枪,男人口吐鲜血不动了。

    这时,董祀看到曹昂正与几个步兵在缠斗。他们仗着人多,举着盾牌和短刀不断刺向曹昂的马。曹昂正试图冲出包围。

    董祀立即挥戟砍向步兵的后背,一个被砍倒的士兵大叫,其余的人立即四散逃开。

    曹昂立即欲董祀并肩作战,互相为对方打掩护。黄巾军步兵被杀死者无数。走在前面的家属们,看到亲人死伤后,不顾一切拼死拼活冲过来。一时间除了兵器相接触的乒乓声音,又夹杂着女人孩子的哭叫声。

    出发前,曹操曾向部队宣布:尽量不要射杀老人和妇女儿童。

    于是,曹家军的骑兵们躲闪着妇孺,只杀年轻力壮手持武器的男人。

    董祀砍倒了一个胡子拉碴的步兵,他的盾牌和大刀掉在了地上。董祀举起方天画戟正准备刺下去,只见一个半大孩子冲过来扑在了步兵身上。

    “父亲!”随着孩子的叫声,董祀举起的手放了下来——他不忍心在一个孩子面前杀死他父亲。

    他看了一眼周边,只见曹操和曹洪,曹仁等几员大将,早已砍倒数名黄巾军将士。

    这时,只听曹操一声令下:“立即撤退!”

    董祀和曹昂立即跟随着曹操,迅速打马回返离开战场。就像一阵旋风似的,他们袭击了黄巾军尾部的小部分,不等黄巾军大部赶过来,就迅速撤离了。

    再次突袭成功。他们给了黄巾军又一次打击。这种“游击战”让黄巾军头痛不已,可又无法破解。因为曹家军的袭击既突然,有没有规律。有时白天,有时夜晚。更令黄巾军恼火的是,曹家军还断了黄巾军的供给来源——使得他们以前惯用的,突袭富人豪宅打家劫舍成为不可能。

    随着寒冬来临,黄巾军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困难。

    曹家军吃罢晚饭歇息时,曹操来到董祀和曹昂的帐篷里。烛光下,董祀和曹昂的脸都冻得红扑扑的。

    “吃过了吗?”他先问道。

    正在董祀立即站起身:“义父来了。”曹昂也招呼道:“父亲。”

    曹操说:“实在感觉冷的话,就到外面生点篝火取暖。”

    “还行。”董祀看了看曹昂:“我们两个睡在一起,互相取暖。”

    曹操拍拍两个儿子的肩膀让他们坐下,自己也坐在他们身边。

    “今天参加战斗,感觉怎么样?”他问。

    曹昂回答:“还行吧。感觉黄巾军的战斗力很弱,不堪一击。”

    “他们的优势就是人多,有几十万之众。但是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都不如我们。”董祀说。

    “嗯,你们说的都对。”他说完这句话又转向董祀:“你这个游击战的方法确实很好。对付黄巾军太好不过了。我们就这么天天骚扰他们,突袭他们。拖上几个月,他们即使不被打败,也被我们拖垮了。”

    董祀一听这话笑了:“义父所言极是。游击战很适合目前这种情况。时间长了,黄巾军不战自败。”

    “我想问问,你这个游击战的十六字方针,是从哪里学来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里面并没有这一出啊?”

    董祀一听乐了:“义父,我这是从一本私家秘籍里看到的。我觉得不错就说出来了。”

    “私家秘籍?这本书在哪里?我想找来看看。”

    嚯!董祀心想,这是20世纪的东东,我如何能找到呢?

    于是他敷衍道:“这本书我也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反正现在我这里没有。我只是记住了其中最有用的部分。”

    “好吧。”曹操离开时叮嘱道:“今后如果你看到这种有用的兵书,一定记得拿给我看。”

    董祀立即回答:“是的,董祀记住了。”

    曹操离去后,董祀高兴地在帐篷地上来了个前滚翻。

    曹昂看着他问:“这是做什么?是不是你高兴的时候就会翻滚或者空翻?”

