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宋做权臣-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变得谨慎,会经过大脑分析以后才决定说还是不说。

    网络实名制虽然会有碍言论的自由,但对于那些只敢躲在暗处恶语中伤他人的小人,却是一种有效的威慑。不必承担任何风险的自由言论,不如没有,因为有些话,是能杀人的。

    心态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张宝派人营救出了赵佶父子,问心无愧的人会高兴,因为这是强大的一种表现,而心里有鬼的人则会惊惧,唯恐会有祸事临头,丢掉自己的身家性命。

    张宝没工夫去跟那些小人勾心斗角,也没兴趣去搭理那些小人。只要别过分,那就睁一眼闭一眼,可一旦影响了正事,那就莫怪张宝心狠手辣。再给一次机会那是针对本性不坏的人说的,只为私利而损人利己的小人,没那个待遇。

    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成功营救出赵佶父子的消息即便朝廷有心保密,估计也是瞒不了外界多久,但只要朝廷不公开承认,那一切消息就只是得不到证实的猜测。而且民心思安,好不容易生活才恢复了平静,若是因为帝位之争再起波澜,这是现下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治国,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那就是考验君王与其臣下的判断。用对了人,那就是善政,用错了人,那就成了恶政。隋炀帝杨广下令开通大运河,这本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但就因为用人不当,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将一件可以彪炳史册的好事变成了指责隋炀帝昏庸残暴的佐证。

    国家不稳时为恢复稳定需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但等恢复了稳定以后,吏治也就成为治国诸事当中的重中之重。张宝自主持朝政以来,对于吏治自是十分上心。与过去敷衍了事的地方巡查不同,张宝派出巡查地方的人员都不是省油的灯。

    而且与朝廷过去那种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地方巡查不同,张宝对于地方巡查又立下了新的规矩,即连带责任。第一拨巡查人员没有查出问题,而第二拨巡查人员却发现了问题,那第一拨巡查人员就要接受审查,看这拨人里是否是收了贿赂才帮人隐瞒。即便最后证明是清白的,也要承担渎职的处罚。

    事不关己,才会高高挂起,一旦与自身的利益相关,大部分人也就会端正态度,认真做事。通过不断的巡查,地方官对于朝廷的政令不敢敷衍了事,最终得到实惠的还是百姓,百姓人心不乱,大宋自然也就安稳了。

    张宝把持朝政已经一年有余,而大宋的发展势头却要强过徽钦二帝执政时。此时的大宋虽还没有恢复国力,但欣欣向荣的态势却足以让许多徽钦二帝时对大宋心灰意冷的老人感到欣慰。而更让这些人觉得不错的,还是大宋在对待外事时的强硬态度。

    随着张宝执政,过去属于张家的海外呃随之向大宋开放,通过张家的视野,大部分宋人也随之扩展了自身的视野,目光也不再局限在大宋本土。原来这世上除了大宋以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等待着大宋去征服。

    大宋的根本问题,就是地少人多。而随着大宋的海路通畅,即便大宋的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大宋朝廷也有土地用来安置那些“多”出来的人口。这得益于张宝麾下有一支强悍的军队,在强有力的武力保障之下,大宋周围各国即便不愿,也只能接受大宋的“民族融合”,可以说此时的亚洲,除了金国“负隅顽抗”外,大理、辽国、安南、真腊以及南洋诸国,随处可见宋人的身影,尤其是在东南亚一带,一座座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城池在修建,代表着大宋的触角正在向南不断延伸。

    可以说通过海路的通畅,如今的大宋国土已经扩大了将近一倍,虽然南方尚处于开发时期,真腊、安南、大理等小国还心有不甘,但面对已经屯兵到家门口的大宋,他们也只能选择顺从。此时的大宋并非过去那种只要有个名义上的臣服便可以相安无事的国家,要么顺从,要么死,这就是大宋的态度,也是张宝的态度。

    国与国之间的来往,还是以实力论尊卑。拳头大就是硬道理!后世的美国就是个鲜明的例子,无数人在指责美国的做事方式,但当美国想要欺负谁时,敢站出来阻止的却少之又少。为什么?因为国力不如人家,贸然蹦出来也只是自取其辱。有理走遍天下的前提,是自身具备一定的实力,没有实力还四处去“主持正义”,往往所得到的就是吃力而不讨好。

    此时的大宋可说是亚洲实力最强横的国家,而亚洲以外的国家,也没能力来插手干涉亚洲的事务。美国?现在还没成立呢。即便成立了,也没插手亚洲事务的底气跟资格。如今的大宋,就是亚洲老大,说了算。