    “对,我在庆祝我们今天战胜了黄巾军。”

    “嗯。他们真不是我们的对手。就是一群农民。哪有行军打仗还拖家带口的?”曹昂也笑着说。

    董祀点点头:“是啊。他们的组织太松散,人员很杂,军事力量很弱。所以黄巾军起义注定不会成功。”

    曹昂伸出手:“仲灵,加油!希望下次继续胜利!”

    董祀在他的手上拍了一下:“耶!我们必胜!”

第69章 痛失鲍信() 
第二天,黄巾军看到被杀的兵士,决定报复曹家军。他们召集了数万队伍,在耿凌带领下,朝着曹操的营地奔驰而来。

    曹操早已在敌营周围设了探子。

    得到探马情报之后,曹操急忙号令紧急集合。曹家军拼命急行军一百多里路,摆脱了黄巾军的报复。

    耿凌带着数万黄巾军扑了个空。看到空空如也的曹家军营地,气得他指挥手下一把火点燃了。

    曹操得知后,笑曰:“让他们烧吧。我们人数不多,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宿营地。”

    鉴于黄巾军加强了夜晚站岗巡逻,曹军又变突袭为出其不意的骚扰。这天派出的侦查兵突袭了黄巾军正在烧饭的一处伙房。他们杀了四五个厨子,抢走了数百斤粮食。

    闻讯赶来的黄巾军们,拼命打马追赶,想要把粮食夺回去。这批骑兵只有几百人,曹操下令曹家军千人骑兵前去应战。

    此时的曹家军,在这个局部战场上有着人员优势。他们把追击的黄巾军团团围住,手执武器杀将起来。

    董祀和曹昂也在这里。两个人边打边互相掩护,混战中,他们把好几个武艺不如他们的黄巾军挑下马去。

    战斗以杀死数十名黄巾军,俘虏了数百人结束。

    就这样,曹操带领的部队人数不多,但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曹操又抓住黄巾军行动不便、补给困难的弱点,避免正面冲突,经常采取轻骑突袭的战术,时刻困扰黄巾军。

    遭遇数次白昼或者黑夜袭击后,黄巾军见自己不是曹家军的对手,于是开始向泰山地区迁移。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老弱妇孺跟着一起走。这样势必影响行军速度。

    天气愈加寒冷。气温已到零下。黄巾军及家属们缺吃少穿,途中有不少人偷偷退出成了逃兵。因此又使得他们战斗力减少。

    曹操看准机会,在他们行军至某些峡谷或丛林时,再次出其不意地突袭其中一部分,又给了黄巾军以沉重打击。

    依旧是速战速决。他们杀死一批军人,俘虏了一批家属。

    曹操对待俘虏的政策是:如果愿意参军且身体不错,就留下加入曹家军。如是老弱病残就放走。

    但是,胜者必骄。经常打胜仗之后,曹操也放松了警惕。自以为每战必胜的他,没想到失败也会来的这么快。

    一次,曹操带领步骑数千人巡视战场,结果误入了青州军埋伏的营地,被数万青州军打得大败,损失了数百人,好不容易才灰溜溜撤回驻地。

    董祀没有参加这次战斗,听到曹操回来后,垂头丧气地说:“骄兵必败,骄兵必败……”

    然而,最让曹操痛心的,还是鲍信被杀。

    在寿张的战斗中,曹操派鲍信去引诱黄巾军,原本想把他们引到一处山谷里,由曹操率领埋伏在山上的主力部队射杀。

    但是,数千黄巾军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战术设想,追着鲍信及其部队向山谷前进,而是忽然以极快速度冲到鲍信前面,继而把鲍信等数十人包围起来。

    鲍信及其手下左冲右突,但在黄巾军重重包围之下,无论如何也无法逃脱。这时,曹操的大部队赶过来了。但他们面临数量多于他们几倍的黄巾军,也无法冲破包围去解救鲍信。经过一下午拼杀之后,他们无奈撤退。

    傍晚传来消息,鲍信及其被黄巾军包围的数百士兵尽数被黄巾军斩杀。

    曹操一听,顿时仰天长叹:“允诚,允诚,是我害了你!你不该死,不该死啊……”

    曹操痛哭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什么,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赶紧去鲍信被杀的地方,无论如何要把他的尸首捡回来,我要厚葬……”

    曹洪等人急忙跑去寻找鲍信尸体。可是,他们找了大半日,把所有死尸翻了个遍,也没有发现鲍信的尸首。

    回来报告曹操。曹操又说:“你们发布一个通告,如果有人看到鲍信尸首来报,立即重金奖赏。”

    几日过去,仍然毫无音讯。

    曹操得知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捶胸顿足又是大哭一场。

    这是董祀第二次见到曹操因为自己的挚友死去而痛哭了。上次试卫兹,这次轮到鲍信。这两个人都是对曹操忠心耿耿,无条件支持曹操,期盼他能够完成霸业统一中原的,最亲密最可信赖的朋友。

    失去鲍信,让曹操痛苦得彻夜不眠。董祀真正看到了一直被称为杀人不眨眼“奸雄”的曹操,是如何在好哥们死去之后“如丧考妣”,对逝者家属情深义重的。

    第二天一早,他命人把董祀找来。

    “义父,找我有何贵干?”董祀进门就问。

    只见此时的曹操面容憔悴,精神恍惚,头发乱蓬蓬,眼睛红肿,全没了前几日的神采奕奕飞扬跋扈。

    “你不是有一家做胡桌胡椅胡床的工场吗?我想让你帮我做一个木质的,鲍信的身体。”

    董祀听了一愣:“木质的?”

    “嗯。用木头照着他的人形刻出来。”曹操声音沙哑地说:“他的尸首找不到,但我要给他一个隆重葬礼。没办法,我只好求你帮我做个木质的人。”

    董祀想想也行。因为自己读鲍信的外貌还是记忆深刻的。

    于是,董祀骑马回到陈留,找老同学郑逸光去了。

    郑逸光看到戎装骑马的董祀前来,诧异地问:“你……还是去打仗了?这是从哪里来啊?”

    董祀简要地对他说了自己目前所在的地方,以及清剿黄巾军的战役。

    郑逸光看着他道:“妈呀,那不是很危险吗?我真替你担心。”

    “我这是命中注定。我是曹操的义子,必须追随他的足迹,天南海北到处都是家。”董祀淡定地对郑逸光说。

    郑逸光拿着董祀画的鲍信画像,安排家具工场里最有经验的老师傅加工。几天后,一个栩栩如生的木质“鲍信”出现在工场。

    董祀带着“鲍信”骑马回到曹操的营地。

    曹操早已命令驻地不远处的工匠打造了一具上好的棺木。于是便给木质的“鲍信”穿上丝绸衣服,安放在棺材里面。曹操再次扶棺大哭一场后,才把“鲍信”入土埋葬。

    曹操又给鲍信家人捎去了许多钱币和粮食。

    看到连日痛苦不堪,茶饭不思的曹操,董祀忍不住上前规劝:“义父,人死不能复生。请你……节哀顺变吧。”

    “他是我最得力的助手,是我此生最重要的知音和谋士,与我思想观念十分同步。失去了他,我就等与失去了臂膀。”曹操说着又哽咽了。

第70章 父子畅谈() 
看到曹操对鲍信之死如此伤心欲绝,董祀亦十分感动。

    他说:“义父与鲍信之交往,董祀都看在眼里。他对父亲的重要性,儿也深知。只是他命中寿短,哀哉,痛哉……”

    听到董祀如此说,曹操抬眼用衣袖擦拭泪水,接着说:“祀儿能理解为父的心意,此刻我心甚安。”

    “鲍信如果不死,在我今后的宏图大业中,势必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我太需要他了。”曹操继续说着心里话。

    董祀急忙附和道:“祀儿明白。鲍信曾对义父说过的话,祀儿至今记忆尤深。他说,智谋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够铲除汉末杂乱恢复秩序的,一定不是袁绍而是是你!袁绍的才干和地位并不相称,即使他现在看起来强大,最后也一定会倒毙!他是上天派来下为你开路的。鲍信此人很有远见卓识,而你必定是最后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