    像大理、真腊、安南等国,在无人替他们撑腰的情况下,除了接受大宋这个宗主国的要求,别无他法。不答应就去死!张宝可不是那种好面子而放弃巨大利益的主,虽然他的做事方式让人诟病,但不得不承认,正是由于他这种“务实的态度”,才让大宋的国力恢复的如此迅速。

    张宝不是个好虚名的主,而在他的表率作用下,大宋官场上好清谈的官员少了,务实的能吏多了。虽然在一小撮人眼里,如今的大宋朝堂是乌烟瘴气,铜臭味太浓,但在百姓的眼里,如今的朝廷才是他们心里想要的。

    大宋的日子有了奔头,而相对而言,金国的日子就有点不太好过了。若是没有张宝插手,大宋就是金国的下一个劫掠对象。但有了安东军以后,金国的劫掠目标也就转移到了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身上。

    柿子要捡软的捏!与军事实力不输金国的大宋相比,此时还是一盘散沙的北方草原诸部落,要容易对付得多。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金兵在劫掠草原诸部落时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而且由于金人的掠夺,也导致草原诸部落开始联合起来抵抗金国,让金人的劫掠变得越来越困难。

第338章 稳坐钓鱼台() 
如今的大宋在张宝等人的努力下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而作为大宋的邻居,金国这段时间的日子就显得有些难过了。大金国以武立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以反抗辽国暴政为号召,成功带领女真人推翻了辽国的统治,进而接手了辽国所遗留的大部分“遗产”。

    大金国就如同暴发户一样,小人乍富后便不知道该如何“嘚瑟”了。完颜阿骨打一代雄主,他意识到了自己这大金国的短板在哪里,为此弥补自身的不足,他坚持与宋交好,从而学习借鉴宋人的治国之道。可惜他的继任者只看到了宋人的软弱,却没意识到完颜阿骨打的长远考虑,等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时,金宋已经交恶,原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得到的东西,此时再想要得到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完颜晟即便已经意识到了金国的短板,此时的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金国内部并不稳定,宗族力量极大,过去都是苦哈哈,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一起反抗辽国,那时的众人可说是一心造反,非常团结。但随着家业越来越大,这人的私心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谁多吃了一口,都会有人计较半天。

    完颜阿骨打是幸运的,他走得早,所以这桩难事就落到了完颜晟的头上,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打谁都不合适。而且更要命的是,大金的军方也是被各宗族把持,完颜晟要是逼急了还真容易把人逼反。完颜晟愁啊,这分寸的把握实在费人精神,做这个国主才不过两年,完颜晟就有了白头发,整个人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了十余岁。

    国内不叫人省心,国外也同样愁人。两次南下侵宋,虽然对外宣称大胜,但实际落到手里的好处却是少之又少,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俘虏了宋国徽钦二帝,前不久还被宋人秘密营救了回去。虽然此时宋国官方还没对外公开此事,但金国高层的大部分人心里却明白,徽钦二帝肯定是被宋人救回去了,因为别国要这两个废帝压根一点用处也没有。

    而随着自己当家作主日久,完颜晟也终于体会到了完颜阿骨打时治国的不易。治国就如同烹饪,火候、食材、调料都必须有个准确的把握,稍不留意就可能把美食便猪食,又甚至连猪都不肯吃。

    金国建立以前,女真人施行的是部落联盟的“国相”制,而在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以后,便废除了过去的国相制,改为勃极烈制度。自皇帝以下选拔四人辅佐,其中吴乞买,即完颜晟就任谙班,完颜撒改任国论忽鲁,撒改死后由其子完颜宗翰接任,辞不失为国论阿买,昃则由完颜阿骨打的弟弟完颜斜也担任。后来又增设专管对外事务的乙室,由完颜阿骨打的叔叔阿里合懑担任。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完颜阿骨打死后,完颜晟就任国主,所空出的谙班也就归了完颜斜也,完颜斜也所留下的昃勃极烈这个位置也就给了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亶,至于剩余的三个重要位置,国论忽鲁是完颜宗翰,国论阿买则交给了完颜晟的长子完颜宗磐,国论乙室则落到了完颜希尹的身上。

    完颜晟没当大金国主的时候,坚持大金国的传承要按过去的兄终弟及制来进行。可等他当了国主以后,他又不想再将手中的皇权交给别人。但金国内部宗室力量强大,完颜晟若是一意孤行,很有可能结果便是鱼死网破。迫于无奈,完颜晟只能妥协,将谙班与昃这两个国主继任者的位置分别给了完颜斜也和完颜亶,但从本心出发,完颜晟还是想把谙班这个位置留给自己的长子完颜宗磐的。

    金国宗室的胜利,无疑加剧了完颜晟与完颜阿骨打一系的矛盾,只是由于完颜宗干、完颜宗弼皆在军中掌握兵权,更有完颜斜也在一旁摇旗呐喊,完颜晟有志难伸,有力难使,他想要削弱国内宗室的力量,从而巩固皇权。但此举涉及到了宗族的根本利益,没人愿意就此事支持完颜晟,从而导致完颜晟为了寻求支持而大力扶持朝中的汉人官员。

    宋辽为邻百余年,汉人在同化辽人的同时,也在被辽人同化,在辽国担任官职的汉人并不在少数。而金国在接收了辽国大部分地盘的同时,由于缺乏管理地方的官员,也就只能启用那些原先在为辽人效力的汉人官员。这些汉人官员虽是汉人,但对于本族却并没有什么感情,得到金人提拔后也是死心塌地的为金人做事,充当金人的急先锋,那做人的节操,甚至还不如辽人。

    被迫降敌情有可原,但为虎作伥,反过来迫害自己的族人,那就不值得同情了。张宝反感叛徒,对于那些一心为异族效力的汉人,即便不欲处之而后快,也不会愿意与之有什么交集,任其自生自灭就是宽宏大量。

    叛徒,恐怕是这世上最不受人待见的存在。本族会恨之入骨,而所投的异族恐怕也不会信任。一个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本族的人,又怎么会真心对待投效的外族,恐怕只要价码合适,背叛这种事就会重新上演。

    金国的官员队伍里有着不少的汉人官员,而在这些汉人官员里,除了过去为辽国效力的汉人外,也有金兵南下时叛变投敌的宋国官员。那时安东军并未有所行动,金兵又掳去了徽钦二帝,宋国官员中的一部分人便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认贼作父,投靠了金人。但随着安东军的介入,原本已经陷入崩溃的大宋重新稳定了下来,之前不可一世的金兵也在与安东军的交锋中屡屡失利,那些投靠了金人的宋人官员也就坐不住了。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为了讨好金人,那些投靠金人的官员干了不少天怒人怨的恶事。金人势大的时候他们自然无事,可金人快顶不住了,自身难保,原先被金人多占的大宋国土眼看着又要变成大宋的天下,这些做了亏心事的宋人官员哪里还敢继续待在大宋。在金人撤退的时候,这些官员也纷纷收拾细软,携带着家小遁入了金国的治下。

    金国不同于宋国,金国以武立国,国内重武轻文,对待文人的态度,与过去的大宋恰好相反。那些依靠科举为官的文人老爷们到了金国以后也就失去了特权,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人离乡贱,在大宋只要考上了功名,就能保证下半辈子衣食无忧。可在金国,却没有那份好处,逃到金国的文人只能自食其力,有的比较幸运,攀附上了一个“贵人”,勉强还能糊口,而有的则比较凄惨,随身携带的金银使完后无人理睬,最后一家老小冻饿而死。

    官职是有限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而在金国,大部分职位还是由金人担任,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批出逃宋人没有落个好下场也就不足为奇。张宝并不同情那些出逃的宋人,结局虽令人同情,但所作所为却不值得让人同情,归结下来其实也就是四个字,咎由自取。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同时也有为自己所选承担相应后果的责任与义务。有些事能做,有些事打死也不能做,这心里必须要有点数。投靠金人的宋官虽在大宋能力不显,但到了朝中普遍是武人的金国,也就成了香饽饽,虽然有幸成为香饽饽的只是少数的幸运儿,但这些宋官所掌握的知识,却也是金国此时急需的。

    张宝并不急于在此时对金国发动全面战争,一是由于自身原因,大宋历经劫难,百废待兴,目前虽看似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却依旧虚弱不堪。拼尽全力虽也能完成灭金复仇的目标,但那也是个惨胜,会让大宋本身元气大伤;二是张宝出于对把持朝中话语权的考虑,人都有这个毛病,当没有了外患以后,便会开始内斗。张宝不希望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而在宋国内部杀得血流成河,为大宋树立一个外敌,不仅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势力,更能转移国内矛盾,从而让大宋越变越强。

    张宝此时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国内,但这也不意味着他对国外的事情便是不管不问的态度。虽说有意树立金国这个外敌,但张宝也不愿意金国变得强大。就如金国早先有意放赵佶父子中的一人归宋,从而挑起宋国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